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校勘学方法论》所见胡适校勘学思想平议——兼论其对王念孙理校成果的批评
1
作者 张锦少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22-33,共12页
胡适是近代中国的学术巨擘,对清代学术的研究可谓继梁启超以后的第一人,他在1930年代撰作的《校勘学方法论》中对王念孙的理校成果持批评的态度,而此文原稿现藏台湾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通过比对草稿与定稿所见删乙改订之迹,配合胡适手... 胡适是近代中国的学术巨擘,对清代学术的研究可谓继梁启超以后的第一人,他在1930年代撰作的《校勘学方法论》中对王念孙的理校成果持批评的态度,而此文原稿现藏台湾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通过比对草稿与定稿所见删乙改订之迹,配合胡适手稿、书信、日记等材料,尝试考见胡适校勘学思想的学术脉络与嬗变之端倪,并以中西校勘学比较为参照,辅以近世出土文献材料与王念孙理校成果的比对,评骘胡适校勘“重对校,轻理校”思想之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勘学理论 胡适 王念孙 20世纪中国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王念孙的同源词研究与梅祖麟教授商榷 被引量:9
2
作者 华学诚 柏亚东 +2 位作者 王智群 赵奇栋 郑东珍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3,共6页
梅祖麟否定《广雅疏证》的同源词研究。《广雅疏证》的同源词研究既有文献证明,其音转学说也大多能够成立。王念 孙的同源词研究是在先进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广雅疏证》的成就世有定评。
关键词 同源词研究 王念孙 梅祖麟 《广雅疏证》 音转学说 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大藏《王念孙手稿》流传考述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晓庆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5-142,共8页
1922年罗振玉从江姓手中购得高邮王氏父子未刊丛稿一箱,部分内容经王国维参与整理编次,已于1925年排印出版,即为《高邮王氏遗书》。其余未刊者皆署名《王念孙手稿》,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价值重大,今皆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尚未刊布。《... 1922年罗振玉从江姓手中购得高邮王氏父子未刊丛稿一箱,部分内容经王国维参与整理编次,已于1925年排印出版,即为《高邮王氏遗书》。其余未刊者皆署名《王念孙手稿》,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价值重大,今皆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尚未刊布。《手稿》具有珍贵价值,流传至今实属不易。对其近二百年来的流传、刊布情况进行详细考察,有助于《手稿》的进一步整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念孙手稿》 整理 刊布 北大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念孙父子的“连语观”及其训解实践(下)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运富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4-71,共8页
一、训解的原则 如上所述,构成“连语”的是两个同义或近义的语素。正因为两个语素“上下同义”(古文直书,故云“上下”),所以无论你用什么材料和方法,都不应该把它们分别训解为两个不同的意义,这是一条总的原则,关于这条原则,王氏曾不... 一、训解的原则 如上所述,构成“连语”的是两个同义或近义的语素。正因为两个语素“上下同义”(古文直书,故云“上下”),所以无论你用什么材料和方法,都不应该把它们分别训解为两个不同的意义,这是一条总的原则,关于这条原则,王氏曾不只一次地提到它,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语 训解 语素 同义复词 王氏父子 迭韵 复音词 二义 王念孙 命名之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王念孙对古典人文知识增长的贡献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根友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2-101,共10页
处于"后戴震时代"的王念孙,通过古典语言学的研究,将戴震哲学的"求道"精神转向了一种对古典人文知识的追求,更加鲜明地体现了求真、求是的精神。他在"因音求义"方面的理论贡献和运用这一训诂学理论在古... 处于"后戴震时代"的王念孙,通过古典语言学的研究,将戴震哲学的"求道"精神转向了一种对古典人文知识的追求,更加鲜明地体现了求真、求是的精神。他在"因音求义"方面的理论贡献和运用这一训诂学理论在古代典籍的校勘、古代汉语语言规律的研究与总结等方面,均取得了度越前人的成就。从思想史的角度看,王念孙的语言学研究成就促进了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念孙 古典人文知识 后戴震时代 求是 古典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代《管子》校勘中的学术传承——以王念孙、陈奂、丁世涵、戴望为系谱的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学斌 《管子学刊》 CSSCI 2010年第1期25-28,49,共5页
有清一代,《管子》校勘领域有着鲜明的学术传承。王念孙、陈奂、丁世涵、戴望三代学人,秉持乾嘉考据学之方法,致力于《管子》校雠事业,为后世的管子研究提供了扎实可信的文献基础。故对这一学术系谱进行考察,既可认清其在管子研究由古... 有清一代,《管子》校勘领域有着鲜明的学术传承。王念孙、陈奂、丁世涵、戴望三代学人,秉持乾嘉考据学之方法,致力于《管子》校雠事业,为后世的管子研究提供了扎实可信的文献基础。故对这一学术系谱进行考察,既可认清其在管子研究由古典向近代的学术转型中之地位,亦能借此个案了解清代子书校勘之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校勘 学术传承 王念孙 陈奂 丁世涵 戴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雯部分作品被误植为王念孙 被引量:2
7
作者 程泱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8-158,共1页
《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集部》“清别集”第14593条著录:《八一老人序存》,不分卷,清王念孙撰,清抄本,清黄聪跋,程荃题诗。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关键词 王念孙 作品 田雯 中国古籍善本 图书馆藏 复旦大学 著录 集部
原文传递
论王念孙对戴震学术的继承与发展——以《广雅疏证》为例的考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徐道彬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2-97,共6页
清代乾嘉学术研究中,"戴段二王"的徽名已为近年的学界所关注,他们之间的师承关系,也为人所熟知。以《广雅疏证》为例可以梳理出高邮王氏对戴震学术思想、治学方法和治学精神的继承和发展。由此以进,既可探明清代学术的深层关... 清代乾嘉学术研究中,"戴段二王"的徽名已为近年的学界所关注,他们之间的师承关系,也为人所熟知。以《广雅疏证》为例可以梳理出高邮王氏对戴震学术思想、治学方法和治学精神的继承和发展。由此以进,既可探明清代学术的深层关系,也可说明"扬州学派"的存在问题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震 王念孙 小学 “扬州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念孙《广雅疏证》关于《文选》李善注的质疑 被引量:1
9
作者 彭慧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4-146,共3页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唐李善以钩稽故实、征引出处的方法训释《选》文,成为《文选》的不朽功臣,然而,其疏漏之处亦在所难免。对此,王念孙不仅在《读书杂志》中有集中全面的论述,而且在《广雅疏证》中亦颇多探讨。本文...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唐李善以钩稽故实、征引出处的方法训释《选》文,成为《文选》的不朽功臣,然而,其疏漏之处亦在所难免。对此,王念孙不仅在《读书杂志》中有集中全面的论述,而且在《广雅疏证》中亦颇多探讨。本文即立足于此,对《广雅疏证》中王氏有关《文选》李善注的质疑与指正予以爬梳整理并试加分析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念孙 《广雅疏证》 《文选》 李善注 文字 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王念孙《广雅疏证》研究同源词的方法与梅祖麟教授商榷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继明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60-67,共8页
王念孙《广雅疏证》研究同源词的方法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其研究同源词的方法众多,并非只有“一声之转”;汉语同源词的研究模式与外国语言同源词的研究模式是不能等同的。
关键词 同源词研究 方法 一声之转 王念孙 梅祖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王念孙《读书杂志》一书的校勘学特色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计康 《图书馆学刊》 2009年第4期82-84,共3页
清朴学大师王念孙的《读书杂志》是一部校读古籍的专著,它以读书札记的形式,记录了王念孙晚年研究古籍的成果。堪称清代朴学之代表作。其训诂学成就卓著,但在校勘学方面却也成果斐然。试从该书的成书缘由、学术背景、校勘特色几个方面... 清朴学大师王念孙的《读书杂志》是一部校读古籍的专著,它以读书札记的形式,记录了王念孙晚年研究古籍的成果。堪称清代朴学之代表作。其训诂学成就卓著,但在校勘学方面却也成果斐然。试从该书的成书缘由、学术背景、校勘特色几个方面来阐述,以期能对王氏校勘学有较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杂志 校勘学 王念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念孙《读书杂志·逸周书》校雠补正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精盛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年第3期36-38,51,共4页
该文对王念孙《读书杂志.逸周书》在校勘上论证不足、理据有误或校勘有误处进行评议,加以补正。
关键词 王念孙 历史文献 校勘 补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有诰《诗经韵读》和王念孙《古韵谱》用韵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强 《安康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41-47,共7页
江有诰《诗经韵读》与王念孙《古韵谱》的用韵差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对句末韵字的入韵方式理解不同;对某些句中字是否入韵理解不同;对句末韵字和句中字是否同时押韵理解不同;对某些句子或篇章是否有韵理解不同;对某些篇章韵例理解相同... 江有诰《诗经韵读》与王念孙《古韵谱》的用韵差异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对句末韵字的入韵方式理解不同;对某些句中字是否入韵理解不同;对句末韵字和句中字是否同时押韵理解不同;对某些句子或篇章是否有韵理解不同;对某些篇章韵例理解相同,但对入韵字理解不同。通过比较发现,总体而论,江氏和王氏在研究《诗经》用韵上各有得失,江氏之得远远多于王氏。相较而言,江氏对韵和非韵的辨别,比王氏高明;江氏比王氏更注重同篇各章在韵式上的整齐性;江氏在分析句中字是否入韵时,较王氏谨慎;江氏对某些句子或篇章是否入韵的处理,较王氏有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有诰 王念孙 《诗经韵读》 《古韵谱》 《诗经》韵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有诰、王念孙关于至部的讨论及对脂微分部的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乔秋颖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8-51,共4页
在清代著名古音学家中,王念孙和江有诰的学说极为相似,但二人在至部独立与否的问题上曾有过讨论,王念孙认为至部应当从脂部中独立出来,江有诰认为不应独立,双方虽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理由,却未能令对方信服。这种讨论启迪了王力等后来学者... 在清代著名古音学家中,王念孙和江有诰的学说极为相似,但二人在至部独立与否的问题上曾有过讨论,王念孙认为至部应当从脂部中独立出来,江有诰认为不应独立,双方虽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理由,却未能令对方信服。这种讨论启迪了王力等后来学者,最终将阴声的脂部和微部分离,完成了脂质真、微物文阴阳入三分相配的完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有诰 王念孙 至部独立 脂微分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师古王念孙误释“奔踶”辨正 被引量:2
15
作者 曲文军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62-62,共1页
“奔踶一词最早见于汉代 ,颜师古释为“谓马乘时即奔跑 ,立时则踢人” ,王念孙释为“奔驰” ,这两种解释都是错误的。正确的解释应是 :奔 ,即马、牛、驴、大象等动物尥蹶子。
关键词 颜师古 王念孙 古汉语 奔Ti 词语释义 辨正 古代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念孙、俞樾校释《荀子》特色差异之研究
16
作者 温美姬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7-141,共5页
王念孙(含王引之)和俞樾是有清一代著名的训诂学大家和校勘学大家。两家在校释《荀子》上,特色不同且有差异,具体表现为:一是王氏援引文献比俞氏丰富;二是王氏重实证,论证更客观,俞氏重义理,论证更主观;三是王氏层次清晰、逻辑续密的特... 王念孙(含王引之)和俞樾是有清一代著名的训诂学大家和校勘学大家。两家在校释《荀子》上,特色不同且有差异,具体表现为:一是王氏援引文献比俞氏丰富;二是王氏重实证,论证更客观,俞氏重义理,论证更主观;三是王氏层次清晰、逻辑续密的特点比俞氏更明显、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念孙 俞樾 校释 《苟子》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念孙训释《荀子》的方法及其特点
17
作者 温美姬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3-176,共4页
清代一大批学者对《荀子》进行了校注,本文选择其中的王念孙的校注进行分析,专门分析其训释方法,从而管窥王念孙乃至清儒在古籍训释上的方法、特点。
关键词 王念孙 训释 《荀子》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念孙《读书杂志》对大型辞书修订的价值和意义
18
作者 刘精盛 叶桂郴 《钦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29-33,共5页
王念孙的《读书杂志》对《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的修订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提供漏收的字、义项、词以及为辞书提供书证或提供更早的书证。
关键词 王念孙 读书杂志 辞书修订 价值和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念孙“‘脩’、‘循’形近而误”说献疑
19
作者 李朝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33-37,共5页
王念孙认为典籍中"脩"和"循"常常"形近而误",并将大量的"脩"校改为"循"。但对典籍中"脩"和"循"的致误情况进行统计,发现"脩"几乎都是在表遵循义时被... 王念孙认为典籍中"脩"和"循"常常"形近而误",并将大量的"脩"校改为"循"。但对典籍中"脩"和"循"的致误情况进行统计,发现"脩"几乎都是在表遵循义时被认为由"循"所误,而表其他义时则不被言误,用"形近而误"说无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对大量语言材料进行分析的结果也表明:"脩"与"循"同有遵循义,不烦校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念孙 《读书杂志》 遵循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念孙《丁亥诗钞》解读
20
作者 单殿元 梁孝梅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53-56,共4页
王念孙历来以小学名世;但他游历山水之间时,也曾吟咏放歌,所作《丁亥诗钞》,颇见功力。品味其诗,内容丰富多样,或叙述游历,或描绘景物,或感慨身世,或寄怀古人;艺术上则崇尚古体,追求自然。细加推敲,《丁亥诗钞》并非都写于丁亥年,且有... 王念孙历来以小学名世;但他游历山水之间时,也曾吟咏放歌,所作《丁亥诗钞》,颇见功力。品味其诗,内容丰富多样,或叙述游历,或描绘景物,或感慨身世,或寄怀古人;艺术上则崇尚古体,追求自然。细加推敲,《丁亥诗钞》并非都写于丁亥年,且有存疑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念孙 《丁亥诗钞》 思想内容 艺术特色 存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