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中心与生态平衡——古埃及与希伯来文明生态历史观比较研究
1
作者 赵克仁 马月兰 《中东研究》 2024年第1期234-263,383-384,共32页
古埃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同属中东古代文明,为人类历史的演进做出过重要贡献。然而在生态历史观上,双方却有区别。在生态历史发展观上,希伯来人的迁徙持续型发展观比埃及的依赖型发展观进步;在生态历史价值观上,虽然双方都呈现“等级层... 古埃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同属中东古代文明,为人类历史的演进做出过重要贡献。然而在生态历史观上,双方却有区别。在生态历史发展观上,希伯来人的迁徙持续型发展观比埃及的依赖型发展观进步;在生态历史价值观上,虽然双方都呈现“等级层次结构”,但古埃及文明将自然放在人类之上,而希伯来文明则相反;在生态历史权利观上,古埃及文明奉行自然中心主义,希伯来文明要求人类担负起保护生态、维持生态平衡的重任,但由于经文模糊被西方学界长期曲解,误读为人类中心主义;在生态历史道德观上,古埃及文明尊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而希伯来文明奉行生态平衡的宗旨。本文还分析了造成两种文明生态历史观差异的原因,包括文明属性、宗教差异、民族特性和自然生态等多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伯来文明 古埃及文明 生态历史观 中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生态历史观与“美丽中国”的理论基石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勇强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66-71,共6页
建基于实践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历史观,在破解社会历史关系中化解人与自然博弈的非合作特征。这种基于历史视域考量人与生态环境的生态观必然导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诊断与批判,为我们超越生态危机的抽象价值观解决方案提供了全新的立场... 建基于实践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历史观,在破解社会历史关系中化解人与自然博弈的非合作特征。这种基于历史视域考量人与生态环境的生态观必然导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诊断与批判,为我们超越生态危机的抽象价值观解决方案提供了全新的立场和境域。顺应我国"十二五"时期绿色发展的"国家需要",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历史维度为基盘,整合和超越西方生态理论厘定的话语模式,构架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以夯实"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生态历史观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论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穆艳杰 魏恒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5,共5页
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生态环境问题还没有凸显出来,马克思对生态危机没有感同身受,因而,在马克思的文本中也就没有形成系统的生态文明理论。但是,当我们细致探究马克思思想时就会发现,在马克思思想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思想,这为我们理解当... 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生态环境问题还没有凸显出来,马克思对生态危机没有感同身受,因而,在马克思的文本中也就没有形成系统的生态文明理论。但是,当我们细致探究马克思思想时就会发现,在马克思思想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思想,这为我们理解当下生态危机的本质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新时代特定的历史方位下所形成的,是对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化。正是在对马克思生态思想深刻理解的前提下,习近平以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为经,以中国的生态环境状况为纬,在理论上实现了马克思生态思想之经和生态现实之纬的有机统一,进而形成了习近平系统的生态文明思想,为中国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世界性的生态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生态历史观 "两山"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被引量:4
4
作者 杨英姿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123-129,共7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洞察和历史选择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对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作出积极回应;以构建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历史洞察和历史选择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对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作出积极回应;以构建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解和谐;通过顶层设计、制定原则、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谋篇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发展,回答了“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了全新的生态历史观、整体价值观和绿色发展观,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观念与行动、战略与战术的高度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价值观、发展观的原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历史观 整体价值观 绿色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两山”论的深刻蕴涵及其价值
5
作者 杨卫军 邬红梅 《唐都学刊》 2021年第2期40-46,共7页
“两山”论是习近平总书记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重要论断,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深刻蕴涵或核心要义主要包括:“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生态... “两山”论是习近平总书记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重要论断,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引。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深刻蕴涵或核心要义主要包括:“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生态历史观;“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态自然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建设自然的生态伦理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化思维;经济与环保共赢的生态发展观;“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生态民生观;“绿色惠民、绿色为民”的绿色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浪费可耻、节俭为荣”的生态经济伦理观等。“两山”论极具鲜明的时代特色,更具有全新的理论特质和突出的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两山”论 生态历史观 生态发展观 生态伦理观 生态哲学观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的生态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