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末建州、乌拉间的图们江瓦尔喀之争——兼论东北亚秩序的变迁
1
作者 李明泽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40-44,共5页
明末建州、乌拉两部对图们江瓦尔喀人展开了为期十余年的争夺。在安楚拉库、内河路之争中,乌拉将臣服建州的罗屯送往叶赫,引发了建州的出兵之举,此次出兵并不如《满洲实录》所载使罗屯完全降服,而是其后数年建州通过绥抚、联姻等手段才... 明末建州、乌拉两部对图们江瓦尔喀人展开了为期十余年的争夺。在安楚拉库、内河路之争中,乌拉将臣服建州的罗屯送往叶赫,引发了建州的出兵之举,此次出兵并不如《满洲实录》所载使罗屯完全降服,而是其后数年建州通过绥抚、联姻等手段才将其彻底收归;斐优城瓦尔喀之争及其引发的乌碣岩之战,也并非清文献所记载的被迫迎战,乃是建州有所预谋的一场战役,是役确定了建州对瓦尔喀的统治。两场战役争夺的过程也加速了东北亚秩序的变迁,建州进一步壮大,女真统一进程加速,同时,造成了朝鲜边境危机及其与女真关系的易位,明朝的"不作为"也反映了其势力逐渐从东北亚地区的淡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州 乌拉 瓦尔喀 乌碣岩之战 东北亚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清初图们江内外瓦尔喀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董万侖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0-77,共8页
清初著作记有东海瓦尔喀 ,学术界多谓是东海库尔喀或牡丹江虎尔哈之异称。本文对瓦尔喀诸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新看法 :( 1)东海瓦尔喀是指明末清初分布在图们江内外的女真人。 ( 2 )他们是明初建州斡朵里部、建州兀良哈部、毛怜兀良哈部... 清初著作记有东海瓦尔喀 ,学术界多谓是东海库尔喀或牡丹江虎尔哈之异称。本文对瓦尔喀诸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新看法 :( 1)东海瓦尔喀是指明末清初分布在图们江内外的女真人。 ( 2 )他们是明初建州斡朵里部、建州兀良哈部、毛怜兀良哈部以及狭义“女真”的胤裔。 ( 3)特别对安楚拉库瓦尔喀进行了研究 ,提出其地域在今和龙市境 ,是明初第三毛怜卫胤裔 ,纠正了乾隆时绘制的《战迹舆图》标注于阿勒楚喀之误。 ( 4)对建州部、乌拉部剽掠瓦尔喀进行了分析 ,提出努尔哈赤把瓦尔喀强行掳掠到建州 ,实际是使流落各地的支系骨血归宗。这一行动充实了建州女真的军事实力 ,促进了农业发展 ,为其统一女真诸部 ,建立后金政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图们江 安楚拉库瓦尔喀 女真 东海瓦尔喀 建州部 乌拉部
原文传递
清初瓦尔喀部安楚拉库、内河二路考异——三家子屯《他塔喇氏家谱》剖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董万仑 《北方文物》 1983年第3期21-25,共5页
明万历二十六年,努尔哈赤派兵征讨瓦尔喀部安楚拉库、内河二路。此安楚拉库和内河在何处,曩者史家各有异议。乾隆时绘制的《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战迹舆图》(以下简称《战迹舆图》),将安楚拉库标注在阿拉楚喀(阿城)附近,《吉林通... 明万历二十六年,努尔哈赤派兵征讨瓦尔喀部安楚拉库、内河二路。此安楚拉库和内河在何处,曩者史家各有异议。乾隆时绘制的《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战迹舆图》(以下简称《战迹舆图》),将安楚拉库标注在阿拉楚喀(阿城)附近,《吉林通志》的编者以及刘选民氏皆沿用此说。苏联的麦利霍夫照抄了刘选民之说。辽宁出版的《清史简篇》,则置安楚拉库于松花江上游二道江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塔喇氏 努尔哈赤 瓦尔喀 图们江流域 吉林通志 明万历 家谱 李朝 松花江上游 满洲
原文传递
瓦尔喀人的身影
4
作者 于佰春 《侨园》 2016年第1期28-28,共1页
到中俄界江乌苏里江对岸采风,是我多年的愿望。2015年初春,西伯利亚的严寒并没有锐减它的凛冽,界江的坚冰上依旧能跑雪撬。应东道主俄国朋友米沙的邀请,我来到了界江附近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一个民族自治镇采风。在这里,我了解到历史... 到中俄界江乌苏里江对岸采风,是我多年的愿望。2015年初春,西伯利亚的严寒并没有锐减它的凛冽,界江的坚冰上依旧能跑雪撬。应东道主俄国朋友米沙的邀请,我来到了界江附近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一个民族自治镇采风。在这里,我了解到历史上的原住民瓦尔喀人的生活一幕。一百多年来,瓦尔喀人在这里或驾小舟出没于烟波里捕鱼捉鳖,或踏滑雪板穿行在外兴安岭的林海中捉虎抓熊。据《清史稿》记载:瓦尔喀人的属地南至现在的吉林珲春,东至俄罗斯伊曼城,北至黑龙江省的饶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喀 《清史稿》 南至 北至 曼城 原住民 小舟 俄界 米沙 东至
原文传递
试论清入关前后金对瓦尔喀部的征服
5
作者 周生美 《才智》 2016年第2期206-207,共2页
明朝初年,图们江流域的女真人接受了明朝的招抚,设立了建州等卫,后因一些原因相继的向南迁移,而留在原地的这些女真人被称为东海女真瓦尔喀部。由于这一地区居于中朝边境,地理位置较为重要,朝鲜李朝也想获得这一地区,所以努尔哈赤兴起... 明朝初年,图们江流域的女真人接受了明朝的招抚,设立了建州等卫,后因一些原因相继的向南迁移,而留在原地的这些女真人被称为东海女真瓦尔喀部。由于这一地区居于中朝边境,地理位置较为重要,朝鲜李朝也想获得这一地区,所以努尔哈赤兴起后与朝鲜对这一地区进行了争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女真 瓦尔喀 新满洲
原文传递
“野人女真”与努尔哈赤的兴起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景泽 马桂秋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0-65,共6页
1 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统治时代,有这样一个特点,即人口在汇集中迁徙、在迁徙中汇集,形成向建州(后金)内地的聚流。前者系指努尔哈赤频繁的迁都而使政治中心不断转移.已有学者加以阐释;后者则指人口的聚流。对于后者,日人松浦茂注意到了努... 1 在清太祖努尔哈赤统治时代,有这样一个特点,即人口在汇集中迁徙、在迁徙中汇集,形成向建州(后金)内地的聚流。前者系指努尔哈赤频繁的迁都而使政治中心不断转移.已有学者加以阐释;后者则指人口的聚流。对于后者,日人松浦茂注意到了努尔哈赤对女真人口的迁徙,他称之为'徙民政策'。的确,后金的兴起是与'徙民'密不可分的,但其前提来自于不断的军事胜利。一系列战绩为努尔哈赤带来了巨大利益,不仅掳掠了大量物资、人口,使之疆域不断得拓展,经济实力日益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喀 移民 历史研究 '野人女真' 努尔哈赤 徙民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清代“新满洲”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小萌 《满族研究》 1987年第3期26-32,共7页
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曾将东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居民大批内迁,作为“新满洲”编入八旗。本文旨在探讨“新满洲”的源流,就其原籍分布,社会状况、与满族统治者的政治关系、以及内迁编旗几个问题,试作一初步考查。
关键词 虎尔哈 满洲 瓦尔喀 乌苏里江 壮丁 编旗 氏族 松花江下游 宁古塔 部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雅喇人”考论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杰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5-100,共6页
库雅喇人编入满洲八旗,始于清政权入关之后,与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就被大量编入八旗的东海瓦尔喀部、虎尔哈部和渥集部有较大的不同。库雅喇人源自东海瓦尔喀部,明末居住在图们江下游以及附近沿海地区,被清(后金)政权称为库尔喀部,... 库雅喇人编入满洲八旗,始于清政权入关之后,与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就被大量编入八旗的东海瓦尔喀部、虎尔哈部和渥集部有较大的不同。库雅喇人源自东海瓦尔喀部,明末居住在图们江下游以及附近沿海地区,被清(后金)政权称为库尔喀部,自天聪三年(1629)开始向皇太极朝贡不断。清政权入关之后,在东北地区"招抚新满洲",库雅喇人成为最早编入八旗的新满洲成员,在反击沙俄侵略、保卫东北边疆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雅喇人 新满洲 瓦尔喀 库尔 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文国史档选译
9
作者 关孝廉 郭美兰 《历史档案》 1982年第4期15-24,共10页
在我馆所存满文档案中,有天聪朝七、八、九年及崇德元年以后各年的满文国史档。这些档案史料,记载了清入关前皇太极执政时期的政治活动、经济状况、军事制度、民族关系、阶级矛盾、对外关系,乃至宫廷生活、社会习俗、天文、地理、气象... 在我馆所存满文档案中,有天聪朝七、八、九年及崇德元年以后各年的满文国史档。这些档案史料,记载了清入关前皇太极执政时期的政治活动、经济状况、军事制度、民族关系、阶级矛盾、对外关系,乃至宫廷生活、社会习俗、天文、地理、气象等内容,多为清《实录》、《东华录》所不载,或载而不详,或有出入。因此,它是研究清初社会性质,早期满族历史,和我国东北地方史的珍贵文献,同时也是研究我国满族语言文字发展史的重要资料。当前我馆正在翻译这些档案史料,准备于数年后全文公布。现选译天聪七、八两年的部分史料发表,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录 差役 瓦尔喀 国史 满语 皇太极 貂皮 东北地方史 清入关前 清初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件珍贵的明代档案
10
作者 佟永功 《兰台世界(上旬)》 1993年第Z1期58-59,共2页
辽宁省档案馆保存明代档案1080卷,其中有一份十分珍贵的文件,即钦差游击陈某为舒尔哈赤病故请差人前往吊祭事给钦差分守道王某的移文。现将其照录如下:钦差游击陈为夷酋病故请明帅祭事。据通事尹保二称,据市夷说称,夷酋速儿哈赤于八月... 辽宁省档案馆保存明代档案1080卷,其中有一份十分珍贵的文件,即钦差游击陈某为舒尔哈赤病故请差人前往吊祭事给钦差分守道王某的移文。现将其照录如下:钦差游击陈为夷酋病故请明帅祭事。据通事尹保二称,据市夷说称,夷酋速儿哈赤于八月十九日病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档案 舒尔 分守道 移文 达尔汉 布占泰 瓦尔喀 档案汇编 卫所 十三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温克族族源略议 被引量:4
11
作者 乌力吉图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5年第4期60-63,共4页
鄂温克族在史籍中曾经以多种称名出现.据考证,“鄂温克” 一名,源自元朝时代的“林木中百姓”一词,是用通古斯语译称的,所以“鄂温克”即“山林之家”之意.“索伦”一名,是满语之称,皇太极统一索伦部时用武力征讨索伦部的博穆博果尔、... 鄂温克族在史籍中曾经以多种称名出现.据考证,“鄂温克” 一名,源自元朝时代的“林木中百姓”一词,是用通古斯语译称的,所以“鄂温克”即“山林之家”之意.“索伦”一名,是满语之称,皇太极统一索伦部时用武力征讨索伦部的博穆博果尔、叶雷两个反叛集团,对其余的绝大多数民众采取了“招安”政策.所以“索伦”就是“招安”之意.“雅库特”一名,与鄂伦春语“雅发罕”意同,即“步行”之意.因为雅库特人狩猎时都是步行的,驯鹿只作驮物之用.此外,在我国史籍中本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韦 鄂温克族 索伦部 族源 鄂伦春 皇太极 肃慎 石勒 瓦尔喀 鄂温克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开发黑龙江流域考略 被引量:2
12
作者 吉田金一 刘学军 《黑河学刊》 1995年第1期74-80,共7页
关键词 黑龙江流域 虎尔哈 黑龙江上游 索伦部 黑龙江地区 乌苏里江 俄国人 瓦尔喀 成年男子 松花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族瓜尔佳氏源流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林 《满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7-42,共6页
瓜尔佳氏(汉译关氏)是满族中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位重要的一个宗族。目前,从我们在辽宁省所收集到的三百余部满族宗谱中,瓜尔佳氏就有三十部,约占十分之一。其中大都分具有学术价值。本文试图利用其谱书并结合有关的史料,阐明瓜尔佳... 瓜尔佳氏(汉译关氏)是满族中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位重要的一个宗族。目前,从我们在辽宁省所收集到的三百余部满族宗谱中,瓜尔佳氏就有三十部,约占十分之一。其中大都分具有学术价值。本文试图利用其谱书并结合有关的史料,阐明瓜尔佳氏源流及其在满族史上的地位。其它问题另文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真人 满族 迁徒 宗谱 努尔哈赤 历史地位 宗族 松花江 瓦尔喀 八旗满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尔哈赤祖居地考──兼与陈捷先先生商榷 被引量:3
14
作者 敦冰河 《满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21,共10页
努尔哈赤祖居地考──兼与陈捷先先生商榷敦冰河前言建州女真的一些历史向来为清政权所隐讳。努尔哈赤的祖居故地(或曰爱新觉罗氏的祖居故地)是他们欲掩盖的历史之一。众所周知,《太祖武皇帝实录》(1636年)、《满洲实录》(1... 努尔哈赤祖居地考──兼与陈捷先先生商榷敦冰河前言建州女真的一些历史向来为清政权所隐讳。努尔哈赤的祖居故地(或曰爱新觉罗氏的祖居故地)是他们欲掩盖的历史之一。众所周知,《太祖武皇帝实录》(1636年)、《满洲实录》(1781年)等官书中,将爱新觉罗氏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 瓦尔喀 祖居 太祖实录 亲族关系 满洲 姓氏 陈先生 内藤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怜卫的变迁 被引量:3
15
作者 蒋秀松 《社会科学辑刊》 1984年第1期99-107,共9页
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崛起辽东,以它为核心,形成了新兴的满族。而建州女真的主体则是明代建州三卫和毛怜卫,故史称“居建州、毛怜者为建州女真”。以往研究建州女真者,多偏重于建州三卫,而对毛怜卫却有些忽略。其实,弄清毛怜卫的变迁,对于... 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崛起辽东,以它为核心,形成了新兴的满族。而建州女真的主体则是明代建州三卫和毛怜卫,故史称“居建州、毛怜者为建州女真”。以往研究建州女真者,多偏重于建州三卫,而对毛怜卫却有些忽略。其实,弄清毛怜卫的变迁,对于探讨建州女真的组合和发展,以至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也无疑是必要的。为此,笔者撰写此文,以就教于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州女真 建州卫 兀良哈 明实录 朝鲜李朝 满族共同体 十三年 努尔哈赤 瓦尔喀 二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太宗时期的“新满洲”问题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景宪 郭成康 刘建新 《历史档案》 1981年第4期102-107,116,共7页
“新满洲”是清大宗时期值得认真探讨的重要问题,搞清这一问题,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太宗时期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特征。本文拟通过清入关前的有关档案,结合清代官修史书和私家著述,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满洲 清太宗 太宗实录 瓦尔喀 八旗兵 清入关前 牛录 虎尔哈 崇德 满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主条例》刍议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念慈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1-87,共7页
天命十一年(1626)九月,八旗贝勒按努尔哈齐生前所确定的八王共治制,推举皇太极继后金汗位。八王共治的一个基本点,即在于汗无权剥夺八旗贝勒对其属人的占有。这对于皇太极加强皇权无疑是一个严重的障碍。皇太极要想削弱八旗贝勒的权力,... 天命十一年(1626)九月,八旗贝勒按努尔哈齐生前所确定的八王共治制,推举皇太极继后金汗位。八王共治的一个基本点,即在于汗无权剥夺八旗贝勒对其属人的占有。这对于皇太极加强皇权无疑是一个严重的障碍。皇太极要想削弱八旗贝勒的权力,必须改变这一祖宗遗命。八王共治对皇太极虽有种种限制,但却并非是无法腧越的。第一,八王共治既要限制汗的权力,应该说与父权专制是相矛盾的。所以努尔哈齐虽于天命七年就确立了八王共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太极 八旗制度 天命 牛录 瓦尔喀 汉人 隶属关系 太宗实录 正蓝旗 大清会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努尔哈赤征乌拉之战 被引量:3
18
作者 刁书仁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43-47,共5页
万历二十一年(1593)至四十一年(1613),长达二十年的建州征海西乌拉国之战争,是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女真战争中最长的战争。这场战争具有哪些特点,战后又有怎样的影响,似乎未被引起注意。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 乌拉国 舒尔哈齐 布占泰 北女真 东海女真 褚英 瓦尔喀 费阿拉 鸡林旧闻录 《清实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赫哲族与东海女真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彬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38-42,共5页
赫哲族因分布地区不同,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自称,如“那乃”、“那贝”、“那尼傲”。名称虽异,但含意一样,“那”是“本地”、“当地”;“乃”、“贝”、“尼傲”则指“人”,合起来即“本地人”、“当地人”之意。另外,他们又有“赫真... 赫哲族因分布地区不同,历史上曾有过不同的自称,如“那乃”、“那贝”、“那尼傲”。名称虽异,但含意一样,“那”是“本地”、“当地”;“乃”、“贝”、“尼傲”则指“人”,合起来即“本地人”、“当地人”之意。另外,他们又有“赫真”、“奇楞”和“赫哲”等别称。解放后统一称之为赫哲族。赫哲族虽然形成较晚,但他们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从先秦的肃慎,到北魏的勿吉、隋唐的“黑水靺鞨”、辽金元明的女真,相延不绝,迄清初发展为赫哲族。女真人就是赫哲族的直系先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哲族 女真人 东海 历史渊源 辽金元 肃慎 北魏 勿吉 瓦尔喀 黑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朝鲜《李朝实录》看明代女真族与朝鲜族的友好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滕绍箴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75-82,共8页
历史是属于人民的。中、朝人民几千年的友好史册,既凝聚着汉族人民与朝鲜人民之间的血汗结晶,又载记着我国边区少数民族与朝鲜人民共同奋斗结下的友谊硕果。朝鲜《李朝实录》,以大量、丰富的史实,生动地描绘了明代女真族与朝鲜族的友好... 历史是属于人民的。中、朝人民几千年的友好史册,既凝聚着汉族人民与朝鲜人民之间的血汗结晶,又载记着我国边区少数民族与朝鲜人民共同奋斗结下的友谊硕果。朝鲜《李朝实录》,以大量、丰富的史实,生动地描绘了明代女真族与朝鲜族的友好历史。它通过明代女真族与朝鲜族的历史活动,在中、朝人民之间搭起了又一座友谊之桥,这种友谊是很值得回顾的。本文拟就明代女真族与朝鲜族的相互接近,经济交流,通婚、语言交往和风俗的相互影响,以及朝鲜族在清帝国草创时期的历史贡献等,谈一点个人浅见,望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真族 朝鲜李朝 朝鲜人 女真人 明代 建州女真 猛哥帖木儿 友好关系 明万历 瓦尔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