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杨丽睿 冯婷婷 +2 位作者 赵欣 张涛 赵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冠状动脉钙化通常导致动脉血管顺应性下降,诱发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最终造成介入治疗失败。传统的钙化病变处理策略受限于钙化斑块的性质和病变特征等,且操作较为复杂,手术并发症多,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 冠状动脉钙化通常导致动脉血管顺应性下降,诱发术后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最终造成介入治疗失败。传统的钙化病变处理策略受限于钙化斑块的性质和病变特征等,且操作较为复杂,手术并发症多,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高。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又称为血管内碎石术,基于球囊的导管系统,能够安全有效地修饰浅表与深层钙化、同心或偏心钙化,从而明显改善血管顺应性,有利于后续介入治疗。目前血管内碎石术成为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越来越重要的方法。本文主要对血管内碎石术的作用机制及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 血管内碎石术 冠状动脉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在急性和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钙化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
2
作者 李海权 马改改 +5 位作者 刘小军 苏丹 吕亚瑞 王新宏 韩振华 邓捷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2期676-682,共7页
目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至2024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IVL治疗的冠... 目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至2024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IVL治疗的冠状动脉钙化患者共47例,其中ACS组22例,CCS组25例。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并发症、临床成功率及术后30 d随访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评估IVL治疗ACS及CCS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ACS组支架置入成功21例(21/22;95.5%),CCS组支架置入成功25例(25/25;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8);ACS组1例(1/22;4.5%)、CCS组3例(3/25;12.0%)患者术中IVL球囊破裂,ACS组1例(1/22;4.5%)患者IVL钙化斑块修饰后慢血流,两组均无IVL相关血管夹层及靶血管破裂发生,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0 d时发生MACE 3例,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比4.0%,P=0.593)。结论对于ACS及CCS患者,IVL治疗冠状动脉钙化均是有效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伟民 霍勇 +6 位作者 葛均波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专家组 薛亚军 郑博 周珊珊 陆浩 吴铮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641-649,共9页
尽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不断完善进步,但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治疗仍是挑战。通常预处理困难,术中并发症高,且术后长期预后欠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作为一种新的冠状动脉钙化病变预处理技术,是利... 尽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不断完善进步,但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治疗仍是挑战。通常预处理困难,术中并发症高,且术后长期预后欠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作为一种新的冠状动脉钙化病变预处理技术,是利用声压力波有选择性地作用于冠状动脉内膜和中膜下的钙化病灶,在不损伤血管内膜完整性的前提下,使钙化松解并恢复血管的顺应性,引起国内医师广泛关注。然而应用中,需要规范操作,明确适应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本文根据中国专家的临床实践和共识,遵循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结合最新研究结果,制定专家建议,旨在引导和规范IVL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 冠状动脉钙化 专家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膜状Budd-Chiari综合征(附11例报告)
4
作者 李楠 房殿春 +3 位作者 刘为纹 牟伟 徐采朴 游箭 《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 1998年第4期61-63,共3页
Budd—Chiari综台征(BCS)常与肝硬变门脉高压相混淆,以致延误治疗时机。近年来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本病的报道逐渐增多,新的方法脱颖而出。我科与放射科近3年来采用PTA治疗BCSll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球囊导管成形术 膜状 Budd—Chiari综合征 BCS 肝硬变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在钙化小结中的应用效果:血管内超声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亚威 许浩杰 +1 位作者 孟圆 杨海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0期735-740,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应用于钙化小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2023年1月1日至5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例严重钙化患者,按有无钙化小结分为钙化小结组(8例)、无钙化小... 目的探讨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应用于钙化小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共纳入2023年1月1日至5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4例严重钙化患者,按有无钙化小结分为钙化小结组(8例)、无钙化小结组(6例)。对15支血管进行了IVL预处理,钙化小结血管组8支,无钙化小结血管组7支。患者均有IVL使用前及支架置入后的IVUS影像。主要有效性终点,在病变水平分析,钙化小结处与钙化角度最大处,支架置入后支架膨胀情况。次要有效性终点,在血管水平分析,比较钙化小结组与无钙化小结组支架置入术后的最小支架内面积。安全性终点,在支架置入术中有无介入并发症,包括严重血管夹层、血管急性闭塞、血管穿孔、慢血流、球囊破裂。结果在病变水平分析,对15支血管中的钙化病变进一步分组,病变中钙化小结有8处(钙化小结病变组),钙化角度最大处有15处(钙化角度最大病变组)。IVL使用前,钙化小结病变组管腔面积高于钙化角度最大病变组[3.68(3.19,5.13)mm^(2)比2.84(2.07,3.15)mm^(2),P=0.026],钙化小结病变组支架置入后同样部位面积增加低于钙化角度最大病变组[(2.43±1.65)mm^(2)比(4.57±1.75)mm^(2),P=0.009],但两组支架对称性、支架置入后管腔面积及支架膨胀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血管水平分析,钙化小结血管组(7支)与无钙化小结血管组(6支)在支架置入后最小支架内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8)。两组患者均无介入并发症发生。结论IVL对于钙化小结病变可以充分预处理,进而保证支架的膨胀及对称性,术中无严重介入并发症出现。IVL治疗钙化小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钙化小结 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 血管内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二尖瓣球囊导管成形术136例分析
6
作者 赵殿有 王炳彦 +7 位作者 牛树茂 高启忠 张浩 刘小青 庞运亭 王海亭 金丽华 宋洁丽 《适宜诊疗技术》 1997年第4期7-9,共3页
分析自1990年12月至1997年2月的74个月实施经皮二尖瓣球囊导管成形术(PBMV)136例,前24m为A组,在国产500mAX光机下施术34例.成功29例(853%),失败5例(14.7%),其中严重并发症3例(8.8%)。后50m为B组,在进廿DSA下用改进方法施术102... 分析自1990年12月至1997年2月的74个月实施经皮二尖瓣球囊导管成形术(PBMV)136例,前24m为A组,在国产500mAX光机下施术34例.成功29例(853%),失败5例(14.7%),其中严重并发症3例(8.8%)。后50m为B组,在进廿DSA下用改进方法施术102例,成功98倒(96.08%),失败3例(2.9%),严重并发症1例(0.98%)。改进法的特点为(1)#域定位加手感定点,持续压力监测,随时“冒烟”。(2)以负压球囊和新月形路径法入严重狭窄的二尖瓣口。(3)往复球囊导管使稍膨起的前囊浮动,避免球囊嵌入致腱索断裂造成返流。(4)递增球囊直径法分次扩张,防止过度扩张造成交界外撕裂。分析认为,经验积累和方法的改进提高了成功率,降低了失败串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设备的图象质量,有助于提高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二尖瓣球囊导管成形术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预处理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7
作者 贵双俊 周程昊 +2 位作者 李昱瑾 白保强 刘士超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预处理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6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重度钙化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预处理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2月—2024年6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状动脉重度钙化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中预处理方法将患者分为IVL组(n=42)和非IVL组(n=43)。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前、术后3个月炎症指标(hs-CRP、IL-6、TNF-α)、心肌酶谱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并观察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IVL组最狭窄处管腔面积增加率、支架膨胀率、钙化环打开率高于非IVL组,手术时间短于非IVL组(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hs-CRP、IL-6、TNF-α、cTnI、CK-MB、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血栓形成、血管急性闭塞,其中非IVL组出现血管夹层3例,发生率为7.0%。结论IVL预处理冠状动脉重度钙化可提高最狭窄处管腔面积增加率、支架膨胀率、钙化环打开率,利于缩短手术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钙化 冠状动脉重度钙化 经皮冠状动脉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导管双球囊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上狭窄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宏 彭剑 +6 位作者 马小静 陶凉 苏希 李炬 韩湘蓉 简小同 朱晓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8-379,共2页
目的 :报告 1例主动脉瓣上狭窄经皮导管双球囊成形术治疗成功 ,获得良好近期疗效 ,并做简要讨论。  方法 :女性患者 7.5岁 ,具部分 Williams综合征表现。超声显示于主动脉瓣上约 1.0 cm处可见一隔膜样结构 ,中央开口约 0 .7cm,主动脉... 目的 :报告 1例主动脉瓣上狭窄经皮导管双球囊成形术治疗成功 ,获得良好近期疗效 ,并做简要讨论。  方法 :女性患者 7.5岁 ,具部分 Williams综合征表现。超声显示于主动脉瓣上约 1.0 cm处可见一隔膜样结构 ,中央开口约 0 .7cm,主动脉瓣环内径为 1.6 cm,主动脉瓣开口约为 1.2 cm。造影诊断为主动脉瓣上狭窄。心导管检查测得狭窄的压力阶差为 70 mm Hg(1mm Hg=0 .133 k Pa)。经双侧股动脉穿刺分别送入 12 mm× 2 0 mm及 10 mm× 40 mm的球囊进行扩张。  结果 :术后造影显示主动脉瓣上狭窄基本消失 ,其压力阶差降至 12 mm Hg。超声心动图复查示主动脉瓣上隔膜由原固定不动变得随主动脉舒缩而摆动并于舒张期明显张开。  结论 :作为一种少创有效的介入技术经皮导管双球囊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上狭窄 1例获得良好疗效。双球囊径稍大于主动脉瓣环径 (≤ 1.3)亦安全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瓣上狭窄 球囊导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震波球囊及旋磨治疗对冠状动脉微循环影响
9
作者 王志家 刘航宽 +3 位作者 刘文楠 梁春坡 周欣 杨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主要方法。传统的PCI方法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对于严重钙化病变,传统方法的效果有限。近年来,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和旋磨术(RA)...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疾病(CAD)的主要方法。传统的PCI方法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对于严重钙化病变,传统方法的效果有限。近年来,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和旋磨术(RA)被广泛应用于严重钙化病变的处理。文章综述了IVL和RA的工作原理、对微循环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临床应用的优势和挑战,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选择与决策。这两种技术在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临床预后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但是IVL可能更适合环形钙化斑块及需要减少机械损伤和降低血小板活化风险的患者,而RA则适用于需要高效清除钙化结节病变,但需要更加严格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策略。然而钙化病变特点通过性差,这无疑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成本,目前研究热点主要聚焦在钙化病变通过性上。未来,IVL及RA的发展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学的应用,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特征,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震波 旋磨术 微循环 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IV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导管球囊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和瓣下狭窄一例
10
作者 潘欣 崔克俭 +1 位作者 姬兰云 倪幼方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6-126,共1页
关键词 经皮导管成形术 治疗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 瓣下狭窄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导管球囊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瓣和瓣下狭窄
11
作者 潘欣 崔克俭 +1 位作者 姬兰云 倪幼方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11期104-105,共2页
目的 报道 1例主动脉瓣合并瓣下狭窄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成功 ,获得良好近期疗效 ,并作简要讨论。方法 男性患儿 ,11岁 ,发作晕厥 2次 ,心功能 (NYHA) 2级。超声显示主动脉瓣增厚伴开放受限 ,瓣下距瓣环 4mm处见一隔膜样结构 ,主动脉... 目的 报道 1例主动脉瓣合并瓣下狭窄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成功 ,获得良好近期疗效 ,并作简要讨论。方法 男性患儿 ,11岁 ,发作晕厥 2次 ,心功能 (NYHA) 2级。超声显示主动脉瓣增厚伴开放受限 ,瓣下距瓣环 4mm处见一隔膜样结构 ,主动脉瓣环处内径 19mm。造影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和瓣下狭窄 (隔膜型 )。心导管检查测得狭窄的压力阶差为 70mmHg。经右股动脉穿刺送入 18mm× 40mm球囊进行扩张。结果 术后造影显示主动脉瓣和瓣下狭窄基本消失 ,其压力阶差降至 2 4mmHg。超声心动图复查示主动脉瓣下隔膜由原固定不动变为随左室舒缩而摆动。结论 作为一种少创有效的介入技术经皮导管球囊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瓣合并瓣下狭窄 1例获得良好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导管成形术 先天性主动脉瓣 瓣下狭窄 先天性心脏病 近期疗效 儿童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缩窄(附1例报道)
12
作者 刘廷亮 王玉林 +2 位作者 刘强 张建军 庄建新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410-410,共1页
关键词 导管扩张血管成形术 治疗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的护理
13
作者 张巧玲 林黎明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5年第9期868-869,共2页
关键词 二尖瓣成形术 导管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记分对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效果预测
14
作者 高铁林 张绍琴 +2 位作者 孟光荣 黄珊 林华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1年第4期234-236,共3页
目的 探讨预测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 (PBMV)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 将 5 4例PBMV术后 3~ 12年心功能随访结果与术前超声记分及其他有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二尖瓣超声记分和心房纤颤是预示临床远期疗效差及无事件 (心功能恶化 ... 目的 探讨预测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 (PBMV)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 将 5 4例PBMV术后 3~ 12年心功能随访结果与术前超声记分及其他有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二尖瓣超声记分和心房纤颤是预示临床远期疗效差及无事件 (心功能恶化 ,再狭窄 )生存率降低的主要预测因素。结论 超声记分和心房纤颤可做为术前筛选患者的主要指标。二尖瓣超声记分是判定PBMV预后的简便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记分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导管二尖瓣成形术 疗效 预测 PBM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远期疗效观察
15
作者 倪士珍 孙根义 +1 位作者 高铁林 周福兴 《天津医药》 CAS 1994年第9期539-541,共3页
对1989年7月至1992年11月完成的32例经皮穿刺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患者进行6~45(24.2±8.2)个月随访。观察项目包括心功能,心脏杂音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与术前及术后一周的情况对比。结果表明:28例心功能保持稳定,4例由Ⅱ级改善为... 对1989年7月至1992年11月完成的32例经皮穿刺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患者进行6~45(24.2±8.2)个月随访。观察项目包括心功能,心脏杂音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与术前及术后一周的情况对比。结果表明:28例心功能保持稳定,4例由Ⅱ级改善为Ⅰ级(NYHA);2例心尖区舒张期杂音由Ⅱ级减为Ⅰ级,2例由Ⅰ级而消失,其余无改变。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左心房内径进一步回缩,主动脉内径增加,二尖瓣口面积无明显改变,无再狭窄。提示该法对于条件符合的二尖瓣狭窄患者的远期疗效良好,可与外科闭式分离术相媲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导管二尖瓣成形术 远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432例临床研究
16
作者 赵殿有 牛树茂 +11 位作者 梁波 陈玉玺 刘小青 张浩 刘淑萍 赵殿有 牛树茂 梁波 陈玉玺 刘小青 张浩 刘淑萍 《中华适宜诊疗技术杂志》 2004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为能提高经皮二尖瓣球囊导管成形术(PBMV)的成功率、扩大适应症范围,减少术中并发症。方法:采用Inoue法,创用“#”阈划区加手感定点法穿刺房间隔,球囊导管以后C和4字路径及负压球囊入二尖瓣口,递增球囊直径分次扩张的手法进... 目的:为能提高经皮二尖瓣球囊导管成形术(PBMV)的成功率、扩大适应症范围,减少术中并发症。方法:采用Inoue法,创用“#”阈划区加手感定点法穿刺房间隔,球囊导管以后C和4字路径及负压球囊入二尖瓣口,递增球囊直径分次扩张的手法进行操作。结果:在施术的432例中成功420例(97.22%),并发心包填塞4例(0.93%),失败4例,中止4例。结论:认为在具备影像和外科保障条件下,帮带中重视自身体验,感悟总结手法技巧是顺利开展PBMV的关键,待技术熟练后稳妥放宽适应证,改善图像质量有助于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狭窄 经皮二尖瓣球囊导管成形术 外科治疗 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狭窄67例食管成形术分析
17
作者 陈铃雄 张旭明 +2 位作者 缪仙花 李毓英 薛锦秋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7期137-138,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良恶性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食道钡透及胃镜确诊的良恶性狭窄67例,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于DSA透视下选用"萨"式扩张条扩张、球囊导管成形术及内支架置入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均操作成功,术后患... 目的:探讨食管良恶性狭窄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食道钡透及胃镜确诊的良恶性狭窄67例,根据具体情况分别于DSA透视下选用"萨"式扩张条扩张、球囊导管成形术及内支架置入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均操作成功,术后患者进食困难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无1例出现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透视下选用"萨"式扩张条扩张、球囊导管成形术及内支架置入治疗良恶性狭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恶性狭窄 “萨”式扩张条扩张 球囊导管成形术 内支架置入术
原文传递
贲门失弛缓症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新梅 程英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444-446,共3页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疾病,由下食管括约肌(LES)张力增高及松弛不良造成,主要表现为吞咽障碍,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各种治疗方法的目的均为降低LES的紧张性和阻滞性以缓解症状。目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有药物...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疾病,由下食管括约肌(LES)张力增高及松弛不良造成,主要表现为吞咽障碍,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各种治疗方法的目的均为降低LES的紧张性和阻滞性以缓解症状。目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有药物治疗、肉毒毒素治疗、外科肌松解术、球囊导管成形术和贲门支架成形术。暂时性贲门支架成形术,是近年来使用的新介入治疗法,具有较好的优势和疗效,将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微创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下食管括约肌 吞咽障碍 球囊导管成形术 贲门支架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成福 李星云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第6期863-864,共2页
目的评价小腿动脉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临床诊断CT血管造影提示有2条以上小腿主要动脉狭窄或闭塞,3例伴有股、腘动脉闭塞;所有患者经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病... 目的评价小腿动脉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经临床诊断CT血管造影提示有2条以上小腿主要动脉狭窄或闭塞,3例伴有股、腘动脉闭塞;所有患者经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病变血管的部位和长度后。利用"路途"技术将再通导线穿过动脉狭窄或闭塞段,沿导丝送入专用的高顺应性小球囊导管进行扩张成形,对伴有股动脉病变处同时行扩张成形或投放支架。结果10例患者共10次介入治疗,其中9例肢体血流恢复,症状改善。5个月内有效率90%。1例无效(10%),因并发足背动脉急性血栓形成,并在3个月后因足背动脉复发性闭塞行截肢。本组患者保肢率90%,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小腿动脉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保肢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治疗 球囊导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设备、器械、技术
20
《中西医结合研究》 1998年第3期97-99,共3页
980962 翼管神经孔X线摄影术/解予谦…//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3).-204~205980963 三维影像学技术在颅面整形外科的应用研究进展/杨斌…//现代诊断与治疗.-1997,8(5).-290~292980964 颞骨茎突十字定位双角度摄影/赵贺军//中华放射... 980962 翼管神经孔X线摄影术/解予谦…//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3).-204~205980963 三维影像学技术在颅面整形外科的应用研究进展/杨斌…//现代诊断与治疗.-1997,8(5).-290~292980964 颞骨茎突十字定位双角度摄影/赵贺军//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1).-11980965 浅谈床头摄片对胸部X线诊断的影响/刘忠岐…//实用放射学杂志.-1998,1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放射学 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学 杂志 应用研究进展 三维影像 设备 成像技术 整形外科 导管二尖瓣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