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河哈尼梯田“稻作—灌溉”系统的地方性知识生产与区域性生态担当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罗丹 《学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6期87-95,共9页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稻作—灌溉”系统,是当地七种世居民族与自然共生演替的集体生态智慧结晶。在1300余年间围绕稻作和灌溉两大主题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当地民族经历了早期创建出敬畏和顺应自然的人地共生、自然和合的生计知识,到逐步形...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稻作—灌溉”系统,是当地七种世居民族与自然共生演替的集体生态智慧结晶。在1300余年间围绕稻作和灌溉两大主题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当地民族经历了早期创建出敬畏和顺应自然的人地共生、自然和合的生计知识,到逐步形成通过集体配置提升对自然资源管理的有效性,不断构建并完善着适应生态变迁、适宜各民族生存发展需求、均衡可持续梯田农耕知识体系的过程。目前,“遗产”名录和生态文化符号不仅赋值强化了梯田农耕民族对地方性知识体系的“文化自信”,而且正在唤醒他们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文化自觉”。传统梯田稻作农耕知识系统在新时代的重构,为当地民族融入和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叙事主旋律,发挥区域性生态担当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哈尼梯田 “稻作—灌溉”系统 地方性知识 生态担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曼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2期61-64,共4页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大学生则是这一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内容通过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方法深刻理解其内涵,...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大学生则是这一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内容通过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方法深刻理解其内涵,破解其教育教学困境并激发学生的生态担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政课教育教学要着重从深化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生态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大意义,重点理解超越资本逻辑重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纬度进行生态治理,通过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人民性启发学生生态担当四个层面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进行讲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思政课教育教学 生态担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网站如何做好H5——从《生态长江 湖北担当》荣获新兴媒体创新案例说起
3
作者 吴彬彬 陈云 《新闻前哨》 2018年第7期15-16,共2页
H5在近年来风起云涌,日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作为政府网站,如何利用这一新型传播平台,把政府的声音扩散出去值得深思。本文将以《生态长江湖北担当》为例,探讨如何从政府网站的角度策划制作好H5作品。
关键词 政府网站 H5 生态长江湖北担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