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温除热法治疗皮肤病经验
1
作者 陶冶 白彦萍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甘温除热法是中医补法之一,属于热因热用的反治法范畴。然而临床皮肤病多以"湿、热、瘀、毒"为外在表现,因此诊疗常用清热解毒祛瘀等法,甘温除热法较少在皮肤病治疗中被提及与运用。更有医家指出皮肤病临床诊治当以“驱邪为先... 甘温除热法是中医补法之一,属于热因热用的反治法范畴。然而临床皮肤病多以"湿、热、瘀、毒"为外在表现,因此诊疗常用清热解毒祛瘀等法,甘温除热法较少在皮肤病治疗中被提及与运用。更有医家指出皮肤病临床诊治当以“驱邪为先,慎用补法”^([1])。而白彦萍教授对甘温除热法治疗皮肤病有其独到的见解,在临床应用该法治疗慢性顽固性皮肤病中取得了一定经验,现归纳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病治疗 甘温除热法 反治 顽固性皮肤病 解毒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治疗乳腺癌化疗后并发症
2
作者 孙振福 张硕 +4 位作者 陈震霖 王苗 王红艳 万丽雯 陈秋月 《河南中医》 2024年第7期1017-1020,共4页
乳腺癌的发病以气郁、痰凝、血瘀为因,患之日久,积聚为核,囿于乳络,终耗气伤血,应用化疗药物后,毒邪进入体内最先伤及脾胃,脾胃受损则气血生化无本,输布无源,进而影响其他脏腑生理功能,致正气虚损、气血耗伤。甘温除热法可扶正祛邪、调... 乳腺癌的发病以气郁、痰凝、血瘀为因,患之日久,积聚为核,囿于乳络,终耗气伤血,应用化疗药物后,毒邪进入体内最先伤及脾胃,脾胃受损则气血生化无本,输布无源,进而影响其他脏腑生理功能,致正气虚损、气血耗伤。甘温除热法可扶正祛邪、调畅气机、补益气血、安和诸脏,病及于心可用泻火升阳汤,病及于肝可用补中益气汤,病及于肺可用升阳益胃汤,病及于肾可用神圣复气汤。临证时需把握甘温除热法对应证的病机变化,选用方除李东垣著作中所载方外,亦可选黄芪建中汤、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七味白术散等符合甘温除热思想之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后并发症 甘温除热法 补中益气汤 当归补血汤 泻火升阳汤 升阳益胃汤 神圣复气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联合穴位针刺对妇产科手术后发热患者发热时程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影响观察
3
作者 姜林 杨改红 孔令超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2,共4页
目的 观察甘温除热法联合穴位针刺对妇产科手术后发热患者发热时程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妇产科手术后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抗生素、... 目的 观察甘温除热法联合穴位针刺对妇产科手术后发热患者发热时程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妇产科手术后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抗生素、补液、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甘温除热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发热时程、抗生素使用情况、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N)、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calcitonin, PCT)]、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00%(48/50)vs 80.00%(40/50)](P<0.05)。观察组发热时程短于对照组,≥2种抗生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WBC、N、CRP、PCT均降低,血清IgA、IgG、IgM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WBC、N、CRP、PCT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IgA、IgG、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温除热法联合穴位针刺治疗妇产科手术后发热患者疗效显著,可缩短发热时程,减少抗生素使用,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手术 术后发 甘温除热法 穴位针刺 时程 抗生素使用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治疗癌性发热及化疗后发热
4
作者 张语戈 《漫科学(新健康)》 2024年第8期149-149,共1页
在中医的浩瀚宝库中,金元时期的名医李东垣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其著作《脾胃论》不仅为中医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以其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治疗方法,为后世医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其中,“甘温除热法”便是李东垣基于“内伤脾胃,... 在中医的浩瀚宝库中,金元时期的名医李东垣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其著作《脾胃论》不仅为中医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以其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治疗方法,为后世医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其中,“甘温除热法”便是李东垣基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提出的一种针对内伤发热的独特疗法。近年来,随着对中医理论的深入研究与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甘温除热法”在治疗癌性发热及癌症化疗后发热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为众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理论 《脾胃论》 内伤脾胃 癌性发 甘温除热法 内伤发 李东垣 临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行宽教授“甘温除热法”治疗难治性内伤发热医案二则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秀 邓松华 +2 位作者 严芬 蒋宏平 陈兰玲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49-51,共3页
王行宽教授认为治疗难治性内伤发热,甘温除热当师其法且活其用,即甘温除热法"无须拘泥于补中益气汤",因"补中益气汤"侧重脾气虚发热之证,难治性内伤发热病机复杂,常兼有气血不足,营卫不和,肝胆失疏等证,临床上运用... 王行宽教授认为治疗难治性内伤发热,甘温除热当师其法且活其用,即甘温除热法"无须拘泥于补中益气汤",因"补中益气汤"侧重脾气虚发热之证,难治性内伤发热病机复杂,常兼有气血不足,营卫不和,肝胆失疏等证,临床上运用当归补血汤、桂枝汤、小柴胡汤的复方治疗方可起到明显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伤发 甘温除热法 补中益气汤 当归补血汤 桂枝汤 王行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累积Meta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陈育群 张鹏飞 黄政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9期101-106,共6页
目的基于累积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 Med、Cochrane Libr... 目的基于累积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建库至2017年4月收录的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随机对照试验文献。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交叉核对、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后,对结局指标按发表时间顺序和样本量分别进行累积Meta分析,并对其结果趋势进行检验,然后基于GRADE对文献质量进行整体评价。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涉及受试者2599名。累积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用甘温除热法[OR=3.875,95%CI(2.87,5.24),Z=8.82,P=0.000 1]或甘温除热法联用常规疗法[OR=5.791,95%CI(3.55,9.45),Z=7.03,P=0.000 1]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检验表明,联用药物研究在时间方面存在易变性,显示累积Meta分析结果不稳定。结论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疗效确切,但纳入研究整体质量偏低,同质性较高,发表存在偏倚,尚需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温除热法 气虚 内伤发 累积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海清教授运用甘温除热法治疗原发性肝癌长期发热1例 被引量:6
7
作者 钱丽 华海清 《吉林中医药》 2013年第3期306-307,共2页
癌性发热为肿瘤常见症状之一,西医一般认为与肿瘤细胞自身产生内源性致热源、释放抗原物质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1],临床主要运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和皮质激素退热,但多数只能起到暂时性的退热作用,对于长期发热的患者,往往效果较差,无... 癌性发热为肿瘤常见症状之一,西医一般认为与肿瘤细胞自身产生内源性致热源、释放抗原物质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1],临床主要运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和皮质激素退热,但多数只能起到暂时性的退热作用,对于长期发热的患者,往往效果较差,无法彻底缓解发热症状。本人跟师学习期间,遇到1例晚期肝癌患者长期发热达3个月的患者,应用多种方法效果不佳,华海清教授运用甘温除热法治疗,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病案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温除热法 补中益气汤 原发性肝癌 癌性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宗民 孙晓莉 《吉林中医药》 2010年第7期571-572,共2页
甘温除热法是应用性味甘温的方药,治疗脾胃阳虚,中气下陷,元阳不振,后天水火升降失调或气虚,气血两虚,体虚(气虚,阳虚),外感等所致的阳损及阴出现发热表现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病本在阳,故用甘温之法补益脾胃,益气升阳,且甘养温运,补而... 甘温除热法是应用性味甘温的方药,治疗脾胃阳虚,中气下陷,元阳不振,后天水火升降失调或气虚,气血两虚,体虚(气虚,阳虚),外感等所致的阳损及阴出现发热表现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病本在阳,故用甘温之法补益脾胃,益气升阳,且甘养温运,补而不腻,温而不燥,使脾胃气复,则枢机运转,清升浊降,亦即气旺则能生血,达到补阳配阴以治其本,使阳生阴长,阴阳相维而虚热自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温除热法 补中益气汤 当归补血汤 归脾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治疗肿瘤发热25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自全 周澄亚 +1 位作者 付饶 吴万梅 《四川中医》 2009年第11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甘温除热法在肿瘤发热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对肿瘤发热的患者采用四逆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共观察肿瘤发热患者25例,显效15例,占60%;有效6例,占24%;无效4例,占16%;总有效率为84%。结论:甘温除热法... 目的:探讨甘温除热法在肿瘤发热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对肿瘤发热的患者采用四逆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共观察肿瘤发热患者25例,显效15例,占60%;有效6例,占24%;无效4例,占16%;总有效率为84%。结论:甘温除热法对肿瘤发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甘温除热法
原文传递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再议甘温除热法机理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广龙 岳妍 《江西中医药》 2013年第4期9-10,共2页
甘温除热法是东垣针对阴火理论创制的对气虚发热的治疗方法,由于阴火机理未明,致使后世医家对甘温除热机理也莫衷一是。本文结合《内经》及黄元御"圆运动理论"中的气机升降学说的认识,进一步阐释气虚发热的机理及甘温除热法... 甘温除热法是东垣针对阴火理论创制的对气虚发热的治疗方法,由于阴火机理未明,致使后世医家对甘温除热机理也莫衷一是。本文结合《内经》及黄元御"圆运动理论"中的气机升降学说的认识,进一步阐释气虚发热的机理及甘温除热法的除热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机升降理论 圆运动理论 甘温除热法 补中益气汤 气虚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之发热验案1则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秋梅 聂源 +2 位作者 李磊 黄萍 沈其霖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9期102-104,共3页
甘温除热法是由李东垣提出的治疗气虚发热的方法,其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支气管扩张症伴感染的西医治法多为抗生素治疗,而抗生素大量运用易致患者多重耐药,治疗效果不佳。沈其霖教授对支气管扩张症伴多重耐药菌感染之发热患者1例辨证审... 甘温除热法是由李东垣提出的治疗气虚发热的方法,其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支气管扩张症伴感染的西医治法多为抗生素治疗,而抗生素大量运用易致患者多重耐药,治疗效果不佳。沈其霖教授对支气管扩张症伴多重耐药菌感染之发热患者1例辨证审因,认为其属"气虚发热"的范畴,并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温除热法 补中益气汤 多重耐药 支气管扩张症伴感染 沈其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袁红霞运用甘温除热法治疗反复发热验案1则 被引量:2
12
作者 戚经天 袁红霞 《湖南中医杂志》 2014年第9期103-103,共1页
甘温除热法乃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所创,此法继承于《黄帝内经》所述"劳者温之"之说。《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有"脾胃气衰,元气不足……阴火得以乘其土位"之记载,治疗时需用甘温方剂补益中焦,调和中州。导师袁红霞教... 甘温除热法乃金元时期名医李东垣所创,此法继承于《黄帝内经》所述"劳者温之"之说。《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有"脾胃气衰,元气不足……阴火得以乘其土位"之记载,治疗时需用甘温方剂补益中焦,调和中州。导师袁红霞教授从事临床工作多年,经验丰富,主张辨证须与辨病紧密结合,谨守病机之所在,每获奇效。笔者有幸跟随袁师学习,获益良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温除热法 反复发 治疗 《黄帝内经》 金元时期 饮食劳倦 元气不足 补益中焦
原文传递
甘温除热法在外科病症中运用举隅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怀宇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甘温除热法 外科病症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探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育同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甘温除热法 李东垣 脾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在慢性湿疹的应用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辉 李骊 刘忠森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33期128-129,共2页
总结临床应用甘温除热法治疗慢性湿疹的经验,结合经典与临床,探讨甘温除热法治疗慢性湿疹的机制。
关键词 甘温除热法 慢性湿疹 机制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在发热证和亚健康状态中的意义
16
作者 陈以国 成泽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 1239-1240,共2页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了'甘温除热'法,创制了补中益气汤.其法尊于<内经>,其方宗于<伤寒>,该方该法一经提出,历经数十代传承,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规矩着临床上某些热性病治疗方圆.然而,由于对甘温除...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了'甘温除热'法,创制了补中益气汤.其法尊于<内经>,其方宗于<伤寒>,该方该法一经提出,历经数十代传承,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规矩着临床上某些热性病治疗方圆.然而,由于对甘温除热方法中'热'的正确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所以,历代存在争议颇多,至今仍遗留着很多讨论的余地.本文拟从理论源流、经方配伍结构、热的实质、应用现状、临床意义等方面阐发该法在现代临床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温除热法 亚健康 中医药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的临床治验4则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贵平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甘温除热法 临床应用 淋巴结核 急性脊髓炎 产后出血 变异性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验案3则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学玉 《山西中医》 2000年第6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慢性胃炎 甘温除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李杲“脾胃学说”及“甘温除热法”的运用
19
作者 余灵辉 舒长兴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2期14-,共1页
关键词 甘温除热法 李杲 脾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温除热法治疗高热急症举隅
20
作者 石占城 蒋敏英 《河北中医》 1987年第4期7-8,共2页
笔者临床运用中医辨证,以甘温除热治疗高热急症,取效满意。兹简介如下。 上呼吸道感染 霍××,女,8岁,1980年7月20日初诊。患者素体较差,半年来屡犯感冒,于昨日下午又突发寒战高烧。证见面苍少华,精神不振,纳呆,咳嗽,体温39.8... 笔者临床运用中医辨证,以甘温除热治疗高热急症,取效满意。兹简介如下。 上呼吸道感染 霍××,女,8岁,1980年7月20日初诊。患者素体较差,半年来屡犯感冒,于昨日下午又突发寒战高烧。证见面苍少华,精神不振,纳呆,咳嗽,体温39.8℃,听诊两肺呼吸音较粗,胸部透视双肺纹理较乱,咽部稍红,双侧扁桃腺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温除热法 急症 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辨证 临床运用 精神不振 肺呼吸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