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低生产物质消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试析工业净产值的构成和发展速度
1
作者 顾润秋 《上海统计》 1991年第10期15-19,共5页
关键词 生产物质 降耗 企业 经济效益 工业净产值构成 工业发展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物质技术供应工作中的风险管理
2
作者 菊开 《管理观察》 1994年第10期13-13,共1页
由于市场行情变化迅速,在建立物资储备时为了保证优化生产过程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文章建议采用在银行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有价证券总存量选择理论。作者指出,这个理论是按控制风险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利用这个理论可以为企业形成可靠... 由于市场行情变化迅速,在建立物资储备时为了保证优化生产过程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文章建议采用在银行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有价证券总存量选择理论。作者指出,这个理论是按控制风险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利用这个理论可以为企业形成可靠的物资储备,确定物资储备总额的最佳数值与风险程度。借助这个理论可以实现多层次的计划工作,参照存库、供应和运输等项费用为整个生产过程分配物资储备提供可靠和有效的保障,即保证数量、必要的库存期限并直接向车间供应物资。这个理论可使企业领导通过改善供应机构、缩短材料使用期限并按客户的需求组织供销,有意识地承担经过考证的风险和预测最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供应 生产物质 物资储备 有价证券总存量 工作中 风险管理 库存期限 供应机构 控制风险 选择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贮玉米物质生产分配、转运与水分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3
作者 许海涛 马红珍 +5 位作者 梁宝萍 许波 郭海斌 张军刚 王友华 冯晓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105,共13页
2023年以驻青贮3号、驻青贮4号为材料,通过春、夏播研究了青贮玉米物质生产分配、转运与水分含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夏播青贮玉米鲜物质累积量第1~41天急剧增加,第41~61天增幅变缓,鲜物质累积量与生育日数符合二次多项式关系... 2023年以驻青贮3号、驻青贮4号为材料,通过春、夏播研究了青贮玉米物质生产分配、转运与水分含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夏播青贮玉米鲜物质累积量第1~41天急剧增加,第41~61天增幅变缓,鲜物质累积量与生育日数符合二次多项式关系。春、夏播青贮玉米干物质累积量呈“S”形动态典型变化曲线,干物质累积量历经“渐增期—速增期—缓增期”3个发育过程,Slogistic3方程能够拟合驻青贮3号、驻青贮4号干物质的积累进程,干物质积累高峰期开始与结束时累积速率驻青贮3号低于驻青贮4号,延长干物质快速积累期,提高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可以有效提高干物质累积量。春、夏播青贮玉米大喇叭口期鲜物质、干物质分配呈现叶>叶鞘>茎;吐丝期叶、叶鞘鲜物质和干物质的分配比例降低,茎鲜物质和干物质的分配比例提高;灌浆期鲜物质和干物质侧重分配于果穗,成熟期果穗鲜物质和干物质的分配比例进一步增加。春播青贮玉米鲜物质转运量呈现叶>叶鞘>穗轴,茎、穗柄和苞叶没有鲜物质输出转运,鲜物质累积在吐丝期尚未达峰值,光合部分物质仍供应茎、穗柄和苞叶的生长;夏播驻青贮3号鲜物质转运量呈现叶鞘>叶>茎,驻青贮4号鲜物质转运量呈现茎>叶鞘>叶>穗轴。春播驻青贮3号、驻青贮4号叶、叶鞘、茎、穗轴、穗柄和苞叶的干物质转运量、干物质转运率、干物质转运对籽粒贡献率均为负值,夏播驻青贮3号只有叶鞘有干物质输出转运,驻青贮4号叶、叶鞘、茎有干物质输出转运。春、夏播青贮玉米叶、叶鞘、茎、雄穗、苞叶、果穗、穗柄、花丝的水分含量随生长发育整体上呈现逐步降低的动态变化趋势,春、夏播不同器官间水分含量变化幅度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物质生产与分配 物质转运 水分含量 Logistic拟合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主体性”视角下的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关系探究——基于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
4
作者 邱紫君 《大庆社会科学》 2025年第1期37-43,共7页
在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中,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内容丰富。现实的个人的精神生产实际上体现了个体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即个体主体性。在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关系中,个体主体性主要体现在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的反作用、精神生... 在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中,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之间的关系内容丰富。现实的个人的精神生产实际上体现了个体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即个体主体性。在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关系中,个体主体性主要体现在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的反作用、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这两个问题中,其涉及的核心议题就是个体的主体性的界限问题。在物质生产制约精神生产的条件下,精神生产的个体主体性界限表现为:精神生产的对象化程度;统治阶级影响精神生产个体主体性发挥的因素在于个体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身的独立性,相对独立于统治阶级的精神生产资料而存在,体现个体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 个体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对宁夏灌区玉米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5
作者 李振明 向峰 +6 位作者 金鑫 金龙 哈东兴 朱志明 马晓民 赵如浪 王永宏 《农学学报》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本研究探讨了位于宁夏灌区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试验涉及4种在当地示范种植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大豆玉米S3:M2、S4:M2、S3:M4、S4:M4,对照为单作玉米(M)。玉米供试品种为‘先玉1225’,大豆供试品种... 本研究探讨了位于宁夏灌区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对玉米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试验涉及4种在当地示范种植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大豆玉米S3:M2、S4:M2、S3:M4、S4:M4,对照为单作玉米(M)。玉米供试品种为‘先玉1225’,大豆供试品种为‘中黄30’,玉米种植密度8.25万株/hm2,大豆种植密度15万株/hm2。结果显示,相较于单作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成熟期单株干物质减少了7.9%~30.4%,S3:M4影响最小,S4:M2影响最大;成熟期干物质总量减少了4.3%~42.7%。成熟期雌穗干物质分配减少0.5%~40.5%,S3:M4影响最小,S4:M2影响最大。玉米产量减产25.1%~41.4%,收获有效穗数减少4.2%~14.9%,千粒重减少0.5%~3.6%,单穗粒数减少5.2%~10.8%。综上所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相较于单种玉米,雌穗的干物质减少,在吐丝期雌穗干物质积累开始减少,产量降低。这些发现对于优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物质生产 物质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认识新质生产力的三维向度——基于马克思物质生产理论 被引量:3
6
作者 姜耀东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52-160,共9页
数智时代认识新质生产力,应立足马克思物质生产理论从三个向度进行把握。从劳动向度认识数智赋能新质生产力基本要素中劳动者特征、劳动资料样态、劳动对象范围的新质跃升。从生产向度认识数实融合实现产业数字化向数字产业化的集聚升级... 数智时代认识新质生产力,应立足马克思物质生产理论从三个向度进行把握。从劳动向度认识数智赋能新质生产力基本要素中劳动者特征、劳动资料样态、劳动对象范围的新质跃升。从生产向度认识数实融合实现产业数字化向数字产业化的集聚升级,数字技术加持提升数字化环境,挖掘数据资源发挥“人工智能+”的经济拉动效应,开拓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空间。从价值向度认识数智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引领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创新马克思物质生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新质生产 马克思物质生产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劳动与物质生产的关系演变及其理论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乐强 《阅江学刊》 2024年第2期30-42,171,172,共15页
劳动与物质生产是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核心范畴。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技术条件下,劳动方式是不断变化的,而劳动与物质生产过程的关系也是不一样的。在与手-身体、技艺和工具相对应的生产阶段,物质生产过程基本上表现为主... 劳动与物质生产是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的核心范畴。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技术条件下,劳动方式是不断变化的,而劳动与物质生产过程的关系也是不一样的。在与手-身体、技艺和工具相对应的生产阶段,物质生产过程基本上表现为主体劳动的对象化过程,两者在形式上是重合的;而一般智力与劳动也是结合在一起的。随着传统技艺向现代技术的转化,科学知识和机器体系加入生产过程之后,劳动不仅与一般智力分离,也与物质生产过程区分开,逐渐沦为生产过程的一个次要环节。到了自动化生产阶段,生产过程已经成为“零劳动”过程,这也引发了劳动价值论和自动化生产的“悖论”问题。但自动工厂中的“零劳动”只是意味着直接劳动趋于零,并不能由此否认人类无差别的抽象劳动机制,自动工厂依然会以一般利润率的方式从社会总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中获得自己的平均利润。因此,自动工厂不仅证伪不了劳动价值论,反而要以劳动价值论为前提。只有基于机器大生产以及由此引发的劳动与物质生产过程的分离,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的社会基础及其本真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学 物质生产 劳动价值论 劳动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物质生产的双重透视:论毛泽东经济哲学的方法论建构
8
作者 谢俊如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54-61,共8页
毛泽东对于物质生产的认识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结合中国现实实践相统一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并最终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从“物质形式”和“社会形式”两个方面完整地把握住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性层面的实质性内容。... 毛泽东对于物质生产的认识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结合中国现实实践相统一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并最终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从“物质形式”和“社会形式”两个方面完整地把握住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性层面的实质性内容。研究毛泽东物质生产思想的发展过程,有助于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思想史的整体历史线索中把握其思想的理论定位及从唯物史观的视域深入透视毛泽东的经济哲学思想,亦有助于为研究当今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提供方法论层面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物质生产 经济哲学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入尘烟》中物质生产民俗的艺术呈现与价值
9
作者 庄润涛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2024年第3期88-92,103,共6页
《隐入尘烟》再现了西北农村一对平凡夫妻的日常生活,影片交替揭示了两条线索:马友铁和曹桂英在精神世界的疏离和物质世界的挤压,展现了他们在应对现代化的钢铁洪流时的不懈努力。以贵英的死亡为节点,两条线索结合在一起,突出了他们面... 《隐入尘烟》再现了西北农村一对平凡夫妻的日常生活,影片交替揭示了两条线索:马友铁和曹桂英在精神世界的疏离和物质世界的挤压,展现了他们在应对现代化的钢铁洪流时的不懈努力。以贵英的死亡为节点,两条线索结合在一起,突出了他们面临的窘境和可预见的失败。影片将民俗元素融入影片的叙事,并串联起整个故事。影片的民俗影像将人类的精神苦难史投射到主人公的物质生产生活中,将中国农业文明的衰退史浓缩在西北乡村的季节变迁中,从而实现了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艺术表达与思想表达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民俗学 物质生产民俗 民俗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把生产价值的劳动看作限于物质生产的劳动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振羽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41-48,共8页
关键词 物质生产 生产价值 物质变换 生产物质 精神产品 物质产品生产 一般人类劳动 物质生活资料 自然物质 生产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区域分异及障碍因子分析
11
作者 张源野 叶阿忠 +1 位作者 朱灵群 李田田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3,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契合新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也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本文从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生态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构建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法对2011~2022年中国284个城市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测度,采... 新质生产力是契合新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也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本文从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生态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构建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CRITIC法对2011~2022年中国284个城市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测度,采用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方差分解和障碍因子诊断等方法探究其动态演进、区域差异和障碍因子。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总体水平呈持续增长态势,四大区域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递减状态;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总体差异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最主要空间来源,物质生产力差异是最主要结构来源;科技存量、能源结构和工业数字化是制约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 分布动态 区域差异 障碍因子分析 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 生态生产 社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方式与种植密度对寒地水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3
12
作者 赵黎明 李明 +3 位作者 郑殿峰 顾春梅 那永光 解保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9-169,共11页
该研究旨在探讨灌溉方式与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这对指导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有重要意义。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垦稻24为试验材料,设置重干湿交替灌溉(W1)、轻干湿交替灌溉(W2)和浅水灌溉(W3)3种灌... 该研究旨在探讨灌溉方式与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这对指导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有重要意义。试验在大田条件下,以垦稻24为试验材料,设置重干湿交替灌溉(W1)、轻干湿交替灌溉(W2)和浅水灌溉(W3)3种灌溉处理及行株距为30 cm×10 cm(D1)、30 cm×12 cm(D2)和30 cm×14 cm(D3)3种密度水平,分析水密处理对寒地水稻产量形成和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灌溉方式下,对干物质积累、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构成及产量的整体作用效果表现为W2〉W3〉W1,其中W2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水稻千粒重和结实率,实际产量较W3和W1处理增幅分别为5.05%和27.89%;W2处理有效的控制了无效分蘖,明显提高成穗率,降低植株高度和倒3、4节间长度,但叶片生长速度慢于W3处理。各密度水平下,对抽穗后生物产量、茎鞘干物质运转以及最终籽粒产量的作用效果均以D2处理最佳;而D3处理的叶片生长快于D2和D1处理,并伴有增叶出现。灌溉方式与密度交互作用下,各水密处理对寒地水稻叶龄值、茎蘖数、成穗率、抽穗期粒叶比、干物质积累量、抽穗后茎鞘干物质转运和光合物质生产、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以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与行株距30 cm×10 cm密度组合(W2D1)效果最佳,与其它处理相比,实现了5.0-8.5%产量增幅,该处理组合的增产途径是粒叶比高,叶面积指数高,光合物质积累多,形成高质量群体;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大,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高,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强,茎鞘物质输出与转运合理,具有较高的有效穗数、高结实率和高千粒重,最终籽粒产量高。综合分析表明,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与行株距30 cm×10 cm密度组合模式合模式更适合在目前寒地水稻高产、高效栽培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光合 密度 寒地水稻 产量 物质生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水平对不同氮效率基因型水稻的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黄丽芬 董芙蓉 +5 位作者 霍中洋 全晓艳 魏海燕 戴其根 许钶 张洪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90-1297,共8页
研究了在群体水培条件下,3种氮素水平(5、15和25mg.kg-1)对6种不同氮效率利用基因型迟熟中粳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水平、基因型对水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UEdm)、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均有极显著的影响。6种不同... 研究了在群体水培条件下,3种氮素水平(5、15和25mg.kg-1)对6种不同氮效率利用基因型迟熟中粳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水平、基因型对水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NUEdm)、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均有极显著的影响。6种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可分成氮高效和氮低效利用型2类。NUEdm在2类基因型水稻中总体上均随着氮素水平升高呈现上升趋势;而NUEg在氮低效基因型中表现为随氮素浓度升高而先升后降。在水稻的4个关键生育期,不同氮素水平、2类基因型之间水稻干物质积累量差异显著。成熟期,氮素水平对水稻茎鞘、根、穗的干物质分配比例影响显著,对叶片干物质分配比例影响不显著。相同氮素水平下,就平均值而言,水稻茎鞘、叶片、根系干物质比例均表现为氮低效基因型>氮高效基因型,而穗的干物质比例均表现为氮高效基因型>氮低效基因型。氮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水稻产量影响显著,同一氮素水平下均表现为氮高效型基因型水稻产量显著高于氮低效型基因型,且施氮量越大差异越大。相关分析表明,水稻各关键生育期的干物质生产量、产量、每穗粒数均与氮素水平、基因型的NUEg、NUEdm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与成熟期水稻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相关性则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籽粒生产效率 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 物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卷叶性状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 Ⅱ.光合特性、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 被引量:39
14
作者 郎有忠 张祖建 +2 位作者 顾兴友 杨建昌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83-887,共5页
以两个珍汕 97B为遗传背景的卷叶近等基因系分别与明恢 6 3所配的、叶型为半卷及平展的杂交组合为材料 ,进行栽培密度试验 ,对光合特性、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卷叶的单叶正面光合速率稍低于平展叶 ,而其背面光合速率... 以两个珍汕 97B为遗传背景的卷叶近等基因系分别与明恢 6 3所配的、叶型为半卷及平展的杂交组合为材料 ,进行栽培密度试验 ,对光合特性、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卷叶的单叶正面光合速率稍低于平展叶 ,而其背面光合速率稍高于平展叶 ,叶片中后期衰老程度 ,卷叶显著小于展叶 ;群体光合速率、群体干物质生产以及产量 ,均为低密度群体下 ,卷叶低于展叶组合 ,而中、高密度下高于展叶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卷叶 光合特性 物质生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氮及其互作对超级粳稻产量和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亚江 葛梦婕 +5 位作者 颜希亭 魏海燕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4-165,共12页
大田条件下以超级粳稻南粳44和宁粳3号为材料,设置2种氮肥水平(N10:150 kg hm–2,N20:300 kg hm–2)和3种遮光处理(L1:不遮光,L2:抽穗前遮光20 d,L3:抽穗后遮光20 d),研究光、氮及其互作对超级粳稻产量和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大田条件下以超级粳稻南粳44和宁粳3号为材料,设置2种氮肥水平(N10:150 kg hm–2,N20:300 kg hm–2)和3种遮光处理(L1:不遮光,L2:抽穗前遮光20 d,L3:抽穗后遮光20 d),研究光、氮及其互作对超级粳稻产量和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L1,L2不仅减少了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导致总颖花量下降,降幅达24.81%-35.63%,而且还显著降低了抽穗期茎蘖数和叶面积指数,降幅达2.90%-6.44%和19.02%-27.17%,导致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下降,最终产量显著下降,降幅达27.23%-35.26%。较之L1,L3主要影响了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光合物质积累,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降幅达1.49%-4.48%和5.54%-9.17%,最终产量显著下降,降幅达10.91%-18.47%。L2条件下,随着氮肥水平增加,抽穗期茎蘖数与叶面积指数均显著增加,导致抽穗至成熟阶段光合势、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最终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总颖花量以及产量显著提高。L3条件下,随着氮肥水平增加,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光合物质积累显著提高,其中茎叶干物质向穗部转运量显著增加,转运率和贡献率也进一步提高,最终产量显著提高。由此可见氮肥施用能部分弥补因弱光逆境对超级粳稻物质生产及其产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粳稻 遮光 氮肥 产量 物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磷量对小麦物质生产及吸磷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9
16
作者 姜宗庆 封超年 +3 位作者 黄联联 郭文善 朱新开 彭永欣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28-634,共7页
在低磷土壤条件下,以中筋小麦扬麦12号和弱筋小麦扬麦9号为材料,研究了施磷量对小麦物质生产和吸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磷量(P2O5)0~180 kg/hm^2范围内,植株对磷的吸收量、吸收速率和磷的积累量随施磷量增加而上升;以施磷量108 ... 在低磷土壤条件下,以中筋小麦扬麦12号和弱筋小麦扬麦9号为材料,研究了施磷量对小麦物质生产和吸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磷量(P2O5)0~180 kg/hm^2范围内,植株对磷的吸收量、吸收速率和磷的积累量随施磷量增加而上升;以施磷量108 kg/hm^2处理的叶面积指数(LAI)、植株茎蘖数、茎蘖成穗率、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子粒产量最高.当施磷量超过108 kg/hm^2时,相关物质生产指标则呈下降趋势,说明即使在缺磷土壤上,施磷量有其适宜值.小麦一生对磷的吸收存在两个高峰,出苗至越冬始期为第一个吸收高峰,拔节至孕穗期为第二个吸收高峰.植株磷素积累量的70%~75%是在拔节后吸收,表明拔节期施磷对满足小麦第二个吸磷高峰和磷的最大积累期需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磷量 小麦 物质生产 吸磷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4
17
作者 邓飞 王丽 +3 位作者 刘利 刘代银 任万军 杨文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930-1942,共13页
为明确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多点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秧龄和移栽方式对四川仁寿、郫县和雅安生态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茎鞘干物质输出与转化、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 为明确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多点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秧龄和移栽方式对四川仁寿、郫县和雅安生态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茎鞘干物质输出与转化、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的干物质积累特性为生态条件、秧龄、移栽方式及其互作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水稻单茎和群体干物重均受三者显著主效作用;生态条件与秧龄互作效应极显著影响分蘖盛期至抽穗期群体干物重,而生态条件与移栽方式、秧龄与移栽方式及三者互作则主要影响抽穗后水稻单茎和群体干物重。(2)高产水稻干物质生产特性因生态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仁寿的产量主要来自抽穗后光合产物在籽粒中的积累,与茎鞘物质的输出和转化相关不显著;在郫县,茎鞘物质输出和转化对产量贡献大于在仁寿,产量与孕穗期茎鞘干物质分配比例显著正相关(r=0.775*),与成熟期茎鞘干物质分配比例则呈显著负相关(r=0.757*);在雅安,抽穗后茎鞘干物质的输出和转化与产量正相关。(3)水稻产量以仁寿最高,较郫县和雅安高5.52%和17.65%;秧龄和移栽方式均能影响水稻最终产量,不同栽培方式间产量差异显著;仁寿的栽培方式主要通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来影响产量,在郫县则通过影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颖花数实现对产量的调控,雅安的栽培方式主要通过群体颖花量和千粒重调控产量。(4)适宜的栽培方式能有效调控水稻干物质生产,促进产量的提高。在仁寿和郫县,50d秧龄单苗优化定抛有效地协调了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促进水稻增产;在雅安,50d秧龄单苗手插具有较高穗前干物质积累量和抽穗后茎鞘干物质输出与转化效率,增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条件 栽培方式 水稻 物质生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力水平下控释尿素对玉米物质生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2
18
作者 王永军 孙其专 +4 位作者 杨今胜 王空军 董树亭 袁翠平 王立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33-2240,共8页
氮肥是玉米生产中最重要的增产要素之一。为探明不同地力水平下控释尿素对玉米物质生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释放期不同的2种控释尿素(CRU30,释放期为30d;CRU60,释放期为60d)的作用效果,以普通尿素为对照(U)。结果表明,... 氮肥是玉米生产中最重要的增产要素之一。为探明不同地力水平下控释尿素对玉米物质生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释放期不同的2种控释尿素(CRU30,释放期为30d;CRU60,释放期为60d)的作用效果,以普通尿素为对照(U)。结果表明,控释尿素处理显著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但释放期不同的控释尿素在不同地力水平下增产效果不同,低地力水平下增产效果为CRU30>CRU60>U(P<0.05),CRU30处理比施用普通尿素增产18.9%;高地力水平下增产效果为CRU60>CRU30>U(P<0.05),CRU60处理比U增产18.2%。与对照相比,控释尿素使干物质向开花后分配比例增加,氮肥偏生产力(PFPN)显著提高,低地力时CRU30最高,而高地力时CRU60最高。控释尿素处理的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穗粒数及千粒重显著增加,主要因为生育中后期叶面积、光合速率、叶绿素及叶片氮含量维持较高水平。所以,在等氮量做基肥一次性施入时,低地力水平下施用释放期较短的控释尿素为宜,而高地力水平下应施用释放期较长的控释尿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力水平 控释尿素 玉米 物质生产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特性 被引量:87
19
作者 李淑文 文宏达 +2 位作者 周彦珍 李雁鸣 肖凯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92-2000,共9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氮效率小麦的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特性,阐明氮高效小麦品种高效吸收氮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以具有典型特征的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丰、缺氮条件下的籽粒产量、氮效率、氮素吸收特性和氮素吸收同化关键...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氮效率小麦的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特性,阐明氮高效小麦品种高效吸收氮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以具有典型特征的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丰、缺氮条件下的籽粒产量、氮效率、氮素吸收特性和氮素吸收同化关键酶活性。【结果】缺氮条件下,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和氮效率以氮高效品种(H)最高,中效(M)次之,低效(L)最低;H具有较多的单位面积穗数且与籽粒产量和氮效率显著相关;不同生育时期的植株氮累积量在抽穗期和成熟期以H最大,M次之,L最低;不同生育时期株高、群体茎数、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重、叶片NO3-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各生育阶段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均以H最大,M次之,L最低;叶片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在供试不同氮效率品种之间差异较小。【结论】较强的氮素吸收能力和较好的植株生长特性是氮胁迫条件下供试氮高效小麦品种获得高氮效率的生物学基础。在丰氮条件下,供试不同氮效率品种的籽粒产量、氮效率、植株氮素吸收和物质生产特性与缺氮条件下的表现规律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氮效率 氮素吸收 物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的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研究 被引量:143
20
作者 李杰 张洪程 +7 位作者 常勇 龚金龙 郭振华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35-1248,共14页
为探明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的干物质及光合生产特征,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干物质积累... 为探明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的干物质及光合生产特征,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分配、运转及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水稻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和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拔节至抽穗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在确保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适宜的前提下)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播种至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相关不显著;(2)群体干物重拔节前无明显差异,拔节后均是手栽稻最高,机插稻次之,直播稻最小,并随生育进程差异越来越大,而单茎干物重整个生育期都是手栽稻最大,直播稻最小;(3)阶段干物质积累上,播种至拔节期差异较小,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都是手栽稻极显著高于机插稻,机插稻极显著高于直播稻,占总干物重的比例播种至拔节期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增大,拔节至抽穗期大体相当,抽穗至成熟期依次降低;(4)干物质分配上,成熟期穗和茎干物重占总干物重的比例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而叶和鞘的比例依次增大,但叶的比例在孕穗、抽穗、蜡熟3个时期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5)物质输出和转化上,叶、茎物质输出率和转化率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且蜡熟期后茎都有物质回运现象,手栽回运的最多,直播最少;鞘物质输出率相当,转化率手栽和机插低于直播;(6)光合生产上,拔节前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叶面积指数相当,光合势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依次增大;拔节至抽穗期,光合势也是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差异较小;抽穗期有效叶面积率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间没有明显差异,而高效叶面积率手栽极显著高于机插,机插又极显著高于直播;抽穗以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均是手栽最大,直播最小。说明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干物质和光合生产有各自特征,与机插稻和直播稻相比,手栽稻前期物质积累量适宜,中后期物质积累量显著高,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运输转化效率高,抽穗后光合生产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方式 高产栽培 物质生产特征 光合生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