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2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交往中影响:论谷崎润一郎与中国现代戏剧家的关系
1
作者 张能泉 李慧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181,共5页
谷崎润一郎与田汉和欧阳予倩两位中国现代戏剧家的交往既与谷崎润一郎第二次来华的目的有关,也与当时中日现代文坛语境相关,对彼此的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影响。就谷崎润一郎而言,交往成为他放弃“中国情趣”的重要契机,使其文学创作不再关... 谷崎润一郎与田汉和欧阳予倩两位中国现代戏剧家的交往既与谷崎润一郎第二次来华的目的有关,也与当时中日现代文坛语境相关,对彼此的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影响。就谷崎润一郎而言,交往成为他放弃“中国情趣”的重要契机,使其文学创作不再关注中国题材,转而关注日本传统。就相关中国现代戏剧家而言,交往使田汉与欧阳予倩的戏剧创作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谷崎润一郎式的唯美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崎润一郎 中国现代戏剧 交往 文学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戏剧译介研究——以熊佛西戏剧在德国的译介为考察
2
作者 刘明远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2-87,共6页
文学是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中国戏剧作为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文化对外传播中承担重要使命。创作于帝国主义入侵、国衰民弱、民族民主民生革命风起云涌的社会转型之期的20世纪初中国现代戏剧,其思想内涵和艺术革新受到海外汉... 文学是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中国戏剧作为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文化对外传播中承担重要使命。创作于帝国主义入侵、国衰民弱、民族民主民生革命风起云涌的社会转型之期的20世纪初中国现代戏剧,其思想内涵和艺术革新受到海外汉学家的关注。我国戏剧教育家、剧作家熊佛西的戏剧共有5部作品翻译成德语,汉学家译者主体关注熊佛西戏剧中的中国文化呈现和中外文化互动。以熊佛西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戏剧德语译介表明,艺术作品生命力的跨文化延续与认可,其内核必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佛西 中国现代戏剧 译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被看见”到“被记住”——记2024静安现代戏剧谷剧目展演
3
作者 许中平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3期38-41,共4页
2024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落下帷幕,24部中外戏剧作品分为“文学改编”“致敬经典”“人气佳作”“青年原创”“法国戏剧节中节”“儿童精品”“国际特邀”和“学院特展”等八个系列在静安及周边九大剧场与观众见面。城市戏剧节的剧... 2024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落下帷幕,24部中外戏剧作品分为“文学改编”“致敬经典”“人气佳作”“青年原创”“法国戏剧节中节”“儿童精品”“国际特邀”和“学院特展”等八个系列在静安及周边九大剧场与观众见面。城市戏剧节的剧目,既要放得稳大师名作,也要容得下先锋原创;既要兼顾不同人群,也要平衡市场口碑;既要关注当下语境,也要呈现多元多样。作为剧目负责人,从策划到甄选,是任重而道远的。我希望带给观众们不一样的作品,也希望每一年都要进步,更上一层楼;更希望通过节庆平台,让那些独特的戏剧作品从“被看见”到“被记住”,让戏剧艺术得以触及更多人、浸润我们的心灵、滋养我们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戏剧 戏剧 戏剧作品 戏剧艺术 当下语境 文学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戏剧美学与现代戏剧美学融合探究
4
作者 甄鑫 《河北画报》 2024年第10期163-165,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古典戏剧美学与现代戏剧美学的融合,旨在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发展。首先,通过对古典戏剧美学和现代戏剧美学的概念、特点和演变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戏剧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其次,通过对古典戏剧作品和现代戏剧作品的比较研... 本文旨在探讨古典戏剧美学与现代戏剧美学的融合,旨在揭示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发展。首先,通过对古典戏剧美学和现代戏剧美学的概念、特点和演变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戏剧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其次,通过对古典戏剧作品和现代戏剧作品的比较研究,探讨两者在形式、结构、主题等方面的异同,分析其美学特点和表现手法。最后,本文探讨古典戏剧美学与现代戏剧美学的融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戏剧美学 现代戏剧美学 融合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戏剧创作中民族文化元素的创新运用
5
作者 方汝仪 《魅力湖南》 2024年第5期0014-0016,共3页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民族文化作为各国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民族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同质化的风险。现代戏剧作为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现代戏剧创作中创新运用民族...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民族文化作为各国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民族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同质化的风险。现代戏剧作为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现代戏剧创作中创新运用民族文化元素,传承民族文化精髓,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当前戏剧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致力于探讨现代戏剧创作中民族文化元素的创新运用,以期为现代戏剧创作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戏剧创作 民族文化元素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的寻求:中国现代戏剧的命名及内涵 被引量:3
6
作者 范方俊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4-158,共5页
找寻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一直是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事实上,对文学的"现代性"的追寻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话题,而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理论课题。"现代戏剧"和"现代性&q... 找寻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一直是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事实上,对文学的"现代性"的追寻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话题,而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理论课题。"现代戏剧"和"现代性"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提出和探讨表明,世界小剧场运动影响下的中国现代戏剧从其发端开始就自觉地跻身于世界性的戏剧发展潮流之中,中国现代戏剧对"现代性"的追寻是学习、借鉴西方现代戏剧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中国现代戏剧 西方现代戏剧 命名 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现代戏剧史的几个问题
7
作者 董健 《江海学刊》 1988年第2期166-180,共15页
本文探讨和论述了中国现代戏剧史的几个问题:一,现代性是中国戏剧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为戏剧价值观念、戏剧思想内容、舞台人物形象体系、艺术表现形态的变化。二,以新兴话剧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戏剧的崛起。它体现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 本文探讨和论述了中国现代戏剧史的几个问题:一,现代性是中国戏剧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为戏剧价值观念、戏剧思想内容、舞台人物形象体系、艺术表现形态的变化。二,以新兴话剧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戏剧的崛起。它体现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新发展。三,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历程及每一时期的特点。如果说从“学生演剧”到“文明新戏”是现代戏剧的萌芽时期,那么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便是现代戏剧发展、成熟和繁荣的时期。四,中国现代戏剧的历史特征:一贯的战斗传统;对生活现实和人类灵魂把握的力度救政治斗争冲淡;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爱国主义的思想基础;一条比较广阔的艺术道路。五,中国现代戏剧的历史局限:思想和艺术的不平衡;系统的理论建设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向现代化转变的历史进程艰难而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戏剧 现代戏剧 “五四”运动 艺术道路 戏剧发展 新中国成立 价值观念 思想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戏剧教育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1
8
作者 贾冀川 张蓉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6-120,共5页
中国现代戏剧教育初期的学校教育改变了师徒传授的教育方式,20年代受“五四”新文化和西方戏剧教育影响初步形成了现代戏剧教育模式,30、40年代有鲜明的工具性特性,也产生了一些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之作。
关键词 中国 现代戏剧教育 发展 戏剧 课程设置 高等教育 工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戏剧与唯美主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宜平 金昌庆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69-72,共4页
西方唯美主义戏剧思潮型塑了中国现代戏剧的面貌,尤其是历史剧。唯美主义使历史剧在思想观念、艺术思维、审美视野、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唯美色彩,但并未出现鲜明的唯美主义戏剧流派。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危机加剧,唯美主义风... 西方唯美主义戏剧思潮型塑了中国现代戏剧的面貌,尤其是历史剧。唯美主义使历史剧在思想观念、艺术思维、审美视野、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唯美色彩,但并未出现鲜明的唯美主义戏剧流派。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危机加剧,唯美主义风潮在感应时代的节律中逐渐式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戏剧 唯美主义 历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戏剧史学”研究之回顾和展望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本相 宋宝珍 《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27-36,共10页
对“中国现代戏剧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并对新时期中国话剧史学研究作了总体评估:目前,戏剧研究的队伍正逐渐扩大,对富有代表性的戏剧成就和戏剧总体面貌的研究正不断深入,曾经被认为禁区或人冷落的学术... 对“中国现代戏剧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并对新时期中国话剧史学研究作了总体评估:目前,戏剧研究的队伍正逐渐扩大,对富有代表性的戏剧成就和戏剧总体面貌的研究正不断深入,曾经被认为禁区或人冷落的学术领域正被不断开拓,中国现代戏剧史学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成为了现代艺术史、文学史乃至中国现代文化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史学研究 回顾 远景 '中国现代戏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春舫:中国现代戏剧理论先驱者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星亮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3期28-39,共12页
宋春舫是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的先驱者。其《宋春舫论剧》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戏剧界译介和评论中外戏剧思潮、戏剧理论、戏剧舞台艺术以及戏剧作家作品的最重要的著作。他那于译介和评论中所包含的中肯精粹的... 宋春舫是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的先驱者。其《宋春舫论剧》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戏剧界译介和评论中外戏剧思潮、戏剧理论、戏剧舞台艺术以及戏剧作家作品的最重要的著作。他那于译介和评论中所包含的中肯精粹的戏剧美学思想,曾给予中国话剧艺术的发展以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春舫 中国现代戏剧 戏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卢卡奇“物象化”(Versachlichung)概念的源起——以《现代戏剧发展史》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秀琴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5,共7页
《现代戏剧发展史》是卢卡奇在"戏剧青年"时期的代表作,他在这里使用了与"异化"(Entfremdung)相关的一揽子概念,如客体化(Objektivierung)、对象化(Gegenstandlichung)、物象化(Versachlichung)等。本文主要探讨其... 《现代戏剧发展史》是卢卡奇在"戏剧青年"时期的代表作,他在这里使用了与"异化"(Entfremdung)相关的一揽子概念,如客体化(Objektivierung)、对象化(Gegenstandlichung)、物象化(Versachlichung)等。本文主要探讨其中的物象化概念,认为该概念的使用可部分投射出这一时期的卢卡奇是如何从其康德化时期借助于齐美尔《货币哲学》的"方法论眼镜"去观察马克思的。对于其间思想关系的发生史探究,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澄清关于异化概念群中诸概念之间的异同关系,也可借卢卡奇早期(特别是1900-1910年代)思想的补充性研究以期"恢复"卢卡奇思想全貌,从而对他在广义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更合理、可靠的科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戏剧发展史》 物象化 卢卡奇 齐美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戏剧表演体系的形成(上)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树凯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41-44,共4页
中国现代戏剧表演体系的形成(上)●李树凯20世纪初,话剧从西方传入中国,我国的戏剧开始从古典戏剧时代,发展到“废除歌唱而全用对话”的现代戏剧时代。在近百年中,中国现代戏剧经历了初创、发展和成熟的不同历史时期,并造就了... 中国现代戏剧表演体系的形成(上)●李树凯20世纪初,话剧从西方传入中国,我国的戏剧开始从古典戏剧时代,发展到“废除歌唱而全用对话”的现代戏剧时代。在近百年中,中国现代戏剧经历了初创、发展和成熟的不同历史时期,并造就了一代伟大而杰出的现代戏剧家,郭沫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戏剧 表演体系 中国戏剧 古典戏剧 欧阳予倩 戏剧活动 戏剧 郭沫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深及中国现代戏剧导演制的建立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世智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24-127,共4页
洪深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第一个导演。他从美国留学回国后,首先通过上海戏剧协社,在话剧导演实践中使导演制得以确立,并且通过导演电影、戏剧教育和积极参与其它戏剧活动,使导演制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洪深 现代戏剧 戏剧协社 导演与导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绪初年《申报》的戏剧论说——现代戏剧观念形成的考察之一种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柏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4期149-158,共10页
本文以光绪初年的《申报》为资料平台,对当时上海已出现在公共舆论中的戏剧论说进行考察。租界飞地的特殊文化空间,不仅直接造就了沪上中西演剧的繁荣局面,也为文人墨客就戏剧观念进行比较评价提供了一个开阔的视野。本文将要讨论的题为... 本文以光绪初年的《申报》为资料平台,对当时上海已出现在公共舆论中的戏剧论说进行考察。租界飞地的特殊文化空间,不仅直接造就了沪上中西演剧的繁荣局面,也为文人墨客就戏剧观念进行比较评价提供了一个开阔的视野。本文将要讨论的题为"戏说"、"舞说"、"伶说"的这类文章,以西方歌舞戏剧为借镜,以今乐古乐之比较为框范,辨析风靡中国之戏乐于社会之损益。在这种双重的比较之中,时人对于戏剧的认识(什么是戏剧?它的内在价值如何?等等)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轮廓。后来戏曲改良运动、王国维开创性的学术工作以及新旧剧论争当中的很多观念及表述,都可以在这里找见其肇始之声。而在这一过程背后,则是礼乐制度向现代文学建制转换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初年 《申报》 戏剧论说 现代戏剧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合之众”及其改造:西方现代戏剧中的“大众”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子文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145-151,154,共8页
西方现代戏剧对"大众"的描绘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易卜生、迪伦马特等剧作中所表现的"大众"呈现出群众心理学所描述的"乌合之众"的形象;霍普特曼和奥德茨的作品则把"大众"描绘成善良的革... 西方现代戏剧对"大众"的描绘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易卜生、迪伦马特等剧作中所表现的"大众"呈现出群众心理学所描述的"乌合之众"的形象;霍普特曼和奥德茨的作品则把"大众"描绘成善良的革命群众,并同时塑造了群众的领袖。现代戏剧关于"大众"的两种不同态度,导向对待大众的不同手段--启蒙或统治。阿尔托和布莱希特试图通过改变剧场的观演关系,改变戏剧观众,进而改变"大众",他们的努力获得了当代剧场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 西方现代戏剧 启蒙 残酷戏剧 乌合之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戏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栋霖 张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3-120,共28页
经历了15年(1978—1993年)的研究历程,中国现代戏剧乃至整个现代文学正在开始走向“古典学”与学院化道路.
关键词 中国现代戏剧 比较戏剧 现代戏剧 中国话剧 戏剧研究 戏剧艺术 接受美学 郭沫若 接受主体 剧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下》杂志与中国现代戏剧的英译传播 被引量:1
18
作者 严慧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8-173,共6页
《天下》创造了中国现代戏剧西传的新模式。《天下》的编辑方针以追求公平性与国际性来保持刊物的中立立场,旨在以文化交流为手段促进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但作为孙科主持下中山文化教育馆创办的英文月刊,《天下》主要编辑人员不仅有... 《天下》创造了中国现代戏剧西传的新模式。《天下》的编辑方针以追求公平性与国际性来保持刊物的中立立场,旨在以文化交流为手段促进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但作为孙科主持下中山文化教育馆创办的英文月刊,《天下》主要编辑人员不仅有留美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戏剧 《天下》 传播 英译 杂志 编辑方针 相互理解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一八”戏剧的传播与中国现代戏剧的转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瑞弘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3-66,共4页
"九一八"文学中的戏剧创作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光辉的一章。"九一八"戏剧的出现促使中国戏剧发生了现代传播意义上的转变,这表现在:首先是题材上的共鸣和活跃的话剧演出推动了中国新剧的传播与普及,使舶来品的话剧... "九一八"文学中的戏剧创作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光辉的一章。"九一八"戏剧的出现促使中国戏剧发生了现代传播意义上的转变,这表现在:首先是题材上的共鸣和活跃的话剧演出推动了中国新剧的传播与普及,使舶来品的话剧成为中国戏剧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是形式上的革新使话剧的受众发生社会阶层性的转变,推动了旧剧的现代转型。可以说,"九一八"戏剧是中国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戏剧走向成熟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一八”文学 “九一八”戏剧 中国现代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实秋与中国现代戏剧悲剧意识的演进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列耀 《广东社会科学》 2001年第6期103-107,共5页
王尔德的悲剧《莎乐美》在中国上演后 ,引发过梁实秋与田汉之间的一场论争。论争的主要焦点 ,是如何看待《莎乐美》所携带的极端个人主义的道德观。梁实秋不仅意在批评王乐德与剧本 ,更是要通过批评进而“清算”所谓的中国现代文学中的... 王尔德的悲剧《莎乐美》在中国上演后 ,引发过梁实秋与田汉之间的一场论争。论争的主要焦点 ,是如何看待《莎乐美》所携带的极端个人主义的道德观。梁实秋不仅意在批评王乐德与剧本 ,更是要通过批评进而“清算”所谓的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如果说 ,田汉代表着陈独秀以来新文学中“主流”的声音 ,梁实秋则代表的是新文学中“非主流”的声音。梁实秋的某些说法及对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有倾向性的介绍 ,是对《莎乐美》携来的“新道德”的一种质疑 ;同时 ,也是对中国“摹仿”者的一种提醒———一种以“非友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实秋 中国现代戏剧 悲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