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小流域尺度的临港新片区陆海联通水系生态质量综合评价
1
作者 王鑫 莫子龙 +3 位作者 尹杰 焦俊鹏 何文辉 李娟英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临港新片区作为典型陆海联通区域,陆域水系经农田、商业区、居民区、湿地等区域携带污染物经南汇东滩湿地汇入海洋,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小觑。为了解临港新片区从陆到海的生态环境状况,本研究开展了水环境、沉积物... 临港新片区作为典型陆海联通区域,陆域水系经农田、商业区、居民区、湿地等区域携带污染物经南汇东滩湿地汇入海洋,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小觑。为了解临港新片区从陆到海的生态环境状况,本研究开展了水环境、沉积物环境以及生物生态群落结构调查,采用多种指数模型对临港新片区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总氮(TN)为水体的主要营养元素,与施用氮肥等农业活动、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建筑施工导致的点源污染有关;总磷(TP)是影响滴水湖区水质的主要指标;水体中重金属整体污染水平较低。沉积物中TP是主要营养元素,重金属含量呈现出Cd>Cu>Cr>Pb的规律。虽然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表明研究区域整体处于低风险水平,但Cd导致的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仍值得关注。从陆到海的种类多样性指数(H′)逐渐升高,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总体来看,从陆到海水体生态质量整体呈现波动变好的趋势,但营养元素N、P及重金属Cd污染需重点关注。对研究区域进行的风险预警评价表明,陆域水体为较安全状态,近岸海域为安全状态,N、P元素可能引起的富营养化是临港新片区现阶段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针对性地确定生态优化与恢复策略以提升临港新片区的整体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海联通 生态质量综合评价 风险预警体系 临港新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探讨——以长沙县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蒋敏 沈雅 毛德华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6-28,共3页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基础,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长沙县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再利用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计...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基础,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结合长沙县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再利用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得出长沙县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分数为64.96,最后对评价要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大致分析。从长沙县实际情况来看,评价结果与当前实际较为吻合,说明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县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长株潭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作维 贺迅宇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90-94,共5页
在研究生态环境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ArcGIS与高级语言开发工具VC++相结合,以Oracle9i作为数据库管理工具,开发出长株潭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信息系统。具体介绍了评价模型的选择,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方法,系... 在研究生态环境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平台ArcGIS与高级语言开发工具VC++相结合,以Oracle9i作为数据库管理工具,开发出长株潭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信息系统。具体介绍了评价模型的选择,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方法,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实现的关键代码。通过该系统对长株潭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级,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评价结果具有直观、形象、动态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生态环境 生态质量综合评价 长株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娜 《环境生态学》 2022年第10期36-40,共5页
利用RS与GIS技术对沈阳市多环境要素叠加分析,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从空间分布看,沈阳市生态环境综合质量基本呈现东北部较高,西部次之,南部较低的特征;从占地面积看,生态环境综合质量级别为一般的区域面积最大,级别为... 利用RS与GIS技术对沈阳市多环境要素叠加分析,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从空间分布看,沈阳市生态环境综合质量基本呈现东北部较高,西部次之,南部较低的特征;从占地面积看,生态环境综合质量级别为一般的区域面积最大,级别为良的区域面积次之,级别为较差的区域面积最少;从行政区划分看,康平县综合指数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境要素 生态监测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沈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十四五”展望 被引量:18
5
作者 吴季友 陈传忠 +2 位作者 赵岑 孙媛 胡天洋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0年第4期62-67,共6页
“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改革持续深入,生态环境治理将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转变,这对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本文从网络建设、体制机制、服务效能等方面,对生态环境监测所取得的进... “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改革持续深入,生态环境治理将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转变,这对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本文从网络建设、体制机制、服务效能等方面,对生态环境监测所取得的进展与成效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国家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支撑评价排名、服务精准治污、有序衔接新职能、建设大数据平台、强化数据应用、深化综合评价、理顺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用、提升基础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评价 污染防治精细化管控 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应用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组合赋权法的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33
6
作者 魏伟 石培基 +2 位作者 周俊菊 颉斌斌 雷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5-180,共6页
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以2000-2012年的GIS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结合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和影响因素构建综合评价指标,并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实现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 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以2000-2012年的GIS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结合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和影响因素构建综合评价指标,并在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实现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较低,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从2000年的5.05下降到2012年的3.70;在流域内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差异很大,具体表现为金昌市金川区呈上升趋势,而其他地区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从空间分布来看,石羊河各县区按指数高低依次为:永昌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凉州区、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民勤县和金川区。在不同时期,各县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等级有所变化,但幅度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赋权法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时空变化 G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