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失神经骨折愈合中骨痂体积与生物力学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王小健 杜志强 +1 位作者 苏云星 吴变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226-229,246,共5页
目的探讨失神经骨折愈合中病理性骨痂的体积与力学强度的相关性。方法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运动神经(前根)切断组、感觉神经(后根)切断组、前后根切断组,均选择性切断一侧L4-L6神经根。所有大鼠于神经根切断侧胫骨造成... 目的探讨失神经骨折愈合中病理性骨痂的体积与力学强度的相关性。方法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运动神经(前根)切断组、感觉神经(后根)切断组、前后根切断组,均选择性切断一侧L4-L6神经根。所有大鼠于神经根切断侧胫骨造成横行骨折,髓钉固定。30d后取大鼠患侧胫骨,测胫骨近端骨密度、胫骨湿重称量、在X线片上测量骨痂宽度、胫骨进行生物力学拉伸测试,SPSS统计数据。结果患侧胫骨近端骨密度三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性骨痂其体积与生物力学强度呈负相关(P<0.05),以涉及感觉神经(后根)损伤组尤甚(P<0.05)。结论失神经骨折愈合中所形成的病理性骨痂其体积与生物力学强度呈负相关,感觉神经纤维对骨折愈合的影响较运动神经纤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失神经 骨痂 生物力学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孔隙率多孔钛铌合金的生物力学强度及细胞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7
2
作者 王雷 李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8期5709-5715,共7页
背景:钛铌合金具有较高的生物力学强度及较低的弹性模量,更加接近于人皮质骨,目前已被广泛作为牙科、骨科及人工髋关节植入材料。目的:观察不同孔隙率多孔钛铌合金的生物力学强度及细胞相容性。方法:利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40%、70%孔隙... 背景:钛铌合金具有较高的生物力学强度及较低的弹性模量,更加接近于人皮质骨,目前已被广泛作为牙科、骨科及人工髋关节植入材料。目的:观察不同孔隙率多孔钛铌合金的生物力学强度及细胞相容性。方法:利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40%、70%孔隙率的多孔钛铌合金,检测两种多孔钛铌合金的孔径、弹性模量及抗压强度。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40%、70%孔隙率的多孔钛铌合金表面,接种3,24,72 h,观察细胞黏附与增殖情况。结果与结论:(1)多孔钛铌合金孔径为200-500μm,两种均以350,400μm孔径为主,孔隙间三维连通,材料表面粗糙,70%孔隙率组孔隙呈蜂窝状,部分断裂,孔隙间连通;40%孔隙率组孔隙分布不均匀,孔隙间少有连通;两组钛铌合金均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及较低的弹性模量,组间比较无差异;(2)两组钛铌合金均有利于细胞的黏附,70%孔隙率组表面的细胞黏附数量多于40%孔隙率组(P<0.05),且70%孔隙率组表面可见细胞外基质已形成,结果表明70%孔隙率多孔钛铌合金更有利于细胞的黏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和植入物 弹性模量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多孔钛铌合金 人工关节置换 孔隙率 生物力学强度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酮饮食导致小鼠骨质疏松的显微骨结构和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吴秀华 王晓萌 +4 位作者 黄志平 刘俊豪 黄祖成 孔刚刚 朱青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2-327,共6页
目的探讨酮体代谢小鼠骨结构和生物力学改变,以及所导致的小鼠骨质疏松。方法 10只8周龄的C57小鼠随机分为生酮饮食(KD)组和正常饮食(SD)组,每组5只,喂养3个月。生酮饮食的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比例为1∶4。每两周监测小鼠体重、血糖和血... 目的探讨酮体代谢小鼠骨结构和生物力学改变,以及所导致的小鼠骨质疏松。方法 10只8周龄的C57小鼠随机分为生酮饮食(KD)组和正常饮食(SD)组,每组5只,喂养3个月。生酮饮食的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比例为1∶4。每两周监测小鼠体重、血糖和血酮。采用显微CT测量小鼠股骨远端松质骨的骨微结构和中段皮质骨的骨结构参数,厚度和面积。采用脱钙后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骨小梁分布。采用三点弯曲实验评价胫骨力学强度。结果 KD组血酮水平为0.8 mmol/L,明显高于SD组(0.2 mmol/L,P<0.05)。KD组股骨远端松质骨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连接密度分别为(49.5±3.6)mg HA/ccm、(4.1±0.5)%和(12.4±1.9)mm-3,而SD组分别为(69.1±4.0)mg HA/ccm、(6.4±1.0)%和(27.4±9.7)mm-3,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骨小梁数目和厚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KD组股骨中段皮质骨平均横截面积为(0.69±0.08)mm2,显著小于SD组(0.80±0.06)mm2。KD组胫骨三点弯曲的最大力、刚度和最大吸收能量分别为(7.3±0.7)N、(25.1±2.4)N/mm、(1.4±0.4)m J,显著小于SD组[(10.1±0.6)N、(33.4±2.9)N/mm、(2.3±0.5)m J]。结论本研究表明生酮饮食降低松质骨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的连接程度,减少皮质骨的横截面积,降低骨力学强度,导致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酮饮食 骨质疏松 骨微结构 生物力学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力学生物学的跟腱愈合研究现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超 李旭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78-1081,共4页
跟腱断裂的修复、愈合及功能恢复是骨科医师关注的重点.新兴技术和修复材料的应用,使跟腱临床修复效果显著提高.但是,临床难题是跟腱愈合过程中瘢痕组织的形成、肌腱结构的改变,最终降低跟腱的力学性质,增加再次断裂风险.近年来,许多学... 跟腱断裂的修复、愈合及功能恢复是骨科医师关注的重点.新兴技术和修复材料的应用,使跟腱临床修复效果显著提高.但是,临床难题是跟腱愈合过程中瘢痕组织的形成、肌腱结构的改变,最终降低跟腱的力学性质,增加再次断裂风险.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跟腱修复做了大量的研究[1-4],对比分析了跟腱断裂后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生物力学性质,结果显示手术组较非手术组早期生物力学强度大,但是长期结果没有显著差异性.然而,对于跟腱愈合康复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却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跟腱的力学生物学特点及其对跟腱愈合过程的影响,指导跟腱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断裂 愈合过程 力学生物 非手术治疗 生物力学性质 临床应用 生物力学强度 修复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5
作者 王斌 汤锦波 +4 位作者 顾剑辉 龚炎培 谢仁国 谭军 徐燕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3期207-207,共1页
目的:通过比较连续周边缝合(Running)、Cross-stitch、Halsted及一种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特性,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根新鲜成年猪后蹄Ⅱ区屈肌腱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连续周边缝合(Running)、Cross-stitch... 目的:通过比较连续周边缝合(Running)、Cross-stitch、Halsted及一种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特性,为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根新鲜成年猪后蹄Ⅱ区屈肌腱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连续周边缝合(Running)、Cross-stitch、Halsted及一种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方法进行修复.将缝合好的肌腱等速拉伸至完全断裂,并用材料力学测定仪(Instron4411)测定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计算断裂功耗.结果: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法的2-mm间隙形成负荷为(53.2±6.O)N、最大负荷为(68.8±6.9)N、刚度为(6.6±O.7)N/mm,为各组中最高;断裂功耗为(O.784±O.075)J与Halsted法相近,高于Cross-stitch及Running法.结论:该新型肌腱周边缝合法的生物力学强度高于目前临床应用的Running、Cross-stitch、Hal-sted法,能提供较大的抗张强度、有效抵御间隙形成、操作简便,有利于肌腱早期主被动功能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方法 生物力学研究 周边 HALSTED法 Cross 生物力学特性 生物力学强度 临床应用 材料力学 抗张强度 功能锻炼 断裂功 缝合法 负荷 屈肌腱 成年猪 间隙 测定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前路钢板或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前路腰椎椎间融合:体外生物力学比较研究
6
作者 朱巍(译) 《脊柱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23-123,共1页
当施行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时,常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来加强脊柱的稳定性,其代价是增加手术切口及置入螺钉,增大了手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如果前路椎间融合同时行前路钢板固定与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其生物力学强度相当,... 当施行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时,常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来加强脊柱的稳定性,其代价是增加手术切口及置入螺钉,增大了手术手术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如果前路椎间融合同时行前路钢板固定与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其生物力学强度相当,则可在保证脊柱稳定性重建的情况下避免增加后路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 前路腰椎椎间融合 前路钢板固定 生物力学强度 脊柱稳定性重建 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术 体外 后路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与青年股骨头内松质骨结构三维图像重建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小涛 戴克戎 裘世静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69-571,共3页
目的 研究老年与青年股骨头松质骨的三维立体结构及力学性能。方法 取股骨头标本 38只 ,分成老年组 2 0例 ,年龄在 6 5~ 78岁之间 ;青年组 18例 ,年龄在 18~ 2 9岁之间。在股骨头致密区 (负重区 )和稀疏区 (非负重区 )各截取软骨下 ... 目的 研究老年与青年股骨头松质骨的三维立体结构及力学性能。方法 取股骨头标本 38只 ,分成老年组 2 0例 ,年龄在 6 5~ 78岁之间 ;青年组 18例 ,年龄在 18~ 2 9岁之间。在股骨头致密区 (负重区 )和稀疏区 (非负重区 )各截取软骨下 3mm处 7mm× 7mm× 5mm松质骨各一块作松质骨结构的计算机三维图像重建研究。在股骨头致密区 (负重区 )用环钻纵向钻取软骨下 3mm处直径 8mm、高 10mm的松质骨柱 ,用以松质骨力学性能测试。结果 重建后的三维立体图像老年组较青年组明显稀疏 ;青年组松质骨试件的弹性模量、能量吸收、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和极限应变等六项指标均明显高于老年组 (P <0 0 1~ 0 0 0 1)。两组干重骨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表观密度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老年人松质骨的结构质量和骨量均比青年人低 ,其股骨头松质骨力学强度明显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质骨 三维图像重建 生物力学强度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椎体的研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马业涛 林明侠 +4 位作者 陈剑飞 吴多能 张光强 姚伦龙 张熙民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6期49-50,共2页
目的 研制出生物椎体 (biologicalvertebralbody ,BVB)模型 ,探讨其相关属性。方法 利用新鲜牛股骨髁经一系列化学方法制成BVB模型 ,并对成分分析、生物力学强度、超微结构、交叉抗原性、动物体内植入试验等一系列研究做了详细报道。... 目的 研制出生物椎体 (biologicalvertebralbody ,BVB)模型 ,探讨其相关属性。方法 利用新鲜牛股骨髁经一系列化学方法制成BVB模型 ,并对成分分析、生物力学强度、超微结构、交叉抗原性、动物体内植入试验等一系列研究做了详细报道。结果 用灰重法测得牛骨BVB的无机物含量为 71 .5 % ,有机物含量为 2 8.5 % ,Ca :P比例为 3 .5 :1 ;动物体内植入试验局部无淋巴细胞浸润 ;生物力学强度检测其最低抗压强度为 31 2 .5kg ;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其孔隙率为 70 % ,孔径 390± 1 82um ,扫描电镜显示其表面 ,形状为绒毛状、小梁状和山嵴状 ,骨内无组织成分 ,BMG及BMP呈膜状或条状吸附在孔隙内 ;交叉抗原研究检测结果为受试动物免疫血清中无抗人体组织的抗体产生 ;卫生学检查未出现菌落。结论 生物椎体作为替代材料在椎体置换及椎体融合的优点 :(1 )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2 )合适的力学强度。 (3)天然的网状结构和孔隙率利于BMG及BMP的充填。 (4)能为宿主吸收替代。 (5)具有良好的骨诱导和骨传导作用。 (6)来源广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椎体 研制 成分分析 生物力学强度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钙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崔文岗 石岩 肖德明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5期21-23,共3页
目前由严重创伤、感染、骨肿瘤等因素导致的大块骨吸收、缺损日益成为临床外科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针对骨缺损的治疗,自体骨移植是金标准,但是局限于供体来源,并且对供体自身造成残疾等,严重影响自体骨的广泛应用。同种异体骨是现... 目前由严重创伤、感染、骨肿瘤等因素导致的大块骨吸收、缺损日益成为临床外科医生面临的一大挑战。针对骨缺损的治疗,自体骨移植是金标准,但是局限于供体来源,并且对供体自身造成残疾等,严重影响自体骨的广泛应用。同种异体骨是现如今在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替代材料之一,但是由于炎症反应、不能满足治疗大块骨缺损等缺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前景。对理想人工骨材料的需求促使临床医生进行不断的实验研究,期望获得一种组织相容性良好、成骨活性、生物力学强度都能够和自体骨相近的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块骨缺损 人工骨材料 骨修复 硫酸钙 自体骨移植 生物力学强度 供体来源 替代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部反射区推拿疗法抗骨质疏松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詹强 倪克锋 孙波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12期722-723,共2页
目的:对去势雌鼠制成骨质疏松模型,从骨生物力学角度探讨足反射区推拿疗法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取10月龄大鼠40只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卵巢切除法制成骨质疏松模型,治疗组大鼠固定于特制固定架上进行足反射区推拿治... 目的:对去势雌鼠制成骨质疏松模型,从骨生物力学角度探讨足反射区推拿疗法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取10月龄大鼠40只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采用卵巢切除法制成骨质疏松模型,治疗组大鼠固定于特制固定架上进行足反射区推拿治疗,对照组只作同样固定18min,不作其他处理。检测骨密度、双侧股骨抗弯曲和抗挤压能力以及子宫重量。结果:治疗组的骨密度和子宫重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的左股骨抗弯曲试验的最大载荷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反射区推拿疗法有对抗卵巢切除后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推拿疗法 骨矿物质密度 生物力学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m-Ostetic^(TM)人工骨浆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山羊椎体骨缺损修复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闫宏伟 梅玉峰 +4 位作者 文波 杜小龙 宋金辉 王坤正 张开放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人工骨浆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对成年山羊椎体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健康成年山羊24只随即分成单纯Cem-OsteticTM人工骨浆组(A组)和Cem-OsteticTM/BMP人工骨浆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组(B组),每组1... 目的观察人工骨浆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对成年山羊椎体骨缺损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健康成年山羊24只随即分成单纯Cem-OsteticTM人工骨浆组(A组)和Cem-OsteticTM/BMP人工骨浆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组(B组),每组12只动物。在山羊胸腰段3处不相邻椎体分别建立椎体压缩性骨折撑开复位后骨缺损模型。将Cem-OsteticTM/BMP人工骨浆复合材料填充于缺损处,同时设立单纯人工骨浆对照组。术后4周、8周、12周分别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4只。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检查,HE染色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术后4周及8周时B组成骨情况、材料降解速度及生物力学强度和刚度测试明显优于A组(﹤0.05),但仍未达到正常椎体的力学性能,差异有显著性(﹤0.01)。第12周时,两组X线及CT下均可见大量新骨生成,基本完整填充空隙,填充材料均基本完全降解,生物力学测试两组强度和刚度无显著性差异,基本达到了正常椎体的力学性能。结论Cem-OsteticTM人工骨浆是BMP的良好载体,Cem-OsteticTM/BMP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和诱导成骨活性,生成的新骨有良好的强度和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缺损模型 修复作用 人工骨 山羊 生物力学测试 生物力学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骨胶囊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绍红 胡素敏 +4 位作者 张建军 李伟 王景霞 欧丽娜 高学敏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10期598-601,共4页
目的:研究铸骨胶囊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雌性6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骨疏康颗粒组,模型+铸骨胶囊高、中、低剂量组),Ⅰ组在双侧卵巢位置切除与卵巢... 目的:研究铸骨胶囊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雌性6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骨疏康颗粒组,模型+铸骨胶囊高、中、低剂量组),Ⅰ组在双侧卵巢位置切除与卵巢同等大小的脂肪块,其他各组(Ⅱ~Ⅵ)切除双侧卵巢造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Ⅰ、Ⅱ组按1 ml/100 g体重灌胃(1.33%的β-环糊精水溶液),Ⅲ组按2.7g/kg体重灌胃(骨疏康颗粒水溶液),Ⅳ、Ⅴ、Ⅵ组分别按400、200、100 mg/kg体重灌胃(铸骨胶囊水溶液).给药3个月后,检测各组动物的左侧股骨及第2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股骨生物力学强度(用三点弯曲实验检测),对胫骨切片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采用放免法测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2)、降钙素(calcitonin,CT)、骨钙素(bone gal protein,BGP)含量.结果:切除雌性大鼠双侧卵巢3个月后,腰椎及股骨BMD明显降低,与Ⅰ组比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提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复制成功.铸骨胶囊各组(Ⅳ、Ⅴ、Ⅵ)与Ⅱ组比较,Ⅳ组腰椎和股骨BMD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P<0.01).Ⅳ组股骨生物力学强度各项指标及胫骨骨组织形态计量参数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CT、BGP含量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01,P<0.01).Ⅳ组与Ⅲ组比较,最大桡度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骨小梁形成表面(trabeculaformation surface,TFS)百分比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1);CT、BGP含量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统计意义(P<0.05,P<0.01).结论:铸骨胶囊可以增加切除双侧卵巢大鼠的BMD,提高骨的力学性能,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对去势大鼠有一定的抑制骨丢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激素类 骨矿物质密度 生物力学强度 组织形态测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Ham string腱的固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夏春 周江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47-349,共3页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 术中 早期肌肉训练 生物力学强度 术后活动 重要环节 薄弱环节 负重行走 康复锻炼 固定器材 重建术 A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L-乳酸包裹阿霉素颗粒的实验研究及治疗骨肿瘤的初步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建民 田义杰 李德杏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16-20,共5页
目的为边缘或瘤内切除的骨肿瘤瘤腔寻找一种既可以充填,又可以缓慢释放抗肿瘤药物、减少局部肿瘤复发的瘤腔充填材料。方法合成聚L-乳酸,包容阿霉素制成颗粒,检测其体外释药特性。用家兔做动物毒理试验,在股骨髁上钻孔,将定量药物颗粒... 目的为边缘或瘤内切除的骨肿瘤瘤腔寻找一种既可以充填,又可以缓慢释放抗肿瘤药物、减少局部肿瘤复发的瘤腔充填材料。方法合成聚L-乳酸,包容阿霉素制成颗粒,检测其体外释药特性。用家兔做动物毒理试验,在股骨髁上钻孔,将定量药物颗粒填充在骨腔中,对照组只钻孔不放药,用荧光光度法测定血药含量,检测肝肾功能。对13例骨肿瘤术后瘤腔用聚L-乳酸阿霉素颗粒与骨水泥以1/2比例混合后充填,与7例单用骨水泥充填者对照,观察手术部位与全身的毒副反应。结果合成的聚L-乳酸粘分子量为10550,包裹阿霉素颗粒的阿霉素含量为2.87%。,体外缓释时间在25d以上。试验动物血液内未测到阿霉素含量,对动物肝肾功能无影响。聚L-乳酸阿霉素颗粒在充填的骨骼局部,早期造成骨髓组织坏死、变性,后期纤维组织增生,并在局部逐渐降解。临床应用早期强度好,后期也未见局部骨折。所有病例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明显的全身损害表现及类似化疗时的副作用出现,肿瘤复发较对照组晚。结论聚L-乳酸包裹阿霉素颗粒有较好的药物缓释性,对机体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与骨水泥混合充填骨肿瘤术后残腔,操作方便,有较好的生物力学强度,可有效控制肿瘤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聚L-乳酸 骨肿瘤 治疗 聚L-乳酸 阿霉素 骨肿瘤 颗粒 临床观察 包裹 局部肿瘤复发 实验研 生物力学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钙注射植入对骨质疏松大鼠股骨近端影响的实验研究
15
作者 钮心刚 严力生 +1 位作者 张红梅 王晓熙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441-443,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质疏松局部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经皮穿刺注射技术将可注射硫酸钙植入骨质疏松实验大鼠股骨近端,对侧做自身对照,对双侧股骨近端行Micro-CT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双能X线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强度测定。结果术后12周实...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骨质疏松局部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经皮穿刺注射技术将可注射硫酸钙植入骨质疏松实验大鼠股骨近端,对侧做自身对照,对双侧股骨近端行Micro-CT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双能X线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强度测定。结果术后12周实验侧相对骨体积、骨小梁宽度和骨小梁数量显著高于对照侧,骨小梁分离度显著小于对照侧。术后0、4、12周实验侧股骨近端骨密度较对照侧明显增加。术后0、4、12周实验侧股骨近端生物力学强度参数(极限载荷、屈服载荷和刚度)较对照侧明显增加。结论经皮穿刺植入硫酸钙,可快速有效修复骨质疏松大鼠股骨近端骨组织形态结构,增加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强度,为临床治疗股骨近端骨质疏松提供了一种局部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注射硫酸钙 骨质疏松 股骨近端 生物力学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缝合技术修复腰椎破损纤维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荣魏浩 谢林 +2 位作者 顾军 洪友松 康然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42-143,186,共3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已经成为骨科的常见疾病。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引起下腰痛的主要病因之一,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及经济问题。随着骨科技术的发展,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有了许多治疗方法,但对破损纤维环的修复与...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已经成为骨科的常见疾病。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引起下腰痛的主要病因之一,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及经济问题。随着骨科技术的发展,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有了许多治疗方法,但对破损纤维环的修复与再生,还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破损的纤维环缺口未能闭合,这是腰椎髓核摘除术术后复发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本文就国内外近几年在外科缝合技术方面对修复破损纤维环的实验及临床观察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技术 髓核摘除术 退行性疾病 下腰痛 复发率 生物力学强度 临床观察 生物力学测试 显微内窥镜 实验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髂骨螺钉固定技术在脊柱外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世新 李玉伟 +3 位作者 温艳 周鹏 崔巍 效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5-359,共5页
脊柱骨盆内固定因其能够提供坚强的末端固定、维持躯干平衡并且提高腰骶段融合率,已经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Harrington和Luque内固定系统,但因二者生物力学强度不足以及较高的假关节发生率,逐渐被... 脊柱骨盆内固定因其能够提供坚强的末端固定、维持躯干平衡并且提高腰骶段融合率,已经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Harrington和Luque内固定系统,但因二者生物力学强度不足以及较高的假关节发生率,逐渐被随后的Galveston固定技术所取代,然而由于该技术置入髂骨骨质内的棒过于光滑,造成其抗拔出力较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外科 腰骶段 假关节 内固定系统 HARRINGTON 生物力学强度 融合率 抗拔出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压配式双排缝合技术与传统单双排缝合技术在肩袖大型撕裂修补中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5
18
作者 潘界恩 陈刚 +2 位作者 黄成龙 蔡震海 龚遂良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601-2601,共1页
双排缝合技术(DR)增强了大型肩袖撕裂修补的生物力学强度[1],但新的修补方式尚需探究.
关键词 生物力学强度 缝合技术 肩袖撕裂 修补 改良
原文传递
生长鉴别因子-6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德国 房清敏 冯爱芹 《基层医学论坛》 2005年第4期295-296,共2页
目的探讨生长鉴别因子-6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中促进肌腱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治疗肌腱缺损中实验组加入含有20μg生长鉴别因子-6的“生长因子-胶原海绵复合物”,对照组单纯加入胶原海绵。于修复后3、8周分别取材,进... 目的探讨生长鉴别因子-6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中促进肌腱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治疗肌腱缺损中实验组加入含有20μg生长鉴别因子-6的“生长因子-胶原海绵复合物”,对照组单纯加入胶原海绵。于修复后3、8周分别取材,进行大体、生物力学测定,对生长鉴别因子-6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治疗肌腱缺损中的作用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移植肌腱均无坏死或变性改变,实验组肌腱形态优于对照组。生物力学测定:第三周:实验组最大抗拉伸力负荷为42.5±3.6牛顿,对照组为34.2±2.8牛顿;第八周,实验组为129±11.2牛顿,对照组为110±1.8牛顿。结论生长鉴别因子-6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中可以提高肌腱生物力学强度,为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肌腱移植 鉴别 实验研究 生物力学测定 肌腱缺损修复 生物力学强度 胶原海绵 移植治疗 实验组 对照组 生长因子 移植肌腱 牛顿 复合物 修复后 力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射频组织焊接的可降解电极结构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宗乃馨 胡钟欣 +5 位作者 邢绪坡 沈俊杰 李俊贤 陈健 宋成利 毛琳 《建模与仿真》 2022年第2期454-464,共11页
目的:研究可降解镁合金作为射频能量组织焊接电极时对肠道吻合口热损伤与生物力学强度的影响。方法:对传统铜电极和新型镁合金电极在射频焊接过程中肠道吻合口的温度变化和组织热损伤进行仿真分析。同时,通过离体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 目的:研究可降解镁合金作为射频能量组织焊接电极时对肠道吻合口热损伤与生物力学强度的影响。方法:对传统铜电极和新型镁合金电极在射频焊接过程中肠道吻合口的温度变化和组织热损伤进行仿真分析。同时,通过离体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探索在两组电极边缘处和距边缘3 mm处组织温度的变化规律,并对镁合金电极焊接的组织吻合口进行生物力学强度测试和组织微观结构观察。结果:与铜电极相比,镁合金电极能够有效降低焊接区域的平均温度(90℃ vs 75℃)和侧向热损伤距离(3.3 mm vs 2.7 mm),提高吻合口的生物力学强度(爆破压:126.01 &#177;16.02 mmHg vs 167.01 &#177;30.41 mmHg,撕脱力:18.87 &#177;3.15 N vs 22.14 &#177;1.59 N)。结论:本文验证了镁合金作为射频组织焊接电极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实现人体管腔组织的无缝连接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组织焊接 镁合金 可降解电极 热损伤 吻合口生物力学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