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好生活主体历史溯源、时代启示与建构路向
1
作者 王翠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75-86,124,共13页
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对中国梦的追寻和筹划,“人民”是新时代美好生活毋庸置疑的主体。美好生活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它的终极主体是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社会性的人。回溯历史,美好生活的主体包含了好人、好公... 新时代的美好生活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对中国梦的追寻和筹划,“人民”是新时代美好生活毋庸置疑的主体。美好生活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它的终极主体是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社会性的人。回溯历史,美好生活的主体包含了好人、好公民、哲人、大众、现实的人等多种身份和角色。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需要将外在的期许和权利转化成“人民”的内在动力和责任。可以在人民观中融入“好人”和“好公民”的价值期许、以公民道德建设推动“好人”与“好公民”的生成、通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等路向引领“人民”成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主体 历史溯源 好人 好公民 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活主体的具体化进程——基于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的视角
2
作者 王朝璐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3,共6页
在内时间意识中生活主体的形成是一种具体化的过程,从自我极到行为自我,经由单子,最终生成完整意义上的生活主体。此具体化进程也是一种原初时间维度与自我维度融合的进程,显现独特而唯一的内在时间性,周围世界由此被确定地构造。生活... 在内时间意识中生活主体的形成是一种具体化的过程,从自我极到行为自我,经由单子,最终生成完整意义上的生活主体。此具体化进程也是一种原初时间维度与自我维度融合的进程,显现独特而唯一的内在时间性,周围世界由此被确定地构造。生活主体凭借本质本己性固持自身,又敞开视域,通过具体体验构造自身的生活之流。在原初时间之流中,随着生活主体的出现,内容及其多样性被关注,具体化进程本身自觉朝向了发生维度以及实践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内时间意识 生活主体 内在时间性 自我 单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融合教育背景下提高特殊学生生活主体性的培养策略
3
作者 白靖宇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3期0073-0076,共4页
教育具有普遍性的特点,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合教育的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合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的理念,旨在引导特殊学生在自然环境下接受教育知识、增强社会互动,实现与普通学生的无差异交际。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优化... 教育具有普遍性的特点,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合教育的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融合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的理念,旨在引导特殊学生在自然环境下接受教育知识、增强社会互动,实现与普通学生的无差异交际。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优化特殊学生生活主体性培养成为教育一大关注点,也是融合教育的一大教育任务。本文主要对“融合教育背景下,优化特殊学生生活主题性培养策略”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关的建设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教育背景 特殊学生 生活主体 培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教育的聋部语文教学加强生活主体性的策略
4
作者 袁子萱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6期0067-0070,共4页
社会中有一部分特殊学生,他们在身体方面会存在一些缺陷,为了帮助特殊学生学习更多生活技能,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我们国家对这部分学生也会展开专门的教学。融合教学模式就是常用的方式之一,意在以学生为主体,将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放在一... 社会中有一部分特殊学生,他们在身体方面会存在一些缺陷,为了帮助特殊学生学习更多生活技能,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我们国家对这部分学生也会展开专门的教学。融合教学模式就是常用的方式之一,意在以学生为主体,将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放在一个集体中教学,推动学生互帮互助共同成长。教师需要以融合教育模式为依托,深入探索加强教学生活主体性的教学策略。本文以聋部教学语文教学为例,探索能够体现学生生活主体性的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聋部语文教学 融合教育 生活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生活主体”:教育目标的一种选择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佑清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0,共5页
综合考虑时代要求、人性假设和现实中国教育的问题,可以考虑将我国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培养"生活主体"上。强调将学生培养成为"生活主体",其主要用意在于,突出从人的整体生活的需要着眼,规划人的身心发展的取向或目标... 综合考虑时代要求、人性假设和现实中国教育的问题,可以考虑将我国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培养"生活主体"上。强调将学生培养成为"生活主体",其主要用意在于,突出从人的整体生活的需要着眼,规划人的身心发展的取向或目标。一个人成为"生活主体",意味着他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现实的可能,自主地规划自己的生活目标,并能动地支配和展开生活的过程。生活主体的构成单位是"活动主体"。由于人的生活是由多种形态的活动构成的整体,因此,从不同的角度看,人作为"生活主体"分别是由多种活动主体构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标 生活主体 涵义 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生活主体的三种样态 被引量:2
6
作者 高炳亮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107,158,共8页
在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旧时代里,人类生活的真实主体样态被形形色色的生活理论所遮蔽,生活主体在虚构的生活世界中被边缘化、工具化。马克思在考察人类生活世界时,紧紧抓住“人”这个根本,从日常生活、现实社会生活、理想生活三个维... 在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旧时代里,人类生活的真实主体样态被形形色色的生活理论所遮蔽,生活主体在虚构的生活世界中被边缘化、工具化。马克思在考察人类生活世界时,紧紧抓住“人”这个根本,从日常生活、现实社会生活、理想生活三个维度,拨开了笼罩于生活主体之上的层层迷雾。他以“现实的人”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揭示了人作为生活主体的三种样态:一是从历史大尺度考察一般生活的主体,揭示了“现实的人”是日常生活的承担者;二是从现实生活角度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主体,揭示了“打上阶级烙印的人”——无产阶级的历史方位与历史使命;三是从理论前瞻角度考察理想生活的创建者,揭示了“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的发展路径。马克思关于生活主体样态的深刻阐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思想的深厚理论渊源,为紧紧依靠人民创建美好生活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生活 生活主体 主体样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勒与许茨的日常生活主体观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林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48,共9页
现代哲学向日常生活世界回归的趋向为解决近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问题指明了可行的方向,在此趋向中,许茨和赫勒都是卓越的代表。对日常生活主体的研究,是他们共同关注的理论问题之一。鉴于两人在对日常生活主体观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现代哲学向日常生活世界回归的趋向为解决近代西方哲学的主体问题指明了可行的方向,在此趋向中,许茨和赫勒都是卓越的代表。对日常生活主体的研究,是他们共同关注的理论问题之一。鉴于两人在对日常生活主体观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文章通过对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试图厘清二者理论的异同,以获得对日常生活主体的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试图在把握主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规定和展现的基础上,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的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勒 许茨 日常生活主体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主体之“核心素养”建构
8
作者 邓志伟 《湖北教育》 2017年第10期5-7,共3页
本期继续关注“核心素养”的落实问题。“核心素养”框架的发布,为久已定型的教育生态系统引入了新目标,但是,整个生态系统短时间内难以发生系统变化,教育变革的风险较大。有必要重申生活主体的内涵,从实践、思维、言说层面探求“... 本期继续关注“核心素养”的落实问题。“核心素养”框架的发布,为久已定型的教育生态系统引入了新目标,但是,整个生态系统短时间内难以发生系统变化,教育变革的风险较大。有必要重申生活主体的内涵,从实践、思维、言说层面探求“核心素养”框架的落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主体 教育才能 自我教育 终极意义 主体建构 使人 体验式学习 主体需要 第二语言 prac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教育背景下低年级特殊学生生活主体性培养方法探究
9
作者 白靖宇 《世界儿童》 2024年第5期165-167,共3页
随着融合教育理念的深入,特殊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重点探讨了融合教育背景下,针对低年级特殊学生,如何有效地培养其生活主体性。文章首先分析了融合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培养特殊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性,随后提出... 随着融合教育理念的深入,特殊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重点探讨了融合教育背景下,针对低年级特殊学生,如何有效地培养其生活主体性。文章首先分析了融合教育理念的内涵及培养特殊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性,随后提出了一系列针对低年级特殊学生的生活主体性培养方法,并通过具体实践案例进行说明,还就当前低年级特殊学生教育中的困境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教育 特殊学生 生活主体 培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励志音乐对培养特殊儿童生活主体性的作用
10
作者 王瑾 《世界儿童》 2024年第5期168-170,共3页
文章探讨了励志音乐在培养特殊儿童生活主体性方面的作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励志音乐能够通过其优美的旋律、积极的歌词和深刻的内涵,激发特殊儿童的内在动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生活主体性。文章表... 文章探讨了励志音乐在培养特殊儿童生活主体性方面的作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励志音乐能够通过其优美的旋律、积极的歌词和深刻的内涵,激发特殊儿童的内在动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生活主体性。文章表明,励志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对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励志音乐 特殊儿童 生活主体 自信心 社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道德生活主体:21世纪道德教育改革之本 被引量:34
11
作者 梅萍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9-85,共7页
现行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诸多不适应 ,根本问题在于道德教育主体性价值的丧失。 2 1世纪道德教育改革的本质在于培养道德生活主体 ,这是由道德的内在规律、人类发展的历史必然、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以及对我国道德教育的总体反思决... 现行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诸多不适应 ,根本问题在于道德教育主体性价值的丧失。 2 1世纪道德教育改革的本质在于培养道德生活主体 ,这是由道德的内在规律、人类发展的历史必然、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以及对我国道德教育的总体反思决定的。道德生活主体应具备四个基本特征——为我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道德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即唤起个体的自我意识 ,尊重个体的主体地位 ,发展个体的主体能力以及塑造个体的主体人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主体 主体 教育改革 道德生活主体 自我意识 主体能力 主体人格
原文传递
主体道德生活与中小学德育模式改革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希尧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84-87,共4页
解决当前中小学德育实效低下的关键在于,关照学生主体道德生活需要,实现由“防范控制型”德育模式向“自主建构型”德育模式转变。“自主建构型”德育模式的建构应从营造同化模拟式德育环境、设计阶段渐进式德育内容、采用主体参与式... 解决当前中小学德育实效低下的关键在于,关照学生主体道德生活需要,实现由“防范控制型”德育模式向“自主建构型”德育模式转变。“自主建构型”德育模式的建构应从营造同化模拟式德育环境、设计阶段渐进式德育内容、采用主体参与式德育方法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道德生活 德育模式 中小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日常生活图景 被引量:2
13
作者 鲁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64,共8页
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并且将在更大程度上颠覆人们关于日常生活主体、日常活动、日常生活空间的传统认知,日常生活的图景也将再次被刷新。人工智能通过改变人作为日常生活主体的存在样态,使日常生活景观、日常生活意义都随之发生改... 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并且将在更大程度上颠覆人们关于日常生活主体、日常活动、日常生活空间的传统认知,日常生活的图景也将再次被刷新。人工智能通过改变人作为日常生活主体的存在样态,使日常生活景观、日常生活意义都随之发生改变。人工智能时代的日常活动日渐表现为人与物甚至是物与物的互动,从与人的身体分离发展为与人的空间分离,它的进行以个人信息的交付为条件。日常生活空间的边界日趋模糊,日常生活空间的领域进一步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日常生活图景 日常生活主体 日常活动 日常生活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生活为主体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思考
14
作者 谢敏红 《文理导航》 2017年第26期97-97,共1页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机务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赋予了信息技术教育极其广泛的社会性。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知识并且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这是当代中学生的必要的技能掌.握。本文从...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机务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赋予了信息技术教育极其广泛的社会性。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知识并且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这是当代中学生的必要的技能掌.握。本文从信息技术教育引入初中生活的教育作用的角度出发,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以生活为主体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做出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主体 初中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 思考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本质要义、建构逻辑与实践方案 被引量:10
15
作者 欧阳康 熊翔宇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6-33,共8页
构建美好生活的首要任务在于对美好生活的本质进行理论内涵和现实向度的双重追寻,这是厘清美好生活建构逻辑和深化美好生活实践的理论基础。美好生活离不开个体的感受与体验,同时,依赖使美好生活成为现实的发展方式、创造过程和制度演... 构建美好生活的首要任务在于对美好生活的本质进行理论内涵和现实向度的双重追寻,这是厘清美好生活建构逻辑和深化美好生活实践的理论基础。美好生活离不开个体的感受与体验,同时,依赖使美好生活成为现实的发展方式、创造过程和制度演变的逻辑支撑。在中国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进程中,美好生活的实现需要建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质量的发展、合理化的主体实践和权利的多重保障之上,这既是美好生活的前提依据,更是美好生活的实践逻辑。当然,要实现美好生活的价值期许,还必须有一个在党的全面领导下的,由系统科学的发展、创造性的主体实践和权利正义的制度保障所构成的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美好生活 生活主体 生活逻辑 生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闲暇生活方式的时空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鸿扬 《大庆社会科学》 1990年第2期70-75,共6页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生活方式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必然存在于一定的时空结构之中。因此,时间与空间是构成生活方式的基本条件,这是生产方式的共性方面。但是当我们深入一步剖析各个具体领域生活方式的时候,就会发现,... 时间与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生活方式作为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必然存在于一定的时空结构之中。因此,时间与空间是构成生活方式的基本条件,这是生产方式的共性方面。但是当我们深入一步剖析各个具体领域生活方式的时候,就会发现,各个具体领域的生活方式中时空因素对生活活动的影响又不尽相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个性。在闲暇生活方式中,时间与空间因素对闲暇生活活动的关系更为直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暇生活方式 生活主体 闲暇时间 空间分割 地理空间 空间因素 越轨行为 滑草 经济生活 概念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政治生活不能引进商品经济原则——与安键同志商榷
17
作者 唐桂阳 《湖湘论坛》 1993年第4期87-89,共3页
《湖湘论坛》1993年第1期发表了安键同志的《党内政治生活应自觉利用商品经济原则》(以下简称《原则》)一文,笔者不同意该文中的一些观点,现提出与作者商榷,并求教各位同仁。
关键词 政治生活 等价交换原则 湖湘 经济活动 党性原则 经济生活 意识形态领域 生活主体 生活准则 文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人类符号化了的生活素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权佳果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5-20,共6页
本文意在探讨道德的本质问题,因此,由标题所揭示的本文的这个中心论点主要在作为道德的本质而提出来的。也可以拿标题这句话当作道德的定义,但笔者之意决不在于否定现行道德定义的合理意义,而只希望不同角度的定义综合起来将更有利于把... 本文意在探讨道德的本质问题,因此,由标题所揭示的本文的这个中心论点主要在作为道德的本质而提出来的。也可以拿标题这句话当作道德的定义,但笔者之意决不在于否定现行道德定义的合理意义,而只希望不同角度的定义综合起来将更有利于把握道德的本质。一、人性与道德道德是属于人的,人是道德唯一的主体。道德由人所产生,依人而存在,为人而服务。在探讨道德本质问题时,“人”这个概念不只指单个的个人,人是个人与群体的统一,正象“人类”这个概念不单指群体一样,它同时也指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素质 中心论点 善德 完善发展 正象 原则规范 勤劳勇敢 哲学认识论 生活主体 人类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使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彦凤 朱萍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8年第6期106-107,共2页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生活背景 生活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探索 被引量:3
20
作者 方明娟 《小学科学》 2016年第2期88-88,共1页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对人的逻辑思维的最初启蒙上有重大的作用,小学数学的学习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今后在数学学习的基本思维模式的状态。为了将小学数学教学更趋科学化,已经有很多可行的教学方法,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对人的逻辑思维的最初启蒙上有重大的作用,小学数学的学习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今后在数学学习的基本思维模式的状态。为了将小学数学教学更趋科学化,已经有很多可行的教学方法,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进行探讨,寻找优化教学的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化教学 策略探索 基础性学科 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 生活背景 课堂导入 实践练习 中更 生活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