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松嫩平原春季极端干旱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因子的关系
1
作者 韩俊杰 姜丽霞 +7 位作者 田宝星 初征 班晋 巩敬锦 于成龙 石红艳 嵇志华 庞云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70,共8页
基于1961—2021年黑龙江省松嫩平原32个气象站3—5月逐日降水量数据和同期大气环流、海温指数资料,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LCDD)作为表征春季极端干旱的指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春季极端干旱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大气环流... 基于1961—2021年黑龙江省松嫩平原32个气象站3—5月逐日降水量数据和同期大气环流、海温指数资料,以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LCDD)作为表征春季极端干旱的指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春季极端干旱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大气环流、海温对LCDD的影响。结果表明:松嫩平原地区春季极端干旱总体呈减轻趋势,变化速率为-1.2 d·10 a^(-1),年际间振荡较强,年代际变化总体呈下降态势,1960s最高,2000s最低,2010s小幅回升;松嫩平原春季极端干旱在1971年发生突变,存在3个主周期,即28、14、6 a;空间上呈西多东少分布,高值区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前冬11月—3月西太平洋副高面积指数、东大西洋-西俄罗斯遥相关型指数、印缅槽强度指数、北美大西洋副高面积指数、850 hPa西太平洋信风指数、北美区极涡强度指数等6个大气环流主导因子对LCDD影响极显著(P<0.01);黑潮区海温指数、亲潮区海温指数、尼诺4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和西风漂流区海温指数等4个海温主导因子对LCDD影响极显著(P<0.01)。LCDD能够表征松嫩平原极端干旱变化规律,前期大气环流因子和海温因子可作为其预测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干旱 变化特征 最长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 环流因子 松嫩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环流因子对黄河流域长预见期农业干旱预测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肖悦 粟晓玲 吴海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0-108,共9页
准确的干旱预测对于减轻或规避干旱对区域粮食生产和水资源配置的不利影响至关重要。大气环流因子可能会通过遥相关影响农业干旱的发生、发展和传递过程,在干旱预测模型中引入大气环流因子是否会改善农业干旱的预测性能尚不明晰。该研... 准确的干旱预测对于减轻或规避干旱对区域粮食生产和水资源配置的不利影响至关重要。大气环流因子可能会通过遥相关影响农业干旱的发生、发展和传递过程,在干旱预测模型中引入大气环流因子是否会改善农业干旱的预测性能尚不明晰。该研究以农业干旱、高温和大气环流因子为预测因子,在不同预见期(1、12、24、36、48个月)下采用Meta-Gaussian(MG)模型预测黄河流域典型年份的农业干旱事件,通过纳什效率系数(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coefficient,NSE)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探究在MG模型中引入大气环流因子对农业干旱预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环流因子中12个月时间尺度的标准化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standardized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SWPSHI)与农业干旱相关性最为显著;以典型年2014年8月份为例发现MG模型预测值受预见期长度、预测因子影响较大;相比于单因子预测,引入大气环流因子的MG模型的评价指标NSE和RMSE改善网格占比最高达46%,空间上在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等省区1 a以上预见期明显改善,而考虑大气环流因子和高温的MG模型进一步提升了模型的预测性能,扩大了网格占比。因此在上述省区干旱预测时需考虑大气环流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干旱 模型 预测 大气环流因子 Meta-Gaussian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北部极端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及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响应
3
作者 蔡霞 梁桂花 +3 位作者 张冬峰 蔡琳 白樱 李锐锋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1-402,共12页
基于山西北部28个国家气象站点,1972—2020年逐日降水资料,选用8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线性回归、Pearson相关分析、连续小波和交叉小波变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山西北部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相关性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 基于山西北部28个国家气象站点,1972—2020年逐日降水资料,选用8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线性回归、Pearson相关分析、连续小波和交叉小波变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山西北部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相关性和周期特征。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山西北部8个极端降水指数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21世纪00年代后期到10年代,年总降水量(PRCPTOT)、中雨以上日数(R10mm)、强降水量(R95P)、极强降水量(R99P)、1 d最大降水量(Rx1day)、5 d最大降水量(Rx5day)均增多,日降水强度(SDII)显著增强,持续湿期日数(CWD)也略有增多。整个20世纪80年代降水异常偏少。(2)在空间上,极端降水指数呈从东北向西南地区逐步增加的态势。从站点趋势变化来分析,大多数站点的极端降水指数呈上升趋势,其中,上升趋势最显著的站点均位于忻州市境内西南部。朔州市境内和忻州市东南部站点PRCPTOT和SDII都呈增加趋势,但CWD则呈减少趋势,由此说明朔州市境内和忻州市东南部地区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概率较大。(3)通过小波变换分析发现,1990—2020年山西北部极端降水指数表现出约4 a左右的周期特征。在选取的大气环流指数中,北大西洋涛动指数(NAO)对山西北部极端降水影响最明显,NAO越大,PRCPTOT、R10mm、R95p、R99p、Rx1day、Rx5day、SDII则越小,同时CWD也越少,山西北部产生少雨干旱的几率较大,反之,易发生多雨、洪涝现象。研究结果可为山西北部气象灾害的防御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指数 时空分布 大气环流异常因子 小波分析 山西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植被健康指数的中国干旱动态变化及其对大气环流因子的响应研究
4
作者 贾敏敏 王飞 +1 位作者 徐明立 宋一鸣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共5页
为明晰中国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大气环流因子对干旱的驱动机制,基于全国1982~2020年遥感植被健康指数(VHI)数据,采用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方法(EPSMD)分析干旱动态变化特征,结合像元尺度趋势检验方法(PMK)挖掘干旱趋势特征,运用交叉小波技术... 为明晰中国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大气环流因子对干旱的驱动机制,基于全国1982~2020年遥感植被健康指数(VHI)数据,采用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方法(EPSMD)分析干旱动态变化特征,结合像元尺度趋势检验方法(PMK)挖掘干旱趋势特征,运用交叉小波技术揭示干旱与大气环流因子间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82~2020年全国干旱整体呈减轻趋势;研究时段内干旱最严重的年份为1989年,该年度夏季干旱程度较轻,冬季干旱相对较重,VHI均值分别为0.47、0.38;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VHI的趋势特征值分别为0.70、0.48、0.59、0.48,春季干旱的减缓趋势最为明显;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ENSO)对干旱的影响最显著。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干旱成因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植被健康指数 大气环流因子 交叉小波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的年代际变化与大尺度环流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0
5
作者 卢秋珍 胡邦辉 +2 位作者 王学忠 苏宏琛 张惠君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9-635,共7页
用多项式拟合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60~2005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年频数资料进行分析表明:台风活动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46 a间台风活动存在两个高频期和两个低频期,高低频期台风频数的差异主要集中在7~10月(称为台风活跃季),利用台风活... 用多项式拟合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60~2005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年频数资料进行分析表明:台风活动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46 a间台风活动存在两个高频期和两个低频期,高低频期台风频数的差异主要集中在7~10月(称为台风活跃季),利用台风活跃季的NCEP/NOAA资料对影响台风年代际变化的大尺度环流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低频期相比,在台风生成的高频期出现了较高的海表温度、较低的海平面气压、较大的高层散度和低层相对涡度、较小的垂直风切变,而且500 hPa风场利于台风的生成和向西北太平洋移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100 hPa南亚高压偏弱。西北太平洋海盆的总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与台风的年代际变化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太平洋 台风 频数 年代际变化 大尺度环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百年雨量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严华生 陈兴芳 +2 位作者 谢应齐 曹杰 周传喜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1-257,共7页
研究了近百年南方涛动年指数、北半球西风带大气环流W.C.E环流型年频数对中国大范围年降水量及旱涝的影响,探讨了大气环流因子影响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及影响的复杂性、非线性及南北环流不同配置多因子相互作用造成的综合影响特征... 研究了近百年南方涛动年指数、北半球西风带大气环流W.C.E环流型年频数对中国大范围年降水量及旱涝的影响,探讨了大气环流因子影响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及影响的复杂性、非线性及南北环流不同配置多因子相互作用造成的综合影响特征,发现:(1)SOI、W.C.E环流因子对中国降雨的影响不是局地的,而是大范围普遍存在的,只不过对越靠近海洋的地方影响越显著;(2)并不是单个环流因子的变化就可完全解释清楚雨量的变化,多个环流因子复杂非线性相互作用,南北环流因子的不同配置结果对雨量产生的综合影响要重要得多。(3)环流因子对雨量的影响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因子 降雨 时空变化 降水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气环流因子的西南地区干旱预测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董亮 陆桂华 +1 位作者 吴志勇 何海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8,共4页
为了有效识别西南地区干旱发生的前兆环流信号,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环流特征量月值数据,考虑致旱因子与区域干旱的非线性关系,对满足不同线型的非线性因子作线性化处理,筛选出通过显著相关检验的预报因子,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 为了有效识别西南地区干旱发生的前兆环流信号,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环流特征量月值数据,考虑致旱因子与区域干旱的非线性关系,对满足不同线型的非线性因子作线性化处理,筛选出通过显著相关检验的预报因子,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四种西南地区秋季干旱预测模型,比较了四种模型的估计值与西南地区实际干旱指数值。结果表明,在1961-2004年的模型率定期,四种回归模型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0.01的F检验;非线性模型对2005-2012年验证期的干旱试报成功率高于线性模型,且成功预测了2005、2007、2009年的三场西南地区秋季干旱,预见期长达6个月,对数模型对西南秋季干旱预测效果较其他模型更稳定;欧亚及亚洲经向环流、大西洋及北非副高、北半球极涡和西藏高原位势高度等均为西南致旱的显著强信号。非线性因子处理方法适用于西南地区干旱预测建模,且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因子 非线性 西南地区 干旱预测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长江地区夏季洪涝的大气环流因子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黄嘉佑 高守亭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6-209,共4页
提出用条件相关矩信噪比,研究大气环流对长江地区夏季洪涝的影响,以及研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它们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建立相应概念物理统计模型。发现在上年大气环流指数值偏高时,对长江地区夏季洪涝影响最强烈的大气环流因子是:下半年... 提出用条件相关矩信噪比,研究大气环流对长江地区夏季洪涝的影响,以及研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它们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建立相应概念物理统计模型。发现在上年大气环流指数值偏高时,对长江地区夏季洪涝影响最强烈的大气环流因子是:下半年南海副高面积和南海副高强度,第4季度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和南海副高面积,以及7月份亚洲区极涡强度和8月份北美太平洋副高面积。大气环流指数值偏低时,其影响因子是:5月份和上年度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脊点累积值,以及下半年北半球副高北界对该地区洪涝有显著影响,还发现,对长江地区夏季洪涝影响的大气环流因子中,指数值偏低时的影响不如偏高时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地区 夏季洪涝 大气环流因子 降水量 物理统计模型 条件相关矩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冬季气温变化的主要模态及其影响的关键环流因子 被引量:3
9
作者 晏红明 王灵 +3 位作者 金燕 马思源 黎文懋 万云霞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6-402,共17页
为了揭示云南低纬高原地区冬季气温变化的主要特征及影响的关键环流因子,本文利用云南124站地面气象站月平均气温观测资料、NCEP/NCAR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以及CPC和NCC提供的部分大气遥相关型和环流特征指数,首先分析了云南冬季气温变... 为了揭示云南低纬高原地区冬季气温变化的主要特征及影响的关键环流因子,本文利用云南124站地面气象站月平均气温观测资料、NCEP/NCAR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以及CPC和NCC提供的部分大气遥相关型和环流特征指数,首先分析了云南冬季气温变化的主要特征,表明冬季气温年际变率东部大于西部,主要空间分布有全区一致、东西差异、经向三级差异、西北-东南差异四种型态,前四个模态占EOF总方差贡献的90%,其中前三个模态线性变化趋势明显,第四模态主要表现出显著的年代际波动特征。分析发现相应不同气温模态,中高纬度异常波列呈现出明显不同的形势和走向,与500 hPa中高纬度异常波列相关的四个关键区的高度异常,以及孟加拉湾地区的高低层环流异常对气温主要模态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第一模态与东亚中低纬度南(20°N-30°N,90°E-120°E)北(45°N-60°N,90°E-120°E)两个区域经向差异密切联系,北低南高(北高南低)形势有利于全区一致偏暖(冷);第二模态与中高纬度纬向波列有关,当东亚-西北太平洋区域(25°N-45°N,120°E-160°E)高度偏高(低)、700 hPa孟加拉湾北部区域(15°N-25°N,80°E-100°E)气旋(反气旋)活动、300 hPa东南亚纬向风切变Uwnd-shear-300大于(小于)零时,有利于气温西冷东暖(西暖东冷);第三模态与中高纬度西北-东南向波列有关,高原区域(30°N-50°N,80°E-110°E)高度偏高(低)有利于气温中冷东西暖(中暖东西冷)经向三级模态;第四模态主要受孟加拉湾区域高低层局地环流变化的影响。气温模态与大气遥相关型和关键环流系统指数的相关进一步表明了中高纬度异常波列的重要作用,同时表明了高原高度场也是影响云南冬季气温变化的重要的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冬季气温 主要模态 关键环流因子 中高纬度波列 高原高度场 孟加拉湾环流 西伯利亚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SPEI数据的应用及其与环流因子的多尺度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迎 郑芳 穆红雪 《水资源研究》 2017年第1期9-17,共9页
以石羊河上游水源区为例,运用交叉小波对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数据集数据、气象资料、太阳黑子数以及多条环流因子资料进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上游SPEI值与临近气象站气象资料在多时间尺度上具有稳定的显著小波相关性,... 以石羊河上游水源区为例,运用交叉小波对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数据集数据、气象资料、太阳黑子数以及多条环流因子资料进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上游SPEI值与临近气象站气象资料在多时间尺度上具有稳定的显著小波相关性,验证了全球SPEI数据集在该区的适用性。较短时间尺度SPEI以2~3年尺度的振荡周期为主,较长时间尺度SPEI表现出较强的8~11年尺度平稳、显著的振荡周期。此外,SPEI与太阳黑子数和环流因子存在多时间尺度的显著关联性:各时间尺度SPEI与太阳黑子数在整个研究期内具有极显著的8~12年主共振周期;较长时间尺度SPEI与NAO和PDO在准10年共振周期上显著相关(1970s~1990s);而ENSO(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对SPEI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短时间尺度的高频段上,存在准3年(1960s)和4~6年(1985~1995年)显著性的共振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 环流因子 交叉小波 石羊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九大气候区降水特性及其物理成因的研究Ⅱ——我国各区降水与环流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2
11
作者 苗娟 林振山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4-72,共9页
选取了74个环流特征资料中的18个因子,分析了这些因子与我国九大气候区在不同尺度上的降水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地区、不同尺度上的降水变化受不同的环流特征因子的影响。
关键词 环流特征因子 降水 尺度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持续低温的一些环流因子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章少卿 《地理科学》 1984年第2期107-114,共8页
我们在文献[1]讨论了夏季100毫巴层南亚高压的强弱与东北地区6~9月气温的高低存在着正相关。南亚地区的高压是100毫巴层夏季特有系统,但在地面气压场上,该地区是一个低压,著名的印度季风低压,就在青藏高原的南侧。因此,对于西藏南部及... 我们在文献[1]讨论了夏季100毫巴层南亚高压的强弱与东北地区6~9月气温的高低存在着正相关。南亚地区的高压是100毫巴层夏季特有系统,但在地面气压场上,该地区是一个低压,著名的印度季风低压,就在青藏高原的南侧。因此,对于西藏南部及印巴次大陆地区低压的强弱及其季节变化的探讨,引起许多学者的重视。100毫巴层的南亚高压与该地区海平面低压的关系,拉梅奇[2],朱福康[3]等虽也有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毫巴 印巴 相关系数 季风低压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持续低温 环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降水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潜在联系
13
作者 陈娜 曹震 +2 位作者 崔豪 肖伟华 高斌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共9页
探究三峡库区降水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大型库区影响下的区域水资源安全与防洪抗旱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8个气象站点195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的逐日降水数据,分析了三峡库区年尺度和4个季节尺度下的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计... 探究三峡库区降水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大型库区影响下的区域水资源安全与防洪抗旱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8个气象站点195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的逐日降水数据,分析了三峡库区年尺度和4个季节尺度下的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计算了降水集中度,并通过小波相干分析方法,分析了降水集中度与大气环流因子间的潜在关系。结果表明:(1)时间分布上,三峡库区蓄水前的年际、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变化均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春季和秋季的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且秋季的下降趋势更明显;蓄水后,年际、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变化均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夏季和冬季的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2)空间分布上,年降水量与各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从库首至库尾均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3)三峡库区蓄水前的降水集中度呈不显著上升趋势,蓄水后的降水集中度呈不显著下降趋势;蓄水后的降水集中度均值较蓄水前的有所增加。(4)降水集中度与大气环流因子间存在共振周期,不同时域中的相关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特征 降水集中度 大气环流因子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海温与环流因子制作干热风危害指数预报 被引量:6
14
作者 孔德胤 张喜林 +2 位作者 李金田 韩君 张静 《内蒙古气象》 2002年第1期11-13,共3页
将干热风三要素换算成干热风危害指数 ,用其作为预报量 ,选用海温与环流因子作为预报因子 ,建立预报方程 ,预报河套灌区干热风发生强度 ,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较好 。
关键词 干热风危害指数 大气环流因子 海温 干热风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环流因子在贵州夏季旱涝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罗喜平 《贵州气象》 2003年第5期12-14,共3页
利用贵州省 32个代表站 195 1~ 2 0 0 0年夏季 (6~ 8月 )降雨量资料 ,选取 5个大涝年 ,5个大旱年 ,分别对各种环流因子进行旱、涝年多年平均 ,以分析旱、涝年各环流因子从前冬到次年夏季的演变特征 ,分析各环流因子对贵州夏季旱涝形... 利用贵州省 32个代表站 195 1~ 2 0 0 0年夏季 (6~ 8月 )降雨量资料 ,选取 5个大涝年 ,5个大旱年 ,分别对各种环流因子进行旱、涝年多年平均 ,以分析旱、涝年各环流因子从前冬到次年夏季的演变特征 ,分析各环流因子对贵州夏季旱涝形成的作用 ,以便根据前期环流因子作出夏季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因子 夏季旱涝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流因子的辽宁省水稻适宜移栽期预报模型研究
16
作者 王婷 王鹏 +4 位作者 李雨鸿 周斌 李琳琳 胡春丽 刘东明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8年第2期11-15,共5页
利用辽宁有记录以来的农业气象资料,分析发现辽宁省水稻适宜移栽期与播种到移栽期≥10℃有效积温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再根据有效积温和环流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筛选出高相关、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的环流因子,建立起水稻适宜移... 利用辽宁有记录以来的农业气象资料,分析发现辽宁省水稻适宜移栽期与播种到移栽期≥10℃有效积温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再根据有效积温和环流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筛选出高相关、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的环流因子,建立起水稻适宜移栽期的长期预报模型。该模型通过历史拟合和预报检验,预报模型准确率基本在95%以上,预报结果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适宜移栽期 环流因子 预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毕节地区秋风的前期环流因子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万汉芸 《贵州气象》 2001年第6期12-15,共4页
用高原积雪、EI_nino事件、东亚槽、极涡以及西太平洋副高等因子与毕节地区秋风进行相关分析 ,找出影响毕节地区秋风的前期环流因子 。
关键词 秋风 前期环流因子 毕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流因子的荆门梅雨特征量预测方法研究
18
作者 梁涛 崔恒立 +2 位作者 陈艳梅 王东仙 何盛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2129-2130,2174,共3页
选取1958~2000年的74项环流因子作为预测因子,用逐步回归法对因子进行初筛选,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预测方程,AIC准则作为最优方程的判别准则,分别对入梅日期、出梅日期、梅雨量3个梅雨特征量进行预测,并利用2001~2012年的资料对... 选取1958~2000年的74项环流因子作为预测因子,用逐步回归法对因子进行初筛选,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预测方程,AIC准则作为最优方程的判别准则,分别对入梅日期、出梅日期、梅雨量3个梅雨特征量进行预测,并利用2001~2012年的资料对方程的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预测方程对梅雨偏多偏少(旱涝趋势)的预测比较准确,但对降水异常偏多(少)的年份数值误差较大;方程对入梅日期预测效果较好,大部分年份误差在3~4 d以内;方程对出梅日期预测大部分年份误差在7 d或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因子 梅雨特征量 预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流域极端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及其对大气环流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9
19
作者 邹磊 余江游 +1 位作者 王飞宇 张彦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64-774,共11页
基于渭河流域内及其周边28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逐日降水量数据,选取PRCPTOT、SDII、Rx1day、Rx5day、R95P和R99P共6种极端降水指数,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小波变换方法综合分析了渭河流域极端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并进一步探究流域... 基于渭河流域内及其周边28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逐日降水量数据,选取PRCPTOT、SDII、Rx1day、Rx5day、R95P和R99P共6种极端降水指数,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小波变换方法综合分析了渭河流域极端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并进一步探究流域极端降水指数与6种大气环流异常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1)在1961-2017年间,渭河流域极端降水指数整体呈减少的趋势。渭河流域极端降水指数由西北向东南地区逐渐增加,流域东南地区较西北地区湿润;(2)1990年以后,极端降水指数在年际间的波动性明显增大,流域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概率有上升趋势;(3)在所选择的大气环流异常因子中,渭河流域极端降水受南方涛动指数SOI影响最大。SOI越大,流域发生少雨现象的概率越大,反之,则发生多雨、洪涝现象的概率越大。本文结果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对于极端降雨的影响机理和加强预防气候灾害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流域 极端降水指数 时空演变规律 大气环流异常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秋风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前期环流因子分析
20
作者 罗喜平 许丹 《贵州气象》 2004年第C00期13-14,共2页
利用 1971~ 2 0 0 0年贵州省 78个站的平均气温资料 ,对我省秋风天气的气候特征作较为全面的分析 ;综合考虑 1971~ 2 0 0 0年贵州省 87个代表站秋风指数及贵州省 78个代表站秋风总日数资料 ,选取特重秋风年 4年 :1974、1980、1988、1... 利用 1971~ 2 0 0 0年贵州省 78个站的平均气温资料 ,对我省秋风天气的气候特征作较为全面的分析 ;综合考虑 1971~ 2 0 0 0年贵州省 87个代表站秋风指数及贵州省 78个代表站秋风总日数资料 ,选取特重秋风年 4年 :1974、1980、1988、1993年 ,无秋风年 4年 :1975、1981、1990、1994年 ,分别对各种环流因子进行特重级、无秋风年平均 ,以分析特重级、无秋风年各环流因子从上年 6月到当年 7月的演变特征 ,进而根据前期环流因子预测当年秋风轻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风 气候特征 环流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