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形外固定器在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群周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11期48-50,共3页
目的:评价环形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68例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其中ⅢA型34倒,ⅢB型24例,ⅢC型10例。68例伤口行彻底清创后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或局部皮瓣、肌... 目的:评价环形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68例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其中ⅢA型34倒,ⅢB型24例,ⅢC型10例。68例伤口行彻底清创后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或局部皮瓣、肌皮瓣转位,骨折采用环形外固定器进行治疗。结果:随访18~32个月,平均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愈合5.5个月,按Johner—Wnahs评分标准,优55例,良9例,可4例,优良率94.1%。结论:环形外固定器采用多向穿针三维立体固定,治疗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稳定性强、创伤性小的优点,有利于软组织修复及促进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低.惠肢功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环形外固定器 骨折 开放性
原文传递
应用伊里扎诺夫环形外固定器治疗骨折不愈合36例的临床护理及体会
2
作者 张建芳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94-95,共2页
骨折是骨科最常见的病例,传统的治疗方法:①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不能保证骨折端的正确对位,而且又由于石膏外固定后使患肢不能进行正常的功能锻炼,导致废用性的踝关节、膝关节僵直,血液循环障碍,使骨折部位不能正常塑形愈合。
关键词 护理学 骨折 固定 环形外固定器 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环形外固定器在足踝外科中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关升升 杜辉 秦泗河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572-576,共5页
Ilizarov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在足踝外科领域,Ilizarov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复杂足踝创伤、足踝矫形重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辅助环形外固定器开始崭露头角,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足踝外... Ilizarov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在足踝外科领域,Ilizarov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复杂足踝创伤、足踝矫形重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辅助环形外固定器开始崭露头角,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足踝外科中的应用被国际广泛认可和接受。本文主要介绍计算机辅助六轴环形外固定器在足踝外科的临床治疗理念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 矫形 计算机辅助环形外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泛软组织松解和环形外固定器矫正先天性垂直距骨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胡新永 陈建文 +3 位作者 于凤章 刘伯鑫 杨曙光 成永忠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比较广泛软组织松解手术和外固定器技术矫正先天性垂直距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0月—2017年1月34例儿童先天性垂直距骨患者(49足)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25足采用广泛软组织松解手术复位距骨-... 目的比较广泛软组织松解手术和外固定器技术矫正先天性垂直距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05年10月—2017年1月34例儿童先天性垂直距骨患者(49足)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25足采用广泛软组织松解手术复位距骨-舟骨关节。B组24足采用外固定器技术复位距骨-舟骨关节。采用Adelaar评分标准评估先天性垂直距骨广泛软组织松解手术和外固定器矫正的临床外观、功能和影像学结果。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14年,平均4.2年。广泛软组织松解手术组优良率为80.0%,外固定器组为91.7%,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P>0.05)。广泛软组织松解手术组距舟关节半脱位率为12.0%,外固定器组距舟关节为45.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P<0.05)。结论广泛软组织松解手术和外固定器均是矫正2~5岁先天性垂直距骨的有效方法,但外固定器矫正先天性垂直距骨有较高的距舟关节半脱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垂直距骨 广泛松解术 环形外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外固定器治疗下肢长骨骨不连畸形
5
作者 黄孝舟 李业海 +2 位作者 陈宏赋 鲁志斌 赵常青 《中国骨伤》 CAS 2000年第12期746-746,共1页
关键词 下肢长骨骨不连 下肢长骨畸形 环形外固定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环形外固定器针孔感染的位置分布及预防措施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黄江发 石博文 +2 位作者 许明桃 桑莉莉 许树柴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17-918,共2页
目的总结小腿环形外固定器针孔感染位置分布情况,结合临床探讨预防针孔感染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采用小腿环形外固定器治疗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男20例,女3例;年龄20~80岁,平均47.3岁。共使用84个环,427枚固定针;... 目的总结小腿环形外固定器针孔感染位置分布情况,结合临床探讨预防针孔感染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采用小腿环形外固定器治疗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男20例,女3例;年龄20~80岁,平均47.3岁。共使用84个环,427枚固定针;根据固定针类型,分为全针组(350枚)及半针组(77枚)。全针组根据固定针位置分为近端环组、中间环组、远端环组、足环组。术后每月定期随访1次,观察针孔感染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0.7个月。全针组针孔感染率为12.57%(44/350),近端环组、中间环组、远端环组、足环组分别为21.05%(16/76)、11.11%(16/144)、12.50%(11/88)、2.38%(1/42);除近端环组与中间环组及足环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针组针孔感染率为1.30%(1/77),显著低于全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77,P=0.007)。结论小腿环形外固定器针孔感染可能与固定针布针位置、方式有关,临床应注意近端环针孔感染的预防,适当增加半针,减少使用全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外固定器 针孔感染 预防措施
原文传递
早期应用Ilizarov环形外固定器在治疗Gustilo Ⅱ、ⅢA和ⅢB型开放性胫骨干骨折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康庆林 宁桦 +2 位作者 Naveed Wani Asif Baba Khurshid Kangoo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2-302,共1页
胫骨是最容易骨折的长骨。主要因为其所在位置及较少的组织覆盖,故开放性骨折在胫骨发生较多。尽管这种骨折发生率高,但对处理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理想方法仍然颇具争议。在发达国家,彻底清创术和髓内固定当前逐渐成为这类骨折首选的治疗... 胫骨是最容易骨折的长骨。主要因为其所在位置及较少的组织覆盖,故开放性骨折在胫骨发生较多。尽管这种骨折发生率高,但对处理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理想方法仍然颇具争议。在发达国家,彻底清创术和髓内固定当前逐渐成为这类骨折首选的治疗方法。然而,在发展中国家却有所不同,很多病人因为缺乏足够医疗设施而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胫骨干骨折 ILIZAROV 治疗方法 环形外固定器 早期应用 胫骨开放性骨折 ⅢB型 骨折发生率
原文传递
环形外固定器矫正多发性内生软骨瘤胫骨畸形
8
作者 胡新永 王义生 +4 位作者 殷力 陈建文 苏章淼 刘伯鑫 于凤章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讨环形外固定器矫正多发性内生软骨瘤胫骨内翻和短缩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1个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导致胫骨内翻和短缩畸形的儿童患者临床和术后随访资料。28例患者中,12个男性胫骨,19个女性胫骨,平均年龄12.3岁。采用微创开... 目的探讨环形外固定器矫正多发性内生软骨瘤胫骨内翻和短缩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1个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导致胫骨内翻和短缩畸形的儿童患者临床和术后随访资料。28例患者中,12个男性胫骨,19个女性胫骨,平均年龄12.3岁。采用微创开放胫腓骨截骨环形外固定器缓慢矫正胫骨内翻和短缩畸形,术后1、2、3、6、12、36个月随访,对术前和术后12、36个月的胫骨短缩、膝内翻角度、胫骨近端内侧角、胫骨远端外侧角的改变进行评价,同时不锈钢针穿过软骨瘤体术后12个月和36个月的最大长度和宽度与术前比较。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2、36个月的胫骨短缩从(35.16±8.62) mm分别降低至(16.04±2.73) mm和(6.99±1.93)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927,P=0.000;t=20.814,P=0.000);术后12、36个月的膝内翻角度从(25.0±7.9)°分别降低至(2.1±0.9)°和(5.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955,P=0.000;t=13.843,P=0.000);术后12、36个月的胫骨近端内侧角从(70.6±3.0)°分别升高至(88.7±1.6)°和(87.6±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806,P=0.000;t=-28.591,P=0.000);术后12、36个月的胫骨远端外侧角从(131.5±2.9)°分别降低至(88.9±1.9)°和(89.3±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459,P=0.000;t=71.467,P=0.000)。术后12个月和36个月软骨瘤体最大长度分别是(47.2±24.0) mm和(46.6±24.1) mm,与术前(46.2±23.7) 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08,P=0.081;t=-0.741,P=0.464)。术后12个月和36个月软骨瘤体最大宽度分别是(34.6±6.3) mm和(35.1±5.1) mm,与术前[(33.9±5.0) m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14,P=0.319;t=-1.910,P=0.066)。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骨髓炎,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的症状。结论环形外固定器矫正多发性内生软骨瘤胫骨畸形安全有效。儿童多发性内生软骨瘤组织内穿过不锈钢针短期内不会刺激肿瘤快速生长,但恶性变概率是否增加需要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内生软骨瘤 胫骨 环形外固定器
原文传递
介绍一种环形和半环形骨盆外固定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功林 葛宝丰 +2 位作者 曾述强 荆浩 张军华 《中国骨伤》 CAS 2000年第12期745-745,共1页
关键词 骨盆不稳定性骨折 骨盆脱位 环形骨盆固定器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形外固定架始创者——Gavriil Abramovich Ilizarov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涛 张润杰 张民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959-960,共2页
提到Ilizarov外固定架,熟悉创伤骨科的人无人不知,而提到Ilizarov技术,骨科同仁更是如数家珍。它的出现突破了创伤骨科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性,推动了骨科其他技术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极大发展,开创了骨创外固定架治疗的新局面。20世纪50年代... 提到Ilizarov外固定架,熟悉创伤骨科的人无人不知,而提到Ilizarov技术,骨科同仁更是如数家珍。它的出现突破了创伤骨科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性,推动了骨科其他技术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极大发展,开创了骨创外固定架治疗的新局面。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骨科医生Gavriil Abramovich Ilizar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架治疗 环形固定 骨科 前苏联 环形外固定器 创伤 生物力学 骨愈合 环形 斯氏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房国军 吴其常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579-1581,共3页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临床应用 肢体毁损性损伤 肢体延长术 环形外固定器 矫形 伊利扎诺夫 西伯利亚 俄罗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手术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护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余甜甜 谭捷 +2 位作者 谭炯 梅海波 董林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第1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经足踝髓内棒固定、自体髂骨表面植骨、Ilizarov环形外固定器联合手术技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骨科住院的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51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与营养支持、... 目的:探讨应用经足踝髓内棒固定、自体髂骨表面植骨、Ilizarov环形外固定器联合手术技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骨科住院的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51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与营养支持、支具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体位、疼痛、针道、切口、张力性水泡、下肢水肿的护理,外固定支架及延长过程的护理,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结果:假关节愈合42例,假关节延迟愈合5例,假关节不愈合4例。随访发现胫骨短缩畸形20例,胫骨过度生长3例,胫骨力线异常16例,踝关节外翻23例。本组胫骨假关节愈合患儿,在支具保护下行走或跑跳或负重下均无影响,无断棒退棒情况发生。本组病例中无1例发生胫骨远端骺板骨桥的并发症。结论:正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假关节愈合及功能康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髓内棒 Ilizarov环形外固定器 植骨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张应力效应在肢体延长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冯建民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39-241,共3页
本世纪以来,骨外固定装置作为骨病和创伤的治疗措施,已日趋普及。40年前,Ilizarov 设计环形贯穿固定钢针的骨外固定器应用于多种骨病和骨损伤。
关键词 肢体延长术 固定器 牵张应力 固定钢针 环形外固定器 骨损伤 胫骨中段 皮质骨 新骨形成 翻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与肢体重建——走向中国化Ilizarov技术时代 被引量:15
14
作者 秦泗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9-291,共3页
2007年4月《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在中文学术期刊首次组稿出版了Ilizarov技术专题,同期发表了20余篇论文。秦泗河医师在这期杂志首次提出了“骨科自然重建理念”,指出了学习应用Ilizarov技术应注意的问题。该期杂志内容引起了骨科学界的关... 2007年4月《中国矫形外科杂志》在中文学术期刊首次组稿出版了Ilizarov技术专题,同期发表了20余篇论文。秦泗河医师在这期杂志首次提出了“骨科自然重建理念”,指出了学习应用Ilizarov技术应注意的问题。该期杂志内容引起了骨科学界的关注,掀起了部分学者、医生对外固定与肢体重建技术学习、应用的热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 ILIZAROV 杂志内容 技术专题 秦泗河 中文学术期刊 功能重建 矫形 固定技术 环形外固定器
原文传递
Ilizarov技术概述 被引量:210
15
作者 秦泗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42-645,共4页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慢性骨髓炎 环形外固定器 前苏联 骨不连 骨缺损 稳定性
原文传递
走进神奇的llizarov学说与技术
16
作者 秦泗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03-504,共2页
由俄罗斯llizarov教授创立的牵拉成组织(DH)理论,是20世纪生物学、外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之一,在这一理论指导下,Ilizarov及其同道发明了能自由组合并安装成600多种构型的环形外固定器,形成了全新的微创骨科治疗技术体系,适用于... 由俄罗斯llizarov教授创立的牵拉成组织(DH)理论,是20世纪生物学、外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之一,在这一理论指导下,Ilizarov及其同道发明了能自由组合并安装成600多种构型的环形外固定器,形成了全新的微创骨科治疗技术体系,适用于骨科绝大部分创伤、畸形和肢体残缺病症,能够治疗传统骨科和高端技术难以治疗的骨科疑难杂症,当医生的临床经验丰富、应用精妙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 骨科治疗 学说 环形外固定器 部分创伤 肢体残缺 疑难杂症 临床经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