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画美学的理论生成与现代性建构
1
作者 黄继刚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7,共7页
“如画”被广泛用来描述十八到十九世纪自然风景和绘画中典雅古朴的审美风格,后来经过吉尔品、普锐斯、耐特等人的共同阐释,以及罗斯金、贡布里希等在风景批评中先后加入伦理道德和文化历史的考量而成为独立的美学范畴。如画作为美学范... “如画”被广泛用来描述十八到十九世纪自然风景和绘画中典雅古朴的审美风格,后来经过吉尔品、普锐斯、耐特等人的共同阐释,以及罗斯金、贡布里希等在风景批评中先后加入伦理道德和文化历史的考量而成为独立的美学范畴。如画作为美学范畴的接受史对应的是风景走进艺术史的过程,其理论生成的知识语境包含了从一种视觉构图观念过渡为一种审美趣味和阶级品味,最后成为文化思潮的演进过程。如画是美学的基本问题域,但近现代西方美学对如画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误判”。事实上,如画美学作为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津梁”,其理论内涵在感性经验、审美趣味、主体性建构、审美距离等诸多方面体现出西方古典美学向现代美学转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画 理论生成 审美经验 现代性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贫困治理的理论生成、内在价值与经验启示——基于“赋能赋权”理论的微观视角
2
作者 付金凤 《滁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6-80,共5页
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立足于人类解放事业,指明了消灭剥削制度、建立公有制、发展生产力、公平分配财富的反贫困路径,为无产阶级政党减贫斗争提供了方向指引。在我国贫困治理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为人民谋幸福,运用马克思主义反贫... 马克思反贫困理论立足于人类解放事业,指明了消灭剥削制度、建立公有制、发展生产力、公平分配财富的反贫困路径,为无产阶级政党减贫斗争提供了方向指引。在我国贫困治理的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为人民谋幸福,运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创造性地以赋能、赋权为手段,因势利导,推进政治治理与经济发展,逐步实现了社会进步、生产发展,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创造了人间奇迹。在未来若干年内,通过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将集中精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治理 理论生成 内在价值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根理论从经验世界到理论生成的飞跃何以可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廖青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7,共9页
扎根理论的不同流派均强调从经验资料中生成理论。综合多种流派的分析来看,扎根理论实现从经验世界到理论生成的飞跃大致可以分为用编码把握经验世界、提炼可以统摄编码结果的核心类属以及基于核心类属进一步完善理论等策略,但这并不意... 扎根理论的不同流派均强调从经验资料中生成理论。综合多种流派的分析来看,扎根理论实现从经验世界到理论生成的飞跃大致可以分为用编码把握经验世界、提炼可以统摄编码结果的核心类属以及基于核心类属进一步完善理论等策略,但这并不意味着扎根理论是一套固定的程序,我们不应忽视直觉在思维螺旋向上以达到概念化过程中的角色,且应在理论生成与实务工作的关联中“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行”,以完善理论的实践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编码 核心类属 理论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生成、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4
作者 王莹 袁修雨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也是回答当代中国“生态文明何去何从”的答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在继承中华文明中的生态智慧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进程中处理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也是回答当代中国“生态文明何去何从”的答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在继承中华文明中的生态智慧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进程中处理生态环境问题的经验,在反思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与解决中国生态问题的统一中形成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现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完善了现代化理论体系的生态蕴涵,解决了人与自然对立冲突的大难题,夯实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态基础。站在新的时代方位,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形成低碳发展模式、健全生态治理制度体系、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强化全民绿色文化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理论生成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边疆治理思想战略的理论生成逻辑
5
作者 王超品 王亚欧 《昭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5-23,共9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是党领导人民砥砺奋斗的历史,治国必治边是新时代对现代化进程中边疆治理的科学论断和深刻阐述。边疆治理现代化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边疆地区的大规模社会改革,毛泽东边疆治理的思想策略正是根源于伟大实践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是党领导人民砥砺奋斗的历史,治国必治边是新时代对现代化进程中边疆治理的科学论断和深刻阐述。边疆治理现代化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边疆地区的大规模社会改革,毛泽东边疆治理的思想策略正是根源于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应当成为增强经略边疆的理论定力和战略底气最应该汲取的营养。毛泽东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实践着眼于中国国情这个最大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推向新境界,也是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借鉴和反思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产物,更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边疆经略思想,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毛泽东边疆治理出场的理论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边疆治理 理论生成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药邪致病”观的理论生成、典型表现和认识根源
6
作者 李洪森 严家凤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98-105,共8页
药物既可治病,也可致病。传统中医药学中的“药邪”概念,深刻揭示了药物潜在的致病性。对于“药邪”的理解,历经从单纯识别药物毒性到深入探讨药物偏性,最终形成独特“药邪”理论的深化过程。然而,在现代社会,传统的“药邪”观念正逐渐... 药物既可治病,也可致病。传统中医药学中的“药邪”概念,深刻揭示了药物潜在的致病性。对于“药邪”的理解,历经从单纯识别药物毒性到深入探讨药物偏性,最终形成独特“药邪”理论的深化过程。然而,在现代社会,传统的“药邪”观念正逐渐弱化,这种趋势主要表现为将“药食两用”等同为“药食同源”,将“治未病”理解为单一的“未病先治”,以及使用“不良反应”一词取代“药邪”概念。“药邪致病”观念弱化的根本原因包括哲学观念、时代变迁和文化认知。深入理解和认识“药邪”导致的病症,有效避免“药邪”的产生,已经成为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增进人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文化 “药邪致病” 理论生成 典型表现 认识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体育法学理论生成方式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荣梅 孙国友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3-208,共6页
理论生成方式,是研究者在构建理论时采用的逻辑思路、分析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等,学科理论品位提升与否,在某种程度上与研究者对于理论生成方式的意识、理解及运用密切相关。梳理我国近30年来体育法学的研究成果发现,从理论来源这... 理论生成方式,是研究者在构建理论时采用的逻辑思路、分析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等,学科理论品位提升与否,在某种程度上与研究者对于理论生成方式的意识、理解及运用密切相关。梳理我国近30年来体育法学的研究成果发现,从理论来源这个维度看,我国体育法学理论生成方式可以分为"外生型"和"内生型",即研究所需的主要理论依据来源于其他学科或理论,主要来源于国外研究成果,以及基于体育法学学科或体育法的内在属性进行的理论研究;从研究是以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点还是以建构理论出发点这个维度来看,体育法学理论生成方式可以分为"实践型"和"理论型",即理论因体育实践的需求而产生,分析方法以理论思辨为主,以理论为研究的出发点;以理论关涉的时间为区分维度,可以概括出"前瞻型"与"回溯型"2种理论生成方式,即"着眼未来"与"追溯历史"的理论生成方式。学科理论生成并不是沿着单线轨迹进行的,各生成方式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和重叠,所总结的理论生成方式未能将体育法学所有的理论生成方式都囊括在内。无论哪种生成方式,都是体育法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路径,不存在好坏高低的价值评判,旨在抛砖引玉,与学界同仁共同探讨这一关涉学科发展的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法学 学科 理论 理论生成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语言与时间之间——耶鲁学派的理论生成及思想史位置 被引量:1
8
作者 戴登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0-138,共9页
"耶鲁学派"诗学的原创性贡献在于: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在反叛新批评、吸纳欧陆思潮的过程中,将研究的重心从文学批评的"科学性"、文学文本的"文学性"和文学史的"事实性"转移到了文学批评、文... "耶鲁学派"诗学的原创性贡献在于: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在反叛新批评、吸纳欧陆思潮的过程中,将研究的重心从文学批评的"科学性"、文学文本的"文学性"和文学史的"事实性"转移到了文学批评、文学文本和文学史的"生成性"之上,从而成功地开创了一种新的诗学研究范式:"生成诗学"。"耶鲁学派"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根本的原因在于:在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和"时间哲学转向"的背景下,耶鲁文论家们凭着自身对文学语言和文学时间的错综复杂性的独特敏感,打破了西方文论和西方哲学单维度的思维定势,对语言的多维度和时间的多向度的本体属性作出了全方位的直观和领会,从而为自身的研究找到了新的理论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鲁学派 语言 时间 理论生成 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生成 被引量:1
9
作者 房正宏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84,共6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是执政党的执政新理念,作为一个理论命题,它是人类历史上先进思想发展的一个成果,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从社会历史观和价值...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是执政党的执政新理念,作为一个理论命题,它是人类历史上先进思想发展的一个成果,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从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论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发展终点必将是共产主义社会:两者的目标都是建设和谐、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这个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与创新;同时,这一执政理念的提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经验是分不开的,因而该命题又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理论生成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理论生成与实践路径
10
作者 周耀宏 《创新》 2013年第1期91-95,128,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学科建设的完善、科学系统的形成、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形成;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是教育理论科学化、制度设计科学化、教育方法科学化...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学科建设的完善、科学系统的形成、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形成;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是教育理论科学化、制度设计科学化、教育方法科学化和价值取向科学化的有机统一;服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注重人文关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实现思想理论教育科学化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思想理论教育 科学化 理论生成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本解读到情境阐释:支教学生“理论生成”的路径
11
作者 张玉孔 魏晨明 《潍坊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65-68,共4页
大学生实习支教的主要目的应服务于理论学习,支教学生应立足“理论生成”进行支教实践。本文基于实践哲学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对支教实践中“理论生成”的路径进行了设计和阐述,为有效开展实习支教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理论生成 阐释 实践 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兰克福学派与伯明翰学派社会和理论生成语境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源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62-69,共8页
法兰克福学派以社会批判思想著称,其对文化的关注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批判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为出发点,吸收了精神分析理念,对大众文化进行了彻底批判。而伯明翰学派却以大众文化研究而著名,其建立以来,逐步开始研究工人阶级、亚文化群... 法兰克福学派以社会批判思想著称,其对文化的关注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以批判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为出发点,吸收了精神分析理念,对大众文化进行了彻底批判。而伯明翰学派却以大众文化研究而著名,其建立以来,逐步开始研究工人阶级、亚文化群体和大众媒介等问题,研究视角从文化精英主义过渡到大众文化。产生这种文化研究分歧的原因是二者社会与理论生成语境存在差异。因此,基于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的历史背景与主要人物观点,通过分析其社会和理论语境,得出同中有异的社会背景下,二者的主要理论来源大相径庭,影响了各自的文化研究方向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兰克福学派 伯明翰学派 社会生成语境 理论生成语境 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贫困治理:理论生成、价值内涵与实践经验
13
作者 王晓会 《理论与现代化》 2023年第1期50-58,共9页
中国脱贫攻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道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蕴含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价值追求。中国历史性地摆脱绝对贫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从理论到实践深入系统总结中国贫困治理的理... 中国脱贫攻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道路,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蕴含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价值追求。中国历史性地摆脱绝对贫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从理论到实践深入系统总结中国贫困治理的理论生成、价值内涵和实践经验,对于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在消除绝对贫困基础上进一步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更好满足发展不平衡地区人口美好生活需要,进而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贫困治理 理论生成 价值内涵 实践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的生成与内在特征研究
14
作者 曲月 于微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55-57,共3页
需要是人类自我认识史中一个核心的概念,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历史上许多哲学家试图从各自的角度审视人的需要,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对该问题达成一致的观点。与先前的研究者不同,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方... 需要是人类自我认识史中一个核心的概念,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历史上许多哲学家试图从各自的角度审视人的需要,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对该问题达成一致的观点。与先前的研究者不同,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从实际的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了需要与人的本性、社会生产以及个人发展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出了对人的需要的深刻理解,推动了哲学史上对人的需要理论研究的根本性转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 理论生成 内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维吾尔语形动词作形容词时的带宾现象——基于生成语法理论
15
作者 赵雅洁 阿孜古丽·夏力甫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9期228-233,共6页
动词在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维吾尔语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即形动词,它兼具形容词和动词的语法特征。在维吾尔语教学实践中,形动词的双重角色——既可作动词又能充当形容词——给学生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特别是在形动词作为形... 动词在语言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维吾尔语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即形动词,它兼具形容词和动词的语法特征。在维吾尔语教学实践中,形动词的双重角色——既可作动词又能充当形容词——给学生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特别是在形动词作为形容词又携带宾语时,其“一身二任”的特性更显复杂。本文旨在通过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探讨维吾尔语形动词作为形容词却能带宾语的现象。通过深入研究,帮助维吾尔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维吾尔语形动词。Verb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language learning. Uyghur language possesses a unique verb form, namely the verbal adjective, which exhibits gramma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adjectives and verbs. In Uyghur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the dual role of verbal adjectives—functioning as both verbs and adjectives—poses comprehension challenges for students, particularly when verbal adjectives, acting as adjectives, also carry objects, rendering their “dual-duty” nature even more intricate. This paper aims to delve into the phenomenon of Uyghur verbal adjectives serving as adjectives yet carrying objects through Chomsky's Generative Grammar theory. Through thorough research, we hope to assist Uyghur language learners in better comprehending and mastering Uyghur verbal adject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动词 形容词 带宾现象 生成语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语法理论的翻译共性探索
16
作者 章琦 《英语教师》 2024年第13期16-18,34,共4页
探讨奈达、威尔斯、何元建三位学者在翻译理论构建中对生成语法理论的借鉴和反思。研究发现:奈达和威尔斯的研究在紧扣“对等”和“等值”等传统核心观点的同时,受到他们所在时代背景的结构主义倾向和追求共性理论的影响;基于生成语法... 探讨奈达、威尔斯、何元建三位学者在翻译理论构建中对生成语法理论的借鉴和反思。研究发现:奈达和威尔斯的研究在紧扣“对等”和“等值”等传统核心观点的同时,受到他们所在时代背景的结构主义倾向和追求共性理论的影响;基于生成语法理论的翻译共性探索不乏关于语言认知机制的探讨,这有助于生成语法理论在跨语言活动或行为中的进一步阐发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语法理论 翻译共性 结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教育管理学的理论生成方式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新平 陈学军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57,共6页
基于既有的教育管理学研究成果,从相应维度出发,可以概括出我国教育管理学理论生成的六种方式:一是侧重理论演绎与管理高层或管理者视角的"从上看"的理论生成方式;二是侧重实践经验与管理基层或被管理者视角的"从下看&qu... 基于既有的教育管理学研究成果,从相应维度出发,可以概括出我国教育管理学理论生成的六种方式:一是侧重理论演绎与管理高层或管理者视角的"从上看"的理论生成方式;二是侧重实践经验与管理基层或被管理者视角的"从下看"的理论生成方式;三是向其他学科和其他国家学习的"向外看"的理论生成方式;四是坚持学科自身属性与中国本土情境关怀的"向内看"的理论生成方式;五是关注历史经验与时间意识的"往回看"的理论生成方式;六是关注教育管理未来前景与趋势的"往前看"的理论生成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管理学 理论生成方式
原文传递
基于生成词库理论的现代汉语“酸”多义性研究
18
作者 程丽蒙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50-56,共7页
本文运用语料库技术,在生成词库论、论元结构和物性结构的指导下,对“酸”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进行重新描写,除《现代汉语词典》中的5个义项外,还发现5个新义项。
关键词 生成词库理论 形容词 “酸” 多义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词库理论的现代汉语“静”义项分布研究
19
作者 赵富琼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8期717-723,共7页
国内汉语词典的义项精细度相较国外英语词典而言比较粗疏,因此汉语词典在释义时存在义项收录不全的情况。文章在已有词典释义的基础上,借助语料库技术,标注分析了现代汉语“静”的10,000条语料。运用生成词库理论,对“静”在现代汉语中... 国内汉语词典的义项精细度相较国外英语词典而言比较粗疏,因此汉语词典在释义时存在义项收录不全的情况。文章在已有词典释义的基础上,借助语料库技术,标注分析了现代汉语“静”的10,000条语料。运用生成词库理论,对“静”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进行重新分析描写,增补了一些《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录的形容词性、名词性、动词性以及语素义义项,以期为后续现代汉语常用词的义项分析描写提供方法和理论参考。Compared with foreign English dictionaries, the fineness of meaning items of Chinese dictionaries is relatively rough, so there are incomplete meaning items in Chinese dictionaries.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dictionary definitions, this article annotated and analyzed 10,000 corpuses of modern Chinese “Jing” with the help of corpus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generative lexicon, this article re-analyzes and describes the meaning items of “Jing” in modern Chinese, and adds some adjectives, nouns, verbs and morpheme meaning items that are not included in the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 in order to provide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subsequent analysis and description of the meaning items of common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词库理论 语料库 “静” 义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GPT赋能终身学习的内在逻辑、核心动力与实践进路——以生成性学习理论为视角
20
作者 周浒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363-367,共5页
ChatGPT引领的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将为人类知识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其引发的学习范式革命也将为终身学习提供智能化的支撑,推动终身学习价值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方式的变革。本文以生成性学习理论为视角,从价值耦合、目标耦合和范... ChatGPT引领的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将为人类知识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其引发的学习范式革命也将为终身学习提供智能化的支撑,推动终身学习价值体系、教学模式、实践方式的变革。本文以生成性学习理论为视角,从价值耦合、目标耦合和范式耦合三重维度分析ChatGPT赋能终身学习的内在逻辑,提出ChatGPT赋能终身学习的核心能力体现为强大的语言理解与生成能力、个性化的推理与反馈能力、高阶思维的训练与培养能力。文章认为可以利用ChatGPT打造泛在化、自主性的终身学习空间,构筑持续性、生成性的终身学习新范式,塑造潜力无限、深度思考的超级终身学习者来实现ChatGPT对终身学习的赋能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性学习理论 ChatGPT 终身学习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