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熟期大豆R_4-R_5期冠层某些生理生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45
1
作者 金剑 刘晓冰 王光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293-1300,共8页
应用冠层分析仪和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不同熟期、不同产量类型的大豆R4-R5期冠层结构特征、光合生理、冠层内微生态环境。结果表明,不论熟期早晚,高产大豆群体的共同特征在于LAI较高,叶片在各个方向上的分布均匀;上下冠层叶片的光合速率... 应用冠层分析仪和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不同熟期、不同产量类型的大豆R4-R5期冠层结构特征、光合生理、冠层内微生态环境。结果表明,不论熟期早晚,高产大豆群体的共同特征在于LAI较高,叶片在各个方向上的分布均匀;上下冠层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小,全冠层的光合速率相对较高,从而使全冠层有较高的光合生产力。结果增加了植株荚、粒数及粒重,特别是增加了中上部的荚、粒数。不同熟期间的高产群体冠层特征的差异在于早熟大豆的LAI相对较低,截获的光能多少对于产量形成有着更重要的意义,高产群体叶倾角小,叶片平展,有利于截获更多光能;而晚熟大豆冠层郁蔽,LAI大,高产冠层各层次叶倾角大则有利于太阳辐射透射到冠层内部,增加群体内部受光量,利于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期 大豆 R4-R5期 冠层 生理性状 生态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春大豆生态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宁海龙 孙培乐 +4 位作者 宋兆华 陈东升 孙学亮 赵丽丹 李文滨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3-78,共6页
将来自北纬22.7°至北纬50.2°的19个春播大豆品种在2 a内分4期进行播种,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生育期类型春大豆的形态和产量等生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和主茎节数随着播期的延迟逐渐降低,并且降低幅度随着播期的延迟而增加... 将来自北纬22.7°至北纬50.2°的19个春播大豆品种在2 a内分4期进行播种,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生育期类型春大豆的形态和产量等生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和主茎节数随着播期的延迟逐渐降低,并且降低幅度随着播期的延迟而增加。在各种熟期类型品种中,中早熟类型品种的株高和主茎节数降低的幅度最大。不同播期下大豆植株的地上生物产量、茎秆重、荚壳、籽粒产量、单株荚数、单位面积粒数和百粒重差异较大,并且播期对不同熟期类型品种的作用不同。在迟播(6月11日和7月1日播种)条件下,早熟、中早熟和中晚熟类型品种的籽粒重占地上部生物产量的比例(经济系数)提高。迟播(6月11日和7月1日播种)可提高极早熟类型品种的单株荚数、单位面积粒数和百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播期 生态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生态性状在北安地区的表现及其潜在的育种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宋豫红 白艳凤 +9 位作者 包荣军 王燕平 单利民 任海祥 谭淑玲 傅蒙蒙 王晓梅 赵团结 杜维广 盖钧镒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9-838,共10页
大豆种质资源的鉴定、挖掘及利用对新品种选育及品种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明确东北大豆种质资源群体生态性状在北安地区生态条件下的表现及其育种潜势,本研究以东北三省一区361份大豆种质资源群体为材料,2012-2014年在北安地区采... 大豆种质资源的鉴定、挖掘及利用对新品种选育及品种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明确东北大豆种质资源群体生态性状在北安地区生态条件下的表现及其育种潜势,本研究以东北三省一区361份大豆种质资源群体为材料,2012-2014年在北安地区采用重复内分组试验设计,针对主要生态性状进行了3年精准表型鉴定。结果表明:东北大豆种质资源群体在北安地区全生育期为127. 3 d(96. 8~143. 0 d),当地最适宜熟期组为MG00组,全生育期平均为117. 4 d。地上部生物量随熟期组变晚而增大,产量则为当地最适宜熟期组(MG00)最高。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遗传率超过75%,遗传进度相对较大;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蛋脂总量遗传率超过60%,遗传进度相对较低。同时探讨了北安地区大豆育种目标及第一亚区种质群体遗传构成,并选出优异种质资源。本研究旨在为该生态区大豆种质资源利用及品种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大豆 生态性状 熟期组 育种潜势 北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生态性状相关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建林 成海宏 +4 位作者 常天军 方华丽 何燕 栾运芳 大次卓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79-284,共6页
本研究在对27份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大田种植、常规考种的基础上,结合气候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生态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和每株角果数主要受植株可遗传的生态性状的影响... 本研究在对27份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大田种植、常规考种的基础上,结合气候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生态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和每株角果数主要受植株可遗传的生态性状的影响,与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不密切,而粒重的高低则主要受生态环境因子,特别是年均降水量的影响,但与植株可遗传的生态性状之间的关系不密切;对野生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影响最大的是分枝性状,分枝性状的好坏主要受制于主茎性状,而主茎性状的生长发育较产量性状、分枝性状与气候性状的关系更为密切;单株产量主要是由1级分枝长度、2级分枝数与2级分枝发生高度引起的。典型相关分析和简单相关分析相比,更能在众多的相关变量间抓住主要矛盾,有效揭示两组性状间相关的本质,这对研究油菜的杂交优势利用和遗传育种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也为研究其他农作物两组性状间的关系,揭示其内在本质提供了一条新的、更加有效的研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野生芥菜型油菜 生态性状 分枝性状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方品种鸡生态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48
5
作者 裴鑫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7-374,共8页
本文对中国地方品种鸡的生态性状包括体尺性状、产肉性状、产蛋性状及产地气候性状等4组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4组性状共含有19个变量,研究结果对中国地方品种鸡的杂交优势利用和遗传育种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国地方品种鸡 生态性状 典型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的生态性状与品种资源问题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金陵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1981年第1期-,共9页
作物生态性状,是那些在性状表现与发达程度上,与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耕作栽培条件及人们的利用要求,有相适应关系的性状。很多作物的性状,按照人们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在利用上的要求,结合一定的自然条件与耕作栽培条件,作规律性的适应... 作物生态性状,是那些在性状表现与发达程度上,与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耕作栽培条件及人们的利用要求,有相适应关系的性状。很多作物的性状,按照人们于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在利用上的要求,结合一定的自然条件与耕作栽培条件,作规律性的适应性变化,构成了该作物生态类型的地理分布。从生态角度去研究作物品种资源,能够规律性地了解各性状的作用、分布,以及它的发展变化前景,有利于掌握该性状在地理分布与变化上的全貌,而使品种资源的搜集、研究利用工作更具有预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态性状 生长习性 油分 油含量 大豆生育期 结荚习性 种质资源 生物资源 品种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生态性状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晓环 赵洪琨 +5 位作者 王燕平 任海祥 桑永生 卜海东 杜维广 董英山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5-8,共4页
为更好地分析和利用黑龙江省野生大豆资源,对黑龙江省70份野生大豆进行种质资源的生态性状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野生大豆的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的变幅分别为52~240 cm,804~2281荚,1.90~84.85 g,其变异系数比较大,说明野... 为更好地分析和利用黑龙江省野生大豆资源,对黑龙江省70份野生大豆进行种质资源的生态性状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野生大豆的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的变幅分别为52~240 cm,804~2281荚,1.90~84.85 g,其变异系数比较大,说明野生大豆在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的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百粒重与茎粗和单株粒重极显著正相关,茎宽和单株粒重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当茎宽和百粒重增大时,单株粒重有逐渐增大的趋势。黑龙江省野生大豆的蛋白质、油分、蛋脂含量分别为43.36%、13.39%和57.75%,变幅分别为37.48%~53.82%、6.35%~20.97%和51.60%~63.51%。油分含量和蛋脂含量变异系数较小,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较大,说明蛋白质含量变化较大,多样性丰富。黑龙江省野生大豆在单株粒重、单株荚数、株高等生态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可以利用野生大豆基因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来改善栽培大豆的特性。蛋白质含量最高为53.82%,为提高栽培大豆蛋白质含量提供优质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黑龙江省 种质资源 生态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地区籼粳稻生态性状比较试验总结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燕霞 党新安 刘秀秀 《北方水稻》 CAS 2016年第1期28-30,45,共4页
采用裂区试验,以品种生态类型为主区,品种为副区,选择5个中熟中粳水稻品种为材料,以杂交籼稻为对照,研究籼粳稻生态性状在苏北睢宁县的表现。结果表明:粳稻的株高显著低于杂交籼稻;粳稻叶片短而挺,稻穗直立且着粒密,表现较强的抗倒能力... 采用裂区试验,以品种生态类型为主区,品种为副区,选择5个中熟中粳水稻品种为材料,以杂交籼稻为对照,研究籼粳稻生态性状在苏北睢宁县的表现。结果表明:粳稻的株高显著低于杂交籼稻;粳稻叶片短而挺,稻穗直立且着粒密,表现较强的抗倒能力;粳稻大田期的出叶速度明显快于杂交籼稻,同期抽穗的粳稻主茎叶片数多于杂交籼稻;粳稻的分蘖力明显弱于杂交籼稻,但成穗率显著高于杂交籼稻。在产量构成性状上,粳稻大部分是中穗型品种,有效穗明显多于杂交籼稻,千粒重与杂交籼稻相当,正常情况下结实率高于杂交籼稻,属穗粒兼顾型品种,在精确定量栽培下容易取得高产。产量结果分析表明粳稻比杂交籼稻具有产量优势。在现行价格下,试验中的粳稻每667 m2收入比杂交籼稻多166.6元,可见,在苏北推广"籼改粳"能增加种植者的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 籼改粳 生态性状 品种 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生态性状在铁岭地区的表现及育种潜势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树宇 宗春美 +9 位作者 刘德恒 傅连舜 朱海荣 孙国伟 王燕平 任海祥 傅蒙蒙 赵团结 杜维广 盖钧镒 《土壤与作物》 2018年第2期148-159,共12页
为深入发掘和有效利用东北大豆优异种质资源,本研究于2012-2014年对铁岭市种植的东北地区各育种单位现存的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系)361份,利用重复内分组设计试验方法,采用频次分布和描述统计及方差分析对4类13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统计... 为深入发掘和有效利用东北大豆优异种质资源,本研究于2012-2014年对铁岭市种植的东北地区各育种单位现存的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系)361份,利用重复内分组设计试验方法,采用频次分布和描述统计及方差分析对4类13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揭示其育种潜势。结果表明:(1)东北大豆种质群体在铁岭市平均表现值为:全生育期104 d(83.6~136 d)、蛋白质含量40.9%(37.7%~45.9%)、脂肪含量22.4%(18.9%~23.8%)、蛋脂总量63.3%(60.4%~66.5%)、百粒重18.8 g(11.0~34.7 g)、株高72.0 cm(42.4~121 cm)、主茎17.1节(11.5~23.1)、分枝1.59个(0.27~5.09)和倒伏1.8级(0.88~4)。(2)当地适合熟期组为MGⅡ和MGⅢ,该熟期组品种的各性状的平均值与群体平均值相近,其他熟期组在当地的表现与之不同。而品质性状表现则略优于当地品种水平。(3)群体各生态遗传性状均有一定的改良潜力空间,部分优异亲本品种,可供育种工作者在改良各生态、品质性状时参考利用。(4)追溯第4亚区品种祖先来源及贡献率表明:该地区育成/搜集品种平均含有祖先亲本7.8个,其中前20个祖先亲本对当地育成品种的贡献率为70.6%,而前10个祖先亲本对群体的贡献率为6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大豆 种质资源 熟期组 生态品质性状 遗传变异 育种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旱年陆良迟栽水稻生态性状分析
10
作者 方黎明 浦吉存 +2 位作者 李艳 张江月 平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186-187,190,共3页
[目的]分析大田迟栽水稻的生长性状及产量形成特征。[方法]观测迟栽水稻大田期的生长特性,与正常移栽水稻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迟栽水稻与正常情况下移栽水稻的异同。[结果]迟栽水稻与正常移栽水稻相比,表现为分蘖异常、早穗现象突出、后... [目的]分析大田迟栽水稻的生长性状及产量形成特征。[方法]观测迟栽水稻大田期的生长特性,与正常移栽水稻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迟栽水稻与正常情况下移栽水稻的异同。[结果]迟栽水稻与正常移栽水稻相比,表现为分蘖异常、早穗现象突出、后期低温冷害严重;迟栽水稻分蘖能力差异大、分蘖时期长、分蘖茎生长异常;发育期不一致,早穗现象严重;抽穗开花期时间过长、生育期延迟,易受后期低温冷害危害,造成大面积减产。[结论]该研究为今后应对气候变化、特殊年型的水稻生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旱年 迟栽水稻 生态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大麦品种生态性状及生育期气象生态模式研究
11
作者 徐平印 冯仁昌 《青海农林科技》 1989年第4期1-6,共6页
本文对参加全国大麦生态区划试验青海省5个大麦品种的形态特征和经济性状在全国25个试点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研究了各品种生育期对光、温等生态因子的反应,并建立了各品种生育期的气象生态模式;在比较分析各品种综合性... 本文对参加全国大麦生态区划试验青海省5个大麦品种的形态特征和经济性状在全国25个试点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研究了各品种生育期对光、温等生态因子的反应,并建立了各品种生育期的气象生态模式;在比较分析各品种综合性状表现后认为青海省大麦品种在冬大麦区以黑老鸦适应性好,平均单株穗数、穗粒数多,千粒重居中,株粒重高,生育期短。在春大麦区则以门源亮兰优于其它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生态性状 气象生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方鸡生态因子和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石建州 王莫离 赵金兵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34-1842,共9页
试验旨在研究中国地方鸡品种生长所在地的生态因子和鸡的经济性状(体尺性状和屠宰性状)的相关性,探讨生态因子、体尺性状和屠宰性状3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其内在联系。对中国107个地方鸡品种生长所在地的6个生态因子及其8个体尺性... 试验旨在研究中国地方鸡品种生长所在地的生态因子和鸡的经济性状(体尺性状和屠宰性状)的相关性,探讨生态因子、体尺性状和屠宰性状3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其内在联系。对中国107个地方鸡品种生长所在地的6个生态因子及其8个体尺性状、8个屠宰性状进行了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CCA)。结果表明,生态因子和屠宰性状两组性状间的第1个典型相关系数为0.536(P<0.01),贡献率55.046%,说明这两组性状间的相关性主要是由年平均气温和屠体重之间密切相关引起的,年平均气温越低,鸡的屠体重越高。生态因子和体尺性状两组性状间的第1个典型相关系数为0.679(P<0.01),贡献率54.118%,纬度和胫围相关性最大,纬度越高,胫围越小;第2个典型相关系数为0.556(P<0.05),贡献率28.251%,无霜期和龙骨长相关性最大,无霜期越长,龙骨长越长。体尺性状和屠宰性状两组性状间的第1个典型相关系数为0.901(P<0.01),贡献率81.063%,说明这两组性状间的相关性主要是由龙骨长和屠体重之间密切相关引起的,龙骨长越长,鸡的屠体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方鸡 生态性状 经济性状 典型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华聚集的环境效应:对凤眼莲生态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包先明 何俊 刘国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6-663,共8页
化肥的过量使用,工业、生活污水的直排以及农业径流等多种因素,导致当前中国的主要河流、湖泊等均出现了因氮磷过量累积而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而伴随该现象发生的是周期性水体蓝藻水华,对水生态环境以及当地居民生活、社会生产活动... 化肥的过量使用,工业、生活污水的直排以及农业径流等多种因素,导致当前中国的主要河流、湖泊等均出现了因氮磷过量累积而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而伴随该现象发生的是周期性水体蓝藻水华,对水生态环境以及当地居民生活、社会生产活动等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而在各种治理蓝藻水华和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中,原位种养水生植物因具有生态、环保和投入少等优点而成为首选措施。然而,在水生植物种植过程中,蓝藻大量聚集后将会对植物的生态性状产生何种影响,需要深入研究。通过研究藻华聚集后对水生植物的生理生态的影响,有助于揭示藻华规模性爆发引起水生植物消亡的深层机制和更好地发挥植物的水体生态修复功能。以凤眼莲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蓝藻水华聚集下对凤眼莲生态学性状的影响及植物的应答响应。结果表明:藻华聚集后2 h内植物根区水体溶氧会被耗尽,Eh降至-200 m V,形成厌氧、强还原环境从而对凤眼莲产生胁迫作用;植物叶片、根系中N、P及可溶性糖含量上升,K含量下降,表明凤眼莲对环境胁迫有较强的应答响应;添加60 g·L^(-1)处理的根系活力持续增强,添加120 g·L^(-1)处理的根系活力在胁迫的前3 d增加、随后呈快速下降的变化趋势;植物根系长度、生物量和根系/茎叶比值呈持续下降趋势,表明在超过了凤眼莲的抗逆能力后,就开始出现根活性降低、生物量下降、K^+含量下降等对逆境胁迫的应答现象,植物的新陈代谢受阻,植物开始死亡,表明藻华聚集后水体生态环境恶化,对凤眼莲产生的重度胁迫是导致植物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华聚集 环境效应 凤眼莲 生态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原黑荆树生态经济性状的初步评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觉民 刘锦荣 彭晓斌 《云南林业科技》 1996年第2期66-70,共5页
本文从黑荆树在云南高原的广阔适生范围,适生表现(速生习性、固氮改土能力、涵水保土效益),多种用途及经济意义方面,评述了该树种引种云南后的生态经济性状表现。
关键词 云南高原 黑荆树 生态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中国沙棘优树子代生态经济性状分析
15
作者 王愿昌 常玉忠 +1 位作者 邱宇宝 张绒君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9-40,共2页
对不同产地共 5 7个家系沙棘优树子代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经济价值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 ,地理纬度的差异是造成各产地沙棘优树子代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生态、经济价值差异的主要原因。高纬度地区的沙棘优树子代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其果... 对不同产地共 5 7个家系沙棘优树子代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生态经济价值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 ,地理纬度的差异是造成各产地沙棘优树子代在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生态、经济价值差异的主要原因。高纬度地区的沙棘优树子代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其果径和百果重高于低纬度地区优树子代、远远高于当地普通沙棘 ,棘刺数也较当地普通沙棘明显减少 ,但生长量明显小于低纬度地区的沙棘优树子代和当地普通沙棘 ,是黄土高原地区营造经济生态型水保林的良好材料 ;低纬度地区优树子代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价值 ,其果径和百果重高于当地普通沙棘 ,但小于高纬度地区优树子代 ,生长量接近当地普通沙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地 中国 沙棘 优树 子代 生态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功能性状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16
作者 郑华 潘权 +1 位作者 文志 杨延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7901-7912,共12页
植物功能性状途径是揭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重要视角,尽管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在单一地点的研究取得突出进展,但对于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仍缺乏整体认识。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系统文献检... 植物功能性状途径是揭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重要视角,尽管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在单一地点的研究取得突出进展,但对于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仍缺乏整体认识。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系统文献检索及筛选,收集了216篇文献,应用整合分析和二分网络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植物功能性状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及其权衡与协同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关注最多,占研究性状数量的48%,生态系统服务中关注最多是生物量、土壤肥力、病虫害控制和固碳服务;81.1%的植物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组表现为稳定的正向或负向关系,而关联植物功能性状多的生态系统服务(生物量、固碳服务、土壤水分、土壤肥力和病虫害控制)往往与植物功能性状表现为不稳定关系;森林生态系统中存在6组"植物功能性状-生态系统服务簇(简称"性状-服务簇"):水循环相关的性状-服务簇、土壤保持相关的性状-服务簇、物质生产相关的性状-服务簇、灾害控制相关的性状-服务簇、养分循环相关的性状-服务簇和授粉相关的性状-服务簇,揭示了各性状-服务簇内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或协同关系以及与各性状-服务簇关系密切的植物功能性状。该研究从总体上阐明了植物功能性状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关系的研究重点和进展、揭示了植物功能性状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影响效应的方向和强度,可为深化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形成机制认识以及协调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性状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系统功能 权衡 植物功能性状-生态系统服务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间遗传基因的交换导致形态和生态性状转移
17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7-397,共1页
不同品系间的杂交可以引起一个物种的基因向另一个物种渗透,是在进化中保留或重组关键性状的重要机制。英国John Innes中心Enrico Coen与合作者分析了千里草花序发育的形态多样性。
关键词 形态多样性 生态性状 遗传基因 种间 花序发育 作者分析 物种
原文传递
11个地方鸡品种性状间的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30
18
作者 吴信生 徐琪 +5 位作者 肖小珺 张学余 吴圣龙 包文斌 李碧春 陈国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6-581,共6页
对中国部分地方鸡品种的体尺性状、屠宰性状、产蛋性状和生态性状等4组性状间的17个变量关系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尺性状和屠宰性状间、体尺性状与生态性状间以及屠宰性状与生态性状间的第1个典型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分别... 对中国部分地方鸡品种的体尺性状、屠宰性状、产蛋性状和生态性状等4组性状间的17个变量关系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尺性状和屠宰性状间、体尺性状与生态性状间以及屠宰性状与生态性状间的第1个典型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分别占总相关信息的38.17%、42.73%和42.13%,其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0.997和0.998;体尺性状与产蛋性状间和产蛋性状与生态性状间的第1个典型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分别占总相关信息的42.55%和66.79%,其典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65和0.984。研究结果对于鸡的遗传育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鸡品种 体尺性状 屠宰性状 产蛋性状 生态性状 典型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大次卓嘎 王建林 +1 位作者 次仁央金 王忠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7201-17205,共5页
[目的]探讨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9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材料为对象,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产量性状(5个变量)、主茎性状(6个变量)、分枝性状(3个变量)、角... [目的]探讨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9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材料为对象,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其产量性状(5个变量)、主茎性状(6个变量)、分枝性状(3个变量)、角果性状(4个变量)4组生态性状(共含18个变量)间的典型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主要靠每株有效角果数取胜,每株角果总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的影响不明显;影响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最重要的性状是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主茎性状、分枝性状、角果性状4组性状间均有密切的联系。[结论]要提高我国西部地区栽培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重点要抓好主茎性状,其次是分枝性状和角果性状;要选择每株角果总数、每株有效角果数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有效分枝数、株高、主花序角果数、主花序果柄数等性状方面选择,要选择每角果粒数、千粒重优良的油菜品种应重点从果喙长度等性状方面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西部地区 芥菜型油菜 生态性状 典型相关分析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野生油菜形态及生态特征多元统计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建林 何燕 +1 位作者 栾运芳 大次卓嘎 《作物研究》 2006年第3期223-226,共4页
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西藏野生油菜的形态及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以野生油菜为对象的Q型聚类中,地理单元相近的野生油菜材料被聚到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西藏不同地域野生油菜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得到了与西藏野生油... 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西藏野生油菜的形态及生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以野生油菜为对象的Q型聚类中,地理单元相近的野生油菜材料被聚到一起,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西藏不同地域野生油菜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得到了与西藏野生油菜亲缘实际分布一致的结果。(2)在以群体的数量指标为对象的Q型聚类中,发现气温,特别是最冷月气温是影响西藏野生油菜分布最重要的指标,这与主成分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油菜 形态特征 生态性状 多元分析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