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生活便利度测度方法研究综述
1
作者 吴雅婧 《城市建筑》 2025年第6期95-98,106,共5页
生活便利度是指人们对可见设施的满意程度及可接近性。文章通过CiteSpace软件、文献总结等方法对国内外城市生活便利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归纳,结果展示了当前对于城市生活便利度的研究由从社会公平角度出发的宏观层面转变为以人的视角... 生活便利度是指人们对可见设施的满意程度及可接近性。文章通过CiteSpace软件、文献总结等方法对国内外城市生活便利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归纳,结果展示了当前对于城市生活便利度的研究由从社会公平角度出发的宏观层面转变为以人的视角为基准的微观尺度,并在其研究数据、内容与方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变化。因此,文章主要对这三方面的变化进行梳理,为未来城市生活便利度测度方法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便利度 方法 大数据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圈视角下河谷型城市生活便利度评价——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董晓媛 孙佛佑 +1 位作者 胥德泽 杜森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8-78,共11页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以兰州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生活圈视角,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网络数据模型构建方法,计算兰州市中心城区生活便利度指数,同时采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及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以兰州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生活圈视角,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网络数据模型构建方法,计算兰州市中心城区生活便利度指数,同时采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及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公共服务设施在各区总体呈现“中心良好,外围依次递减”的布局模式;从城市社区便利度指数来看,西固区的便利度指数最高,其次依次为七里河区、城关区和安宁区;GDP、建筑密度和距公交的最短距离是影响城市社区生活便利度的主要因素。研究为兰州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专项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同类型城市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 公共服务设施 生活便利度 多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圈视角下的社区生活便利度评价研究
3
作者 尹峻 王林 傅梦颖 《城市勘测》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生活圈是城市居民日常出行范围对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15分钟社区生活圈便利度是评价城市宜居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从生活圈视角出发,以合肥市二环为例,构建了覆盖八大类一级指标和22小类二级指标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便利度评价指... 生活圈是城市居民日常出行范围对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15分钟社区生活圈便利度是评价城市宜居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从生活圈视角出发,以合肥市二环为例,构建了覆盖八大类一级指标和22小类二级指标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便利度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设施覆盖率和达标率定量评价双重指标,分别对合肥市二环5、10、15分钟社区生活圈便利度进行测度。从15分钟社区生活圈评价结果来看,设施覆盖率上,合肥市二环内便利店、市场、药店、公交设施几乎覆盖全部小区,但购物中心、广场、电影院、养老院的覆盖率偏低,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设施达标率上,15分钟生活圈小区8项指标达标率均在90%以上,几乎所有小区在步行1公里范围内可达便利店、医疗、交通这三类设施,所有小区中8项指标平均达标7.7项。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定量评价城市公共设施服务水平的方法,结果可以为指导城市未来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分钟社区生活 社区生活便利度 POI数据 定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核心商圈生活便利度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4
作者 王乙茜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0期137-139,共3页
随着疫情常态化时代的到来,传统商圈受到一定影响。文章基于POI点数据,利用ArcGIS工具对成都中心城区核心商圈的生活便利性进行分析,将层次分析法(AHP)与成都市核心商务区公共服务设施数据相结合,探讨不同商圈的基础设施供给情况。结果... 随着疫情常态化时代的到来,传统商圈受到一定影响。文章基于POI点数据,利用ArcGIS工具对成都中心城区核心商圈的生活便利性进行分析,将层次分析法(AHP)与成都市核心商务区公共服务设施数据相结合,探讨不同商圈的基础设施供给情况。结果表明,成都市市中心核心商圈存在生活便利度参差不齐的问题,文末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核心商圈的交通建设和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商圈 生活便利度 GIS POI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本尺度下的社区生活便利度测度——基于多源城市数据的精细化评估 被引量:22
5
作者 樊钧 唐皓明 叶宇 《新建筑》 2020年第5期10-15,共6页
随着新时期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人本转型,社区营造中亟需一套量化的测度框架来对市民生活便利度展开分析,进而辅助生活圈的营造。文章基于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视角,将以往难以量化的生活便利度解析为设施的绝对数量、相对数量、多样性以及交... 随着新时期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人本转型,社区营造中亟需一套量化的测度框架来对市民生活便利度展开分析,进而辅助生活圈的营造。文章基于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视角,将以往难以量化的生活便利度解析为设施的绝对数量、相对数量、多样性以及交通设施可接触度等多个可通过开放数据定量化测度的维度,构建以建筑为分析单元的生活便利度精细化测度体系,探索多源大数据支撑下的大规模且精细化的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实现了生活便利度这一难以测度要素的精细化度量,在实践上具有普适性和易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便利度 多源城市数据 精细化测 人本尺 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的苏南城市生活便利度评价 被引量:6
6
作者 卢中辉 陈其龙 +2 位作者 任启龙 苏一峰 芮菊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233-238,共6页
生活便利度是评价宜居城市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指标.POI作为代表性的空间点状数据,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及其便利度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基于苏南4市2018年的POI数据,构建8项准则层、28项指标层的城市生活便利度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 生活便利度是评价宜居城市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指标.POI作为代表性的空间点状数据,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及其便利度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基于苏南4市2018年的POI数据,构建8项准则层、28项指标层的城市生活便利度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日常购物、教育设施、交通设施、医疗设施等因素对城市生活便利度指数影响较大;苏南城市生活便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苏州市0.96、南京市0.95、无锡市0.85、常州市0.82,呈现典型的经济指向与行政关系指向;苏南城市生活服务设施均呈现显著的"集聚-分散"态势,但"中心-外围"结构呈分异的布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数据 生活便利度 评价体系 苏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和OSM路网的住宅生活便利度评价--以郑州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朱慧儒 张金炳 +3 位作者 张鹏岩 娄媛媛 周志民 王倩倩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87,共7页
基于高德地图API获取到的97953条有效兴趣点数据,以郑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区,运用OD成本矩阵、反距离权重法和核密度分析法相结合,分析郑州市主城区八类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及其空间格局。并从2021年7·20郑州特大暴雨的角度进行进一步分... 基于高德地图API获取到的97953条有效兴趣点数据,以郑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区,运用OD成本矩阵、反距离权重法和核密度分析法相结合,分析郑州市主城区八类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及其空间格局。并从2021年7·20郑州特大暴雨的角度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1)从设施空间分布上看,便民服务设施覆盖面最广,分布相对均衡,休闲娱乐设施覆盖面最小,分布最不均衡;惠济区内各类服务设施密度值最小,设施配置状况较差,金水区内各类服务设施密度值最大,设施配置状况较完善。(2)从应急避难场所服务面积看,整体服务覆盖率过低,覆盖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原区与二七区,其次为金水区,管城回族区仅有一处应急避难所供居民使用,惠济区尚未建设应急避难场所。(3)从生活便利度水平看,三环内生活便利度水平适中,主要集中在京广铁路沿线区域,三环外生活便利度则较差,主要由一级水平区域所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可达性 生活便利度 公共服务设施 应急避难场所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广州市生活便利度测度与评价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家男 安睿 +2 位作者 何华贵 幸丽君 刘艳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125,共9页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直接影响居民生活便利度。文章基于社区生活圈视角,从居民所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率、可达性以及便利性综合测度广州市居民生活便利度,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及空间作用差异。研究发现:广州市社区...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水平直接影响居民生活便利度。文章基于社区生活圈视角,从居民所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覆盖率、可达性以及便利性综合测度广州市居民生活便利度,并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及空间作用差异。研究发现:广州市社区间生活便利度有所差别,中心城区各社区设施覆盖面广、生活便利度高,而南沙、从化、增城3区整体偏低;乡村较城镇设施生活便利度低;养老、休闲设施配置较不完备;人口密度、居民收入、公服投资及路网密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分钟社区生活 公共服务设施 生活便利度 GWR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的城市生活便利度指数研究 被引量:87
9
作者 崔真真 黄晓春 +1 位作者 何莲娜 周志强 《地理信息世界》 2016年第3期27-33,共7页
生活便利度是评价宜居城市重要的影响因素,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度主要指居民日常利用公共和服务设施的便利程度,POI数据具有公共服务设施种类覆盖度高,数据范围覆盖面广等特点。基于POI等开放数据进行城市生活便利度指标评价体系建设和... 生活便利度是评价宜居城市重要的影响因素,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度主要指居民日常利用公共和服务设施的便利程度,POI数据具有公共服务设施种类覆盖度高,数据范围覆盖面广等特点。基于POI等开放数据进行城市生活便利度指标评价体系建设和城市生活便利度指数计算,比较城市平均生活便利度指数和城市社区生活便利度指数的研究,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提供了实际参考依据,同时,为利用开放数据进行规划应用探寻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数据 生活便利度指数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兴趣点的北京市住宅生活便利度指数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健 张松海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9-615,共7页
住宅的生活便利度指数指住宅居民在一定范围内可利用的设施种类与数量,是城市宜居度的重要指标.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是一组包含物理实体属性的地理坐标点,具有数据种类详尽、粒度精细、范围广和时效性强的优点.基于高德... 住宅的生活便利度指数指住宅居民在一定范围内可利用的设施种类与数量,是城市宜居度的重要指标.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是一组包含物理实体属性的地理坐标点,具有数据种类详尽、粒度精细、范围广和时效性强的优点.基于高德POI数据,对北京市城区住宅的生活便利度指数进行研究,提出面向地铁出行的各向异性距离度量方法,根据构建的生活便利度指数指标体系将住宅分为优质、良好、中等和待改进4个等级.各等级住宅在城区中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考虑地铁出行后,对住宅的生活便利度指数度量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趣点数据 生活便利度指数 各向异性 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圈视角下的南京中心城区居民生活便利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韩非 陶德凯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12,共8页
新时期,人居环境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居民丰富多样的日常生活需求与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失衡上。文章从日常生活圈的构建出发,以南京中心城区居民日常生活便利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探讨了既有的指标因子评价法在评价日常生... 新时期,人居环境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居民丰富多样的日常生活需求与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失衡上。文章从日常生活圈的构建出发,以南京中心城区居民日常生活便利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探讨了既有的指标因子评价法在评价日常生活便利度上的单一性;其次,指出熵值法在测度用地功能混合度上的局限性;最后,尝试构建多维度日常生活便利度评价模型,对南京中心城区现状居民生活便利度进行定量评价。希望文章的研究能为特大城市协调公共资源配置、宜居城市建设及日常生活圈规划提供方法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便利度评价体系 南京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色法同位规则挖掘支持下的兰州市居民区生活便利度分析
12
作者 刘涛 张晓辉 +1 位作者 胡添 刘永强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7-141,146,共6页
居民区生活便利度分析是城市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空间中的居民活动主要发生在道路网络空间,加色法同位规则是一种网络空间同位模式可视化挖掘方法,避免了复杂的数学公式、算法及相关参数,具有... 居民区生活便利度分析是城市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空间中的居民活动主要发生在道路网络空间,加色法同位规则是一种网络空间同位模式可视化挖掘方法,避免了复杂的数学公式、算法及相关参数,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鉴于此,本文利用加色法同位规则这一可视化数据挖掘手段,在表达空间交互的同时将数据挖掘的结果直接用于居民区生活便利度分析。以兰州市为例,进行居民区与其他14类城市基础设施之间位置关系的挖掘试验,全局分析与局部分析相结合,对不同区域的居民区生活便利度进行评价,以期为兰州市城市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兰州市,居民区与药店、超市、牛肉面馆等地理要素存在最强同位规则,与医院、火锅店存在较强同位规则,与商场、派出所、消防站无同位规则;居民区在整体上呈现多个宜居中心的分布特点,在区位上呈现便利度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色法 同位规则 可视化 兰州市 生活便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天津城市生活便利度研究
13
作者 刘沁萍 李欢 +2 位作者 魏娜 田洪阵 刘利东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08-114,共7页
目的研究构建天津市城市生活便利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城市生活便利度指数。方法采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从购物、交通、医疗、教育、休闲和其他6个方面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城市生活便利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天... 目的研究构建天津市城市生活便利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城市生活便利度指数。方法采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从购物、交通、医疗、教育、休闲和其他6个方面确定指标权重,构建城市生活便利度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天津市城市生活便利度的空间特征。结果天津市综合生活便利度以城市中心区域最高,除个别区域外,外围区域生活便利度明显低于中心区。结论天津市生活便利度各分项指标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针对生活便利度较低的区域,需增设超市购物、交通站点、银行网点、绿化和学校等服务设施,改善该区的整体生活便利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便利度 宜居城市 空间测 天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的城市居民生活便利度评价研究——以江门市中心城区为例
14
作者 虞一舟 《科技和产业》 2021年第8期175-179,共5页
以江门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兴趣点(POI)数据,借助服务设施的分等定级和服务半径的概念,构建城市居民生活便利度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江门市中心城区居民生活便利指数值不高,城乡差距大;空间分异明显,外围镇村区域... 以江门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兴趣点(POI)数据,借助服务设施的分等定级和服务半径的概念,构建城市居民生活便利度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江门市中心城区居民生活便利指数值不高,城乡差距大;空间分异明显,外围镇村区域服务相对孤立;居民生活便利度与建设用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关联性,但重点区域服务能力的建设稍显滞后。针对江门市城市情况,为后续规划提出以下建议:有效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城市的整体水平;合理串联起外围地区,进一步形成城市集聚化发展格局;加快重点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城市的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生活便利度 POI数据 江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化城市形态研究的地块形态与生活便利度关联效应解析——以上海的新城为例
15
作者 叶宇 陈昶宇 +1 位作者 郭雨寒 刘雨轩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44,共14页
随着城镇化建设迈入以品质化、人本化为导向的新阶段,生活便利度逐渐成为塑造城市品质的重要指标。已有研究表明地块形态对交通连接性和服务设施可达性等要素有重要影响,而这些因素对生活便利度至关重要,但地块形态对生活便利度的影响... 随着城镇化建设迈入以品质化、人本化为导向的新阶段,生活便利度逐渐成为塑造城市品质的重要指标。已有研究表明地块形态对交通连接性和服务设施可达性等要素有重要影响,而这些因素对生活便利度至关重要,但地块形态对生活便利度的影响效能仍需进一步探索。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融合多源城市数据与量化城市形态研究方法,在量化解析生活便利度的基础上,探寻各类地块形态特征对生活便利度的影响效能。考虑到当前新城更新的实际需求,本研究以上海松江新城和嘉定新城作为实证案例,在控制人口密度、路网可达性等关键变量的基础上,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进一步解析地块形态特征要素与生活便利度间的关联效应。统计分析表明,小街区、密路网的紧凑布局和适宜的容积率有利于生活便利度的提升,且地块平面形态对于生活便利度也有重要影响。针对新城地块普遍划分不够细致的问题,本研究建议在开发过程中将单元地块面积控制在2 hm2以内,街块面积控制在4~4.8 hm2,并将街块划分为4~5个单元地块;同时,控制单元地块朝向和建筑容积率对提升便利度具有积极影响,建议在新城规划中进一步加强这些要素的控制。上述立足量化城市形态研究视角的地块形态效能解析,或可为控规编制和城市更新提供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城市形态 地块形态特征 生活便利度 多源城市数据 城市空间品质
原文传递
城市体检:基于步行指数的北京居民生活便利度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温宗勇 谢文瑄 +2 位作者 邢晓娟 蔡彩 马磊 《北京规划建设》 2018年第5期140-151,共12页
生活便利程度与服务设施布局的合理性息息相关,步行指数基于各类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情况来量化测度城市可步行性,是评价区域生活便利程度的方法之一。本文在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城市体检"工作背景下,开展了基于步行指数的北京市居... 生活便利程度与服务设施布局的合理性息息相关,步行指数基于各类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情况来量化测度城市可步行性,是评价区域生活便利程度的方法之一。本文在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城市体检"工作背景下,开展了基于步行指数的北京市居民生活便利程度研究,初步探讨了当前城市服务设施配置中的优势与不足,成果可为建设"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及宜居城市、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便利程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体检 步行指数 可步行性 生活便利度 宜居城市
原文传递
基于POI数据的城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便利度评价研究--以武汉三区为例 被引量:16
17
作者 庄晓平 陶楠 王江萍 《华中建筑》 2020年第6期76-79,共4页
根据2018年12月1日实施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规定,生活圈是城市居民日常出行范围对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将生活圈作为居住区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已经成为评价城市宜居程度的重要一环。其... 根据2018年12月1日实施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规定,生活圈是城市居民日常出行范围对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将生活圈作为居住区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已经成为评价城市宜居程度的重要一环。其中社区生活圈便利度是评价宜居城市的重要影响因素,居民社区生活圈便利度主要指居民日常利用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程度。本次研究,以武汉市武昌区、汉口区、汉阳区这三个中心城区主要区域为研究范围,以三区的小区生活圈便利度为研究对象。基于开放POI数据,统计分析三区的小区15分钟生活圈内的设施点类型和数量,评价各片区内的生活圈便利程度,为设施的配套完善、社区生活品质的提升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城市 15分钟生活 POI数据 社区生活便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交通出行数据的居民生活便利性评价——以武汉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顾江 张晓宇 萧俊瑶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156-174,共19页
居民生活便利性是评价宜居城市最核心的方面。本文基于实时交通出行数据,将居民的现实出行状况纳入研究,并整合生活圈理论、可达性方法和大数据手段,以期完善城市物质空间环境的评价体系。本文以武汉市主城区居民生活便利性的空间差... 居民生活便利性是评价宜居城市最核心的方面。本文基于实时交通出行数据,将居民的现实出行状况纳入研究,并整合生活圈理论、可达性方法和大数据手段,以期完善城市物质空间环境的评价体系。本文以武汉市主城区居民生活便利性的空间差异为研究对象,着重揭示其整体特征和基础设施布局存在的短板,并基于街道划分对各个街道的生活便利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主城区居民生活便利性呈现显著的高值聚类、低值分散的空间特征;片区生活便利性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一致性,不同类型生活便利度高值区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交通因子存在显著的低值聚类。居民生活便利性内在地反映了一定片区各类设施的分布状况,本文指出武汉市主城区居民生活便利度的高值区域和低值区域,进而揭示武汉市主城区基础设施空间分布不均等的结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便利度 生活 POI数据 实时交通出行数据 空间自相关分析 高/低值聚类分析 聚类和异常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区建成环境生活便利度评价影响因素解析及提升策略研究
19
作者 刘柯琚 周典 +2 位作者 王梦莹 刘天野 杨玙珺 《建筑学报》 2024年第S2期123-128,共6页
为准确反映居民对日常利用公共服务设施便利程度的真实感受,深入探讨社区建成环境对生活便利度评价的非线性影响关系。首先基于居民对生活便利度的主观评价,利用机器学习模型解析社区建成环境对生活便利度评价影响的特征重要性、阈值效... 为准确反映居民对日常利用公共服务设施便利程度的真实感受,深入探讨社区建成环境对生活便利度评价的非线性影响关系。首先基于居民对生活便利度的主观评价,利用机器学习模型解析社区建成环境对生活便利度评价影响的特征重要性、阈值效应和交互作用,其次基于关键建成环境影响要素,分类居住小区的建成环境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应提出社区建成环境生活便利度提升策略,为城市居住社区的高质量规划建设和更新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便利度 15分钟社区生活 建成环境 机器学习 城市设计
原文传递
基于开源数据的15min社区生活圈更新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时飞 胡思润 《四川建筑》 2022年第3期6-9,共4页
2021年7月1日实施的《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一文指出,生活圈是在适宜的日常步行范围内,满足城乡居民全生命周期工作与生活等各类需求的基本单元。促进社区融合,激发社区活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塑造“宜业... 2021年7月1日实施的《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一文指出,生活圈是在适宜的日常步行范围内,满足城乡居民全生命周期工作与生活等各类需求的基本单元。促进社区融合,激发社区活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塑造“宜业、宜居、宜游、宜养、宜学”的社区“有机生命体”,是构建15 min社区生活圈的指导原则。便利度指数是评价社区15 min生活圈的重要因素,社区生活圈便利指数主要指生活圈内居民日常生活所使用公共设施的便利程度。文章以合肥市的4种不同类型共计20个小区为例,利用POI数据,构建城市生活便利度指标评价体系,统计分析小区的15 min生活圈便利度指数,为城市公共服务专项规划提供实际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类型 POI数据 生活便利度指数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