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S123作物生长模型的黑龙江海伦市玉米生产潜力计算 被引量:26
1
作者 吴绍洪 靳京 戴尔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3-97,共5页
在概括国内外作物生产潜力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PS123模型进行方法的改进,将PS123作物生长模型与常规方法相结合,计算黑龙江省海伦市玉米生产潜力,寻求一种更为客观、科学的生产潜力计算方法,也为PS123模型在东北地区不同作物中的应用奠... 在概括国内外作物生产潜力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PS123模型进行方法的改进,将PS123作物生长模型与常规方法相结合,计算黑龙江省海伦市玉米生产潜力,寻求一种更为客观、科学的生产潜力计算方法,也为PS123模型在东北地区不同作物中的应用奠定基础。选取海伦市1999~2001年数据进行计算,取平均值代表近年来该地区玉米生产潜力。结果显示修正的PS123模型科学、合理,计算简便;海伦市玉米的光合、光温、气候、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分别为54008、11998、9531、8006kg/hm2。与实际产量相比,光能、光温、气候资源利用率以及农业自然潜力利用率分别为10.7%、48.3%、60.9%、72.4%,海伦市玉米生产仍然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123作物生长模型 玉米生产潜力 海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玉米潜在出口国玉米生产潜力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明正 朱思柱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1-130,共10页
本研究利用FAO的GAEZ数据库资料测算了世界潜在耕地数量及分布,探讨玉米主要出口国潜在耕地开发限制因素,确定了具有较大玉米出口潜力的国家,在各国土地开发法律政策限制、土地复种等条件下测算了玉米潜在出口国玉米生产的外延式潜力和... 本研究利用FAO的GAEZ数据库资料测算了世界潜在耕地数量及分布,探讨玉米主要出口国潜在耕地开发限制因素,确定了具有较大玉米出口潜力的国家,在各国土地开发法律政策限制、土地复种等条件下测算了玉米潜在出口国玉米生产的外延式潜力和内涵式潜力,并根据FAO的研究对未来增产模式进行了预测,计算了综合潜力。研究发现世界主要的潜在玉米出口国为阿根廷、巴西、美国、乌克兰等17个国家,其中9个国家属于"一带一路"战略国家。这些国家拥有的潜在耕地可用于玉米生产的面积有1.78亿hm2,这些土地的外延式玉米生产潜力为8.44亿t。如果根据FAO预测认为非洲和南美洲依靠外延式增长而世界其他地区依靠内涵式增长,玉米潜在生产国未来玉米增产潜力为7.94亿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玉米生产潜力 “一带一路”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业生态区法(AEZ)模型的甘肃省玉米生产潜力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于大江 刘成忠 徐文强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77,共5页
根据2001~2010年甘肃省农业统计资料,应用AEZ模型,并结合GIS平台对甘肃省玉米生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甘肃省的玉米生产潜力仍处于较低水平,潜力提升空间较大.2009年甘肃省的玉米生产潜力为5 823kg/hm2,比2000年增长了24.40%;2000... 根据2001~2010年甘肃省农业统计资料,应用AEZ模型,并结合GIS平台对甘肃省玉米生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甘肃省的玉米生产潜力仍处于较低水平,潜力提升空间较大.2009年甘肃省的玉米生产潜力为5 823kg/hm2,比2000年增长了24.40%;2000~2009年,在甘肃省3大玉米种植区中,河西地区的玉米生产潜力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是甘肃省玉米最优种植区;预计2015年甘肃省玉米生产潜力将达6 072.67kg/hm2,比2009年甘肃省玉米生产潜力增长4.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Z模型 GIS 玉米生产潜力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未来土地利用情景模拟及玉米生产潜力预测
4
作者 蒲罗曼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4-1184,共11页
为了探究未来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进而保障未来粮食安全,本研究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了辽宁省2050年的土地利用情景,并利用全球农业生态区划(GAEZ)模型对2050年的玉米生产潜力进行预测,进而对2020—2050年辽宁省玉米生产潜... 为了探究未来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进而保障未来粮食安全,本研究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了辽宁省2050年的土地利用情景,并利用全球农业生态区划(GAEZ)模型对2050年的玉米生产潜力进行预测,进而对2020—2050年辽宁省玉米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预判。预测结果表明,未来30年辽宁省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以旱地和林地的减少(分别为29.78万hm^(2)和25.05万hm^(2))以及城乡工矿用地的增加(55.55万hm^(2))为主,地类的相互转化主要表现为其他地类向旱地转化,以及旱地和水田向城乡工矿用地的转化。基于2050年的耕地情景,预测辽宁省玉米潜在总产量和平均潜在单产分别为393.38万t和7830.56 kg·hm^(-2),其中北部和南部地区玉米平均潜在单产大部分在8000 kg·hm^(-2)以上,远高于西部和东部部分地区。2020—2050年,受耕地变化影响,玉米潜在总产量和平均潜在单产分别减少630.52万t和679.57 kg·hm^(-2),但在空间上大约近一半旱地的平均潜在单产仍有所增加。未来辽宁省应制定更多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防止过度开垦及建设用地扩张现象的发生,进而在保证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确保未来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情景 玉米生产潜力 CA-Markov模型 GAEZ模型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1—2008年西辽河平原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梁怀宇 杨恒山 +1 位作者 刘晶 李媛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16-20,共5页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西辽河平原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采用机制法,对1951—2008年西辽河平原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变化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51—2008年西辽河平原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西辽河平原玉米生产潜力的影响,采用机制法,对1951—2008年西辽河平原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变化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51—2008年西辽河平原玉米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均呈双波型变化曲线,其中光合生产潜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在1981年发生突变下降;光温生产潜力呈上升趋势,在1978年突变减少,1997年突变增加;气候生产潜力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1957年突变增加。自1951—2008年以来,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差值趋于增大,表明降水对玉米生产潜力的制约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玉米生产潜力 西辽河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玉米生产潜力变化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周美君 李飞 +1 位作者 邵佳琪 杨海娟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3-453,共11页
玉米作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探究其生产潜力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中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结合全球农业生态区模型、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方法和集对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玉米生产潜力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及长期变... 玉米作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探究其生产潜力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中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结合全球农业生态区模型、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方法和集对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玉米生产潜力的周期性波动特征及长期变化趋势,进而分析了其空间格局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960—2010年间,中国玉米生产潜力呈增加趋势,由1960年代的9.10亿t增至2000年代的9.45亿t左右。在年际尺度上,中国玉米生产潜力主要以准3 a和准5 a的周期进行波动;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准10 a和准20 a的波动周期。其中,准3 a的周期波动是中国玉米生产潜力长时间变化的最主要特征,这主要是受年降水量变化的影响。从空间格局来看,中国玉米生长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加格达奇—锡林浩特—临河—西宁—天水—中甸沿线以东;1960—2000年间,玉米生产潜力界线在中国东北部和临河—西宁沿线发生了较为明显的移动。华北平原、辽河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的玉米单产潜力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关中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区的玉米单产潜力变化过程与上述地区恰好相反。在这2类地区,玉米单产潜力的变化均较显著,但变化方向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交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生产潜力 周期性 空间格局 气候变化 中国
原文传递
多措并举推进玉米单产提升
7
作者 马珂 《河南农业》 2024年第21期57-57,共1页
河南省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 066.67万hm^(2)以上,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超过650亿kg。河南省用不足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近1/10的粮食、1/4的小麦。在这么高的基础上若想继续提升粮食产量,只有抓重点、补短板,稳面积、提单产。全省... 河南省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 066.67万hm^(2)以上,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超过650亿kg。河南省用不足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近1/10的粮食、1/4的小麦。在这么高的基础上若想继续提升粮食产量,只有抓重点、补短板,稳面积、提单产。全省秋粮生产特别是玉米生产潜力大,在持之以恒抓好小麦生产的同时,聚焦玉米生产,梳理分析单产提升的制约因素,多措并举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对促进粮食稳产增产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总产量 粮食产量 制约因素 玉米单产 补短板 耕地生产 玉米生产潜力 粮食播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全程免耕栽培的主要特点与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世兴 曹德义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88-89,共2页
夏玉米全程免耕栽培是指从玉米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中,不实施任何形式的耕翻或灭茬的一种简化新型栽培模式。由于它是在原来麦棵套种和板茬直播等免耕种植的方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除兼容了原免耕种植方法的很多优点外,又有新的发... 夏玉米全程免耕栽培是指从玉米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中,不实施任何形式的耕翻或灭茬的一种简化新型栽培模式。由于它是在原来麦棵套种和板茬直播等免耕种植的方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除兼容了原免耕种植方法的很多优点外,又有新的发展,使操作程序更趋简化,劳动强度明显降低,经济和社会效益更为明显,成为一项既切实可行,又省工节本增产增益,有着广阔推广前景的新技术,现结合我县多年试验示范的情况将有关问题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全程免耕 主要特点 玉米生产潜力 栽培模式 试验示范 生育期 免耕种植 五氧化二磷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3年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主要获奖项目选介——和田、叶尔羌两河流域50万亩吨粮田栽培技术推广
9
《农村科技》 1995年第2期3-3,共1页
该项目于1991-1993年实际推广吨粮田面积达89.24万亩,平均亩产1048.34公斤。大面积开发吨粮田,国外未见报道。项目区制定的《小麦套种玉米亩产吨粮栽培技术规程》,既对当地原有的耕作技术进行了系列改革,又是在引进某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 该项目于1991-1993年实际推广吨粮田面积达89.24万亩,平均亩产1048.34公斤。大面积开发吨粮田,国外未见报道。项目区制定的《小麦套种玉米亩产吨粮栽培技术规程》,既对当地原有的耕作技术进行了系列改革,又是在引进某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实际,作了重大创新。即:改复播为小麦窄带留行套种玉米,既保证小麦增产,又充分挖掘玉米生产潜力,引进选用冀麦5418、冀麦26小麦和南斯拉夫Sc704、掖单12玉米品种配套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吨粮田 项目区 小麦套种玉米 系列改革 重大创新 栽培技术规程 玉米生产潜力 自治区 耕作技术 和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2000年我国饲料供求格局的基本估计
10
作者 黄不凡 《中国粮食经济》 1997年第4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供求格局 玉米产量 饲料粮 玉米生产潜力 饲用玉米 粮食总产量 配合饲料 水产养殖 畜禽饲养业 粮食生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