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三道坎组混合沉积的生物扰动构造与古地理 被引量:15
1
作者 费安玮 刘成林 +1 位作者 甘军 张忠涛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47-355,共9页
首次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桌子山地区下奥陶统三道坎组发现遗迹化石,其中绝大部分为无法鉴定遗迹属种的生物扰动构造。该组属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互层的混合沉积,按岩性及韵律性将其分为5段,分析概括了生物扰动构造的分布、特征及形成... 首次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桌子山地区下奥陶统三道坎组发现遗迹化石,其中绝大部分为无法鉴定遗迹属种的生物扰动构造。该组属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互层的混合沉积,按岩性及韵律性将其分为5段,分析概括了生物扰动构造的分布、特征及形成的沉积环境。本组沉积期出现的古地理环境主要包括前滨沙滩及沙坝、云坪及含沙云坪、局限台地潮下低能、台地粒屑滩(介壳滩)和开阔台地潮下带。采用沉积学与实体化石及生物扰动构造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述了各古地理单元的特征与各段沉积期的古地理环境,认为:本组沉积早期先后以含沙云坪环境、局限台地潮下低能环境为主,中、晚期则开阔台地潮下带环境频繁出现并时而占优势,反映了海平面上升的总体趋势;同时在海进的背景下,前滨沙滩、沙坝与云坪、含沙云坪或开阔台地潮下带等环境的交互出现,则反映了阿雷尼格中期本区是接近古陆的,随着相邻古陆的周期性抬升或海平面的周期性上升,出现了海陆争夺、频繁的海水进退的古地理变化,从而混合沉积发育。直形壳鹦鹉螺类化石产出状态的研究等表明三道坎组古流向是自北而南的。据岩性和古生物化石分析,本组沉积期气候干热,桌子山地区应归属早奥陶世华北亚热带干旱气候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扰动构造 台地 混合沉积 古地理环境 鄂尔多斯盆地 古流向 沙坝 潮下带 属种 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水下三角洲浅表沉积层中的生物扰动构造 被引量:8
2
作者 范德江 徐琳 齐红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7-584,共8页
为查明长江水下三角洲生物扰动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探讨生物扰动构造的可能影响因素,使用箱式采样器获取包括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过渡带以及正常浅海的无扰动沉积岩心,利用高分辨X-ray成像技术对浅表沉积层中的生物扰动构造进行了... 为查明长江水下三角洲生物扰动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探讨生物扰动构造的可能影响因素,使用箱式采样器获取包括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过渡带以及正常浅海的无扰动沉积岩心,利用高分辨X-ray成像技术对浅表沉积层中的生物扰动构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水下三角洲发育虫孔构造和挖掘构造,虫孔构造直径0.5—2mm,长度数厘米至数十厘米,多数虫孔垂直于层理发育,挖掘构造形态呈漏斗状,其内沉积物混合强烈;生物扰动构造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三角洲前缘生物扰动指数<1,前三角洲及过渡带扰动指数为2—3级,最高达4级,而紧靠前三角洲的正常浅海生物扰动指数为2级。生物扰动构造的发育主要受上覆水体盐度、悬浮体含量制约,在盐度接近正常浅海水体盐度、悬浮体含量中等的前三角洲、过渡带是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的有利环境。研究未发现底质沉积物类型、底质环境因子对生物扰动构造的明显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水下三角洲 亚环境 浅表沉积层 生物扰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物扰动构造看古近纪东营湖的湖水分层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传联 房殿勇 王慧中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9-63,T001,共6页
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程度与湖水充氧条件及湖水分层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山东东营凹陷下第三系 5套油源岩的生物扰动构造进行分析 ,分别讨论了其沉积时期古湖泊水体的分层状况。富有机质纹层页岩中无生物扰动构造 ,生物扰动指数为 0 ,表明其... 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程度与湖水充氧条件及湖水分层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山东东营凹陷下第三系 5套油源岩的生物扰动构造进行分析 ,分别讨论了其沉积时期古湖泊水体的分层状况。富有机质纹层页岩中无生物扰动构造 ,生物扰动指数为 0 ,表明其沉积时为一稳定分层、底层水缺氧的古湖泊 ;钙质块状纹层泥岩中含显微生物扰动构造 ,主要分布在细粒方解石纹层中 ,生物扰动指数为 1,反映较稳定分层、缺氧但有短暂充氧的沉积环境 ;钙质纹层页岩中显微生物扰动构造可局部富集呈层 ,生物扰动指数为 1~ 2 ,反映当时古湖泊有季节性回水 ,含氧量呈季节性变化 ;红、灰条带状粉砂质泥岩肉眼即可观察到生物扰动构造 ,主要分布在红色层中 ,生物扰动指数为 2~ 3,反映为不分层、充氧的古湖泊环境 ;块状泥岩扰动最为强烈 ,生物扰动指数为 6 ,表明为不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扰动构造 湖水分层 早第三纪 东营凹陷 东营湖 沉积环境 充氧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金粟山中奥陶统生物扰动构造与古环境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费安玮 张忠涛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3-710,共8页
首次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陕西金粟山中奥陶统峰峰组八陡段与金粟山组第一段发现遗迹化石及其生物扰动构造 .该地区中奥陶统含大量无法鉴定遗迹属种的生物扰动构造并产丰富的叠层石 .分析、概括了生物扰动构造的分布及其特征 ,采用生物扰... 首次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陕西金粟山中奥陶统峰峰组八陡段与金粟山组第一段发现遗迹化石及其生物扰动构造 .该地区中奥陶统含大量无法鉴定遗迹属种的生物扰动构造并产丰富的叠层石 .分析、概括了生物扰动构造的分布及其特征 ,采用生物扰动构造半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叠层石及沉积学研究对各组段古环境进行了解释 ,进而认为 :中奥陶世自峰峰组八陡段到金粟山组第一段沉积期 ,本区经历了 3次由叠层石发育的潮坪环境到开阔台地浅海低能环境的古地理演变 ,即海平面发生了 3次较大的升降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生物扰动构造 古环境 中奥陶统 金粟山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现代生物扰动构造定量表征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张鑫 范德江 +2 位作者 程鹏 刘晓航 郑世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0-86,共17页
生物扰动构造是表征海底环境状态的重要指标,是古沉积环境重建的主要依据,且它影响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以及物质的再分配,成为百年尺度沉积记录解读的干扰因素。本文基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21个站位的沉积物岩心,利用高分辨X射线计算... 生物扰动构造是表征海底环境状态的重要指标,是古沉积环境重建的主要依据,且它影响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以及物质的再分配,成为百年尺度沉积记录解读的干扰因素。本文基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的21个站位的沉积物岩心,利用高分辨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通过matlab的数据处理,定性和定量表征了该区生物扰动构造,分析了影响生物扰动构造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生物扰动构造较为发育,从功能上划分为生物扩散构造、运输构造、交换构造和廓道扩散构造4种类型,运输构造和廓道扩散构造常见;生物扰动构造在岩心中分布形式多样,包括指数衰减型、波动衰减型、均匀分布型、脉冲分布型等垂向分布形式;扰动深度深浅不一,多数在20cm以内,但也有超过40cm者;生物扰动构造空间上不均一,长江口及内陆架较发育,扰动构造体积在0~13972mm^(3)之间,而苏北沿岸、中陆架则较少,扰动构造体积在351~3212mm^(3)之间,从岸向外生物扰动构造有减少趋势。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程度主要受底质类型、沉积速率制约,黏土质粉砂以及适宜的沉积速率(0.52~1.34cm/a)有利于生物扰动构造发育和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 生物扰动构造 三维重建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重构三维生物扰动构造--以长江口现代沉积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米智 范德江 +3 位作者 刘晓航 郑世雯 程鹏 张鑫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88-1398,共11页
生物扰动作用能够加速水层与底质的物质交换,对水层和底质的耦合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受限于观测手段和观测方法,当前对于生物扰动构造的研究多停留在定性-半定量化的阶段。本文选取长江口现代沉积区的4个沉积物柱状样,利用计算机断层... 生物扰动作用能够加速水层与底质的物质交换,对水层和底质的耦合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受限于观测手段和观测方法,当前对于生物扰动构造的研究多停留在定性-半定量化的阶段。本文选取长江口现代沉积区的4个沉积物柱状样,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生物扰动构造进行三维重构,运用数字图像处理实现生物扰动强度的定量表征,对研究区域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CT(computed tomography)值与沉积物粒级构成和含水率具有一定关系,能够较好地指示沉积物密度变化;该区出现挖掘构造、觅食虫孔构造、逃逸虫孔构造、生物遗迹构造等显性扰动构造类型,生物扰动强度介于0%-10%,扰动强度极大值出现在长江水下三角洲前三角洲和陆架过渡区,垂向上以及不同站位生物扰动构造差异显著;底质沉积物类型、上覆水团性质以及沉积速率是影响该区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扰动构造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三维重构 生物扰动强度 长江水下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登封地区寒武系张夏组中部生物扰动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玉洁 王敏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9-1029,共11页
掘穴生物作为生态系统工程的建造者,其对沉积物进行的改造直接影响了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影响了底栖生态系统。豫西登封地区寒武系苗岭统张夏组中部薄层微晶灰岩中发育大量的生物扰动构造,利用地球生物学、古生物学和生物扰动指... 掘穴生物作为生态系统工程的建造者,其对沉积物进行的改造直接影响了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影响了底栖生态系统。豫西登封地区寒武系苗岭统张夏组中部薄层微晶灰岩中发育大量的生物扰动构造,利用地球生物学、古生物学和生物扰动指数等方法,探讨了生物扰动构造的形成环境及其对沉积物的影响。研究表明,研究区张夏组中部生物扰动构造特征多为扰动边界模糊不清,生物扰动指数(BI)为2~5,说明该沉积期食物充足,氧气含量高。此外,在生物扰动中识别出3种遗迹化石:Thalassinoides bacae,Planolites isp.和Rhizocorallium isp.,说明生物扰动构造为多种生物造迹形成的。依据寒武系苗岭统张夏组中部的遗迹化石以及沉积特征,可知其整体处于偶尔受到风暴影响的滩间局限台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扰动构造 张夏组 豫西地区 寒武系 遗迹化石 局限台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扰动构造及其意义简述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卫东 陶麟 刘吉全 《内江科技》 2009年第5期15-15,40,共2页
本文讨论了生物扰动的类型,各种沉积体系中有利生物扰动发育的环境,分析了生物扰动在碎屑岩储集性能、物源分析、湖水分层等方面的意义,并提出运用生物扰动进行地质分析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生物扰动构造 扰动指数 潜穴 储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扰动构造对碎屑岩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纪友亮 赵澂林 刘孟慧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6期1-8,共8页
生物扰动可以改变碎屑岩储层的储集性能。对辽东湾盆地东营组下段和东濮凹陷沙四段储层储集性能的研究发现,辽东湾盆地东营组下段三角洲相泥质粉、细砂岩储层中,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生物的觅食活动可使砂泥混合物中的泥质含量明显减少,储... 生物扰动可以改变碎屑岩储层的储集性能。对辽东湾盆地东营组下段和东濮凹陷沙四段储层储集性能的研究发现,辽东湾盆地东营组下段三角洲相泥质粉、细砂岩储层中,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生物的觅食活动可使砂泥混合物中的泥质含量明显减少,储集性能变好;而东濮凹陷沙四段滨浅湖相粉砂岩和细砂岩的储层中,生物扰动提高了原始孔渗性,有利于成岩水的流动,是胶结物沉淀的良好环境,在油气生成运移之前,发生了早期胶结作用,经多次充填使孔渗性、含油性变差。未经扰动的部位,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孔渗性,含油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扰动构造 碎屑岩 储层 储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朱砂洞组生物扰动构造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庆国帅 齐永安 +4 位作者 杨文涛 代明月 白万备 樊钰超 刘炳辰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03-1114,共12页
生物扰动在现代海洋沉积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影响着底栖生物群落特性、有机物分解速率、海水化学性质、沉积物氧化还原性以及营养物循环.豫西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朱砂洞组碳酸盐岩发育了大量以Thalassinoides主导的扰动构... 生物扰动在现代海洋沉积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影响着底栖生物群落特性、有机物分解速率、海水化学性质、沉积物氧化还原性以及营养物循环.豫西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二统朱砂洞组碳酸盐岩发育了大量以Thalassinoides主导的扰动构造,对其进行碳和氮同位素测定,可以了解扰动生物对沉积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潜穴充填物和围岩中δ13Ccarb值区别显著,不同扰动程度也差异明显,而δ13Corg和δ15N值差异不大,反映出生物对沉积物的扰动改造可以改变沉积物的氧化还原性及孔渗性,这一变化可能与生物扰动引起沉积物孔隙水含氧量增高导致的自生碳酸盐岩比例降低和成岩期白云岩化的增强有关.Thalassinoides造迹生物对沉积物的扰动改造不仅改变了沉积物的原始物理化学信息,促进了海水与沉积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且诱导了沉积底质革命,扮演了显生宙早期生态系统工程建造者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alassinoides 生物扰动构造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碳同位素 朱砂洞组 沉积物
原文传递
缺氧环境类型及生物相特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辛建荣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3-40,共8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缺氧环境的类型和生物相特征。根据缺氧环境的主导因素和地理背景条件概括为四种缺氧环境类型:1.大型缺氧湖泊,一般处于温暖多雨地区的早期沉陷山间盆地,如现代东非的坦噶尼喀湖;2.缺氧的隔离盆地,往往为温湿的内克拉通... 本文简要介绍了缺氧环境的类型和生物相特征。根据缺氧环境的主导因素和地理背景条件概括为四种缺氧环境类型:1.大型缺氧湖泊,一般处于温暖多雨地区的早期沉陷山间盆地,如现代东非的坦噶尼喀湖;2.缺氧的隔离盆地,往往为温湿的内克拉通海和陆棚的“袋形”洼地,如现代黑海;3.上升洋流引起的缺氧层,多发育在低纬度大陆酉侧的大洋陆棚区,常合磷酸盐和硅藻,现代的秘鲁陆棚带为典型代表;4、缺氧的开放大洋,多位于温暖气候区的大陆两侧,如现代印度洋。根据不同的生物组合特征可划分为三种生物相:1.喜氧生物相——具多种底栖生物和生物扰动构造;2.贫氧生物相——软体动物占统治地位,个体一般较小,常保存为黄铁矿铸模;3、厌氧生物相——只有放射虫和浮游生物,不见底栖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生物扰动构造 缺氧环境 隔离盆地 山间盆地 坦噶尼喀湖 底栖 克拉通 贫氧 温暖多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龙永煤田龙岩组原生沉积构造与环境关系
12
作者 李海立 《南京高师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47-49,共3页
原生沉积构造是沉积岩最重要的基本物征之一,它可以反映沉积岩的沉积环境,尤其是沉积构造序列及以一定组合出现的沉积构造,它们可提供沉积环境的直接线索.特别是在本区,沉积岩受到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影响,对沉积岩的构造的研究就是显得... 原生沉积构造是沉积岩最重要的基本物征之一,它可以反映沉积岩的沉积环境,尤其是沉积构造序列及以一定组合出现的沉积构造,它们可提供沉积环境的直接线索.特别是在本区,沉积岩受到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影响,对沉积岩的构造的研究就是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沉积构造基本上不受变质作用影响,而岩石的成份、构造、生物化石的保存程度等都受变质作用的影响,所以利用沉积构造来研究沉积的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沉积构造 龙永煤田 平面交错层理 变质作用 沉积环境 沉积岩 生物扰动构造 沉积物 岩组 河口砂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东濮凹陷古近系沙三中亚段重力流沉积与伴生遗迹化石组合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洪安 王长征 +2 位作者 蒋飞虎 靳亚勤 胡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7-1170,共14页
基于对东濮凹陷97口钻井岩心的详细观察和分析,在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湖相沉积中识别出滑动、滑塌、碎屑流和浊流共4种类型的重力流沉积。各种类型沉积的主要判识特征如下:(1)滑动沉积以保留部分原始沉积构造、层内准同生小型断裂... 基于对东濮凹陷97口钻井岩心的详细观察和分析,在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湖相沉积中识别出滑动、滑塌、碎屑流和浊流共4种类型的重力流沉积。各种类型沉积的主要判识特征如下:(1)滑动沉积以保留部分原始沉积构造、层内准同生小型断裂构造及较大角度的地层倾角(陡倾构造)发育、伴生SkolithosPalaeophycus遗迹组合或Planolites-Taenidium遗迹组合为主要特征;(2)滑塌沉积以砂岩层顶、底面均与暗色泥岩呈突变接触以及岩层内部发育各种同生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如包卷层理、火焰状构造、泄水构造、液化脉和各种撕裂屑等)为主要鉴别特征;(3)碎屑流沉积以砂岩呈块状构造、顶部发育漂浮砾石、底部泥岩撕裂屑发育并可见"泥包砾"现象、砂岩顶、底面均与暗色泥岩突变接触为特征;滑塌沉积和碎屑流沉积序列的上部常常伴生Mermoides-Parapaleodictyon遗迹组合;(4)浊流沉积以发育完整或不完整的鲍马序列为主要特征,浊积砂体下部见正粒序层理,底面见有冲刷痕、不规则槽模、重荷模等沉积构造,中上部发育深湖沉积中常见的Semirotundichnus-Puyangichnus遗迹组合。综合分析上述各种重力流沉积特征和伴生遗迹化石组合所体现的水深变化规律,认为遗迹化石组合随着湖水深度的增加呈分带性,与重力流沉积随水深增加而出现的滑动—滑塌—碎屑流—浊流沉积序列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且伴随重力流沉积而产生的生物扰动作用是增强的。因此,生物扰动构造(遗迹化石)的研究不仅对湖相沉积中储集层物性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针对重力流沉积类型的判识还能提供重要的生物遗迹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沙河街组 重力流沉积 遗迹化石组合 生物扰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丘状层理与风暴沉积 被引量:14
14
作者 牟传龙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89年第6期40-44,共5页
自有关风暴流和风暴岩的新理论、新概念引入我国地学界以来,我国在风暴沉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出现了一系列有关风暴沉积或风暴岩的专著、论文和科研报告。丘状交错层理(或称丘状层理,下同)作为一种风暴事件的指示性沉积构造也... 自有关风暴流和风暴岩的新理论、新概念引入我国地学界以来,我国在风暴沉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出现了一系列有关风暴沉积或风暴岩的专著、论文和科研报告。丘状交错层理(或称丘状层理,下同)作为一种风暴事件的指示性沉积构造也为我国一部分沉积学者所接受,并把丘状层理作为水深和环境的特征标志。实际上,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表明,这种概念或认识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沉积 丘状层理 沉积构造 风暴岩 浊流沉积 沉积序列 水平层理 生物扰动构造 沉积层序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浊流、风暴和洪水事件沉积及其伴生的痕迹群落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斌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89年第6期10-23,39,共15页
浊流、风暴和洪水事件沉积中的痕迹化石研究开始于七十年代,迄今已有不少重要著作相继发表(如 Crimes,1970、1973、1976;Seilacher,1977、1982;杨式溥,1982、1983、1986;吴贤涛,1982、1985等)。前人工作表明,结合痕迹学研究对判别上述... 浊流、风暴和洪水事件沉积中的痕迹化石研究开始于七十年代,迄今已有不少重要著作相继发表(如 Crimes,1970、1973、1976;Seilacher,1977、1982;杨式溥,1982、1983、1986;吴贤涛,1982、1985等)。前人工作表明,结合痕迹学研究对判别上述各事件沉积的类型、追踪其形成过程和古环境再造,以及盆地分析和盆地内地层对比等均具重要潜在价值。本文拟据笔者等近几年对豫西和下杨子地区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中浊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流沉积 痕迹学 风暴沉积 中生代地层 地层对比 盆地分析 杨式溥 生物扰动构造 沉积序列 盆地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亭井田山西组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
16
作者 吴基文 《煤矿现代化》 1995年第1期30-32,共3页
本井田位于山东省济宁市西北侧,为济宁煤田的一部分。全区为第四系所掩盖,区内含煤地层包括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和山西组。山西组含煤地层平均厚75m,含煤两层。3~#煤全区可采,2~#煤局部可采。根据岩性岩相的成因组合序列,自上而下可划分为A... 本井田位于山东省济宁市西北侧,为济宁煤田的一部分。全区为第四系所掩盖,区内含煤地层包括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和山西组。山西组含煤地层平均厚75m,含煤两层。3~#煤全区可采,2~#煤局部可采。根据岩性岩相的成因组合序列,自上而下可划分为A、B、C三个含煤段。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山西组 葛亭井田 水平层理 含煤地层 沉积构造 河口砂坝 太原组 下三角洲平原 生物扰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来县长城系团山子组内发现潜穴 被引量:6
17
作者 袁鄂荣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97-601,T002,共6页
本文详细描述了在河北省怀来县境内长城系团山子组猪肝色白云岩内发现的潜穴和生物扰动构造,潜穴个体较小,最大者长5~7mm,d=2~3.5mm,最小者长2mm,d=0.08mm,形态多样,为短直管状、锥状、罐状、长管状。该发现为动物出现时间的大大超前... 本文详细描述了在河北省怀来县境内长城系团山子组猪肝色白云岩内发现的潜穴和生物扰动构造,潜穴个体较小,最大者长5~7mm,d=2~3.5mm,最小者长2mm,d=0.08mm,形态多样,为短直管状、锥状、罐状、长管状。该发现为动物出现时间的大大超前(时限约在1700~1757Ma之间)提供了确凿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穴 生物扰动构造 团山子组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淮南陈庄勘探区二迭系煤系沉积特征及其环境分析
18
作者 李海立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1994年第Z1期93-98,共6页
本区煤系地层厚约900米左右,依据岩性和含煤性差异划分出七个含煤段(见特征表)在煤系地层中具有丰富多彩的地质现象,它从各方面向我们揭示了煤系地层的特征,现把煤系特征分述如下。
关键词 二迭系 安徽淮南 含煤段 沉积特征 含煤性 勘探区 动物化石 三角洲平原 海绵骨针 生物扰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放工作面过断层的实践与认识
19
作者 彭立正 刘文华 《山东煤炭科技》 2005年第1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轻放工作面 过断层 生物扰动构造 煤层倾角 抗压强度 砂质泥岩 山西组 直接顶 层位 底板 厚度 平均 砂岩 煤矿 采煤 老顶 层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