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酯化玉米淀粉乳液的改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时君友 韦双颖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36,共3页
采用羧基丁腈胶乳与酯化玉米淀粉乳液共聚的方法对酯化玉米淀粉乳液进行改性,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适宜的反应条件。改性后的共聚乳液胶合干强度可达9.865MPa,湿强度达1.032MPa,可用作API的主剂。
关键词 酯化玉米淀粉乳 改性 羧基丁腈胶 共聚 API胶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装饰材制备用改性玉米淀粉乳液-脲醛树脂胶 被引量:2
2
作者 施晓宏 陆旭晨 +1 位作者 庞小仁 盛娜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49,共4页
为了解决常规脲醛树脂胶生产重组装饰材料韧性较差等问题,将改性玉米淀粉乳液(CSG)与脲醛树脂(UF)胶混合,并加入聚醋酸乙烯酯乳液(PVAc)、聚乙烯醇水溶液(PVA)、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等改性剂及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氛酸酯(PAPI)增强剂,... 为了解决常规脲醛树脂胶生产重组装饰材料韧性较差等问题,将改性玉米淀粉乳液(CSG)与脲醛树脂(UF)胶混合,并加入聚醋酸乙烯酯乳液(PVAc)、聚乙烯醇水溶液(PVA)、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等改性剂及多亚甲基多苯基异氛酸酯(PAPI)增强剂,制备一种改性胶,用于重组装饰材生产。通过试验优选改性胶的配比,制备的装饰薄木比用常规UF胶时柔韧性增强,甲醛释放量达到E_1级,且成本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装饰材 刨切薄木 改性玉米淀粉乳 脲醛树脂 聚醋酸乙烯酯 改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淀粉乳在饲用金霉素生产中的应用
3
作者 谢飞 任冬梅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8年第1期15-18,共4页
将金霉素生产中的主要原料——玉米淀粉全部用玉米淀粉乳代替,通过对3株生产用菌(金色链霉菌)开展平行试验,对比替代前后金霉素发酵过程中各项关键技术指标,包括消后糖含量、溶磷含量、p H值、消后氨基氮、菌丝生长情况、菌浓及效价。... 将金霉素生产中的主要原料——玉米淀粉全部用玉米淀粉乳代替,通过对3株生产用菌(金色链霉菌)开展平行试验,对比替代前后金霉素发酵过程中各项关键技术指标,包括消后糖含量、溶磷含量、p H值、消后氨基氮、菌丝生长情况、菌浓及效价。结果表明,采用玉米淀粉乳作为主要原料的种子罐和发酵罐培养基中消后糖含量、溶磷含量及p H值与传统工艺相比无明显差异,消后氨基氮含量及菌浓升高,菌丝生长速度加快,且效价高于传统工艺。研究结果为降低饲用金霉素生产成本、简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霉素 玉米淀粉 玉米淀粉乳 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玉米淀粉乳折算淀粉干物或商品淀粉的方法
4
《淀粉与淀粉糖》 2009年第3期45-50,共6页
近一个时期以来,不少淀粉深加工企业,不再生产原淀粉,而是从邻近淀粉工厂购买淀粉乳作为原料,直接加工成淀粉深加工产品。因此常有询问用什么方法测定及计算淀粉乳的干物含量或直接折算成商品淀粉,现就以下几种方法介绍如下,供同... 近一个时期以来,不少淀粉深加工企业,不再生产原淀粉,而是从邻近淀粉工厂购买淀粉乳作为原料,直接加工成淀粉深加工产品。因此常有询问用什么方法测定及计算淀粉乳的干物含量或直接折算成商品淀粉,现就以下几种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乳 商品 折算 深加工企业 深加工产品 直接加工 淀粉 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淀粉液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志强 于涛 张春泓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76-79,共4页
阐述了以不同浓度玉米淀粉为原料,在现有工艺条件下,通过传统的喷射液化器进行一系列液化试验,确定了传统的液化技术淀粉乳最高浓度为40%。超过此浓度后,采用中温酶保温预液化,降低淀粉黏度再采用喷射器液化,最终实现了50%的淀粉乳完全... 阐述了以不同浓度玉米淀粉为原料,在现有工艺条件下,通过传统的喷射液化器进行一系列液化试验,确定了传统的液化技术淀粉乳最高浓度为40%。超过此浓度后,采用中温酶保温预液化,降低淀粉黏度再采用喷射器液化,最终实现了50%的淀粉乳完全液化,该技术在淀粉糖生产中可以为后续工段节省蒸汽,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玉米淀粉乳 液化 节能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法生产磷酸酯玉米淀粉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曹雪 赵国兴 +4 位作者 崔秀兰 安鸿雁 唐宏阁 范春燕 佟毅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32-136,共5页
以玉米淀粉乳为原料,磷酸盐复配剂为酯化剂,采用半干法生产磷酸酯玉米淀粉,考察不同浓度淀粉乳、磷酸盐复配剂加入方式、脱水干燥水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磷酸酯玉米淀粉的取代度、应用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乳浓度为42%、磷酸盐... 以玉米淀粉乳为原料,磷酸盐复配剂为酯化剂,采用半干法生产磷酸酯玉米淀粉,考察不同浓度淀粉乳、磷酸盐复配剂加入方式、脱水干燥水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磷酸酯玉米淀粉的取代度、应用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乳浓度为42%、磷酸盐复配剂直接加入淀粉乳中、脱水干燥水分为17%的情况下,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100 min,可制得取代度为0.055 3、应用黏度为620 cp的磷酸酯玉米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法 磷酸酯玉米淀粉 玉米淀粉乳 取代度 应用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型肠内营养乳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孔敏 佟叔远 +3 位作者 王莉 董宗福 谭子方 李艳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25期3-4,共2页
目的优化糖尿病型肠内营养乳的制备工艺,分析糖尿病型肠内营养乳的稳定性和价值。方法以木薯淀粉与玉米作为乳化剂,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木薯—玉米淀粉乳,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制剂处方,同时考察压均质参数对乳剂粒径的影响,并对其形态、离... 目的优化糖尿病型肠内营养乳的制备工艺,分析糖尿病型肠内营养乳的稳定性和价值。方法以木薯淀粉与玉米作为乳化剂,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木薯—玉米淀粉乳,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制剂处方,同时考察压均质参数对乳剂粒径的影响,并对其形态、离心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最佳处方:油含量5%,木薯淀粉1%,玉米淀粉1%;制得的木薯—玉米淀粉乳平均粒径为(200.00±10.21)nm,多分散系数<0.1,室温5℃存放6个月后乳滴平均粒径及分布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结论木薯淀粉与玉米淀粉制备的木薯—玉米淀粉乳(糖尿病型营养乳)稳定性良好,经济安全,开发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肠内营养 木薯—玉米淀粉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淀粉
8
作者 赵志超 《化工科技》 CAS 2003年第1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氧化淀粉 织物浆料 粘度 胶液 原料 玉米淀粉乳 次氯酸钠溶液 NAOH 亚硫酸钠 青岛化工学院科研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全糖粉生产技术 被引量:2
9
作者 苏斯恩 胡晓军 慕长宏 《黑龙江粮油科技》 1998年第2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玉米全糖粉 生产技术 玉米淀粉乳 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Laws of Starch Accumulation in Micro-endosperm Maize Kernel 被引量:8
10
作者 甘凤琼 张亚平 +1 位作者 杨庆锋 吴子恺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3期84-87,共4页
[Objective] The experiment aimed to study laws of accumulation of starch in micro-endosperm maize kernel. [Method] The laws of accumulation of starch in maize embryo and OSK(the other section of a kernel except embryo... [Objective] The experiment aimed to study laws of accumulation of starch in micro-endosperm maize kernel. [Method] The laws of accumulation of starch in maize embryo and OSK(the other section of a kernel except embryo) of MEM(micro-endosperm maize) were studied in this experiment by taking Gaoyou 115 maize as control. [Result] The starch accumulation speed of MEM embryo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Gaoyou115 and the starch accumulation speed of MEM OSK was far lower than that of Gaoyou 115, so the starch content of the whole kernel of Gaoyou 115 was 3.4 to 4.5 times as high as that of MEM during harvesting. The embryo starch weight ration of Gaoyou 115 maize during harvesting was only 3% to 4% while that of MEM was 16% to 22%. Moreover, starch accumulation speeds of different MEM materials were different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arch content during harvesting among different MEM materials. [Conclusion] The starch accumulation in MEM was slow, and MEM has widely variation on starch accu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 (micro-endosperm maize) STARCH ACCU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