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兽用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振霞 罗万和 +4 位作者 李超 周凯翔 潘源虎 陶燕飞 谢书宇 《中国兽药杂志》 2018年第6期72-79,共8页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是根据药物的溶解性与渗透性进行分类的一种科学框架,已被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世界卫生组织(WHO)等认可并用作仿制药物生物等效性豁免的...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是根据药物的溶解性与渗透性进行分类的一种科学框架,已被欧洲药品管理局(EME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世界卫生组织(WHO)等认可并用作仿制药物生物等效性豁免的判断依据。随着人药BCS的发展,一些研究人员尝试将BCS引入到兽药领域,以指导兽用仿制药的开发和管理。针对BCS分类标准和概念、BCS在人药研发和管理中的应用、兽药BCS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兽药BCS分类系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为新兽药的开发和老药的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 分类标准 研究现状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酸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其大鼠体内外相关性预测
2
作者 慕金雨 张梅超 +2 位作者 马芳芳 刘雪 王英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9-1204,共6页
目的测定咖啡酸在不同pH环境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油水分配系数,推测其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分类;测定咖啡酸片溶出曲线,将相关参数代入大鼠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建模,利用Gastroplus软件预测其大鼠体内外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 目的测定咖啡酸在不同pH环境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油水分配系数,推测其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分类;测定咖啡酸片溶出曲线,将相关参数代入大鼠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建模,利用Gastroplus软件预测其大鼠体内外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32%冰醋酸溶液-甲醇(70∶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3 nm,柱温25℃,进样体积10μL。采用摇瓶法和正辛醇-水体系测量咖啡酸在不同pH环境中的平衡溶解度、溶解度体积(DSV)和油水分配系数(P),推测其BCS分类;测定咖啡酸片在水、pH值1.2、pH值4.5和pH值6.8环境中溶出曲线,利用Gastroplus软件分析溶出曲线的Z-Factor值,将相关参数代入大鼠的PBPK模型,模拟大鼠体内药时(PK)曲线,与已知实测PK曲线进行比较,推测其大鼠体内外相关性。结果咖啡酸在pH值1.2、pH值4.5和pH值6.8环境中平衡溶解度为0.676、1.266和4.624 mg·L-1,DSV为443787、236967和64879 mL,为难溶性药物,且具有较强pH依赖性;咖啡酸在水、pH值1.2、pH值4.5和pH值6.8环境中油水分配系数(P)为4.33(logP=0.64)、28.87(logP=1.46)、19.77(logP=1.30)、0.28(logP=-0.56),推测其具有较高渗透性。软件模拟得到咖啡酸大鼠体内的C_(max)为0.358μg·mL^(-1),t_(max)为0.39 h,AUC为0.320μg·h^(-1)·mL^(-1),与已知的实测结果C_(max)为(0.250±0.037)μg·mL^(-1)、t_(max)为(0.33±0.12)h、AUC为(0.303±0.024)μg·h^(-1)·mL^(-1)一致,PK曲线基本吻合。结论咖啡酸为低溶解性、高渗透性的药物,推测其为BCS II类药物,其片剂在大鼠中表现出较高的体内外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体内外相关性 平衡溶解度 油水分配系数 摇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其应用(上) 被引量:14
3
作者 斯陆勤 黄建耿 李高 《中国药师》 CAS 2008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的概念自从1995年被提出后,人们对其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BCS现已成为世界药品管理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工具。美国FDA在2000年...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的概念自从1995年被提出后,人们对其有效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BCS现已成为世界药品管理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工具。美国FDA在2000年8月颁布了基于BCS的口服速释制剂免除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BA)及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BE)的工业指导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溶解性 通透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其应用(下) 被引量:5
4
作者 斯陆勤 黄建耿 李高 《中国药师》 CAS 2008年第2期163-166,共4页
2.2 在药品开发领域的应用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口服吸收过程中药物在胃肠道溶出以及在肠壁上通透的重要性。近年来,许多用于建立BCS的研究已为新药开发尤其在药物通透性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定量数据。具体地说,BC... 2.2 在药品开发领域的应用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口服吸收过程中药物在胃肠道溶出以及在肠壁上通透的重要性。近年来,许多用于建立BCS的研究已为新药开发尤其在药物通透性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定量数据。具体地说,BCS还在筛选候选药物进行全面开发、剂型选择、固体制剂溶出度试验体内外相关的可能性及预测并阐述与食物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溶解性 通透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及制剂策略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新月 叶小强 +1 位作者 司俊仁 时念秋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0-63,共4页
本文介绍了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的分类标准、相关系数及应用。基于BCS讨论了提高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多种方法,尤其是对于BCSⅡ类药物,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的一个有前景的方法是增加溶解度/或溶解速率。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分类标准 应用 制剂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藤素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分类属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温艳艳 马一丹 +3 位作者 黄山 刘艳 方玲 彭灿 《中南药学》 CAS 2022年第4期845-849,共5页
目的通过溶解度和渗透性研究确定黄藤素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分类属性。方法根据美国FDA 2015版工业指导原则,测定在37℃,pH 1~7.5内药物的溶解性;采用在体单向原位肠灌流模型测定黄藤素在大鼠不同肠段的渗透性;结合溶解性和渗透... 目的通过溶解度和渗透性研究确定黄藤素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分类属性。方法根据美国FDA 2015版工业指导原则,测定在37℃,pH 1~7.5内药物的溶解性;采用在体单向原位肠灌流模型测定黄藤素在大鼠不同肠段的渗透性;结合溶解性和渗透性结果确定黄藤素的BCS分类属性。结果考察黄藤素在不同pH值介质中的溶解度发现黄藤素属于低溶解性药物,通过渗透性实验发现黄藤素在大鼠不同肠段的渗透系数P_(eff(rat))均小于5.0×10^(-5) cm·s^(-1),转换成人体吸收百分率F_(a(human))均小于85%,故黄藤素属于低渗透性药物。结论结合溶解度和渗透性结果,判定黄藤素属于BCSⅣ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藤素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溶解度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美国FDA与ICH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生物等效性豁免指导原则的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功富 汤佳 +1 位作者 白玉 许真玉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355-2360,共6页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美国FDA与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均发布了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生物等效性豁免指导原则,但一些具体技术要求存在差异。本文总结了上述指导原则在适用范围、溶解性、辅料、体外溶出、前药及复...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美国FDA与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均发布了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生物等效性豁免指导原则,但一些具体技术要求存在差异。本文总结了上述指导原则在适用范围、溶解性、辅料、体外溶出、前药及复方制剂等药学方面的差异并进行讨论,结合指导原则对申报资料的要求和审评情况总结了需要关注的问题。期望通过对不同指南的对比分析,进一步阐释ICH M9相关技术要求,以更好地实施和应用ICH M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生物等效性豁免 生物等效性
原文传递
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生物等效性豁免指导原则草案
8
作者 钟大放 魏敏吉 张逸凡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3年第5期547-550,共4页
参考ICH M9指导原则,提出对《中国药典》制剂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中,增加有关生物等效性豁免的内容草案。包括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简要介绍,辅料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体外溶出度比较,制剂生物等效性豁免的必要条件,以及数据提交。这将有助... 参考ICH M9指导原则,提出对《中国药典》制剂生物等效性指导原则中,增加有关生物等效性豁免的内容草案。包括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简要介绍,辅料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体外溶出度比较,制剂生物等效性豁免的必要条件,以及数据提交。这将有助于ICH标准的转化实施,通过体外实验得到关键数据,避免昂贵的人体试验,从而节约成本且更符合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生物等效性豁免 溶解性 渗透性 中国药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提取物的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越滇 蔡欣廷 +1 位作者 倪文颖 卢恩恩 《中国处方药》 2019年第11期22-23,共2页
利用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能够对中药材中药特性进行分类处理,从单成分分析逐渐向多成分分析过渡,进而使中药研究更加深入客观。黄连是常见的中药材,药用价值明显,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泻痢、黄疸、牙痛、湿疹、湿疮等。... 利用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能够对中药材中药特性进行分类处理,从单成分分析逐渐向多成分分析过渡,进而使中药研究更加深入客观。黄连是常见的中药材,药用价值明显,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泻痢、黄疸、牙痛、湿疹、湿疮等。本次调查分析对象为黄连提取物,对其在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的归属进行探究,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黄连提取物属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黄连提取物 黄连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分中药生物药剂分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紫叶 任晓亮 王萌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14-1921,共8页
组分中药是现代中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创新,在临床用药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基于组效关系的组分配伍研究,揭示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为创新中药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是一种根据溶解度和渗透性对药物进行科学分类... 组分中药是现代中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创新,在临床用药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基于组效关系的组分配伍研究,揭示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为创新中药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是一种根据溶解度和渗透性对药物进行科学分类的研究方法,是新药研发中的重要工具。针对组分中药特点,结合数学模型,开展组分中药的生物药剂分类学研究,能够预测组分中药体内生物利用程度并推动组分中药制剂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组分中药相关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发展及研究方法,并整理了以现代制剂技术改善组分生物药剂学性质的应用实例,以期为相关领域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中药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现代中药制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审中心公开征求ICH指导原则《M9: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生物等效性豁免》意见
11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8年第5期473-473,共1页
ICH指导原则《M9: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生物等效性豁免》现进入第3阶段征求意见。按照ICH相关章程要求,ICH的监管机构成员需收集本地区关于第2b阶段指导原则草案的意见并反馈ICH。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生物等效性 ICH 监管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与溶出度试验
12
作者 谢沐风 《实验与分析》 2009年第3期40-41,共2页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自上世纪末推出后,对于药物在体内吸收的研究给予了一个正确指导方向,本文介绍了BCS与溶出度试验、质量标准的关系,以及溶出度试验装置和条件。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 试验装置 分类系统 溶出度 体内吸收 质量标准 b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中Ⅱ类药物增溶的进展分析
13
作者 张赫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306-307,共2页
在生物药剂类系统中,Ⅱ类药物呈现出亲脂疏水的特点,这类药物容易在胃液中被溶解,然后被胃肠道吸收,从而影响到生物利用度。溶解度的提高是开发药物的重要步骤。在难溶性的药物增溶方法中,经常应用到自微乳、固体分散体以及环糊精包合... 在生物药剂类系统中,Ⅱ类药物呈现出亲脂疏水的特点,这类药物容易在胃液中被溶解,然后被胃肠道吸收,从而影响到生物利用度。溶解度的提高是开发药物的重要步骤。在难溶性的药物增溶方法中,经常应用到自微乳、固体分散体以及环糊精包合物。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总结,分别从概念、制备方法和应用情况三方面针对三种增溶方法进行综述。根据近些年Ⅱ类药物增溶的研究,展望各种方法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 分类系统 Ⅱ类药物增溶 进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常用抗寄生虫药在鸡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香秀 王玥 +4 位作者 孙乃岩 刘洋 黄金虎 樊萍 王丽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9-926,共8页
[目的]本研究拟建立基于靶动物生理参数的禽用药物溶解度和渗透性测定方法,并依据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对6种兽医临床常用抗寄生虫药(吡喹酮、阿苯达唑、盐酸左旋咪唑、盐酸氨丙啉、地克珠... [目的]本研究拟建立基于靶动物生理参数的禽用药物溶解度和渗透性测定方法,并依据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对6种兽医临床常用抗寄生虫药(吡喹酮、阿苯达唑、盐酸左旋咪唑、盐酸氨丙啉、地克珠利、常山酮)进行分类。[方法]1日龄AA内鸡90只饲养至8周龄,分别于1、4和8周龄时测定鸡体温、胃肠液体积和胃肠pH值,通过计算剂量数(Do)确定6种药物的生理溶解度及分类;以酒石酸美托洛尔为高低渗透性参考标准,结合单层细胞模型和鸡小肠原位灌流试验测定的药物表观渗透系数(Papp)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确定药物的渗透性并进行分类。[结果]将鸡常用药物溶解度的测定条件规定为41℃及pH1~8的水性缓冲溶液,高溶解度的定义为药物单次给药的最高剂量能完全溶解于21 mL(进食)或7 mL(禁食)的水性缓冲溶液中。Do计算结果表明盐酸左旋咪唑、盐酸氨丙啉和常山酮在鸡进食及禁食条件下均为高溶解度药物,吡喹酮、阿苯达唑和地克珠利则为低溶解度药物。单层细胞模型法测得吡喹酮、阿苯达唑和盐酸左旋咪唑的Papp分别为12.92×10^-6、15.12×10^-6和14.64×10^-6 cm·s^-1,均高于酒石酸美托洛尔(6.58×10^-6 cm·s^-1),故为高渗透性药物。鸡小肠原位灌流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物在鸡体内的Peff分别为0.76×10^-4、1.35×10^-4、0.93×10^-4、0.05×10^-4、0.66×10^-4和0.31×10^-4 cm·s^-1,其中吡喹酮、阿苯达唑和盐酸左旋咪唑的Peff均高于酒石酸美托洛尔(0.68×10^-4 cm·s^-1),为高渗透性药物,与单层细胞模型法测定的结果相一致。综合6种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性测定结果,确定6种药物的BCS分类为:盐酸左旋咪唑为Ⅰ类药物;吡喹酮和阿苯达唑为Ⅱ类药物;盐酸氨丙啉和常山酮为Ⅲ类药物;地克珠利为Ⅳ类药物。[结论]初步确定了鸡常用药物生理溶解度测定条件以及渗透性测定方法,完成了6种常用抗寄生虫药在鸡的BCS分类,为鸡常用药物BCS框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 溶解度 渗透性 单层细胞模型 鸡小肠原位灌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生物药剂学分类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祝文静 李娜 +1 位作者 王萌 任晓亮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86-1589,共4页
目的利用生物药剂学方法对雷公藤甲素进行生物药剂学分类研究,考察多种体内外生物药剂学评价方法对具有一定毒性中药活性成分的适用性、准确性。方法确定雷公藤甲素最大口服剂量,分别采用离体试验检测和模拟计算考察其在多种制剂中生物... 目的利用生物药剂学方法对雷公藤甲素进行生物药剂学分类研究,考察多种体内外生物药剂学评价方法对具有一定毒性中药活性成分的适用性、准确性。方法确定雷公藤甲素最大口服剂量,分别采用离体试验检测和模拟计算考察其在多种制剂中生物药剂学属性,并在校正不同方法相关性的基础上对雷公藤甲素进行生物药剂学分类。结果两种方法测得的雷公藤甲素均表现出生物药剂学Ⅲ类药物的特征(高溶解性、低渗透性)。结论中药活性成分生物药剂学研究结果一致性较高。BCS适用于治疗窗受限的中药活性成分,为进一步高通量成药性评价提供试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溶解度 渗透性
原文传递
银杏内酯A的BCS分类及吸收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楠楠 劳元圣 +5 位作者 高尧春 李楠 张梦雪 黎迎 刘海波 董政起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0年第3期372-378,共7页
目的:实验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体外快速实验研究银杏内酯A的生物药剂学分类(BCS)及其转运机制,分析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不高的因素。方法:采用MOE、Discovery Studio、StarDrop软件对药物进行相关预测。采用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溶解度试验,以美... 目的:实验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体外快速实验研究银杏内酯A的生物药剂学分类(BCS)及其转运机制,分析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不高的因素。方法:采用MOE、Discovery Studio、StarDrop软件对药物进行相关预测。采用2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溶解度试验,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指导原则中的D0值和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水中溶解度进行判断。渗透性采用体外细胞模型和人工渗透膜(PAMPA)模型,根据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和有效渗透率(Pe)的大小进行判断。结果:MOE预测结果显示银杏内酯A为难溶性药物;Discovery Studio预测结果表明银杏内酯A水溶性好,肠道吸收性质非常差;StarDrop预测银杏内酯A的溶解性为微溶,药物吸收率>30%,不受P-糖蛋白(P-gp)调控。选取pH 1.2、4.0、6.8磷酸缓冲液及水中银杏内酯A的D0值均大于1,可判断其为低渗透性药物。且其在水中的溶解度等于6×10^-3 g·mL^-1,为极微溶性药物。在Caco-2单层细胞模型中AP→BL转运实验中银杏内酯A的Papp为8.04×10^-6~13.99×10^-6 cm·s^-1,在BL→AP转运实验中银杏内酯A的Papp为11.79×10^-6~12.95×10^-6 cm·s^-1,因此可判断银杏内酯A为低渗透性药物。在PAMPA模型中,其Pe为0.089×10^-6~0.098×10^-6 cm·s^-1,可以判断其为低渗透性药物。在高、中、低3个不同浓度的转运中,银杏内酯A的外排系数(ER)为1.11、0.62、0.89,均小于等于1.5。随着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的加入,银杏内酯A的转运速率无显著变化,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其的转运不受P-gp的调控,以被动转运为主。结论:银杏内酯A为BCSⅣ类药物,溶解性和渗透性均较差,导致其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A 溶解性 渗透性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PK模型及其在生物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7
作者 王建雄 胡晓 +1 位作者 苗贝贝 张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4-250,共7页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是一种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工具,目前在药物研究及监管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或药物生产工艺变更时的生物等效性评价中,PBPK模型可通过模拟药物的体内行为,为药物的生...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是一种模拟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工具,目前在药物研究及监管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或药物生产工艺变更时的生物等效性评价中,PBPK模型可通过模拟药物的体内行为,为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提供一定参考,同时可为药物生物等效豁免提供理论支持,从而促进更安全、更经济地进行药物临床试验。本文将综述PBPK模型在生物等效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我国药物临床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PK模型 生物等效性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PB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比较及应用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琳 张喆 +4 位作者 胡琴 许鸣镝 牛剑钊 刘维 王铁松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789-1793,共5页
目的比较2种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异同及应用现状。方法搜集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和基于药物体内处置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drug disposi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BDDCS... 目的比较2种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异同及应用现状。方法搜集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和基于药物体内处置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drug disposi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BDDCS)的文献及指导原则,比较概念、分类标准和应用进展方面的差异,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结果 BCS和BDDCS使用时涉及溶解性、渗透性、代谢程度等问题,判定方法的不同有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分类结果。不同监管机构对两者的认知尚未完全统一。结论 BCS和BDDCS分类对于理解药物特性、特别是在药物研发、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有重要应用,但引用时要明确数据来源,考虑可能带来的风险,做到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 基于药物体内处置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DDCS) 溶解性 渗透性 代谢程度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原文传递
多成分体系下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的构建分析 被引量:30
19
作者 刘洋 隗丽 +3 位作者 董玲 朱美玲 唐明敏 张雷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4479-4483,共5页
基于中药的多成分特点,借鉴化药领域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理念、方法和技术,提出了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MMBCS)... 基于中药的多成分特点,借鉴化药领域的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BCS)理念、方法和技术,提出了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MMBCS)的科学框架。在学术思想阐述和理论分析的同时,构建了基于多成分层次差异比较法和中药整体CMMBCS研究法的方法流程,明确了该系统用于揭示中药多成分吸收的相互影响及相关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也为提高中药质量标准和开发中药新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构建分析
原文传递
中药组分与组分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构建 被引量:28
20
作者 刘丹 郁丹红 +1 位作者 孙娥 贾晓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997-3000,共4页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是多组分,在研究中药生物药剂学性质时,应该以组分为研究对象。针对中药多组分生物药剂学研究,该文提出科学代表中药组分综合性质的有限成分的选择思路;其次,引入"离散度"的概念,以考察组分中各代表性成分个...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是多组分,在研究中药生物药剂学性质时,应该以组分为研究对象。针对中药多组分生物药剂学研究,该文提出科学代表中药组分综合性质的有限成分的选择思路;其次,引入"离散度"的概念,以考察组分中各代表性成分个体性质之间的差异,从而更科学全面地评价中药组分的性质;最终结合组分综合性质值及离散度,初步构建中药组分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为中药多组分生物药剂学性质研究提出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分 中药制剂设计 综合性质表达 离散度 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