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影响厦门城市居民有序环境抗争的各因素分析 |
林本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2
|
媒介运用与环境抗争的政治机会:以反核事件为例 |
曾繁旭
戴佳
王宇琦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5
|
|
3
|
环境抗争中的怨恨心理研究 |
陈涛
王兰平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9
|
|
4
|
网络赋权与环境抗争 |
王全权
陈相雨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0
|
|
5
|
“造势”与“控势”:环境抗争中农村精英的辩证法 |
陈涛
李素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2
|
|
6
|
环境抗争中底层群体的社会心理——基于蓬莱19-3溢油事件的案例阐释与拓展分析 |
陈涛
杨悦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7
|
“韧武器抗争”与“差序政府信任”的解构——以H村机场噪音环境抗争为个案 |
沈毅
刘俊雅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8
|
农民环境抗争与政府治理 |
卢春天
齐晓亮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7
|
|
9
|
环境抗争的扩散效应:以邻避运动为例 |
曾繁旭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63
|
|
10
|
依情理抗争:农民抗争行为的乡土性——基于苏北若干村庄农民环境抗争的经验研究 |
罗亚娟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7
|
|
11
|
权变式反向运动:社会转型期农民环境抗争的社会学阐释——Q村个案研究 |
高新宇
许佳君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7
|
|
12
|
青年草根行动者污名化的生成机制与放大效应--以农村环境抗争为例 |
张金俊
王文娟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3
|
中国的环境抗争:一项文献研究 |
陈涛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37
|
|
14
|
国外环境抗争研究述评 |
张金俊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0
|
|
15
|
农村环境抗争事件与地方政府治理危机 |
任丙强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6
|
|
16
|
乡村工业污染中的环境抗争——东井村个案研究 |
罗亚娟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4
|
|
17
|
新媒体时代公众环境抗争及政府应对研究 |
孙壮珍
史海霞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18
|
认知与自觉:一个西北乡村的环境抗争 |
景军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77
|
|
19
|
政企合谋、草根动员与环境抗争——以冀南L镇D村为例 |
韩瑞波
叶娟丽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20
|
政治机会结构变迁与农村集体行动的生成——基于环境抗争的研究 |
童志锋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