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林生物质衍生多孔碳构筑锂电池负极新材料
1
作者 肖高 郑明珠 +1 位作者 毛诗钰 李晓慧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3,共11页
农林生物质废弃物作为一种价廉易得的可再生资源,具有丰富的碳源和多孔通道优势。其通过炭化和活化等制备方法及其他复合改性方法可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型多孔材料,该材料在储能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方... 农林生物质废弃物作为一种价廉易得的可再生资源,具有丰富的碳源和多孔通道优势。其通过炭化和活化等制备方法及其他复合改性方法可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型多孔材料,该材料在储能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方面,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具备可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容量和倍率性能等优势。该文对基于生物质构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主要介绍了稻壳、玉米秸秆、棉花和果壳等生物质衍生多孔碳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电化学性能,并探讨了目前生物质基负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另外,还讨论了未来生物质在储能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为化工新型碳材料和锂离子电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衍生多孔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农林废弃物 应用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碳利用及制备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2
作者 石莉岩 梁精龙 张慧琳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2,37,共7页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废弃生物质碳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废弃生物质碳的堆放与焚烧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人们越来越关注生物质碳资源的回收问题。综述了现阶段生物质碳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对生物质碳制备电极材料的方法进行总...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废弃生物质碳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废弃生物质碳的堆放与焚烧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人们越来越关注生物质碳资源的回收问题。综述了现阶段生物质碳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对生物质碳制备电极材料的方法进行总结,并简要分析了不同方法所制备电极材料的性能与工艺特点。最后对生物质碳制备电极材料现状进行了概括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电极材料 性能 工艺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电容器用生物质基碳纳米纤维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翁晓煊 赵鹏鑫 刘呈坤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5年第1期144-154,共11页
静电纺丝作为一种纳米纤维制备技术,具备易掺杂、可控性和多样性等特点。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和后续的碳化过程制备的碳纳米纤维(CNFs)作为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已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优势在于高比表面积、出色的导电性以及柔性机械性能。... 静电纺丝作为一种纳米纤维制备技术,具备易掺杂、可控性和多样性等特点。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和后续的碳化过程制备的碳纳米纤维(CNFs)作为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已展现出巨大潜力,其优势在于高比表面积、出色的导电性以及柔性机械性能。近年来,研究者不仅致力于提升CNFs基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以实现超级电容器更高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稳定性,还积极寻求符合环保可持续理念的原料作为CNFs的前驱体。以上述为切入点,综述了静电纺丝法制备生物质基CNFs用于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优化CNFs基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性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生物质 纳米纤维 电极材料 柔性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多孔碳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和热性能研究
4
作者 向德宁 库慧益 +3 位作者 侯忠平 林蔚 王强伟 吴学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81,共4页
将木材通过高温碳化的方法制备三维生物质碳基材料用于相变材料载体,制备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复合相变材料进行结构表征、性能测试及防泄漏实验。结果表明:多孔碳载体材料导热孔道网络完整,保证了有机相变材料的高效稳定负载量;相比于纯... 将木材通过高温碳化的方法制备三维生物质碳基材料用于相变材料载体,制备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复合相变材料进行结构表征、性能测试及防泄漏实验。结果表明:多孔碳载体材料导热孔道网络完整,保证了有机相变材料的高效稳定负载量;相比于纯相变材料,70%PA@GNS热导系数达到了0.763W/(m·K),提高了3.18倍;含有20%多孔碳复合材料的潜热值达到了182J/g,比理论值潜热值高了约7%;并能有效防止相变材料泄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 复合相变材料 导热系数 潜热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基多孔碳复合材料延长铅酸电池负极循环寿命的方法研究
5
作者 陈义 唐爱武 吕海英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4年第6期64-66,共3页
铅酸电池作为储能系统的支柱,其循环寿命直接影响着可靠性与成本效益。为了提高其性能和可持续性,人们开始关注生物质基多孔碳复合材料作为电池电极的潜在应用。文章介绍了这种材料的优势与特性,可用于改善铅酸电池的性能,并提出生物质... 铅酸电池作为储能系统的支柱,其循环寿命直接影响着可靠性与成本效益。为了提高其性能和可持续性,人们开始关注生物质基多孔碳复合材料作为电池电极的潜在应用。文章介绍了这种材料的优势与特性,可用于改善铅酸电池的性能,并提出生物质基多孔碳复合材料延长铅酸电池负极循环寿命的方法,为未来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多孔复合材料 铅酸电池 负极 循环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基多孔碳复合材料在铅酸电池负极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陈义 唐爱武 吕海英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4年第5期52-54,共3页
生物质基多孔碳复合材料具备一系列显著特性,因而极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可作为铅酸电池的负极材料。深入探究这些特性,对于提升其在特定应用中的性能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文章分析了生物质基多孔碳复合材料的特性,概述了铅酸电池... 生物质基多孔碳复合材料具备一系列显著特性,因而极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可作为铅酸电池的负极材料。深入探究这些特性,对于提升其在特定应用中的性能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文章分析了生物质基多孔碳复合材料的特性,概述了铅酸电池负极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关问题,并提出生物质基多孔碳复合材料在铅酸电池负极中的具体应用,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多孔复合材料 铅酸电池 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基分级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新能源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慧明 桂瑶 李建法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3期447-454,共8页
分级多孔碳材料(HPCs)具有不同尺寸的孔道结构,其中微孔提供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活性位点,而介孔和大孔为粒子传输提供所需的快速通道,在新能源领域中展现出卓越的应用潜力。目前,已开发的分级多孔碳材料种类很多,但是许多材料存在合... 分级多孔碳材料(HPCs)具有不同尺寸的孔道结构,其中微孔提供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活性位点,而介孔和大孔为粒子传输提供所需的快速通道,在新能源领域中展现出卓越的应用潜力。目前,已开发的分级多孔碳材料种类很多,但是许多材料存在合成步骤繁琐、工艺复杂和原料或前体要求高等问题。因此,从科学和经济的角度来看,选取合适的碳源和简便绿色的制备方法对功能化多孔碳材料的合成尤为关键。生物质作为一种来源广泛、含碳丰富且可再生的资源,成为了制备分级多孔碳材料的理想前体。介绍了分级多孔碳材料的结构特征,综述了生物质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原料种类。根据生物质原料自身具有的多样性,可设计多样化的孔结构,通过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提升多孔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并采用N2物理吸附仪、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拉曼光谱仪(Raman)对材料结构进行表征。此外,综述了生物质基分级孔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前景,简述了多孔碳材料孔结构和比表面积在储氢及释氢中的影响,表明孔结构发达、比表面积更高的碳材料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更优异的性能。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后续高性能生物质基分级多孔碳的研究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多孔 生物质 物理活化 化学活化 电极材料 超级电容器 储氢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碳-硅复合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长安 杨丽杰 +1 位作者 曹新龙 贾彦龙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9-373,共5页
生物质碳具有独特的孔结构,较大的层间距,可加速Li+在无定形碳中的扩散速度。采用纳米硅、沥青、生物质碳,通过喷雾造粒、高温热解法制备生物质碳-硅复合负极材料。通过XRD、SEM、表面分析研究材料的表面形貌特征;通过恒流充放电等实验... 生物质碳具有独特的孔结构,较大的层间距,可加速Li+在无定形碳中的扩散速度。采用纳米硅、沥青、生物质碳,通过喷雾造粒、高温热解法制备生物质碳-硅复合负极材料。通过XRD、SEM、表面分析研究材料的表面形貌特征;通过恒流充放电等实验研究电化学性能。该材料制备扣式电池的首次充电比容量达到1 692.5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90.7%。制备的18650型电池在2.75~4.20 V循环,以1.00 C循环616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1.44%;以0.50 C充电、1.00 C放电循环447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4.48%,高于沥青碳-硅复合材料的84.90%和91.98%,说明该材料的倍率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硅-复合材料 生物质 沥青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多孔碳材料用于锂硒电池硒正极载体的研究
9
作者 周诚 王伟 +4 位作者 郭晓蓓 徐鹏 顾欣 吴泽仕 张翼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42-1647,共6页
为了解决锂硒电池硒正极在循环过程中由于多硒化物的溶解和体积膨胀导致电池容量快速衰减的问题,利用自然界丰富的生物质通过化学活化制备具有不同孔结构和形貌的多孔碳材料作为硒的负载材料。将米糠用KOH活化处理然后高温炭化制备了介... 为了解决锂硒电池硒正极在循环过程中由于多硒化物的溶解和体积膨胀导致电池容量快速衰减的问题,利用自然界丰富的生物质通过化学活化制备具有不同孔结构和形貌的多孔碳材料作为硒的负载材料。将米糠用KOH活化处理然后高温炭化制备了介孔碳材料(RBC),孔径主要分布在3.53 nm,并通过熔融扩散法制备了Se/RBC正极材料,RBC对硒提供有效的物理保护,因此Se/RBC正极材料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0.5 C下循环200次后比容量仍保持在372 mAh/g,容量保持率为88.0%。进一步使用ZnCl2活化处理花生粕,然后炭化得到了具有微/介孔结构的碳材料(NS-PC),与KOH相比,ZnCl2的腐蚀性小,且碳材料具有杂原子掺杂,因此Se/NS-PC正极在0.5 C下循环500次后比容量高达380 mAh/g,电化学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多孔 锂硒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多孔碳应用于锂硫电池正极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泽望 刘志高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8-84,共7页
锂硫电池作为一种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储能技术备受瞩目。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锂硫电池的性能面临着一些重要挑战,包括硫正极的体积膨胀、电极的循环稳定性以及锂负极的安全性问题。生物质多孔碳发达的空隙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丰富的... 锂硫电池作为一种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储能技术备受瞩目。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锂硫电池的性能面临着一些重要挑战,包括硫正极的体积膨胀、电极的循环稳定性以及锂负极的安全性问题。生物质多孔碳发达的空隙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以及丰富的官能团,能够有效地吸收正极活性物质,应用在锂硫电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生物质正极碳材料的制备和优化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讨论了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方法,杂原子的修饰,及生物质碳基复合材料应用于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正极 生物质 多孔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材料改性碳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进展
11
作者 孙彬 李晓屿 +2 位作者 陈鹏 廉兆龙 王彩凤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3-40,共8页
质轻、高强的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能源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界面组成及结构是影响碳纤维复合材料物理化学性能的主要因素,碳纤维表面改性是增强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与力学性能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质轻、高强的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能源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界面组成及结构是影响碳纤维复合材料物理化学性能的主要因素,碳纤维表面改性是增强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性能与力学性能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比表面积较大、结构多样的多孔材料可以提高碳纤维的表面能和表面粗糙度,能够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对近些年用不同种类的多孔材料改性碳纤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介绍,并总结了其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增强效果,以期为未来多孔材料增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多孔材料 复合材料 界面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改性酚醛树脂基碳材料微球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12
作者 姚惠娟 喻禧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7,20,共8页
生物质改性酚醛树脂制备碳微球可有效提高树脂材料的应用价值。在此探究了木质素替代量、pH值、催化剂用量(氨水)和分散剂用量(聚乙二醇)对生物质改性酚醛树脂微球的产率的影响。实验表明,改性酚醛树脂微球粒径随着木质素替代量的增多... 生物质改性酚醛树脂制备碳微球可有效提高树脂材料的应用价值。在此探究了木质素替代量、pH值、催化剂用量(氨水)和分散剂用量(聚乙二醇)对生物质改性酚醛树脂微球的产率的影响。实验表明,改性酚醛树脂微球粒径随着木质素替代量的增多而减小。当木质素替代量为45%时,LPR微球产率最高,其粒径大小主要分布在5~30μm范围内。通过利用热重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LPR微球表征分析发现,木质素参与了酚醛缩合反应,同时生物质提高了LPR微球的热稳定性。通过焙烧制备生物质改性酚醛树脂多孔碳微球,探讨了生物质改性酚醛树脂多孔碳微球在不同活化温度的产率、比表面积以及孔体积变化。结果表明,以900℃的活化温度和炭化温度为制备条件的LPR微球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高达1 843.82 m~2·g^(-1),并且其孔体积达到0.86 cm~3·g^(-1)。通过实验发现其比电容值达到293 F·g^(-1),是一种良好的制备电极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生物质 微球 电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基多孔碳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怡洛 龙垠荧 +5 位作者 曹海兵 程正柏 刘利琴 管敏 刘洪斌 安兴业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8-129,共12页
生物质基多孔碳材料因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等特点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将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等储能器件可有效促进其在多领域实现高值化应用。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近年来生物质基多孔碳超级电容器制备及应用的最新技术,从生物质... 生物质基多孔碳材料因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等特点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将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等储能器件可有效促进其在多领域实现高值化应用。本文通过深入分析近年来生物质基多孔碳超级电容器制备及应用的最新技术,从生物质原料种类、生物质基多孔碳材料的优化(活化和掺杂)及生物质基碳电极在不同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应用等方面,归纳总结了生物质基多孔碳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未来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多孔材料 超级电容器 电极 元素掺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于溪木贼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三维多孔生物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昆儒 胡省辉 +2 位作者 张正富 郭玉忠 黄瑞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29-935,共7页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比传统石墨材料高10倍,是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然而硅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昂,严重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硅负极的商业应用。本工作采用溪木贼为原料,通过深度还原、浅度氧化... 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比传统石墨材料高10倍,是最有前途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然而硅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昂,严重限制了锂离子电池硅负极的商业应用。本工作采用溪木贼为原料,通过深度还原、浅度氧化和碳包覆工艺制备了三维多孔生物质硅/碳复合材料(多孔3D-bio-Si/C)。三维多孔结构不仅有利于Li+的快速传输,而且提供足够的空隙缓解在脱-嵌锂过程中发生的体积变化。得益于三维结构中大量的孔隙和高强度的外部碳层,多孔3D-bio-Si/C制备的电极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多孔3D-bio-Si/C的可逆容量为1243.2 mAh/g,循环400次后仍可保持933.4 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89%。利用溪木贼作为生物质硅源制备高性能硅基负极材料,实现了低成本、可规模化、绿色和可持续的合成路线,有望为Si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商业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溪木贼 锂离子电池 多孔 硅/复合材料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多孔碳基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陶璋 伍玲梅 +2 位作者 张亚飞 高志猛 杨穆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19,共7页
目前,通过多孔高导热载体与相变材料复合的方式提升有机复合相变材料综合性能的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多孔碳作为负载能力强,导热性能良好的载体材料成为研究的热点,但如何绿色、廉价、简易地制备出该类载体仍是研究的难点.本文以天然生物... 目前,通过多孔高导热载体与相变材料复合的方式提升有机复合相变材料综合性能的方法得到广泛应用.多孔碳作为负载能力强,导热性能良好的载体材料成为研究的热点,但如何绿色、廉价、简易地制备出该类载体仍是研究的难点.本文以天然生物质材料松木和竹木为碳源,在梯度温度和氮气气氛下热处理,使生物质材料碳化并进一步发生石墨化转变,制备出生物质天然孔道结构的多孔高导热碳基载体材料.采用真空熔融浸渍法将有机相变材料石蜡和多孔碳基载体材料进行高效复合,制备得到生物质多孔碳/石蜡复合相变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同步热分析仪(TGA)、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压汞分析仪(MIP)、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激光导热仪对载体材料及复合相变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生物质多孔碳载体材料孔道结构保存完好,石墨化转变明显,保证了有机相变芯材的高效稳定负载.传热效率上,相比于纯石蜡芯材,以松木和竹木为碳源制得的多孔碳/石蜡复合相变材料热导率分别提高了100%和216%,达到了0.48 W·m^-1·K-1和0.76 W·m^-1·K^-1.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松木和竹木为原料制得的复合相变材料的芯材负载量,相变焓值,热导率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了生物质结构对复合相变材料性能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相变材料 多孔 石蜡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活化温度对生物质基多孔碳/硫复合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健 张琪 +1 位作者 刘家琴 吴玉程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17,共8页
以胖大海作为生物质碳源、KOH为活化剂,采用一步碳化活化法制备了生物质基多孔碳,将多孔碳作为三维导电骨架和硫宿主材料,与硫熔融复合后用作锂硫电池正极材料。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热重分析、电化学工作站... 以胖大海作为生物质碳源、KOH为活化剂,采用一步碳化活化法制备了生物质基多孔碳,将多孔碳作为三维导电骨架和硫宿主材料,与硫熔融复合后用作锂硫电池正极材料。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热重分析、电化学工作站和电池测试仪等对碳/硫复合正极材料的综合性能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研究了不同碳化活化温度对多孔碳微观结构和碳/硫复合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化活化温度的升高(700-900℃)多孔碳石墨化程度和比表面积、孔容均先增大后减小,当优选碳化活化温度为800r时,所制备的多孔碳的结构为以微孔为主的微介孔结构,其比表面积和孔容最大,碳/硫复合正极材料表现出较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主要是由于经过800℃碳化活化后的多孔碳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而且其高的比表面积、孔容为活性硫提供了充足的反应位点,丰富的微介孔结构能够物理限制可溶性多硫化物的扩散,从而有效抑制了“穿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多孔 锂硫电池 化活化温度 电化学性能
原文传递
镍/生物质衍生氮掺杂多孔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甲醇氧化反应的电催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方惠燕 赵敬创 +1 位作者 康贤禹 李艳彩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59-1969,共11页
以Ni(Ac)_(2)·4H_(2)O和生物质材料丝瓜络为原料,通过先浸渍后热解的方法制备了低成本的镍纳米颗粒/丝瓜络衍生氮掺杂多孔碳纳米复合材料(Ni/T⁃dNPCN)。研究复合材料对甲醇的电催化性能,并讨论热解温度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以Ni(Ac)_(2)·4H_(2)O和生物质材料丝瓜络为原料,通过先浸渍后热解的方法制备了低成本的镍纳米颗粒/丝瓜络衍生氮掺杂多孔碳纳米复合材料(Ni/T⁃dNPCN)。研究复合材料对甲醇的电催化性能,并讨论热解温度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T⁃dNPCN修饰玻碳电极(GCE)在碱性条件下对甲醇氧化反应(MOR)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其中,800℃煅烧得到的Ni/T⁃dNPCN_(800)/GCE对1 mol·L^(-1)甲醇具有最低的起始电位(0.344 V(vs Ag/AgCl))、最高的催化电流密度(质量活性:1902 mA·mg_(Ni)^(-1);比活性:1.61 mA·cm^(-2))和最快的动力学反应过程(Tafel斜率:50.23 mV·dec^(-1)),其催化活性约为商业化Pt/C/GCE的3.92倍。且计时电流测试表明,Ni/T⁃dNPCN_(800)/GCE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甲醇氧化反应 生物质衍生 镍基纳米复合材料 碱性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生物质多孔碳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子禾 赵呈志 +2 位作者 冒文莉 盛楠 朱春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17-1825,共9页
针对石蜡热导率低以及易泄漏等问题,以生物质木头多孔碳作为导热填料骨架,利用壳聚糖改性木头多孔碳在其竖向孔道中生长碳薄片形成分级多孔网络结构,并与石蜡复合制成定形复合相变材料(PCC)。结果表明,由于分级多孔网络骨架的引入,PCC... 针对石蜡热导率低以及易泄漏等问题,以生物质木头多孔碳作为导热填料骨架,利用壳聚糖改性木头多孔碳在其竖向孔道中生长碳薄片形成分级多孔网络结构,并与石蜡复合制成定形复合相变材料(PCC)。结果表明,由于分级多孔网络骨架的引入,PCC的定形效果好,无明显泄漏,其相变焓值为126.9 J/g,经100次熔化凝固循环测试,其相变温度和焓值均无明显变化,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PCC的导热性能具有较大提高,且呈现明显的各向导热异性,平面外和平面内热导率分别为0.67和0.41 W/(m·K)。此外,通过模拟太阳光进行光热实验,发现PCC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性能。本复合相变材料在储热以及热管理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生物质多孔 相变储热 传热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多孔高导热碳基复合相变材料热性能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梁西妹 费华 +4 位作者 蒋达华 贺倩 潘昱丞 周嘉宏 雍帆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共6页
通过现有文献的研究总结了生物质基的制备方法,主要通过物理改性方法制备出生物质基三维多孔碳载体、生物质气凝胶等封装相变材料防止泄露;通过高分子聚合、静电纺丝等化学制备法实现对相变材料的封装。针对复合相变材料导热性能差提出... 通过现有文献的研究总结了生物质基的制备方法,主要通过物理改性方法制备出生物质基三维多孔碳载体、生物质气凝胶等封装相变材料防止泄露;通过高分子聚合、静电纺丝等化学制备法实现对相变材料的封装。针对复合相变材料导热性能差提出多孔材料吸附、微胶囊化、添加导热材料等方法以提高导热性能。对比了以无机多孔材料为载体和以生物质多孔基为载体的不同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分析两种载体的优缺点。同时指出多元混合相变材料与生物质微胶囊化的研究方向,且目前在生物质基的基础上添加高导热材料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此不足之处进行探究,在未来可以制备出性能更佳的复合材料应用于更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相变材料 生物质 多孔载体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质废料玉米秸秆多孔碳的合成、表征及电容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修成 冯翠宁 +2 位作者 朱艳萍 李宁 关新新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06,共5页
以玉米秸秆为碳源、ZnCl_2为刻蚀剂,通过调控玉米秸秆与ZnCl_2的相对用量得到一系列多孔碳材料(YAC-x).利用XRD、Raman、XPS、TEM、N2adsorption-desorption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利用三电极超级电容器体系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 以玉米秸秆为碳源、ZnCl_2为刻蚀剂,通过调控玉米秸秆与ZnCl_2的相对用量得到一系列多孔碳材料(YAC-x).利用XRD、Raman、XPS、TEM、N2adsorption-desorption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利用三电极超级电容器体系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与未经刻蚀的玉米秸杆碳(YC)相比,所制多孔碳材料具有更丰富的孔结构及更为优异的超级电容性能,其中YAC-4最为突出,当电流密度为1A/g时,比电容为236.8F/g,这是源于其大的孔容(Vp=1.11cm^3/g)和高比表面积(SBET=2060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废料 玉米秸秆 氯化锌 多孔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