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甘薯扦插期防治甘薯茎基部腐烂病试验研究
- 1
-
-
作者
林海忠
张敏荣
林飞荣
余继华
-
机构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台州市黄岩区种子发展中心
台州市黄岩区植检生态中心
-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7期114-119,共6页
-
基金
浙江省“三农六方”科技协作项目“甘薯茎腐病检疫防控核心技术研发”(CTZB-F160728AWZ-SNY1)
台州市黄岩区农业科技专项“甘薯基部腐烂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2018040)。
-
文摘
为了有效预防甘薯茎基部腐烂病,保障甘薯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2022年选用‘浙薯38’和‘广台薯1号’2个品种,从5月12日开始,每隔14 d扦插一期,共8期,开展了不同扦插期防治甘薯茎基部腐烂病试验。结果表明,扦插期越早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发病株数越多,扦插期越迟发病越轻,病株数也越少。经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测定扦插期与株发病率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两者的关系用对数函数建立数据模型,y=-11.8429lnx+54.8861,相关系数r值=-0.938>R_(0.01)[2,6]=0.834,达极显著水平;鲜薯产量测产结果表明,越迟扦插产量越低,产量差异的F值=11.29569>F_(0.01)[7,14]=4.28,达极显著标准。综合防病与甘薯产量分析,以6月9日前后扦插为宜,既防病又能获得高产,这对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甘薯
扦插期
甘薯茎基部腐烂病
鲜薯产量
试验
效果
-
Keywords
Ipomoea batatas
cutting period
stem base rot of Ipomoea batatas
fresh potato yield,test
effect
-
分类号
S4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
-
题名甘薯茎基部腐烂病调查及病原鉴定
被引量:32
- 2
-
-
作者
黄立飞
刘伟明
刘也楠
何贤彪
-
机构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出处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8期135-141,共7页
-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鲜食型甘薯改良岗”(CARS-10-C-17),“广州综合试验站”(CARS-10-B-4)
2017年广东省级农业发展与农村工作专项“优质抗逆加工专用甘薯新品种创制及应用”
+1 种基金
浙江省农业(粮食)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甘薯、山药种质筛选及新品种选育”(2016C02050-7-3)
台州市农业类重点科技项目“甘薯根茎部腐烂病害的病原菌鉴定、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1701ny12)
-
文摘
2012年以来浙江省台州市及其周边市县甘薯产区发生了大面积的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导致当地甘薯种植面积大幅度下滑。为了明确浙江省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发生情况、病原组成及种类,本团队于2015—2018年对浙江省11个县市区进行田间调查和采集了127份病样,对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以及致病性测定,并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ITS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浙江省甘薯茎基部腐烂病主要存在4种主要症状,主要鉴定到达旦提狄克氏菌(Dickeya dadantii)、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腐皮镰刀菌(F. solani)、尖镰刀菌(F.oxysporum)、甘薯间座壳菌(Diaporthe batatas)、毁坏性拟茎点霉(Phomopsis destruens)和爪哇镰孢(F.javanicum)等8种致病病菌,各地区病原菌组成分布均有所不同,采集的样品普遍为多种致病菌复合侵染危害,为浙江省甘薯茎基部腐烂病防控提供了理论指导。
-
关键词
甘薯茎基部腐烂病
达旦提狄克氏菌
齐整小核菌
拟轮枝镰孢菌
腐皮镰刀菌
-
Keywords
stem base rot of sweetpotato
Dickeya dadantii
Sclerotium rolfsi
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Fusarium solani
-
分类号
S435.31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病原鉴定及药剂防控试验
被引量:10
- 3
-
-
作者
刘伟明
何贤彪
刘也楠
黄立飞
-
机构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东省农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农学学报》
2019年第12期9-16,共8页
-
基金
浙江省农业(粮食)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甘薯、山药种质筛选及新品种选育”(2016C02050-7-3)
台州市农业类重点科技项目“甘薯根茎部腐烂病害的病原菌鉴定、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1701ny12)
+1 种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鲜食型甘薯改良岗”(CARS-10-C-17)、“广州综合试验站”(CARS-10-B-4)
2017年广东省级农业发展与农村工作专项“优质抗逆加工专用甘薯新品种创制及应用”
-
文摘
为有效防控大面积发生的甘薯茎基部腐烂病,于2015—2018年在浙江省11个县市区的51个村(甘薯病区)采集127份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病样,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并在2016—2018年连续3年进行了药剂防控试验。结果发现:主要有8种致病菌,即达旦提狄克氏菌、齐整小核菌、拟轮枝镰孢菌、腐皮镰刀菌、尖镰刀菌、甘薯间座壳菌、毁坏性拟茎点霉和爪哇镰孢,不同地区间致病菌组成分布均有所不同,并且病样普遍为多种致病菌复合侵染危害。药剂防控试验显示:使用多菌灵,或多菌灵加代森锰锌、多菌灵加农用硫酸链霉素混合液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有明显效果,但使用浓度应比其推荐浓度高,尤其多菌灵50%WP使用浓度不宜大于300倍,其100倍浓度的防控效果会更好些。本研究鉴定了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病原菌,并确定了防控药剂的种类和浓度。
-
关键词
甘薯
甘薯茎基部腐烂病
病原菌
病原鉴定
复合侵染
药剂防控
-
Keywords
Sweet Potato
Stem Base Rot of Sweet Potato
Pathogenic Bacteria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Compound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gentia
-
分类号
S435.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石灰氮防治甘薯茎基部腐烂病试验研究初报
被引量:3
- 4
-
-
作者
林飞荣
余继华
-
机构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种子发展中心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植检生态中心
-
出处
《农学学报》
2021年第7期18-22,共5页
-
基金
浙江省“三农六方”科技协作项目“甘薯茎腐病检疫防控核心技术研发”(CTZB-F160728AWZ-SNY1)
台州市黄岩区农业科技专项“甘薯基部腐烂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2018040)。
-
文摘
为了有效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促进西部山区甘薯可持续健康生产,研究了甘薯苗扦插前用石灰氮处理土壤,薯苗扦插后用戊唑醇喷淋植株基部对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石灰氮处理土壤并结合薯苗扦插时戊唑醇浸苗、扦插后用戊唑醇喷淋的(GSS2)与对照(GSS5)相比防病效果高75.34%;石灰氮处理土壤,戊唑醇浸苗,但薯苗扦插后不喷戊唑醇的(GSS3)防效只有30.43%;薯苗扦插后喷药(GSS2)病株率比初发病时喷药(GSS1)低6.85个百分点;单一药液浸苗(GSS5)对防病没有效果;处理GSS4与对照(GSS5)相比防病效果增加52.16%;石灰氮处理土壤不仅能减轻当年甘薯病害发生,提高鲜薯产量,对下一年防病增产也有显著效果。施用石灰氮作土壤消毒既防病,又增加鲜薯产量,这对促进山区甘薯可持续生产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石灰氮
甘薯
土壤消毒
甘薯茎基部腐烂病
试验
效果
-
Keywords
Lime Nitrogen
Sweet Potato
Soil Disinfection
Rot Disease at the Base of Sweet Potato Stem
Experiment
Effect
-
分类号
S4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
-
题名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病原及药剂防治研究初报
被引量:5
- 5
-
-
作者
林飞荣
陶永刚
张敏荣
张宁
余继华
贝道正
-
机构
台州市黄岩区种子管理站
台州市黄岩区植物检疫站
-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9期168-172,共5页
-
基金
浙江省“三农六方”科技协作项目“甘薯茎腐病检疫防控核心技术研发”(CTZB-F160728AWZ-SNY1)
台州市黄岩区农业科技专项“甘薯基部腐烂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2018040)
-
文摘
为有效控制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害的发生危害,2016-2018年开展对黄岩境内甘薯基部腐烂病病原微生物检测鉴定、药剂防控试验、田间病害消长动态,以及喷药对发病时间的影响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引起黄岩地区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害的病原微生物有甘薯基腐病菌(Phomopsis destruens Harter)、甘薯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mi f.sp.batatas)和甘薯干腐病菌(Diaporthe batatatis),且以甘薯基腐病菌为主,该病菌此前在我国大陆从未见报道。采用无病种苗、土壤消毒和甘薯生长期喷药预防对控制病害有显著效果,喷药与推迟扦插可延迟发病时间,甘薯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大。综合3年研究结果采取种植健康种苗、土壤消毒、喷药防治、轮作和种植抗病品种等综合防控措施可有效防控甘薯茎基部腐烂病。
-
关键词
甘薯
甘薯茎基部腐烂病
基腐病
干腐病
防控措施
-
分类号
S435.313.9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黄岩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发生情况与防控措施
被引量:3
- 6
-
-
作者
林飞荣
余继华
-
机构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种子发展中心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植检生态中心
-
出处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43,共3页
-
基金
浙江省“三农六方”科技协作项目(CTZB-F160728AWZ-SNY1)
台州市黄岩区农业科技专项(2018040)。
-
文摘
为有效控制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甘薯茎基部腐烂病的发生为害,2015—2020年研究了该病在黄岩的发生情况、影响该病的因素以及防控病害的措施,明确了引起黄岩西部山区甘薯茎基部腐烂的病原菌包括甘薯茎腐病菌(Dickeya dadantii)、甘薯基腐病菌(Phomopsis destruens)、甘薯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甘薯干腐病菌(Diaporthe batatas)、甘薯白绢病菌(Sclerotium rolfsii)、甘薯茎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等;初步明确田间初见症状在年度、田块和品种之间有差异;浙薯38具有较强的抗耐病性;石灰氮和戊唑醇对该病有显著防效;提出了种植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等综合防控措施。
-
关键词
甘薯茎基部腐烂病
病原菌
消长动态
防控措施
-
分类号
S435.31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甘薯基部腐烂病对植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7
-
-
作者
陈海生
唐超文
刘守平
陈伟强
侯金祥
-
机构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
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出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94-1202,共9页
-
基金
浙江省科技厅项目(LGN18C030002)。
-
文摘
【目的】探明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发生机制,为构建该病害的绿色防控体系提供依据。【方法】以处于南北薯区交接带、南北甘薯病害发生区的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西部山区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研究甘薯茎基部腐烂病发病甘薯植株与健康甘薯植株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其根际土壤酶包括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甘薯茎基部腐烂病显著降低了植株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在门分类水平上,该病害显著降低了其植株根际土壤放线菌门、疣微菌门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了绿湾菌门和Candidate-division-wps-2菌群的相对丰度。在属分类水平上,该病害显著提高了植株根际土壤细菌GP_(1)、未分类的厚壁菌属和芽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了未分类的链霉菌属、链嗜酸菌属、伯克霍尔德菌属等菌群的相对丰度。【结论】甘薯茎基部腐烂病降低了其植株根际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改变了甘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
-
关键词
甘薯茎基部腐烂病
高通量测序
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土壤酶活性
-
Keywords
Stem base rot disease of sweet potato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
rhizospher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soil enzyme activity
-
分类号
Q939
[生物学—微生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