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活者视角下村民参与生态治理多维机制构建——基于内蒙古B嘎查草原生态补偿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孟和乌力吉 白云飞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4,共11页
目前在北方草原牧区广泛推行实施的生态补偿政策仍延续以往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在此政策驱动下,当地居民的主体性、参与性和积极性缺乏有效发挥渠道,客观上影响了基层农牧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本研究首先立足位于科... 目前在北方草原牧区广泛推行实施的生态补偿政策仍延续以往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在此政策驱动下,当地居民的主体性、参与性和积极性缺乏有效发挥渠道,客观上影响了基层农牧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本研究首先立足位于科尔沁沙地西北边缘的西辽河流域环境实践,运用生活环境主义理论,较为全面地剖析生态补偿政策所面临的难题及其社会根源;其次较为深刻地探讨在实现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双重目标下,通过激活重塑,创建现代共治共享多民族本土知识体系的重要性;最后力求深入探索政府主导、社区主位、村民主体的参与式多维机制构建的内在逻辑及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治理 补偿实践 生活者视角 多维机制 本土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环境主义的社会学意义——生活环境主义中的“生活者视角” 被引量:17
2
作者 宋金文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8-24,共7页
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模式不仅会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而且必将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和生活。在处理人与自然,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时,生活环境主义强调从生活者的角度出发,重视生活者的智慧,主张从当地居民的生活历史和生活取向中... 人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模式不仅会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而且必将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和生活。在处理人与自然,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时,生活环境主义强调从生活者的角度出发,重视生活者的智慧,主张从当地居民的生活历史和生活取向中,寻找解决环境问题的答案。生活环境主义范式不仅对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构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模式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环境主义 生活者视角 环境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区环境问题研究中的国家视角与生活者视角
3
作者 席婷婷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75-78,共4页
斯科特的国家视角与鸟越皓之的生活者视角在牧区环境问题领域对不少学者的研究提供了启示与借鉴,通过对二者思想的研究,发现看似不同的观点,本质上却有着共通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都关注专家知识与地方知识的关系;第二,都认为农民... 斯科特的国家视角与鸟越皓之的生活者视角在牧区环境问题领域对不少学者的研究提供了启示与借鉴,通过对二者思想的研究,发现看似不同的观点,本质上却有着共通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都关注专家知识与地方知识的关系;第二,都认为农民或生活者是理性的。最本质的相通之处则是对底层生活者权利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视角 生活者视角 地方知识 理性 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家、生活者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建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书明 黄敏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05-110,共6页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给生态系统服务、产品,以及生物多样性确定经济价值,有助于引起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保护;二是认为简单地估计生态系统服务和产品的价值是有误导的,会使人们忽视生态环...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给生态系统服务、产品,以及生物多样性确定经济价值,有助于引起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保护;二是认为简单地估计生态系统服务和产品的价值是有误导的,会使人们忽视生态环境不可估量的非经济价值。从生活环境主义的视角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的第一种观点具有一定合理性,价值研究可以让人们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促进环保政策的制定;而第二种观点指出的价值研究技术视角和方法的局限也确实存在。从生活环境主义出发,可以将二者协调起来,以生活者视角弥补技术专家视角追求单一目的合理性的不足,谋求人类生活与自然生态的共生之路。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要树立人与自然共生的价值观;环境政策的制定要重视居民利益与居民选择;环境问题的解决要发挥生活智慧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活环境主义 生活者视角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臭河道何以履治难清——以南京市J河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燕莹 《四川环境》 2019年第5期102-106,共5页
黑臭水体一向是水污染防治中的“老大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J河屡次上榜黑臭名单,虽历经多次河道整治,短期内能消除黑臭现象,但难以长效保持。为探究J河屡治难清的原因,从技术专家视角来看,治污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但技术效用的实现... 黑臭水体一向是水污染防治中的“老大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J河屡次上榜黑臭名单,虽历经多次河道整治,短期内能消除黑臭现象,但难以长效保持。为探究J河屡治难清的原因,从技术专家视角来看,治污技术是不断进步的,但技术效用的实现也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从生活者视角来看,居民与河流的社会距离逐渐疏远,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受到忽视;从“河长制”治理视角来看,各部门之间、民众与“河长”之间的联动合作受阻,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黑臭河道长效治理过程中,专家、公众和政府三类主体不可分割,三者应当共同面对、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臭河道治理 生活者视角 公众参与 河长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