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3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旧之间——现代新诗如何成为“传统”
1
作者 徐炼 《中国韵文学刊》 2024年第2期14-25,共12页
中国现代新诗虽然以与传统的旧体诗决裂的姿态诞生和发展,但两者之间实存在深刻的思想文化的血脉联系,主要表现于:文化心理结构;现实批判精神;比兴寄托等艺术手法;对已有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关键词 现代新诗 旧体诗传统 传承与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声叠韵与现代新诗音乐论
2
作者 任小青 《中国韵文学刊》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双声叠韵是六朝诗学批评的重要论题,宋以后论者渐少,直到清中期又被大量提起,并在现代白话新诗运动中掀起波浪,引发不小的争议。胡适援引清人周春对杜诗双声叠韵用例的论析,试图利用双声叠韵以重建诗体解放后白话新诗的音节。胡怀琛主... 双声叠韵是六朝诗学批评的重要论题,宋以后论者渐少,直到清中期又被大量提起,并在现代白话新诗运动中掀起波浪,引发不小的争议。胡适援引清人周春对杜诗双声叠韵用例的论析,试图利用双声叠韵以重建诗体解放后白话新诗的音节。胡怀琛主张新诗要有天然的音节,强调双声叠韵的连绵性,反对胡适将新诗引入近体诗的纤巧之径。刘大白、唐钺、郭绍虞等先后从学理上对“双声叠韵”问题进行清理,肯定了人为的非连语双声叠韵与自然音节的原则并不相悖。现代各派诗人、诗论家又进一步从中西比较诗学的视角予以观照,验证了人为双声叠韵的合理性。现在重新审视这段学术史,探寻双声叠韵在新诗音节中的作用,对于当下的新诗创作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声叠韵 现代新诗 联绵词 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湘:中国现代新诗巨擘的陨落
3
作者 李运明 《江淮文史》 2024年第2期71-82,共1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颗永不陨落的新诗派巨星,他就是闻名遐迩的新诗派诗人朱湘.29岁即离世的他,短暂一生的成就、影响,至今仍为学界津津乐道.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新诗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新诗 朱湘 陨落 离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新诗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5
4
作者 刘保昌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7-151,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分别以孔子、老庄、杨朱、佛教为代表的四种死亡意识 ,它们以潜在的方式作用于中国现代新诗写作 ;西方诗潮中的唯美主义、存在主义对于中国现代新诗的死亡书写产生了重大影响 ;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新诗 死亡意识 多义性 综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问题与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方长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0-156,共7页
中国现代新诗从发生那一天开始,就进入现代传播通道,被读者阅读传播。一百年来,传播接受文献浩如烟海,它们是研究现代新诗历史进程、审美品格形成、艺术得失等重要的史料。然而,长期以来,学界从传播接受维度研究新诗的意识淡薄,以至于... 中国现代新诗从发生那一天开始,就进入现代传播通道,被读者阅读传播。一百年来,传播接受文献浩如烟海,它们是研究现代新诗历史进程、审美品格形成、艺术得失等重要的史料。然而,长期以来,学界从传播接受维度研究新诗的意识淡薄,以至于迄今为止尚无一部系统完整的现代新诗传播接受类文献汇编,严重制约着现代新诗的研究。由于传播接受语境不同,致使百年来不同时期传播接受文献的量与质差异很大,所以可以分时期进行集成。集成的方法主要有文献甄别遴选法、文献等级类分集成法和文献校勘法。现代新诗传播接受集成性文献,将为新诗研究提供系统完整的资料,不仅可以深化对新诗创作发展史的认识,而且将拓展新诗研究空间,为建构与新诗创作研究体系并驾齐驱的新诗传播接受研究体系提供文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诗 传播接受 集成文献 等级类分法 传播接受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3
6
作者 潘颂德 《东疆学刊》 2002年第4期8-15,共8页
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从诞生起 ,自始至终存在着两对最基本的矛盾 :一是西方现代诗学与中国传统诗学的矛盾 ,二是坚持启蒙救亡与坚持诗歌本体的矛盾。针对第一对矛盾 ,袁可嘉、唐等“九叶”派诗论家继承“五四”以来周作人、梁宗岱、... 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从诞生起 ,自始至终存在着两对最基本的矛盾 :一是西方现代诗学与中国传统诗学的矛盾 ,二是坚持启蒙救亡与坚持诗歌本体的矛盾。针对第一对矛盾 ,袁可嘉、唐等“九叶”派诗论家继承“五四”以来周作人、梁宗岱、朱自清、穆木天、闻一多、朱光潜等前辈新诗理论批评家融汇中西诗学的理论成果 ,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诗学 ;针对第二矛盾 ,胡适、象征派、现代派、七月诗派等诗论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在此基础上 ,九叶诗派提出了“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平衡”的主张。中国现代新诗理论批评正是在不断地寻求妥善解决这两对基本矛盾的实践过程中 ,逐步萌芽、滋长、发展、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新诗 理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尚力”精神的演变与现代新诗中的线条美 被引量:2
7
作者 司真真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63,68,共5页
"尚力"精神在"五四"前期拉开帷幕,鲁迅提出了"诗力"、"强力"和"意力"三位一体的"尚力"说,郭沫若和王独清则推崇其中的"情力"。伴随着革命的愈演愈烈,力被逐渐... "尚力"精神在"五四"前期拉开帷幕,鲁迅提出了"诗力"、"强力"和"意力"三位一体的"尚力"说,郭沫若和王独清则推崇其中的"情力"。伴随着革命的愈演愈烈,力被逐渐还原为"体力"。四十年代,在全民积极抗战的时代氛围中,"情感意志"之力开始复活,与为了生存而斗争的"体力"共存,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现代新诗中的线条美明显带有尚力精神转变而引发的力之美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力”精神 现代新诗 线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与现代新诗的现代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晓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7-141,共5页
近年来有关现代性的研究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话语资源,现代新诗的现代性问题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现代新诗的现代性问题本身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问题,包括现代新诗从题材到主题以至语言艺术方式等多个方面。语言问题是其... 近年来有关现代性的研究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话语资源,现代新诗的现代性问题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但现代新诗的现代性问题本身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问题,包括现代新诗从题材到主题以至语言艺术方式等多个方面。语言问题是其中最受忽视然而最为重要的问题。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事实上从根本上制约和决定了现代新诗现代化的方向及其内涵。而现代新诗现代性本身则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现代 现代新诗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新诗的文体建设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珂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6-94,共9页
现代时期是新诗文体建设最有成效的时期 ,新诗由草创逐渐走向成熟。但是由于革命、战争等原因 ,现代新诗的文体建设道路曲折 ,仅仅初步建立起音乐美和建筑美两大诗形以及小诗、长诗、新格律诗三大准定型诗体 ,经历了激进的草创期、全面... 现代时期是新诗文体建设最有成效的时期 ,新诗由草创逐渐走向成熟。但是由于革命、战争等原因 ,现代新诗的文体建设道路曲折 ,仅仅初步建立起音乐美和建筑美两大诗形以及小诗、长诗、新格律诗三大准定型诗体 ,经历了激进的草创期、全面的重建期、局部的建设期的流变轨迹。五四激进的政治改革和文化革命思潮极大地影响了新的文体建设。现代新诗的文体建设受到外来诗歌、民间诗歌和古典诗歌三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诗 文体建设 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新诗诗人大学时期之唐宋诗词教育及其功能——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学祖 《美育学刊》 2011年第3期37-46,共10页
唐宋诗词是民国时期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当时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中文系将之作为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其他部分院系也往往将之纳入选修类课程之中,涌现出了为数众多的名师名课。相对于中国传统"诗教",民国时期大学... 唐宋诗词是民国时期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当时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中文系将之作为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其他部分院系也往往将之纳入选修类课程之中,涌现出了为数众多的名师名课。相对于中国传统"诗教",民国时期大学的唐宋诗词之教育功能已发生根本变化,不仅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使命,而且还树立起"创造我们时代的新文学"教育理念。当时许多新诗诗人正是在大学中接受了系统的唐宋诗词教育,通过阅读、模仿与学习,在对唐诗宋词的"诗美"因素与表意形式的吸收与转化的基础上,将之运用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之中,从而影响了其诗歌的文体选择与审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宋词 诗词教育 现代新诗诗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与格律的消长——中国现代新诗发展探踪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洪波 《社科纵横》 2008年第10期85-86,共2页
中国现代新诗发展过程中,"自由"与"格律"的论争贯穿始终,它表现了现代作家对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与研究,体现了在新诗创立与发展的阶段,诗人们对于新诗美学意境的综合探求。对于它们的解读,是了解现代新诗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新诗发展过程中,"自由"与"格律"的论争贯穿始终,它表现了现代作家对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与研究,体现了在新诗创立与发展的阶段,诗人们对于新诗美学意境的综合探求。对于它们的解读,是了解现代新诗发展历程、探求新诗发展规律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诗 自由 格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与现代新诗命名
12
作者 罗振亚 陈爱中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6-179,共4页
中国现代新诗是在外国诗歌影响下发生、发展的,外国诗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直接作用于新诗创作的,而是经由翻译这一中介影响中国诗坛。诗歌翻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误读是其固有特点,以至不少诗人、学者从译诗难以保留原... 中国现代新诗是在外国诗歌影响下发生、发展的,外国诗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直接作用于新诗创作的,而是经由翻译这一中介影响中国诗坛。诗歌翻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误读是其固有特点,以至不少诗人、学者从译诗难以保留原语诗歌情感、意蕴立场出发,坚信诗歌是无法翻译的。严格意义上讲,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但是,自19世纪中后期开始,翻译诗歌却大量出现于中国诗坛。因此,积极的态度应该是认真地审视、研究那些大量存在的译诗,挖掘它们与中国新诗之间的复杂关系。事实上,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关系源远流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哺育,共同构成了20世纪中国诗坛的壮丽景象,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这一现象不够重视,少有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本期刊发的这组笔谈,从不同角度对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关系作了深入探讨,期望能为中国现代新诗研究贡献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诗 文学现象 翻译 现代阐释 审美原则 浓缩性 客观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芳吉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发生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超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33-36,共4页
吴芳吉是20世纪前期的著名诗人,其诗独辟蹊径,自成一格,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但学界对其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从诗歌创作概况、丰富的内容、鲜明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点等几个方面予以简析,展示其诗歌的突出成绩和创造性,阐释其对于中国现... 吴芳吉是20世纪前期的著名诗人,其诗独辟蹊径,自成一格,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但学界对其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从诗歌创作概况、丰富的内容、鲜明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特点等几个方面予以简析,展示其诗歌的突出成绩和创造性,阐释其对于中国现代新诗发生的特殊意义及其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芳吉 现代新诗 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新诗阐释学理论的建立——评李怡主编的《中国现代诗歌欣赏》
14
作者 陈爱中 吴井泉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6-159,共4页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历来令读者所关注。如何在读者和诗歌文本之间架起一座诗意的心灵之桥,这需要诗歌学者们的睿智和勇气。李怡主编的《中国现代诗歌欣赏》的出版就体现了这一点,它使我们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关怀,其欣赏视角...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历来令读者所关注。如何在读者和诗歌文本之间架起一座诗意的心灵之桥,这需要诗歌学者们的睿智和勇气。李怡主编的《中国现代诗歌欣赏》的出版就体现了这一点,它使我们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关怀,其欣赏视角的新颖,理论形态的完善丰富和技术途径的严谨清晰,为中国现代新诗的欣赏提供了一份独特的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经典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怡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 中国现代新诗 文化精神 文化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新诗教学刍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陆衡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58-60,共3页
现代新诗的教学要纠正当前轻视新诗教学的倾向和情绪 ,在教学中宜采取“导”的方法、比较的方法 。
关键词 现代新诗 新诗教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的“现代”? 怎样的“诗”?——论现代新诗的基本立场与平台
16
作者 邓艮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8-94,共7页
百年新诗的发展与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文化的现代化基本同步,因而对新诗的种种争论和探讨,便不能脱离我们对于现代中国的历史认知与感受,不能脱离于新诗作者自身的现代生存体验,而不必在西方"现代性"的影子下亦步亦趋。对于新诗,怎... 百年新诗的发展与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文化的现代化基本同步,因而对新诗的种种争论和探讨,便不能脱离我们对于现代中国的历史认知与感受,不能脱离于新诗作者自身的现代生存体验,而不必在西方"现代性"的影子下亦步亦趋。对于新诗,怎样的言说才是有效的?我们能否寻求和拥有一些基本的立场和视角以便共享一个最基本的对话平台,而不是让争论成为新诗资源的不断内耗和似是而非的自说自话?现代新诗的"现代"与"诗"就是这样的"平台"之一,这样的寻求有时并不在别处,它就在中国现代新诗发生的起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诗 平台 合法性 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诗文化的裂变与认同——兼论传统诗词与现代新诗的辩证关系
17
作者 陈良运 《晋阳学刊》 CSSCI 1997年第1期65-71,共7页
中国诗文化的裂变与认同——兼论传统诗词与现代新诗的辩证关系陈良运中国是有丰富诗文化的泱泱大国,“诗言志”和“抒情”等重要的诗歌观念自先秦发明以来,作为抒情文学的诗词曲赋,一直在中国文学的发展演变中处于主导地位。诗是人... 中国诗文化的裂变与认同——兼论传统诗词与现代新诗的辩证关系陈良运中国是有丰富诗文化的泱泱大国,“诗言志”和“抒情”等重要的诗歌观念自先秦发明以来,作为抒情文学的诗词曲赋,一直在中国文学的发展演变中处于主导地位。诗是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诗词 现代新诗 诗文化 新文体 旧体诗词 当代诗词 诗歌文体 口语入诗 四言体 《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言——现代新诗难以割舍的“情结”
18
作者 胡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67-72,共6页
自晚清之际就遭受质疑的文言,在新文学运动初期更是被视为白话不共戴天之"死敌"。但无论是胡适还是后起的白话新诗人,都无法摆脱文言的影响。文言自始至终就没有被完全驱逐出现代新诗的领地,而是始终潜存于貌似"彻底&qu... 自晚清之际就遭受质疑的文言,在新文学运动初期更是被视为白话不共戴天之"死敌"。但无论是胡适还是后起的白话新诗人,都无法摆脱文言的影响。文言自始至终就没有被完全驱逐出现代新诗的领地,而是始终潜存于貌似"彻底"白话的语言形式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 白话 现代新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新诗:阅读的意义和研究的误区——《中国现代新诗讲演录》之一
19
作者 李怡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8-23,共6页
中国现代诗歌牵动着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文化乃至我们整个中国文化在二十世纪自我转型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的环节,但是迄今为止的新诗阅读却存在一系列没有解决的问题:新诗,究竟在现代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今天的诗歌阅读和批评,困... 中国现代诗歌牵动着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文化乃至我们整个中国文化在二十世纪自我转型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的环节,但是迄今为止的新诗阅读却存在一系列没有解决的问题:新诗,究竟在现代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特殊意义?今天的诗歌阅读和批评,困难何在?这都需要我们从历史和现实出发作出深入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新诗 阅读 研究 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的焦虑:现代新诗中绘画美的困境
20
作者 司真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2-17,共6页
中外诗词的辉煌成就使得现代诗人产生了"影响的焦虑",新诗中的绘画美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困境。陈旧色彩意象的化用、拼凑、色彩隐喻文化的直接使用和古诗词的穿插不仅使得现代新诗中的色彩美失去了新鲜感,还造成了过度的感伤之... 中外诗词的辉煌成就使得现代诗人产生了"影响的焦虑",新诗中的绘画美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困境。陈旧色彩意象的化用、拼凑、色彩隐喻文化的直接使用和古诗词的穿插不仅使得现代新诗中的色彩美失去了新鲜感,还造成了过度的感伤之情。线条意象的化用也是如此,斜线、细线、枯线、残缺之线的大量使用给新诗蒙上了过于浓郁的感伤和颓废,妨害了诗情的现代表达。构图美方面,中外诗词的强大影响使得郭沫若新诗中的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冲突,闻一多等人新诗的画面过于满与实,从而失于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诗 绘画美 困境 影响的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