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珍珠港事件和古巴导弹危机看情报失误的原因 被引量:5
1
作者 高金虎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1-73,共3页
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和1962年10月的古巴导弹危机是美国情报史上情报失误的两个典型案例。虽然两者的结果截然不同,但发生情报失误的原因大体是相同的,对这两个案件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情报失误的原因。
关键词 情报失误 古巴导弹危机 珍珠港事件 情报资料 情报人员 情报分析人员 中程导弹 赫鲁晓夫 地空导弹 苏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景理论视角下的日本突袭珍珠港事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振伟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9-96,共8页
美国对日本实行全面的经济禁运使日本军事武器和经济受到致命威胁,加上长期以来日本形成的悲情情绪使日本不惜铤而走险,突袭美国珍珠港。面对一个国力十倍于己的国家,日本的做法是传统的理性选择理论所无法解释的。运用前景理论的分析... 美国对日本实行全面的经济禁运使日本军事武器和经济受到致命威胁,加上长期以来日本形成的悲情情绪使日本不惜铤而走险,突袭美国珍珠港。面对一个国力十倍于己的国家,日本的做法是传统的理性选择理论所无法解释的。运用前景理论的分析框架来分析日本发动自杀性进攻的动机和原因,会启发人们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认识这一事件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美国 珍珠港事件 前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港事件与国民政府的外交对策 被引量:2
3
作者 黄金凤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8-135,共8页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使中国持续数年之久的对日孤军作战局面宣告结束。国民政府立即作出反应 ,当即向日、德、意正式宣战 ,并推动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军事同盟 ,加紧废除不平等条约及寻求中国的大国地位。事实表明 ,国民政府的对策是比较成...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使中国持续数年之久的对日孤军作战局面宣告结束。国民政府立即作出反应 ,当即向日、德、意正式宣战 ,并推动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军事同盟 ,加紧废除不平等条约及寻求中国的大国地位。事实表明 ,国民政府的对策是比较成功的 ,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因此大为提高。然而 ,这些成功也是有限的 ,中国只是取得了名义上的大国地位 ,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大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国民政府 外交政策 日本 国际反法西斯军事同盟 国际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港事件的余声与美日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庆龙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9-64,共6页
珍珠港事件是美日关系中重要的一页。70多年来,关于事件发生前的美日关系,事件发生的原因、责任等诸多问题,美日两国有着不同的说法。在事件发生后官方、学者、民间的看法,纪念的方式上,美国和日本也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对美国来说,日本... 珍珠港事件是美日关系中重要的一页。70多年来,关于事件发生前的美日关系,事件发生的原因、责任等诸多问题,美日两国有着不同的说法。在事件发生后官方、学者、民间的看法,纪念的方式上,美国和日本也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对美国来说,日本偷袭珍珠港带来的耻辱要远多于仇恨。珍珠港事件既未妨碍美国放松对日本的管制,也没有影响美日同盟关系的总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美日关系 影响 记忆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港事件后国民政府的政治调整
5
作者 左双文 黄金凤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80-88,共9页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国持续数年之久的对日孤军作战局面宣告结束。国民政府立即作出反应,制定了与英美等国联手打败日本的外交战略;同时,为了增强抗战力量,国民政府在政治上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如加强全国总动员,加紧推行地方自治,调...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国持续数年之久的对日孤军作战局面宣告结束。国民政府立即作出反应,制定了与英美等国联手打败日本的外交战略;同时,为了增强抗战力量,国民政府在政治上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如加强全国总动员,加紧推行地方自治,调整政治机构及国共关系。这些调整有其必要性,对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时也使国民党、蒋介石的权力更进一步集中,限制了各种社会力量及国民党党内中下层甚至部分上层积极作用的发挥,使国民党日渐僵化和缺乏活力,从而埋下了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某些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国民政府 政治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港事件之前的日美关系——基于日本对华战争全面爆发后的利益分析
6
作者 王储 邓永发 《河西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2-78,共7页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亚太目标已经确立并开始实施,美国被迫改变孤立主义和"先欧后亚"的外交政策,对日本采取以经济制裁为主的措施,意图遏制日本的扩张,使日美之间的矛盾趋于激化...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亚太目标已经确立并开始实施,美国被迫改变孤立主义和"先欧后亚"的外交政策,对日本采取以经济制裁为主的措施,意图遏制日本的扩张,使日美之间的矛盾趋于激化。东条上台组阁,日美之间谈判的破裂以及军事准备的完成,加速了战争的到来。因此,日本对于美国经济制裁的武力抗拒是日美开战的基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日本 美国 制裁 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港事件与国民政府的军事对策
7
作者 黄金凤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国持续数年之久的对日孤军作战局面宣告结束。国民政府立即作出反应,制定了与英美等国联手打败日本的外交战略。同时为了配合外交对策,国民政府在军事上部署了若干应对措施,将对日战争更紧密地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国持续数年之久的对日孤军作战局面宣告结束。国民政府立即作出反应,制定了与英美等国联手打败日本的外交战略。同时为了配合外交对策,国民政府在军事上部署了若干应对措施,将对日战争更紧密地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联系起来。国民政府军的作战重心从国内转向国外与盟军联合作战,国内军事则以整训军队、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为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国民政府 军事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院外援华集团初探
8
作者 付辛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09,共7页
珍珠港事件之后中美两国结盟,固然是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所致,但美国院外援华集团在其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在美有意推动院外游说以争取美国援助。国民政府的"院外游说"与美国社会内部同情中... 珍珠港事件之后中美两国结盟,固然是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所致,但美国院外援华集团在其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在美有意推动院外游说以争取美国援助。国民政府的"院外游说"与美国社会内部同情中国、反对日本侵略的社会运动结合,形成了最初的美国"院外援华集团"。院外援华集团的活动,推动了美国对华援助由言论到行动,从经济援助发展到军事援助。但院外援华集团在美国对华援助决策上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其作用是辅助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美国 院外援华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港事件后国民政府的经济调整
9
作者 黄金凤 赵修磊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5期81-85,共5页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国持续数年之久的对日孤军作战局面宣告结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压力有所减轻,国民政府喘息之余,开始逐渐调整自己的经济战略,由原来抗战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为抗战建国的经济体制,经济重心也从主要依靠外援转...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国持续数年之久的对日孤军作战局面宣告结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压力有所减轻,国民政府喘息之余,开始逐渐调整自己的经济战略,由原来抗战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为抗战建国的经济体制,经济重心也从主要依靠外援转移至确立自给自足的方略,以奠定战后经济复兴及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调整不尽人意,甚至在某些方面事与愿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国民政府 军事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今天为何要重读珍珠港事件
10
作者 张军 《法人》 2014年第9期92-94,共3页
73年前的12月7日,一支庞大的日本联合舰队在南云忠一中将的率领下,突然向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发起了猛烈攻击。这支联合舰队仅用近两小时就摧毁了美军战舰18艘、飞机188架,另外还破坏了美军飞机155架,造成了美军2402人... 73年前的12月7日,一支庞大的日本联合舰队在南云忠一中将的率领下,突然向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发起了猛烈攻击。这支联合舰队仅用近两小时就摧毁了美军战舰18艘、飞机188架,另外还破坏了美军飞机155架,造成了美军2402人阵亡、1282人受伤,而日军编队仅损失飞机29架、飞行员55人、潜艇6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珍珠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重读 联合舰队 太平洋舰队 海军基地 美军 飞机 飞行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斯福与珍珠港事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蜀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75-86,62,共13页
在紧张的国际形势中,迎来珍珠港事件的四十周年.四十年的岁月,并没有磨灭人们对它的记忆.这一个在世界现代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事件,不仅当时富有戏剧性,而且给后世留下一个有争论的历史研究课题.罗斯福担任总统时期,特别是珍珠港事件... 在紧张的国际形势中,迎来珍珠港事件的四十周年.四十年的岁月,并没有磨灭人们对它的记忆.这一个在世界现代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事件,不仅当时富有戏剧性,而且给后世留下一个有争论的历史研究课题.罗斯福担任总统时期,特别是珍珠港事件前一年多的美日关系,呈现出十分复杂的局面,对这种关系中的若干现象,出现了十分不同或者截然相反的认识.一种意见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福 珍珠港事件 日本政府 太平洋战争 日本人 对日政策 四十年 日本军队 国际形势 印度支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最毒辣的敌人,还是共同抗日的盟友?——试论珍珠港事件以后至抗战胜利前夕的中美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建辉 《青海社会科学》 1985年第5期11-21,共11页
二次大战中的中美关系是一个饶有兴趣而又颇为严肃的课题。有人说,在抗日战争中“美帝国主义是最阴险最毒辣的敌人。”一部有影响的著作写道:“1942年以后,美国以‘援华’的名义,较多地给予国民党政府以贷款租借物资和训练军事人员的帮... 二次大战中的中美关系是一个饶有兴趣而又颇为严肃的课题。有人说,在抗日战争中“美帝国主义是最阴险最毒辣的敌人。”一部有影响的著作写道:“1942年以后,美国以‘援华’的名义,较多地给予国民党政府以贷款租借物资和训练军事人员的帮助……伸展美国在华的侵略势力。”还有的同志认为,战后美国帮助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是罗斯福政府在珍珠港事变后对华基本方针的继续和具体化。”我以为这些观点对战时中美关系的评述是不当的,需要“从头开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福总统 珍珠港事件 史迪威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蒋介石 中美关系 敌人 抗战胜利 反法西斯 援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港事件原因浅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陶丹红 《高校教育管理》 1993年第1期38-40,64,共4页
1941年12月7日,是美国人“永远感到耻辱的日子”,素有“太平洋心脏”之称的珍珠港遭到了日本飞机的突然袭击。不到2小时,太平洋舰队的7艘主力舰被炸沉或炸伤,2400多美国人丧生。这个当时被世界公认的防御能力最强的海军基地遭此惨祸实... 1941年12月7日,是美国人“永远感到耻辱的日子”,素有“太平洋心脏”之称的珍珠港遭到了日本飞机的突然袭击。不到2小时,太平洋舰队的7艘主力舰被炸沉或炸伤,2400多美国人丧生。这个当时被世界公认的防御能力最强的海军基地遭此惨祸实非偶然。近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原因浅析 罗斯福 日本政府 孤立主义 美国人 印度支那 战争 太平洋 突然袭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11事件”与“珍珠港事件”之比较
14
作者 吕建刚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S2期107-110,共4页
“9·1 1”恐怖袭击是自 1 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以来 ,美国遭受的最大一次外来攻击。“9·1 1事件”和“珍珠港事件”一样 ,成为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对中美关系具有历史转折性的作用 ,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比较分... “9·1 1”恐怖袭击是自 1 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以来 ,美国遭受的最大一次外来攻击。“9·1 1事件”和“珍珠港事件”一样 ,成为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对中美关系具有历史转折性的作用 ,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和政治。比较分析“9·1 1事件”与“珍珠港事件” ,有助于我们认识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 ,更好地处理中美关系 ,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11 珍珠港事件 比较 外交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年代美国孤立主义与珍珠港事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晓依 《大庆社会科学》 1995年第4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孤立主义者 三十年代 珍珠港事件 太平洋 罗斯福政府 和平主义 日本 租借法案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希特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中遭到惨败的原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华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32-35,共4页
浅析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中遭到惨败的原因姚华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日本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重要海军基地珍珠港,从而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在珍珠港事件中,日本以微不足道的代价,击沉击伤美国主力舰8艘、巡洋... 浅析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中遭到惨败的原因姚华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日本偷袭了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重要海军基地珍珠港,从而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在珍珠港事件中,日本以微不足道的代价,击沉击伤美国主力舰8艘、巡洋舰和驱逐舰等其他舰只10多艘,毙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日本偷袭珍珠港 遭到惨败 太平洋战争 夏威夷 绥靖政策 马歇尔 备忘录 华盛顿 析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中惨败的原因
17
作者 陈继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13-114,共2页
由于太平洋战争前美国对日本战略判断失误、美国决策层对重要情报忽视及孤立主义势力对罗斯福政府进行阻挠,最终导致了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中的惨败。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军事战略 孤立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港事件与美国原子弹
18
作者 陆侦妮 《贵阳文史》 2010年第1期62-63,共2页
1945年8月6日.由陆军中校蒂贝茨驾驶的B-29“盖伊”号从提尼安岛的美军基地出发.向广岛投掷了代号为“小男孩”的铀装药原子弹,造成广岛居民15万的伤亡和86%的建筑被毁。1945年8月9日上午9时许,由陆军少校斯通尼驾驶的B-29“博克... 1945年8月6日.由陆军中校蒂贝茨驾驶的B-29“盖伊”号从提尼安岛的美军基地出发.向广岛投掷了代号为“小男孩”的铀装药原子弹,造成广岛居民15万的伤亡和86%的建筑被毁。1945年8月9日上午9时许,由陆军少校斯通尼驾驶的B-29“博克之车”在长崎投掷了代号为“胖子”的钚装药原子弹,长崎居民伤亡8万左右,%60的建筑被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弹 珍珠港事件 美国 B-29 美军基地 装药 投掷 广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自美国的急电:珍珠港事件: 美国人设下的陷阱
19
作者 秋实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0-15,共6页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军事行动,美国方面早已获知,珍珠港事件只不过是罗斯福为日本设下的陷井。”——日本《报告》杂志记者安田弘道、坂本隆发自美国的报道。
关键词 珍珠港事件 罗斯福总统 美国联邦调查局 美国人 日本偷袭珍珠港 广告设计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人 美国战略情报局 记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珠港事件前美国的对日政策
20
作者 国洪梅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54-57,共4页
美国的对日政策是美国为了争霸的需要,对日本采取的消极的、有限的遏制政策。美国的对日政策是美国政治的反映,它体现了“民族利己主义”的原则,是一个帝国主义的政策。
关键词 美国对日政策 珍珠港事件 民族利己主义 日本人 美国政治 战争 美国人 太平洋地区 对外政策 帝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