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侧风与湿式冷却塔塔内通风量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明 赵元宾 +1 位作者 张磊 孙奉仲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18-22,141,共5页
基于相似原理,通过热态模型实验,研究环境侧风下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底部周向进风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环境侧风破坏了冷却塔底部周向进风的轴对称分布规律,环境风速大于0.2 m/s时各处进风的不均匀性更加明显。与无风工况相比,当环境风速... 基于相似原理,通过热态模型实验,研究环境侧风下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底部周向进风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环境侧风破坏了冷却塔底部周向进风的轴对称分布规律,环境风速大于0.2 m/s时各处进风的不均匀性更加明显。与无风工况相比,当环境风速为0.4 m/s左右时,迎风面进风口风速为无风时的1.875倍,而背风面进风口风速仅为无风时的30%。同时分析了环境侧风下塔内漩涡分布规律,由进风口风速分布及塔内漩涡的分布规律可知,环境侧风严重影响了塔内通风量,恶化了塔内的传热传质性能。通过热态模型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回归,得到了塔内通风量(用空气重量风速表示)与环境侧风的关系,并通过140MW机组现场测试,验证了环境侧风与塔内通风量关系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侧风 湿式冷却塔 进塔 漩涡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侧风及大气逆温作用下的AP1000核电机组间接空冷系统热力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海涛 梅雪松 +3 位作者 王海军 顾红芳 陈祖茂 宋江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97-1105,共9页
开展间接空冷技术在内陆缺水地区核电机组上的应用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必要性。以内陆缺水场址建设AP1000核电机组为例,对环境侧风及大气逆温作用下常规岛间冷塔的热力特性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不同环境风速和逆温温差下,间冷塔... 开展间接空冷技术在内陆缺水地区核电机组上的应用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必要性。以内陆缺水场址建设AP1000核电机组为例,对环境侧风及大气逆温作用下常规岛间冷塔的热力特性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不同环境风速和逆温温差下,间冷塔散热量、通风量以及机组背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环境风速4~8m/s区间内,间冷塔的散热量和通风量均随风速增加而降低,机组背压随风速增加而升高。在近地面50~500m的逆温层内,间冷塔的散热量随逆温温差增加而下降,机组背压随逆温温差增加而升高,变化趋势近似成线性关系。大气逆温层温差变化1℃时对间冷塔热力性能的影响小于侧风风速变化1m/s的影响,当逆温温差4℃时,对间冷塔冷却效果的影响相当于侧风风速等于6m/s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AP1000核电机组间接空冷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1000核电机组 间接空冷塔 环境侧风 大气逆温 热力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侧风对300MW火电机组冷却塔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剑涛 任建兴 +1 位作者 杨涌文 李芳芹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5-118,共4页
以300MW机组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软件对冷却塔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变工况下环境侧风对冷却塔冷却性能的影响、环境侧风对冷却塔进风口速度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侧风风速的增加,冷却温差先减小后增大,出... 以300MW机组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软件对冷却塔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变工况下环境侧风对冷却塔冷却性能的影响、环境侧风对冷却塔进风口速度场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侧风风速的增加,冷却温差先减小后增大,出塔水温先增大后减小;并且,环境侧风的存在会扰乱冷却塔进风口流场,其临界风速值为6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冷却塔 环境侧风 冷却温差 口速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侧风对大型逆流式冷却塔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唐磊 刘严雪 +4 位作者 何锁盈 高明 岳玉金 刘自力 孙奉仲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4-151,共8页
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易受环境风影响,引起性能恶化。本文基于行业相关标准,对某现役发电厂用自然通风湿式逆流塔的进出口参数进行实塔测试。此次测试对冷却塔的进出塔参数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包括进塔空气干湿球温度、进塔水温、出塔气... 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易受环境风影响,引起性能恶化。本文基于行业相关标准,对某现役发电厂用自然通风湿式逆流塔的进出口参数进行实塔测试。此次测试对冷却塔的进出塔参数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包括进塔空气干湿球温度、进塔水温、出塔气温、出塔水温、填料上下温度等;通过对冷却塔测试数据的整理,分析了冷却塔的通风及热力性能,重点分析了夏季工况下冷却塔的运行特性;并对比分析了导风板、导风管以及采用填料非均匀布置等优化措施对冷却塔通风及热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侧风存在影响周向进风,导致冷却塔除水器上方温度不均;通过安装导风板、导风管、填料非均匀布置等改造措施,可使冷却塔性能改善。以夏季双泵高速流量工况为例,当风速达3.2 m/s时,进风均匀性提高36.7%,除水器上方温度均匀性提高10.5%;风速接近4 m/s时,冷却性能提高8.7%。本文对于同类电厂冷却塔的结构改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流式冷却塔 环境侧风 热力性能 实塔测试 性能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侧风对高位冷却塔空气流场的影响
5
作者 马利斌 任建兴 +1 位作者 李梦奇 张林建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11-214,241,共5页
高位冷却塔是在自然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新型冷却塔。介绍了高位冷却塔的结构原理;比较了在无环境侧风以及各种常见风速下,高位冷却塔塔内外空气流场的变化。结果表明,环境侧风对高位冷却塔有不利影响,应该从消除或减少... 高位冷却塔是在自然通风逆流湿式冷却塔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新型冷却塔。介绍了高位冷却塔的结构原理;比较了在无环境侧风以及各种常见风速下,高位冷却塔塔内外空气流场的变化。结果表明,环境侧风对高位冷却塔有不利影响,应该从消除或减少侧风对冷却塔塔内外流场对称性的破坏方面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冷却塔 环境侧风 空气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空冷塔受侧风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35
6
作者 王卫良 倪维斗 +3 位作者 王哲 李政 李永生 刘建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82-890,共9页
综述了近几十年国内外关于环境侧风对空冷塔影响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指出环境侧风引起空冷塔入口进风不均匀、出口羽流偏斜和出口边缘逆流等问题,导致塔体整体通风阻力上升,降低了通风量,引起机组煤耗增加,被压低的烟气尾流还对下游... 综述了近几十年国内外关于环境侧风对空冷塔影响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指出环境侧风引起空冷塔入口进风不均匀、出口羽流偏斜和出口边缘逆流等问题,导致塔体整体通风阻力上升,降低了通风量,引起机组煤耗增加,被压低的烟气尾流还对下游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国内外学者通过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空冷塔受侧风的影响进行大量研究,对其恶化机理和影响程度都有了一定认识,也提出了一些措施,使环境侧风的负面影响得到一定抑制,但至今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侧风的负面影响。提出进一步研究包括塔外流场在内的整个流场结构,开发新型结构,有望解决空冷塔受侧风影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塔 间接空冷 环境侧风 不均匀 羽流偏斜 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风环境下减阻装置对重型货车气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许建民 莫靖宇 +1 位作者 龚晓岩 郑庆杰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6-145,共10页
为了获得侧风环境下减阻装置对重型货车气动特性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货车原始模型和加装封闭式仿生导流罩、尾部减阻装置、仿生非光滑表面3种新型气动减阻装置货车模型分别在无侧风和有侧风的11种工况下行驶的气动特性... 为了获得侧风环境下减阻装置对重型货车气动特性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货车原始模型和加装封闭式仿生导流罩、尾部减阻装置、仿生非光滑表面3种新型气动减阻装置货车模型分别在无侧风和有侧风的11种工况下行驶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在无侧风和有侧风环境下,受海狮头部形状启发设计的封闭式仿生导流罩对货车具有显著的减阻效果,当横摆角为6°时导流罩模型相对于货车原始模型的减阻率为27.9%,但同时会增大货车的侧向力系数。尾部减阻装置在无侧风和有侧风环境下均具有较好的气动减阻效果,这是因为尾部减阻装置可以改善货车的尾部气流状态,而且该尾部减阻装置还能减少货车所受的侧向力,进而可以增加货车在侧风环境下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有侧风环境下,非光滑表面结构的减阻效果有限,而且会增大货车所受侧向力。复合减阻装置在所有侧风工况下均具有显著的减阻效果,当横摆角为12°时,复合减阻装置具有最佳的减阻效果,其减阻率为68.8%;在横摆角位于0°~30°之间时,复合减阻装置的平均减阻率达到了37.3%。在侧风工况下,复合减阻装置会增大货车所受的侧向力,且横摆角增大,侧向力系数也急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复合减阻装置 计算流体动力学 重型货车 环境
原文传递
侧风环境下高速铁路接触网腕臂系统受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红梅 《电气技术》 2022年第9期29-34,39,共7页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向西南、西北等复杂艰险山区大力推进,强风对接触网腕臂系统的影响愈发受到关注。本文研究侧风环境下腕臂系统的定常气动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腕臂空气动力学模型;采用雷诺时均方法对不同风速下的腕臂气动...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向西南、西北等复杂艰险山区大力推进,强风对接触网腕臂系统的影响愈发受到关注。本文研究侧风环境下腕臂系统的定常气动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建立腕臂空气动力学模型;采用雷诺时均方法对不同风速下的腕臂气动特性进行模拟,获得腕臂气动力系数值;最后对腕臂系统各构件的应力和位移进行详细分析,得到不同载荷叠加类型下的系统关键受力位置。研究结果可为接触网腕臂选型和结构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接触网 腕臂系统 环境 受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风温-冷却水温耦合计算的间接空冷塔冬季运行及防冻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康卫东 李高潮 +4 位作者 王子豪 王永进 张利 师进文 韩立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4-480,共7页
间接空冷塔是空冷发电机组的重要冷端设备,其换热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发电机组的运行情况。本文针对宁夏某电厂的双间接空冷塔系统,在Fluent软件中通过使用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对其进行了环境风温-冷却水温的实时耦合计算,进而对其在冬... 间接空冷塔是空冷发电机组的重要冷端设备,其换热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发电机组的运行情况。本文针对宁夏某电厂的双间接空冷塔系统,在Fluent软件中通过使用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对其进行了环境风温-冷却水温的实时耦合计算,进而对其在冬季大风条件下的冻结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耦合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与各项实测数据相比误差均在5%以内。环境侧风会增加各扇段出口水温的不均匀度,主要表现为迎风扇段出口水温急剧降低。减小迎风扇段的百叶窗开度可提升其冷却水出口温度,但同时会使背风扇段出口水温骤降。当同时减小迎风与背风扇段百叶窗开度时,各扇段出口水温回升且分布更加均匀,整塔冻结风险普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空冷塔 环境侧风 冷却水温 实时耦合计算 防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风下分区配水对冷却塔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瑞 孙更生 +2 位作者 孙浩然 何锁盈 高明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42,共7页
分区配水能通过改善传热传质区域的气水比来提高冷却塔冷却效率,其实际运行过程中侧风的影响不容忽视。以某超大型湿式冷却塔为对象,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环境风速v=1~3 m/s时,出塔水温、冷却效率、通风量和蒸发损失在不同分区配... 分区配水能通过改善传热传质区域的气水比来提高冷却塔冷却效率,其实际运行过程中侧风的影响不容忽视。以某超大型湿式冷却塔为对象,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环境风速v=1~3 m/s时,出塔水温、冷却效率、通风量和蒸发损失在不同分区配水方案下(内区配水量占比在5%~95%变化)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以风速v=3 m/s为例,随内区配水量占比的增加,出塔水温先减小后增大,冷却效率、通风量和蒸发损失先增大后减小;当内区配水量占比为65%时,出塔水温比均匀配水(内区配水量为60.68%)时降低了约0.14℃,冷却效率提高了0.82%;同时,风速v=1~3 m/s时,分区配水的出塔水温均低于均匀配水,冷却效率均高于均匀配水。因此,在低风速下,与均匀配水方案相比,分区配水方案能有效降低冷却塔的出塔水温、提高冷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型湿式冷却塔 环境侧风 分区配水 冷却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细化建模的直接空冷岛侧风影响模拟研究
11
作者 刘九洲 王杰 +4 位作者 万超 王子豪 师进文 熊二虎 施龙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91-498,共8页
为解决直接空冷岛的换热特性受环境侧风影响较大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直接空冷岛进行精细化建模,并结合Fluent软件对不同风速、风向下直接空冷岛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侧风会在迎风列(行)空冷单元附... 为解决直接空冷岛的换热特性受环境侧风影响较大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直接空冷岛进行精细化建模,并结合Fluent软件对不同风速、风向下直接空冷岛的流动换热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侧风会在迎风列(行)空冷单元附近形成高温空气区域,进而使其换热量骤降;在风速为20m/s时,迎风列(行)换热量仅为正常值的10%;以空冷岛下方的消能导流装置为分界,迎风侧半岛的各空冷单元换热量的差异随风速增加而增大,背风侧半岛的换热量则较为均匀;在风速为20m/s时,迎风半岛与消能导流装置相邻空冷单元的换热量能达到正常值的150%~180%,如果气温降至0℃以下,这些空冷单元会有较高的冻结风险。研究结论可为火电机组冷端系统防冻措施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 详细建模 环境侧风 流动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垂向积分的侧风作用下列车风荷载数值模拟
12
作者 孟高阳 孟建军 +2 位作者 李德仓 刘洋 吕德芳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85-91,共7页
针对侧风环境下列车所受风荷载问题,基于风场数值模拟方法,结合风沿高程变化的特点,利用垂向积分法建立了一种新的风荷载数值模拟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分别计算了列车在三种路基高度下,受侧风作用所产生的横向风荷载、垂向风荷载以及侧滚... 针对侧风环境下列车所受风荷载问题,基于风场数值模拟方法,结合风沿高程变化的特点,利用垂向积分法建立了一种新的风荷载数值模拟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分别计算了列车在三种路基高度下,受侧风作用所产生的横向风荷载、垂向风荷载以及侧滚力矩。计算结果表明,列车所受风荷载主要与列车运行时速、风速、列车车体基本尺寸、转向架与车体连接位置、路基高度等因素相关,相同工况下,车体长度与高度对列车所受风荷载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列车 荷载 垂向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丝侧吹风空调新技术
13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中国专利 纺丝 空调 新技术 空调机组 环境切换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型冷却塔进风口高度模拟分析
14
作者 周玉 惠雪松 刘正良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73,共5页
根据气水两相间热质传递原理,用Fluent数值计算软件建立了AP1000核电机组用20 000 m2淋水面积巨型冷却塔的三维计算模型。对塔体进风口高度的不同取值进行了模拟与计算,综合分析了不同环境侧风对塔内流场、出塔水温、进塔风量的影响,优... 根据气水两相间热质传递原理,用Fluent数值计算软件建立了AP1000核电机组用20 000 m2淋水面积巨型冷却塔的三维计算模型。对塔体进风口高度的不同取值进行了模拟与计算,综合分析了不同环境侧风对塔内流场、出塔水温、进塔风量的影响,优化了210 m巨型冷却塔的进风口高度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机组 冷却塔 口高度 环境侧风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风高位收水冷却塔三维热力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龙国庆 张国罡 +3 位作者 孙奉仲 陈学宏 邓伟鹏 张晓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078-5085,共8页
高位收水是降低湿式冷却塔能耗的有效途径,但其目前主要应用于自然通风冷却塔。鉴于此,构建机械通风高位收水冷却塔三维数值计算模型,探究无风和侧风工况下,高位收水对机械通风冷却塔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机械通风高位收水冷... 高位收水是降低湿式冷却塔能耗的有效途径,但其目前主要应用于自然通风冷却塔。鉴于此,构建机械通风高位收水冷却塔三维数值计算模型,探究无风和侧风工况下,高位收水对机械通风冷却塔热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机械通风高位收水冷却塔配风区气流存在横向旋涡,且其受环境侧风的影响;在横向旋涡和塔体结构的共同作用下,不同位置的通风量和散热量存在明显差异,且填料区循环水温降占比和气流压降占比分别达到90.5%和51.0%;环境侧风会引起整塔通风量和循环水温降的差异性变化,当环境风速从0m/s增加到10m/s时,0°和90°风向的侧风分别会使出塔水温降低1.47℃和升高2.38℃,而其他风向对出塔水温的影响不超过0.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塔 机械通 高位收水 环境侧风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风环境下车辆稳定性控制策略研究
16
作者 田默涵 袁晓红 +2 位作者 汪怡平 苏楚奇 刘珣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23-129,158,共8页
侧风环境对车辆横向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同时增加了驾驶员操作负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提高车辆在侧风环境下的控制精度,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提出了一种考虑侧风环境影响的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分析不同风速下车辆所受气动力建立... 侧风环境对车辆横向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同时增加了驾驶员操作负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提高车辆在侧风环境下的控制精度,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提出了一种考虑侧风环境影响的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分析不同风速下车辆所受气动力建立了整车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同时将气动力系数引入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中,设计了主动前轮转向的车辆侧风稳定性模型预测控制器。联合仿真结果表明,与普通MPC控制器相比,该控制器在不同侧风环境下控制精度更高、响应速度更快,有效地改善了汽车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稳定性 模型预测控制 控制系统 主动前轮转向
原文传递
侧风对机械通风高位收水冷却塔群三维热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龙国庆 张国罡 +1 位作者 陈学宏 孙奉仲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03,共8页
为探究环境侧风对机械通风高位收水冷却塔群热力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由10座冷却塔组成的背靠背塔群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并分析了不同环境风速及风向下冷却塔群通风特性、热风回流特性及换热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侧风诱导产... 为探究环境侧风对机械通风高位收水冷却塔群热力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由10座冷却塔组成的背靠背塔群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并分析了不同环境风速及风向下冷却塔群通风特性、热风回流特性及换热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侧风诱导产生的塔内外横向旋涡对冷却塔群整体热力特性产生了恶化效应;在10 m/s风速下,侧风会使塔群平均通风量最大下降23.0%;45°侧风引起的塔群热风回流现象最严重,使得进风口气流温度和含湿量最大分别增加2.3%和6.3%;在横向旋涡及热风回流等因素的作用下,环境侧风会对冷却塔群换热特性产生不利影响,其中45°风向为最不利风向,使得出塔水温最大升高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高位冷却塔群 环境侧风 传热传质 回流 数值计算
原文传递
不同侧风条件下超高速行驶车辆的气动特性
18
作者 何永明 赵利元 王繁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5年第1期77-85,共9页
为了研究车辆气动特性对在公路上超高速(超过120 km/h)行驶安全的影响,该文搭建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模拟车辆的超高速行驶工况,分析车辆在侧风环境下的行驶稳定性。利用汽车风洞实验仿真软件,分析车辆在弯道与直线路段上的受力情况,计... 为了研究车辆气动特性对在公路上超高速(超过120 km/h)行驶安全的影响,该文搭建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模拟车辆的超高速行驶工况,分析车辆在侧风环境下的行驶稳定性。利用汽车风洞实验仿真软件,分析车辆在弯道与直线路段上的受力情况,计算安全车速阈值。根据仿真结果对动态模型进行参数标定,并模拟汽车在侧风影响下的行驶轨迹,建立安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侧风为4级、6级和8级时,安全行驶车速分别为132、111、81 km/h。因此,环境侧风在5级及以下时,可以保证超高速行驶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安全行驶速度 超高速行驶 环境 气动力 安全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空冷塔烟气排放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国峰 赵巧男 +1 位作者 张皓男 杨硕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8-173,共6页
为解决空冷塔扩散烟气对环境及塔身的影响,采用基于浮力驱动的数学模型对空冷塔进行CFD数值模拟研究。首先根据几何参数建立烟塔合一物理模型,然后利用含有浮力项的N-S方程求解流场及污染物浓度场,研究环境侧风对烟羽抬升以及对污染物... 为解决空冷塔扩散烟气对环境及塔身的影响,采用基于浮力驱动的数学模型对空冷塔进行CFD数值模拟研究。首先根据几何参数建立烟塔合一物理模型,然后利用含有浮力项的N-S方程求解流场及污染物浓度场,研究环境侧风对烟羽抬升以及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环境侧风为5 m/s时,烟羽抬升高度可以达到450 m以上;随着侧向速度的增加,烟羽横向漂移距离增加,高度降低;当侧向风速增加到20 m/s时,烟羽几乎无抬升;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夏季烟羽抬升低,冬季烟羽抬升高。数值结果分析及比对为空冷塔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塔 烟羽抬升高度 污染物扩散 环境侧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风下孤立尾桨的气动特性和抗侧风优化
20
作者 孙钰锟 王珑 +2 位作者 王同光 钱耀如 郑全伟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0-76,共17页
尾桨涡环严重危害了直升机飞行安全,为探讨涡环对桨盘附近诱导速度场的影响和解释桨叶拉力非定常脉动的原因,构建了一套基于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的尾桨涡环数值计算方法,并结合叶素动量理论和圆线涡环模型进行气动分析。同... 尾桨涡环严重危害了直升机飞行安全,为探讨涡环对桨盘附近诱导速度场的影响和解释桨叶拉力非定常脉动的原因,构建了一套基于非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的尾桨涡环数值计算方法,并结合叶素动量理论和圆线涡环模型进行气动分析。同时,为解决当前翼型优化中广泛使用的冻结湍流黏性假设存在的固有缺陷,建立了一套全湍流连续伴随的翼型优化框架,获得的翼型用于尾桨设计以提高尾桨抗侧风能力。结果表明,桨盘附近诱导速度场对侧风入流速度十分敏感,在典型涡环状态下,14.65 m/s侧风导致涡环的涡强增大且不断改变,引发翼剖面的有效攻角随桨盘附近风速动态减小,进而尾桨拉力下降至原有的58.5%并伴有高频脉动。全湍流连续伴随在最优外形的获取上则要领先于冻结湍流黏性假设,最佳翼型获得的尾桨相较于原始尾桨的拉力提高了10.9%,悬停效率提高了3.9%,扩大了尾桨进入涡环的临界侧风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尾桨涡环 尾桨抗 翼型优化 全湍流伴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