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纤含量对玻纤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史小霞 李亚情 +1 位作者 韩卫涛 张慧丽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6期0120-0123,共4页
玻纤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材料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玻纤含量的影响。本文立足于玻纤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的概述,围绕玻纤含量对玻纤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展开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 玻纤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工程材料,材料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玻纤含量的影响。本文立足于玻纤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的概述,围绕玻纤含量对玻纤增强尼龙66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展开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玻纤含量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刚度和耐磨性。然而,如果玻纤含量过高,可能会导致材料变得脆化。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合理平衡各项性能指标,确保玻纤含量达标。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起到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含量 玻纤增强 尼龙66复合材料 材料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纤含量对玻纤增强聚丙烯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庄卫国 《精密成形工程》 2010年第2期20-22,共3页
采用不同玻纤含量的标准拉伸试样,应用试验方法,通过玻纤含量对玻纤增强PP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进行比较,找出了实现最佳抗拉强度的玻纤含量。
关键词 玻纤增强聚丙烯 玻纤含量 标准试样 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盖翘曲原因分析及玻纤含量对其翘曲变形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国栋 刘长华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34-36,共3页
笔者利用Moldflow软件,针对塑料盖零件构建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在流动+冷却+翘曲的模式下对塑料盖零件翘曲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研究不同玻纤含量对塑料盖翘曲变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料盖零件的翘曲变形主要来自于收缩不均。当在塑... 笔者利用Moldflow软件,针对塑料盖零件构建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在流动+冷却+翘曲的模式下对塑料盖零件翘曲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研究不同玻纤含量对塑料盖翘曲变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料盖零件的翘曲变形主要来自于收缩不均。当在塑料中添加不同百分含量的玻纤(8%,15%,30%)时,塑料盖的翘曲变形量减小。对比不同玻纤含量下的翘曲变形量发现,当添加的玻纤含量为8%时,塑料盖的翘曲变形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曲变形 MOLDFLOW软件 CAE模拟 玻纤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螺杆挤出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玻纤含量快速调试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佘阿龙 杨海洋 肖鹏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6-49,共4页
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双螺杆挤出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过程中两种准确控制玻纤含量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快速调节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生产时的玻纤含量,降低机头料的废品率及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可以迅速更正因原材料更换批次所引起... 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双螺杆挤出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过程中两种准确控制玻纤含量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快速调节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生产时的玻纤含量,降低机头料的废品率及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可以迅速更正因原材料更换批次所引起的玻纤含量的波动,能为现场指导长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生产、稳定产品质量提供快捷而有效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出 玻纤 玻纤含量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纤含量对短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水辅注塑制品壁厚与微观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匡唐清 冯强 +2 位作者 徐盼 赖德炜 柳和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5-111,119,共8页
以玻纤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30%、40%的短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了系列水辅注塑管件,观测比较了实验条件下玻纤含量对沿流动方向的壁厚及玻纤的取向分布的影响。发现在实验条件下,沿流动方向管件的壁厚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 以玻纤质量分数分别为10%、20%、30%、40%的短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了系列水辅注塑管件,观测比较了实验条件下玻纤含量对沿流动方向的壁厚及玻纤的取向分布的影响。发现在实验条件下,沿流动方向管件的壁厚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随着玻纤含量的增加,管件壁厚逐渐减小;玻纤的分布在管件壁厚层可分为近模壁层、中间层、近水道层三层;在近模壁层和近水道层玻纤的取向度较高,但在玻纤含量较高时存在玻纤断裂现象;中间层的玻纤取向度较低。最后从水辅助注塑的流场特点及玻纤的相互作用阐述了玻纤含量对管件壁厚及玻纤取向分布的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增强聚丙烯 水辅注塑 玻纤含量 壁厚 微观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外观高玻纤含量聚酰胺66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忠强 易庆锋 +3 位作者 王灿耀 于海鸥 蓝承东 卢健体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12,共6页
采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通过加入聚酰胺(PA)66/6、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MXD6)以及含羧基超支化聚合物等功能性树脂制备了高玻纤含量PA66复合材料(玻纤质量分数为55%),探讨了PA66/6和MXD6及其复配组合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动性能、外观... 采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通过加入聚酰胺(PA)66/6、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MXD6)以及含羧基超支化聚合物等功能性树脂制备了高玻纤含量PA66复合材料(玻纤质量分数为55%),探讨了PA66/6和MXD6及其复配组合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流动性能、外观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功能性树脂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熔体流动速率(MFR)和产品光泽度均得到明显提升,而熔融温度和热分解温度下降、结晶温度升高,但热变形温度基本没有变化。与加入MXD6的复合材料相比,加入PA66/6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MFR、产品光泽度及结晶温度相对较高,而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熔融温度和热分解温度较低。等质量比复配PA66/6和MXD6 (两者质量比为5/5)可以起到互补作用,但效果不显著;在此基础上非等比例增加PA66/6和MXD6的用量(两者质量比为10/8),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达到248,341,17 263MPa和18.5kJ/m2,MFR达到38.1g/10min,光泽度达到62%,熔融温度、结晶温度和初始热分解温度分别为257.8,222.6℃和419.5℃,最大热失重速率温度虽然最低,但仍在450℃以上,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含量 聚酰胺66复合材料 良外观 功能性树脂 力学性能 流动性 光泽度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量、高韧性玻纤增强PE母料的性能研究与应用
7
作者 王丽杰 《价值工程》 2013年第30期321-322,共2页
本文研究了以不同PE为基料,再加入高含量玻纤后的改性母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其应用。结果表明:MI在6~8左右时树脂与玻纤以及其他相似类型基材的相容性是最好的。其物理力学性能是最高的,而且生产加工比较顺利。对使用该母料的产品的成... 本文研究了以不同PE为基料,再加入高含量玻纤后的改性母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其应用。结果表明:MI在6~8左右时树脂与玻纤以及其他相似类型基材的相容性是最好的。其物理力学性能是最高的,而且生产加工比较顺利。对使用该母料的产品的成型周期有很大帮助并满足了产品对型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含量 增强母料 高分子量PE树脂 低流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汽车前端框架用玻纤增强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朱春龙 李怀栋 +2 位作者 付发祥 周顶顶 王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9-92,112,共5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的方式,研究了双螺杆挤出工艺、长玻纤含量、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用量和树脂牌号对玻纤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玻纤(GF)/PP/PP-g-MAH的微观形态。结果表明:随着螺杆捏合块组合剪切力的...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的方式,研究了双螺杆挤出工艺、长玻纤含量、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用量和树脂牌号对玻纤增强聚丙烯(PP)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玻纤(GF)/PP/PP-g-MAH的微观形态。结果表明:随着螺杆捏合块组合剪切力的增强、螺杆转速的提高以及PP-g-MAH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材料断面呈韧性断裂。基体树脂PP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越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当GF/PP/PP-g-MAH/其他助剂质量比为50/46/3/1时,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优,能够满足汽车前端模块对该材料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聚丙烯 玻纤含量 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何建明 王选伦 +2 位作者 李又兵 杨文青 尹皓 《橡塑技术与装备》 CAS 2014年第24期29-31,共3页
采用长玻纤作为增强材料,将玻纤与聚丙烯树脂混合,通过单螺杆挤出机挤出成型,获得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GFRPP),测试分析了不同玻纤含量GFRPP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玻璃纤维含量增加,GFRPP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呈现出先... 采用长玻纤作为增强材料,将玻纤与聚丙烯树脂混合,通过单螺杆挤出机挤出成型,获得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GFRPP),测试分析了不同玻纤含量GFRPP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玻璃纤维含量增加,GFRPP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趋势,拉伸强度在纤维含量36.27%时达到最大值97.14MPa;断裂伸长率在纤维含量2 6.3 3%时达到最大值2.4 5%。GFRPP的断裂缺口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均随玻纤含量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 聚丙烯 玻纤含量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滑高含量玻璃纤维增强PA66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梁全才 陈健 +2 位作者 刘小林 叶淑英 刘罡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6-39,共4页
在双螺杆挤出机中,采用熔融法制备了高含量玻璃纤维(GF)增强尼龙(PA)66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GF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表面光滑程度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当PA66,GF,滑石粉,其... 在双螺杆挤出机中,采用熔融法制备了高含量玻璃纤维(GF)增强尼龙(PA)66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GF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表面光滑程度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当PA66,GF,滑石粉,其它助剂质量分数分别为37%,50%,10%,3%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75 MPa,悬臂梁冲击强度为41 kJ/m2,弯曲弹性模量为11.2 GPa;生产加工顺利,且表面光滑无"浮纤";同时,微观结构显示GF和滑石粉与基体树脂结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6 玻纤含量 表面光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流变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双双 晋刚 +1 位作者 王小林 雷玉才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29,共4页
利用双料筒毛细管流变仪,测得不同玻纤含量的短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在不同剪切速率下不同长径比口模的压力降。对比Bagley校正法及零口模校正法得到的入口压力降之间的差别,研究玻纤含量、剪切速率对入口压力降、非牛顿指数及表观剪切黏... 利用双料筒毛细管流变仪,测得不同玻纤含量的短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在不同剪切速率下不同长径比口模的压力降。对比Bagley校正法及零口模校正法得到的入口压力降之间的差别,研究玻纤含量、剪切速率对入口压力降、非牛顿指数及表观剪切黏度等流变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Bagley校正法相比,零口模校正法更加可靠;短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属于假塑性流体,存在剪切变稀行为;随玻纤含量增高,所测得的入口压力降增大,计算得到的熔体的表观剪切黏度也增大,熔体的非牛顿指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口校正 玻纤含量 入口压力降 非牛顿指数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纤及填料对拉挤制品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志坚 钟洪强 +3 位作者 宋长久 费其锋 周贤旺 李焕兴 《玻璃纤维》 CAS 2018年第3期16-19,共4页
拉挤制品性能通常以弯曲强度与剪切强度来表征。通过设计不同玻纤含量、不同纤维直径及不同填料比例的拉挤成型实验,分析了拉挤过程中玻纤含量、纤维直径和填料量三类主要影响因素对拉挤制品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玻纤及填料 拉挤成型 弯曲强度 剪切强度 玻纤含量 纤维直径 填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纤增强聚丙烯的纵向热膨胀行为研究
13
作者 龚文幸 唐孝芬 +3 位作者 佘豪杰 陈新泰 黄方雁 董启殿 《广东化工》 CAS 2019年第15期51-52,59,共3页
通过双螺杆挤出制备了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探讨了螺杆主机转速、玻纤(GF)含量以及热处理温度对复合材料纵向热膨胀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中等主机螺杆转速可有效地控制材料的纵向热膨胀行为,纵向热膨胀率随GF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通过双螺杆挤出制备了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探讨了螺杆主机转速、玻纤(GF)含量以及热处理温度对复合材料纵向热膨胀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中等主机螺杆转速可有效地控制材料的纵向热膨胀行为,纵向热膨胀率随GF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另一方面,材料的纵向热膨胀率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 增强聚丙烯 纵向热膨胀率 主机螺杆转速 玻纤含量 热处理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薄壁塑件翘曲变形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继祥 殷筱依 +1 位作者 刘凤芝 杨泮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3-178,共6页
选取平均壁厚为1 mm薄壁塑件为研究对象,并选取不同玻璃纤维含量的塑料,以塑件翘曲变形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模流分析软件Moldflow并结合正交实验法分析研究了玻纤含量和模具温度、熔体温度、注射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塑件翘曲变形的影响,得... 选取平均壁厚为1 mm薄壁塑件为研究对象,并选取不同玻璃纤维含量的塑料,以塑件翘曲变形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模流分析软件Moldflow并结合正交实验法分析研究了玻纤含量和模具温度、熔体温度、注射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塑件翘曲变形的影响,得到了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和玻纤含量。结果表明:玻纤含量和注射时间是影响塑件翘曲变形的显著因素。使塑件翘曲变形最小的注塑成型工艺方案为模具温度65℃、熔体温度260℃、注射时间2s、保压压力85 MPa、保压时间4 s、玻纤含量10%。适当的玻纤含量可以明显减小薄壁塑件的翘曲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薄壁塑件 翘曲变形 正交实验 玻纤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FT-D生产工艺以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在富 欧阳杰 +2 位作者 朱庆鹏 蔡飞 卫俊俊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6年第2期47-49,80,共4页
针对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线直接成型工艺工程,介绍了完整的LFT-D生产线设备。从不同玻纤含量下同一试样的力学性能分析比较,以及同种产品不同位置的力学性能在不同玻纤含量下变化值两方面来研究玻纤含量对LFT-D产品的影响。结果... 针对长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在线直接成型工艺工程,介绍了完整的LFT-D生产线设备。从不同玻纤含量下同一试样的力学性能分析比较,以及同种产品不同位置的力学性能在不同玻纤含量下变化值两方面来研究玻纤含量对LFT-D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纤含量为40%时,复合材料产品表现出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这结论在实际生产中会有很大的帮助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FT-D工艺 生产线设备 玻纤含量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研究
16
作者 刘雄祥 《塑料加工》 2006年第5期27-30,共4页
将处理过的玻璃纤维(GF)和聚丙烯(PP)用双螺杆挤塑机混炼挤出。制成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GFPP)复合材料。研究了GFPP中基体PP的性能、GF的含量和表面处理、加工条件等对GFPP的机械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MHA(马来酸酐)接... 将处理过的玻璃纤维(GF)和聚丙烯(PP)用双螺杆挤塑机混炼挤出。制成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GFPP)复合材料。研究了GFPP中基体PP的性能、GF的含量和表面处理、加工条件等对GFPP的机械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MHA(马来酸酐)接枝改性的熔体流动速率在3g·10min^-1。的PP基体中,加入35%左右的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挤出温度在205℃。螺杆转速在35r·min^-1时GFPP有较好的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聚丙烯 机械性能 玻纤含量 挤出温度 螺杆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缠绕张力对玻璃钢制品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志坚 宋长久 +6 位作者 章建忠 费其锋 崔峰波 李明 马国明 曹云飞 曹建强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1-114,共4页
在玻璃钢缠绕成型工艺中,纤维缠绕张力的控制是关系到玻璃钢制品性能和质量的关键技术。本文以缠绕成型工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纤维缠绕张力的主要产生环节和影响因素,并基于工业化生产和玻璃钢制品质量的要求提出对纤维缠绕张力进行有... 在玻璃钢缠绕成型工艺中,纤维缠绕张力的控制是关系到玻璃钢制品性能和质量的关键技术。本文以缠绕成型工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纤维缠绕张力的主要产生环节和影响因素,并基于工业化生产和玻璃钢制品质量的要求提出对纤维缠绕张力进行有效控制的三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缠绕成型 张力 玻璃纤维 玻璃钢管道 玻纤含量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注工艺对玻璃钢层压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连学 陆萍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74,共5页
应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工艺(VARTM)和真空灌注成型工艺(VIMP)制备玻纤增强塑料(GFRP)层压板,研究制样工艺对玻璃钢层压板性能的影响。利用灼烧法考察了VARTM工艺和VIMP工艺对玻璃钢层压板的玻纤含量的影响,发现VARTM工艺制得的层压... 应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工艺(VARTM)和真空灌注成型工艺(VIMP)制备玻纤增强塑料(GFRP)层压板,研究制样工艺对玻璃钢层压板性能的影响。利用灼烧法考察了VARTM工艺和VIMP工艺对玻璃钢层压板的玻纤含量的影响,发现VARTM工艺制得的层压板的玻纤含量均匀可控,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并对两种制样方式得到的层压板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包括静态力学性能和动态疲劳性能,发现VARTM工艺制得的层压板静态性能较优,而两种成型工艺对动态疲劳性能无明显影响。在实验室评估玻纤性能时,选择用VARTM工艺制作层压板能更好地得到材料的真实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工艺 真空灌注成型工艺 玻纤增强塑料层压板 玻纤含量 厚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卤膨胀型阻燃剂EPFR-110D在玻纤增强聚丙烯中的应用
19
作者 朱红芳 涂伟 陈志钊 《中国阻燃》 2014年第3期24-27,共4页
本文采用非多聚磷酸铵为酸源的无卤膨胀型阻燃剂EPFR-110D阻燃玻纤增强聚丙烯,研究了不同玻纤含量、阻燃剂喂料方式以及螺杆转速对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5wt%的EPFR-110D对三种不同玻纤含量的增强聚丙烯阻燃,均能达到1.5mm V-... 本文采用非多聚磷酸铵为酸源的无卤膨胀型阻燃剂EPFR-110D阻燃玻纤增强聚丙烯,研究了不同玻纤含量、阻燃剂喂料方式以及螺杆转速对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5wt%的EPFR-110D对三种不同玻纤含量的增强聚丙烯阻燃,均能达到1.5mm V-0;阻燃剂的喂料方式对体系的力学性能及阻燃性能影响不大;较高的螺杆转速对体系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但能提高阻燃剂的阻燃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型阻燃剂 玻纤增强聚丙烯 玻纤含量 喂料方式 螺杆转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