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心城区E类用地中的廊道空间生态规划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邢忠 余俏 +2 位作者 周茜 乔欣 卓子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25,共8页
中心城区E类用地承载着各类生态与设施廊道空间,功能复合、资源丰富且关联影响复杂,但因地处建设区外,对其规划管理方法的研究相对不足。文章立足于廊道空间的环境特质及其与外围环境区、城区的空间和功能关联,在梳理相关研究和借鉴实... 中心城区E类用地承载着各类生态与设施廊道空间,功能复合、资源丰富且关联影响复杂,但因地处建设区外,对其规划管理方法的研究相对不足。文章立足于廊道空间的环境特质及其与外围环境区、城区的空间和功能关联,在梳理相关研究和借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融合生态原理与城乡规划原则,从目标、用地、空间与管控4个环节探究发挥廊道空间复合生态服务功能并尽可能降低其建设环境影响的生态规划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区E类用地 廊道空间 生态规划方法 用地组织 空间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云才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6-51,共6页
根据不同时期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的不同特点,可以将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的发展历程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生态规划方法基本价值与理念形成阶段;以自然生态影响为主导的规划方法阶段;以人文生态影响为主导的规划方法阶段和整体人文生态系... 根据不同时期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的不同特点,可以将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的发展历程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生态规划方法基本价值与理念形成阶段;以自然生态影响为主导的规划方法阶段;以人文生态影响为主导的规划方法阶段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自然与人文生态共同融和)的规划方法阶段。在总结4个阶段的生态规划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景观都市主义、绿色基础设施、景观再生设计、生态网络、绿道和绿道网络等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发展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规划方法 发展历程 新趋势 整体人文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倩倩 《江西农业》 2016年第4S期59-,共1页
风景园林规划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与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较深的影响。通过风景园林生态规划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空气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相关人员... 风景园林规划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与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较深的影响。通过风景园林生态规划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空气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相关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力度,不断创新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促使我国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不断融入新的内容。基于此,对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的发展历程与趋势进行浅显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规划方法 发展历程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4
作者 许卫民 裘征宇 陈桂松 《乡村科技》 2014年第6期117-118,共2页
本文主要从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的发展历程出发,对于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规划方法 发展历程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5
作者 李政方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16年第9期00006-00006,共1页
通过风景园林生态规划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空气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相关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力度,不断创新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促使我国风景园林生态规... 通过风景园林生态规划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空气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相关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力度,不断创新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促使我国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不断融入新的内容。基于此,对风景园林生态规划方法的发展历程与趋势进行浅显分析,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规划方法 发展历程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国家战略背景下“景观生态规划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实践与思政融入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华斌 盛硕 +2 位作者 王洁宁 史磊 姜芊孜 《园林》 2024年第9期118-124,共7页
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培养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对接行业产业需求,实现从“知识本位教育”转向“应用能力本位教育”。黄河国家战略的实施为黄河流域沿线省份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山东建筑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课... 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培养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对接行业产业需求,实现从“知识本位教育”转向“应用能力本位教育”。黄河国家战略的实施为黄河流域沿线省份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教育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山东建筑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课程“景观生态规划原理与方法”,聚焦黄河下游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将理论讲授、思政融入、案例解析等全面融入黄河国家战略,积极探索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风景园林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从课程目标与设计理念、课程模块与思政融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以及典型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4个方面,总结课程教学实践与课程思政融入的经验,探索育人理念与教学模式、课程内容与教学组织的创新,达成“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立德树人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国家战略 风景园林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与方法 教学实践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梯田退耕”生态重建规划方法——以燕沟流域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徐勇 田均良 刘普灵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7-645,F003,共10页
论文在阐述“梯田退耕”生态重建规划指导思想、内容、标准及宜遵循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出并探讨了针对黄土丘陵区中小尺度流域或行政村合理布建梯田和经济林果园地等的规划方法及技术流程,进而将其应用于燕沟流... 论文在阐述“梯田退耕”生态重建规划指导思想、内容、标准及宜遵循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出并探讨了针对黄土丘陵区中小尺度流域或行政村合理布建梯田和经济林果园地等的规划方法及技术流程,进而将其应用于燕沟流域,研究结果表明业已探讨的规划方法是可行的和实用的。按规划结果,燕沟流域至少需新修梯田295.06hm2、果园4.61hm2,使其基本农田达到359.23hm2、果园面积达到622.69hm2;森林覆盖率48.87%,林灌草植被覆盖率可达75%,坡地减沙效益在80%以上。农业发展预计每年可实现粮食总产1645.13t、苹果总产9340t以上,载畜量可达7500只羊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退耕 生态重建规划方法 燕沟流域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城市与生态城市规划实践的理论升华——评《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和《山地城市学》两部专著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天其 《重庆建筑》 2002年第6期60-61,共2页
我国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百分之六十以上,山地城市和城镇人口数量也占相近比例.因此,我国山地的城镇规划建设和平原城镇的不同特点,应当受到特殊的注意,投入大量研究,并在山城城市的规划实践中总结出科学的规律.而我国城市规划人才大... 我国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百分之六十以上,山地城市和城镇人口数量也占相近比例.因此,我国山地的城镇规划建设和平原城镇的不同特点,应当受到特殊的注意,投入大量研究,并在山城城市的规划实践中总结出科学的规律.而我国城市规划人才大多集中在相对发达的沿海和平原城市,这就影响了对山地城市规划的研究,包括制定专门的法规以适应山地城镇,特别是西部城镇的健康发展的需要,这一使命历史地落在了西部规划学者的肩上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 《山地城市学》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评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文程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9-129,共1页
关键词 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 评介 生态旅游 生态伦理学 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环境生态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董宇虹 高尚 《科技风》 2018年第34期44-44,共1页
通过对生态环境规划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程特点的了解,并结合近几年对生态环境规划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出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并提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选教材、精选案例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来达到教... 通过对生态环境规划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程特点的了解,并结合近几年对生态环境规划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出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并提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选教材、精选案例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规划教学方法 教材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思考和探索中建设新时期居住区
11
作者 孙永青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91-195,205,共6页
通过对现有居住建设当中存在有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运用生态规划设计思想、场所——文脉理论和方法 ,建立居住区立体道路憎爱分明架 ,重构居住区外部空间 .
关键词 生态规划方法 居住区 外部空间 立体道路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loitation of the Lakeshore Distric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Healthy Lake Concept——The Case of the Wutong Lake Eco-city Project
12
作者 Kai Peng Junqing Zhou Junlei Yang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3年第3期290-301,共12页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lake ecosystem health",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lakeside regions shall be oriented towards the core target of preserving "healthy lake" and all the co...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lake ecosystem health",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lakeside regions shall be oriented towards the core target of preserving "healthy lake" and all the construction work in lakeside regions shall be conducted within the ecosystem carrying capacity limits that the lakes can withstand. To achieve this core target, the paper first identifies main indicators describing healthy lake ecosystem and defines the external factors that can influence the health of lake eco-system. Then based on this, two kinds of urban planning methods are proposed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lake eco-system health through controlling the external factors that can affect the health of lake eco-system. The first is to propose controlling factors in urban planning, such as division of ecological sensitive zones, controlling the development intensity, population capacity and types of industry in the lakeside regions and the second is to construct a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lake eco-system health.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mentioned in this paper have been applied to the planning of Wuhan Wutong Lake eco-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lthy lake lakeshore districts Wutong Lake eco-city proj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ontrol structure for the autonomous locomotion on rough terrain with a hexapod robot
13
作者 Chen Fu Zang Xizhe Yan Jihong Zhao Jie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10年第3期311-317,共7页
A motion control structure used for autonomous walking on uneven terrain with a hexapod biomimetic robot is proposed based on function-behavior-integration. In the gait planning level, a set of local rules operating b... A motion control structure used for autonomous walking on uneven terrain with a hexapod biomimetic robot is proposed based on function-behavior-integration. In the gait planning level, a set of local rules operating between adjacent legs were put forward and the theory of finite state machine was employed to model them; further, a distributed network of local rules was constructed to adaptively adjust the fluctuation of inter-leg phase sequence. While in the leg-end trajectory planning level, combined polynomial curve was adopted to generate foot trajectory, which could realize real-time control of robot posture and accommodation to terrain conditions. In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daptive regulation of inter-leg phase sequence, omnidirectional locomotion and ground accommodation were realized, moreover, statically stable free gait was obtained simultaneously, which provided hexapod robot with the capability of walking on slightly irregular terrain reliably and expediti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xapod robot rough terrain walking motion planning free gait leg-end trajectory plan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