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小说中的空间书写--以《狼图腾》和《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曾艳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生态小说中的空间不仅是人类、非人类生物活动的环境背景,还是被作家们有意或无意融入生态价值观念或生态伦理立场的象征系统,具体表现为自然景观书写中对自然生命主体地位的确认、对人神自然三位一体空间观念的塑造、对人与人、人与非... 生态小说中的空间不仅是人类、非人类生物活动的环境背景,还是被作家们有意或无意融入生态价值观念或生态伦理立场的象征系统,具体表现为自然景观书写中对自然生命主体地位的确认、对人神自然三位一体空间观念的塑造、对人与人、人与非人类生物空间冲突的表现以及对理想自然和精神生态家园的追寻。此外,空间书写在小说文本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小说 空间书写 空间意识 空间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康巴生态小说的物象选择
2
作者 马迎春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2-68,共7页
康巴文学以高度的审美价值和责任担当汇入了当代中国文学主潮,在批评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不少研究者就其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展开论述,但没有涉及到生态小说的艺术表达策略研究。本文从物象选择角度论述康巴生态小说的叙事策略,试图弥补... 康巴文学以高度的审美价值和责任担当汇入了当代中国文学主潮,在批评界掀起了一股研究热潮,不少研究者就其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展开论述,但没有涉及到生态小说的艺术表达策略研究。本文从物象选择角度论述康巴生态小说的叙事策略,试图弥补生态批评只重内容不重形式的缺憾。从物象选择角度看,康巴作家生态小说中有功能性、主题性和道具性三类物象,不同类型物象承担着不同的叙事功能,体现着作家的艺术策略,它们协同作用表达生态文学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小说 康巴作家 功能性物象 主题性物象 道具性物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雪波生态小说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及其民族文化书写
3
作者 杜莎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11期18-27,共10页
自1975年首作《高高的乌兰哈达》问世以来,蒙古族作家郭雪波持续聚焦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生态变迁。其系列作品展现了独特的叙事美学特征,深刻揭示了草原生态危机,并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郭雪波基于蒙古族传统文化,探索草原生态危机... 自1975年首作《高高的乌兰哈达》问世以来,蒙古族作家郭雪波持续聚焦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生态变迁。其系列作品展现了独特的叙事美学特征,深刻揭示了草原生态危机,并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郭雪波基于蒙古族传统文化,探索草原生态危机解决方案,提升生态文学创作水平,引领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为当代生态危机提供实际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雪波 生态小说 叙事美学特征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生态小说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树勤 龙其林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82-385,共4页
当代中国生态小说在新世纪初已经发展成蔚为大观的文学现象,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契机,体现出如下趋势:少数民族作家和汉族作家的创作方兴未艾,呈现出齐头并进的趋势;生态小说和泛生态小说相互交织,将生态思想辐射至社会的各个角落;纪实与... 当代中国生态小说在新世纪初已经发展成蔚为大观的文学现象,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契机,体现出如下趋势:少数民族作家和汉族作家的创作方兴未艾,呈现出齐头并进的趋势;生态小说和泛生态小说相互交织,将生态思想辐射至社会的各个角落;纪实与虚构的创作方法多元并存,共同促进了小说现实性和艺术性的多重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小说 发展趋势 跨族别写作 纯/泛生态小说 纪实与虚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教神秘与世俗神秘——当代中西生态小说自然神性书写探论 被引量:6
5
作者 纪秀明 王卫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3-218,共6页
中西生态小说对自然神性进行歌颂与重蹈的不计其数。鉴于中西民族文化与宗教的差异性,西方作者与生俱有的民族宗教情怀,往往赋予自然神性以宗教虔诚与批判思辨性,其自然神性书写的意义和价值在于通过宗教神秘叙事进行比较清晰的、明确... 中西生态小说对自然神性进行歌颂与重蹈的不计其数。鉴于中西民族文化与宗教的差异性,西方作者与生俱有的民族宗教情怀,往往赋予自然神性以宗教虔诚与批判思辨性,其自然神性书写的意义和价值在于通过宗教神秘叙事进行比较清晰的、明确的宗教反思,以宗教层面的反思,深度思考人、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宗教进行人的自然伦理乃至道德伦理的驯化与自我规约。相比之下,中国生态小说的自然神性书写更为复杂。部分少数民族作家往往将少数民族独特宗教意识与生态自然意识交织阐述,从而成为叙事焦点和特征性标识。同时,在中国传统实用理性文化浸濡下,巫觋、鬼神等神秘叙事大量充斥文本,自然神性常常被世俗化、功利化,直接从精神形而上层面下滑到民间世俗生活层面。不论宗教神秘还是世俗神秘,自然神性书写在中西生态文本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往往被赋予审美和文化意义,促进审美纬度的扩展,加大对自然的敬畏感,辅助生态文本主题意义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小说 神性书写 宗教 世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生态小说创作的迷误及其思考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树勤 龙其林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中国当代生态小说虽然作品不断涌现、影响力不断扩大,但就其创作实绩而言仍有令人忧虑之处:小说叙述的事件化、生态思想的非自觉以及情节的诡秘性。凡此种种,使得当代生态小说数量多而精品少、轰动性强而艺术性弱,日益陷入创作的迷误。
关键词 生态小说 创作迷误 事件化 非自觉 诡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复魅:当代生态小说的美学追求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树勤 龙其林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4-118,共5页
在世界复魅的基点上,中国当代生态小说以独特的美学追求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想。文章从生态小说对自然神话观念、形象、禁忌等的表现,对富于生态意蕴的生命意象的塑造以及小说中断裂的时间形态三个方面揭示作家通过世界的复... 在世界复魅的基点上,中国当代生态小说以独特的美学追求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理想。文章从生态小说对自然神话观念、形象、禁忌等的表现,对富于生态意蕴的生命意象的塑造以及小说中断裂的时间形态三个方面揭示作家通过世界的复魅以使自然价值合理化、神圣化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小说 世界复魅 神话复归 生命意象 断裂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代生态小说几个问题的省思 被引量:7
8
作者 雷鸣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51,共6页
生态小说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新成员,扩大了小说的表现视野,但精品佳作鲜见,艺术品位有待提升。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真实的拘囿与想象的偏枯,形象塑造的趋同与普泛的悲剧程式,问题意识的制导与文化思考的缺位,宣传视阈的规约与训导... 生态小说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新成员,扩大了小说的表现视野,但精品佳作鲜见,艺术品位有待提升。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真实的拘囿与想象的偏枯,形象塑造的趋同与普泛的悲剧程式,问题意识的制导与文化思考的缺位,宣传视阈的规约与训导语言的编码。改变目前生态话语的表述方式,建构意蕴丰盈的价值系统,具备文学应有的审美维度,生态小说才能更好地凸现功能价值和提高艺术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小说 真实 想象 形象 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皈依与升华:人类的诗意栖居——论当代生态小说的回归想象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怀仁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4-169,共6页
生态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关键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解决人类的生态危机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生态小说是生态文学的一个门类,中国当代生态小说主要突出人与自然的齐同和谐关系,在人与自... 生态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关键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解决人类的生态危机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生态小说是生态文学的一个门类,中国当代生态小说主要突出人与自然的齐同和谐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更强调人对自然的敬畏亲和态度,强调人的本质还原、自然的返魅、生命的归根。中国当代生态小说凝结了创作主体浓厚的生态亲和意识,剖析了人类自身的悲剧,突出了鲜明的生态保护回归主题,多角度塑造了具有自然人性和生态人格的新形象,深思了人类回归自然家园、实现自我救赎梦想的诸多可能。文章对中国当代生态小说的自然回归想象从文化渊源、土地回归想象、家园回归想象和童年回归想象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生态小说 生态意识 回归想象 土地 家园 童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生态小说的四大缺憾 被引量:4
10
作者 雷鸣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8,共6页
进入新世纪,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亦发生更深刻的变化。由上世纪90年代那种对过去遭长期禁锢的欲望极度期盼,运转到关切更高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分量,更加注重丰富和细化对生命、社会、自然的各... 进入新世纪,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亦发生更深刻的变化。由上世纪90年代那种对过去遭长期禁锢的欲望极度期盼,运转到关切更高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分量,更加注重丰富和细化对生命、社会、自然的各种体验;而日益凸显的生态危机对他们这种心理精神诉求,则是一种严重的滞障,他们迫切需要一种舒缓这种焦虑的有效通道。同时,具有文化领导权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也开始了中国现代性的模态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小说 缺憾 意识形态话语 中国工业化 中国现代性 文化领导权 生活方式 9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生态小说的理论悖反与叙事构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金春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3,共5页
中国当前的生态小说叙事依托于西方生态理论,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张扬"非人类中心主义"和"生命中心主义"的同时,忽视了西方生态理论所倡导的"生命中心论"和"整体生命观"的现代化... 中国当前的生态小说叙事依托于西方生态理论,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张扬"非人类中心主义"和"生命中心主义"的同时,忽视了西方生态理论所倡导的"生命中心论"和"整体生命观"的现代化生成语境及其本身的理论价值裂隙。在中国前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和后现代文明共时共存的"文明差序"格局中,简单化的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之时,遮蔽了中国现代化实践的本土复杂性,甚至呈现出保守主义的反现代性倾向,导致当前生态小说思想批判性有余而构建性不足,但它却在文学叙事经验领域开启了诸多空间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小说 理论悖反 叙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抗与反思:现代性症候的生态小说 被引量:2
12
作者 雷鸣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2-65,共4页
中国当代生态小说对生态危机现状的揭示,生态危机根源的探考,其实暗藏着现代性的蕴含。通过书写自然世界的神性,建构返魅的世界;拷问主体性张扬的无限制的欲望;省思工业文明与科技的现实后效等三个方面,生态小说表达了一种对现代性的抵... 中国当代生态小说对生态危机现状的揭示,生态危机根源的探考,其实暗藏着现代性的蕴含。通过书写自然世界的神性,建构返魅的世界;拷问主体性张扬的无限制的欲望;省思工业文明与科技的现实后效等三个方面,生态小说表达了一种对现代性的抵抗与反思的话语。这种对现代性反思话语在有着平衡和警醒意义的同时,尚需增加中国的现实和历史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抗 反思 现代性 症候 生态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的黄昏:现代性反思的潜性主调——对当代生态小说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雷鸣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2-126,共5页
生态危机的内在根源是人类现代性的文化危机,只有深刻反思现代性的文化逻辑,才能真正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当代生态小说通过揭示人作为欲望主体、理性主体、现代科层制主体与生态危机发生的密切关联,显示出拷问这种主体性的言说姿态,蕴涵... 生态危机的内在根源是人类现代性的文化危机,只有深刻反思现代性的文化逻辑,才能真正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当代生态小说通过揭示人作为欲望主体、理性主体、现代科层制主体与生态危机发生的密切关联,显示出拷问这种主体性的言说姿态,蕴涵着作家对于现代性赋予的质疑与批判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主体性 生态小说 欲望 理性 科层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视角与新世纪生态小说的时间叙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贺楠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31,共6页
伽答默尔说:“人类在试图理解自己的生存时,面临的一个最深的谜就是真正的时间是什么的问题。对生命而言,天生的必死性,对青春和衰老的经验,过去的不可挽回性,未来的不可预见性,每天的时间划分和我们的工作计划——所有这一切都... 伽答默尔说:“人类在试图理解自己的生存时,面临的一个最深的谜就是真正的时间是什么的问题。对生命而言,天生的必死性,对青春和衰老的经验,过去的不可挽回性,未来的不可预见性,每天的时间划分和我们的工作计划——所有这一切都包含着时间。……只要他一开始反思自己的生命和他的经验,这个问题就是每个人以某种方式必须面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叙事 生态小说 儿童视角 不可预见性 时间划分 生命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统治与生态灾难:试析反乌托邦生态小说《羚羊与秧鸡》 被引量:5
15
作者 蔡奂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第1期126-129,共4页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最新力作《羚羊与秧鸡》是部优秀的反乌托邦生态小说。小说深刻地揭露了技术统治的双重生态危害性既对自然进行肆意改造与盲目破坏,同时也造成了人的全面异化和人与人关系的恶化。因此,技术的发展和利...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最新力作《羚羊与秧鸡》是部优秀的反乌托邦生态小说。小说深刻地揭露了技术统治的双重生态危害性既对自然进行肆意改造与盲目破坏,同时也造成了人的全面异化和人与人关系的恶化。因此,技术的发展和利用应在生态整体主义的观照和指导下,以保障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统治 生态灾难 反乌托邦生态小说 《羚羊与秧鸡》 生态整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牧文化与诗意栖居的想象——新时期蒙古族草原生态小说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琪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40-44,共5页
新时期蒙古族生态小说一反征服自然的现代话语叙述模式,在文本中重新恢复自然的魅力以及自然对人的模塑和反作用力,并赋予自然"养育"与"统治"的双重隐喻,以召唤人类对自我之外广阔世界的谦逊和敬畏情怀;灵异动物形... 新时期蒙古族生态小说一反征服自然的现代话语叙述模式,在文本中重新恢复自然的魅力以及自然对人的模塑和反作用力,并赋予自然"养育"与"统治"的双重隐喻,以召唤人类对自我之外广阔世界的谦逊和敬畏情怀;灵异动物形象的塑造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深度书写,突出动物的"荒野品性"和自然与人类之间"通灵者"的角色特征,传达了作者文化反思和文明批判的价值立场;这些自然书写联系着作家对人类诗意栖居的哲学思考,折射出民族认同思想背景下作家对生态型游牧文明的深沉怀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小说 自然 动物 游牧文化 诗意栖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当代生态小说叙事策略研究及本土化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纪秀明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4-38,共5页
将叙事学原理引入生态文学批评领域,分析我国当代生态小说的叙事特点,可以归纳总结出目前我国生态小说的多个特征性叙事策略:民族原生态叙事风格、精神乌托邦/原始信仰回望与后现代批判两种典型叙事序列、叙述视角转换下的生态意识呈现... 将叙事学原理引入生态文学批评领域,分析我国当代生态小说的叙事特点,可以归纳总结出目前我国生态小说的多个特征性叙事策略:民族原生态叙事风格、精神乌托邦/原始信仰回望与后现代批判两种典型叙事序列、叙述视角转换下的生态意识呈现、多元化后现代叙事技巧的使用等。当代生态小说以多样的生态叙事技巧,展示与开掘生态思想及其主题,能够实现生态叙事表征与意义的融合。同时,开展我国当代生态叙事策略研究,对生态小说中国本土化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小说 叙事策略 表意 本土化
原文传递
经典与模型——试论《断头台》与中国当代生态小说中的狼叙事 被引量:1
18
作者 龙其林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70-74,共5页
对于中国当代生态小说中狼叙事寓意的由来,研究者一般将其归因于作家经历、传统文化的影响。如果把比较视野纳入到中国生态小说中的狼叙事研究中来,将前苏联文学经典《断头台》与之进行对照阐释,可以发现中国生态小说狼叙事中的母性美... 对于中国当代生态小说中狼叙事寓意的由来,研究者一般将其归因于作家经历、传统文化的影响。如果把比较视野纳入到中国生态小说中的狼叙事研究中来,将前苏联文学经典《断头台》与之进行对照阐释,可以发现中国生态小说狼叙事中的母性美与狞厉美与《断头台》存在着相互呼应的关系。比较视野的运用,将突破以往中国生态文学研究中的某种思维定势,为生态文学研究开拓新的空间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小说 《断头台》 狼叙事 母性美 狞厉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归自然与精神生态——关于中国当代生态小说中的精神救赎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龙其林 赵树勤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37-41,共5页
生态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中国当代生态小说顺应这一社会思潮而出现。当代中国作家们试图通过人与自然的亲近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以人类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偏差,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希望以生态人... 生态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中国当代生态小说顺应这一社会思潮而出现。当代中国作家们试图通过人与自然的亲近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以人类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偏差,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希望以生态人格的建构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实现自我精神与自然环境的双重拯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小说 主题新探 寻归自然 自我拯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危机与中国小说批评新质的确立——中国当代生态小说研究述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龙其林 陈菲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53-57,共5页
对环境危机与中国小说批评新质的确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分别从生态小说的概念与内涵、中国生态小说观念的更迭、生态小说批评的方法等三个角度探讨了生态小说的既有研究成果,并指出其存在的弊端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环境危机 批评新质 生态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