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蘧常书法艺术特色及师法渊源
1
作者 王燕祯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3期81-84,共4页
在王蘧常一生之中,通过学识的不断积累,为其形成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基础。通过对王蘧常先生的生平和家学进行归纳和梳理,了解其书法根基的形成离不开学识的渊博。此外,对沈曾植和王蘧常书法异同探讨,通过用笔、结构、... 在王蘧常一生之中,通过学识的不断积累,为其形成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基础。通过对王蘧常先生的生平和家学进行归纳和梳理,了解其书法根基的形成离不开学识的渊博。此外,对沈曾植和王蘧常书法异同探讨,通过用笔、结构、章法等的对比分析,探究王蘧常在其书学实践的创新和理念的形成,阐述其书法对后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蘧常 艺术特色 师法渊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世镗与王蘧常章草艺术之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贾明哲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279-281,411,共4页
碑学书风发展到清末开始转型,诸多书家对刻帖、墨迹重新审视,并以包容的学习心态,以碑为基,对刻帖、墨迹进行融会贯通。近代,草书取得巨大成就,而章草也得到复苏,王世镗与王蘧常是这一时期章草的代表性书家,本文试从学书经历、艺术风格... 碑学书风发展到清末开始转型,诸多书家对刻帖、墨迹重新审视,并以包容的学习心态,以碑为基,对刻帖、墨迹进行融会贯通。近代,草书取得巨大成就,而章草也得到复苏,王世镗与王蘧常是这一时期章草的代表性书家,本文试从学书经历、艺术风格、艺术传播等方面对二人之章草艺术进行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章草 世镗 王蘧常 书法创作 艺术作品 艺术风格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蘧草”的生成——李一谈王蘧常书法
3
作者 李一 《大学书法》 2020年第6期18-20,共3页
王蘧常一生钻研章草终成"蘧草"独特风貌。王蘧常书法的总体特点是镕秦铸汉,气势恢弘,结体奇古,笔致盘屈,浑厚苍茫,直入化境,风格极其鲜明,卓然独立于书坛,开前人未有之境,世称"蘧草"。"蘧草"有着独特的... 王蘧常一生钻研章草终成"蘧草"独特风貌。王蘧常书法的总体特点是镕秦铸汉,气势恢弘,结体奇古,笔致盘屈,浑厚苍茫,直入化境,风格极其鲜明,卓然独立于书坛,开前人未有之境,世称"蘧草"。"蘧草"有着独特的美学追求和艺术语汇,在笔法、结字和草法上都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其用笔,用篆、隶、魏碑的笔法写章草,盘绕曲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蘧常 章草 结字 结体 草法 魏碑 美学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蘧常致王国维信札琐谈
4
作者 韩立平 《大学书法》 2020年第6期39-43,共5页
20世纪中国书法史上有两件"恨事",都与观堂王国维(1877—1927)先生有关。一件是陆维钊因病未能赴清华研究院,担任王国维的助教;另一件是王蘧常未能如愿被清华研究院破格录取,成为王国维的学生。造化弄人,祸福倚伏,这两件"... 20世纪中国书法史上有两件"恨事",都与观堂王国维(1877—1927)先生有关。一件是陆维钊因病未能赴清华研究院,担任王国维的助教;另一件是王蘧常未能如愿被清华研究院破格录取,成为王国维的学生。造化弄人,祸福倚伏,这两件"恨事"于中国书法史而言恰为"幸事"。设若陆维钊、王蘧常皆能如愿,则国学领域的专精研究或将为两位一生心志所寄,学术成就定将更高,而翰墨则以余事为之,那么"蜾扁体"与"蘧草"是否还能达到如今的成就,就要打上一个问号了。陆维钊任助教事,人所共知,文献材料亦较多,王蘧常欲破格录取事,人罕言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化弄人 王蘧常 陆维钊 国维 文献材料 破格录取 中国书法史 学术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走龙蛇 气吞山河——王蘧常先生琐忆
5
作者 王培南 《大学书法》 2020年第6期26-28,共3页
今年是知名学者和书法大家王蘧常先生诞辰120周年,复旦大学王蘧常研究会专门为此举办了纪念座谈会,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汇集了王蘧常所书的五百余通尺牍的《蘧草法帖》,影响广泛。这不禁使我回忆起了多年前的一些往事。第一次看到王蘧常... 今年是知名学者和书法大家王蘧常先生诞辰120周年,复旦大学王蘧常研究会专门为此举办了纪念座谈会,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汇集了王蘧常所书的五百余通尺牍的《蘧草法帖》,影响广泛。这不禁使我回忆起了多年前的一些往事。第一次看到王蘧常先生的书法还是在念初中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蘧常 纪念座谈会 法帖 笔走龙蛇 书法大家 复旦大学 书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读王蘧常教授之正气歌——《抗兵集》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运天 《上海文博论丛》 2005年第3期74-78,共5页
1987年10月1日瑗师(讳蘧常)及家人应嘉兴市委、市政府盛情之邀作"老大回"之游,有幸同往,在嘉兴斜西街老师旧居前,老师紧拉着我的手,指着东面山墙愤慨地对我说:"倷看墙上枪洞还有,是日本人打的。"我摄影数帧,永志不... 1987年10月1日瑗师(讳蘧常)及家人应嘉兴市委、市政府盛情之邀作"老大回"之游,有幸同往,在嘉兴斜西街老师旧居前,老师紧拉着我的手,指着东面山墙愤慨地对我说:"倷看墙上枪洞还有,是日本人打的。"我摄影数帧,永志不忘。1989年10月8日下午我到瑗师府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蘧常 嘉兴市委 看墙 对我说 九军 铭章 汪伪政府 四行仓库 谢晋元 八年抗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蘧常高二适章草书法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云龙 《书法之友》 2000年第4期11-13,共3页
王蘧常先生和高二适先生是我国现当代书坛上两位著名的书法家,两位先生均以章草名世,影响甚巨。虽然两人的学书取径,创作追求与艺术风格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在章草书法创作中写出了个人面目,以自己的创作丰富了章草书法这块冷清了许久的园... 王蘧常先生和高二适先生是我国现当代书坛上两位著名的书法家,两位先生均以章草名世,影响甚巨。虽然两人的学书取径,创作追求与艺术风格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在章草书法创作中写出了个人面目,以自己的创作丰富了章草书法这块冷清了许久的园地,给章草书法这枝古老的花朵平添了许多新鲜的活力与耀眼的光彩。他们的书法实践,在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方面,特别是对于章草书法的发扬光大来说,具有某种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书法艺术 王蘧常 高二适 章草书法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傲骨百折——王蘧常书法谈 被引量:1
8
作者 胡传海 《中国书画》 2005年第7期24-28,共5页
在艺术创作中创立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是至关重要的,这取决于一个艺术家对艺术史上各类风格范式的把握,同时,具有强烈个性特征的艺术范式也会使一个艺术家在艺术史上占据独特的地位。书法史中的"师法自然",只是讲书法家要善于... 在艺术创作中创立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是至关重要的,这取决于一个艺术家对艺术史上各类风格范式的把握,同时,具有强烈个性特征的艺术范式也会使一个艺术家在艺术史上占据独特的地位。书法史中的"师法自然",只是讲书法家要善于从自然现象中获得启迪,以期对前人的用笔、结体、章法等有所改进与突破,而书法的创新方法是从前人范本中寻找突破点,我称之为资源的再度发现与开掘,倘若一个书法家能有深度的思考,那么,他也就一定能找到这种突破口,为什么我们会发现历史上一大批书法家的作品风格会出现"家庭类似"的现象,其主要症结就是不善于拉开风格表现的距离,而这种不一致只是体现在微差上,倘若不是训练有素的书法内行,是较难发现其中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蘧常 结体 师法自然 风格表现 艺术创作 书派 十七帖 沈尹默 作品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书家评论中的人品和学养因素——以陆维钊和王蘧常为例
9
作者 梁骥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90-95,共6页
古代书家在关注技法同时,更重视书家的人品与学养.古代书论中,在评价书家创作高度时,经常将书法技法与书家的人格和修养结合起来.在现当代书家群体中,陆维钊、王蘧常是实现书法技法与人格修养完美统一的代表性书家.文章阐释古人书法评... 古代书家在关注技法同时,更重视书家的人品与学养.古代书论中,在评价书家创作高度时,经常将书法技法与书家的人格和修养结合起来.在现当代书家群体中,陆维钊、王蘧常是实现书法技法与人格修养完美统一的代表性书家.文章阐释古人书法评论中人品、学养观念,并结合陆维钊、王蘧常书法创作、品格、学养进行评述,旨在强调当代书家更应重视人品和学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人品 学养 陆维钊 王蘧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蘧常先生书信录
10
作者 馮其庸 《中国文化》 2009年第1期76-86,共11页
我是1946年春考入无锡国专的,当时抗战时迁到广西去的无锡国专本部还没有来得及迁回来,开学时的学生都是当年新招的。那时上海还有一个无锡国专的分部,唐文治校长委派王蘧常老师任教务长,同时也兼管新复课的无锡国专。当时在无锡的... 我是1946年春考入无锡国专的,当时抗战时迁到广西去的无锡国专本部还没有来得及迁回来,开学时的学生都是当年新招的。那时上海还有一个无锡国专的分部,唐文治校长委派王蘧常老师任教务长,同时也兼管新复课的无锡国专。当时在无锡的部份,记得临时负责人可能是蒋石渠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蘧常 书信 无锡 唐文治 负责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蘧常作品拍卖记录
11
《中国书画》 2005年第7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王蘧常 朵云轩 五言 拍卖日期 嘉泰 拍卖价 方去疾 七言联 联章 田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积力久 毋走常蹊——从父亲王蘧常尺牍集《蘧草法帖》说起
12
作者 王兴孙 《大学书法》 2020年第6期8-14,共7页
2017年10月,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举行的王蘧常研究会常务理事会上,王运天先生首次提出了编辑出版父亲王蘧常先生尺牍集的建议。当时我并未上心,以为父亲一生书写书信无数,又时隔如此之久,即使尚能保存,也必散落各地,集结成册谈何容易?几... 2017年10月,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举行的王蘧常研究会常务理事会上,王运天先生首次提出了编辑出版父亲王蘧常先生尺牍集的建议。当时我并未上心,以为父亲一生书写书信无数,又时隔如此之久,即使尚能保存,也必散落各地,集结成册谈何容易?几无可能!然而仅经过两年多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蘧常 务理事会 尺牍 法帖 编辑出版 复旦大学 父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士无双——回忆瑗仲王蘧常先生
13
作者 王运天 《大学书法》 2020年第6期15-17,共3页
先师王蘧常,字瑗仲,号明两、涤如,别号端六、阿龙、更生,晚号欣欣老人,有室曰:窈窕轩、双如阁、四照堂、继明轩、靖涛阁、珠朗楼、仰韶楼、鹏天鹍海之楼。1900年6月2日(清光绪二十六年)生于天津,1989年10月20日逝于上海,春秋九十。海上... 先师王蘧常,字瑗仲,号明两、涤如,别号端六、阿龙、更生,晚号欣欣老人,有室曰:窈窕轩、双如阁、四照堂、继明轩、靖涛阁、珠朗楼、仰韶楼、鹏天鹍海之楼。1900年6月2日(清光绪二十六年)生于天津,1989年10月20日逝于上海,春秋九十。海上浙江嘉兴人氏,著作等身。国内外报刊对于先师名号时有搞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二十六年 王蘧常 仰韶 浙江嘉兴 先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蘧常年表
14
《中国书画》 2005年第7期29-29,共1页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 1岁6月2日(农历五月初六)生于天津三太爷庙街,取名蘧常,字瑗仲。小名"铁弥陀",号明两,又号端六,斋号有继明轩、四照堂、窈窕轩、珠朗楼,仰韶楼、鹏天鵾海之楼等。世出瑯玡王氏,明末迁于嘉兴,遂为...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 1岁6月2日(农历五月初六)生于天津三太爷庙街,取名蘧常,字瑗仲。小名"铁弥陀",号明两,又号端六,斋号有继明轩、四照堂、窈窕轩、珠朗楼,仰韶楼、鹏天鵾海之楼等。世出瑯玡王氏,明末迁于嘉兴,遂为嘉兴人。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7岁父王甲荣官广西富川县知县,举家同往。毕读四书与毛诗,然后及礼记、尚书、左传等。母授以杜诗。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8岁始临成亲王永瑆书,父以其性偏阳刚,授以欧阳询《九成宫碑》,此为学书之根基。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 13岁入嘉兴高等小学。于国文、史地常得满分、图画、手工亦优、惟算术、英文独钝。是年,始学作诗。1913年民国2年(癸丑) 14岁是岁夏入浙江第二中学校。各科教师多为名家,尤喜历史。1915年民国4年(乙卯) 16岁患恶虐辍学,父授以唐拓《十七帖》,因病在身,不能笔摹,遂以指画被,此为学草书之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蘧常 瑗仲 十七帖 九成宫碑 高等小学 甲荣 光绪三十三年 光绪二十六年 民国元年 庙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蘧常研究会成立
15
《中国书画》 2017年第7期119-119,共1页
王蘧常先生,字瑗仲,浙江嘉兴人氏,以经学、史学、诸子学著称,又以书法、书学名世,其书法作品卓荤不群,古意淋漓,尤以章草独擅胜场。
关键词 王蘧常 书法作品 诸子学 章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蘧常珍藏沈曾植遗札述略
16
作者 郭建中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1,共10页
王蘧常珍藏沈曾植遗札,于一九八七年捐赠于辽宁省博物馆,共七十八通。三十多年来,此批信札知者寥寥。这批信札不但对沈氏研究的基本文献有补苴之益,而且涵盖了沈氏早、中、晚三期书写风格,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其书风的嬗变,具有重要的文献... 王蘧常珍藏沈曾植遗札,于一九八七年捐赠于辽宁省博物馆,共七十八通。三十多年来,此批信札知者寥寥。这批信札不但对沈氏研究的基本文献有补苴之益,而且涵盖了沈氏早、中、晚三期书写风格,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其书风的嬗变,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蘧常 沈曾植 《沈寐叟年谱》 晚期书风
原文传递
20世纪文人书札用笺品类探析——以王蘧常用笺为例
17
作者 徐晓宇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4年第9期83-87,共5页
一、王蘧常与他的书札王蘧常(1900-1989),字瑗仲,号明两,别号端六,晚号欣欣老人、玉树老人等,浙江嘉兴人。王蘧常出生于书香世家,师从沈曾植学诗书,从唐文治学经,从梁启超学史。1920年于无锡国学专修馆学习,毕业后先后执教于无锡国专、... 一、王蘧常与他的书札王蘧常(1900-1989),字瑗仲,号明两,别号端六,晚号欣欣老人、玉树老人等,浙江嘉兴人。王蘧常出生于书香世家,师从沈曾植学诗书,从唐文治学经,从梁启超学史。1920年于无锡国学专修馆学习,毕业后先后执教于无锡国专、光华、大夏、复旦等院校。他文史哲艺俱通,著作宏富,尤以善章草而著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蘧常 章草 书香世家 沈曾植 唐文治 浙江嘉兴 无锡国专 书札
原文传递
关于王蘧常章草书史定位的断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侯开嘉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23,共10页
一王蘧常是现代章草大家,亦是学问大家。王蘧常之学问,得益于转益多师。据其《自传》所言,有三位老师对他影响极大。第一位是唐文治,他曾称:“我在国学馆时,受教于唐文治先生者至深至大,经学、理学之外,尤深得其论文及读文之法。”[1]... 一王蘧常是现代章草大家,亦是学问大家。王蘧常之学问,得益于转益多师。据其《自传》所言,有三位老师对他影响极大。第一位是唐文治,他曾称:“我在国学馆时,受教于唐文治先生者至深至大,经学、理学之外,尤深得其论文及读文之法。”[1]唐文治其论文之法,主张以我之精神与古人之精神相汇合,借古人之精神发挥我之精神。先潜研乎规矩之中,后超出规矩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蘧常 治先 转益多师 唐文 草书千字文 淳化阁帖 皇象 隶草 索靖 系列作品
原文传递
王蘧常与《十八帖》
19
作者 刘宗超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26,共3页
王蘧常一生留下了大量手札,或写给家人、亲戚,或写给朋友、弟子,或回复社会来信。这些手札就书写内容来看,有学术上的答疑解惑,有亲朋间的感惠循知、嘘寒问暖,还有自述身体近况,无不真切生动,富有浓郁生活气息和人事亲情。其中,《十八... 王蘧常一生留下了大量手札,或写给家人、亲戚,或写给朋友、弟子,或回复社会来信。这些手札就书写内容来看,有学术上的答疑解惑,有亲朋间的感惠循知、嘘寒问暖,还有自述身体近况,无不真切生动,富有浓郁生活气息和人事亲情。其中,《十八帖》是王蘧常晚年手札的代表作。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人在《书道》杂志撰文称“古有王羲之,今有王蘧常”,于是其学生冯其庸和王运天便建议其师王蘧常仿照王羲之《十七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蘧常 十七帖 书道 书写内容 书风 书帖 冯其庸 成格 八十年代 墨法
原文传递
海水倒激浙江潮——王蘧常书学散论
20
作者 刘彦湖 《中国书法》 CSSCI 2020年第9期122-127,共6页
一个人一生写一种书体,成一种风格,这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当行本色。是本色,也是本份,就是安份守己。他们不以花样翻新,诸体兼擅,来矜夸多能多才,而是像着衣吃饭一样,安之若素。这就是他们的笔墨生涯,把艺术与生活,如盐在水,溶成一片。... 一个人一生写一种书体,成一种风格,这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当行本色。是本色,也是本份,就是安份守己。他们不以花样翻新,诸体兼擅,来矜夸多能多才,而是像着衣吃饭一样,安之若素。这就是他们的笔墨生涯,把艺术与生活,如盐在水,溶成一片。王蘧常先生倾其一生,专注于章草一体,其执拗劲儿,如九头牛也挽他不回。举凡落笔,必作章草,屏条对联用之,匾额题署用之,连篇累牍的文稿用之,成百成千通的信札亦用之,蝇头小字用之,擘窠大字用之,愈小愈精,愈大愈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蘧常 章草 文人士大夫 花样翻新 倾其一生 题署 艺术与生活 蝇头小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