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金玉共振:中原青铜时代伊始玉兵器的演变态势
被引量:
1
1
作者
许宏
《百色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2-17,共6页
在中原青铜时代伊始的二里头时代,青铜礼兵器渗入并局部替代既有的玉礼器器种,形成"金玉共振"的局面。大型、片状、有刃,构成了二里头玉石质礼兵器的主旋律,这是对史前玉器的重大扬弃。当烈火铸就的贵金属——青铜被塑成温文...
在中原青铜时代伊始的二里头时代,青铜礼兵器渗入并局部替代既有的玉礼器器种,形成"金玉共振"的局面。大型、片状、有刃,构成了二里头玉石质礼兵器的主旋律,这是对史前玉器的重大扬弃。当烈火铸就的贵金属——青铜被塑成温文尔雅的礼容器,温润可人的玉却隐隐地呈现出某种杀伐之气。"祀与戎"这两件"国之大事",就这样被和谐地融入早期王朝的礼仪制度中。以有内钺、直内和曲内戈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青铜兵器,奠定了中国古代兵器的基本格局。其中,戈的出现意义尤其重大,啄击兼勾杀的威力使其极利于近战,成为日后中国冷兵器中的主宰器种。二里头都城中出土的玉石钺,和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钺,应是已出现的王权的一个重要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
青铜时代
玉兵器
铜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先秦玉兵器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
3
2
作者
吕建昌
《军事历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0-128,共9页
中国史前社会后期到夏商周时代,曾有不少玉质兵器。史前时代的北方以玉斧为主要种类,南方以玉钺为主,而夏商周时代的中原地区则以玉戈为玉兵器主流。史前时代的玉斧、玉钺主要作为军权、王权的象征物,夏商周时代的玉戈亦作为体现王者权...
中国史前社会后期到夏商周时代,曾有不少玉质兵器。史前时代的北方以玉斧为主要种类,南方以玉钺为主,而夏商周时代的中原地区则以玉戈为玉兵器主流。史前时代的玉斧、玉钺主要作为军权、王权的象征物,夏商周时代的玉戈亦作为体现王者权威的仪仗之器。随着商代青铜兵器的普遍使用和青铜器地位的上升,玉钺的军事权威象征意义渐趋弱化,为青铜钺取代而走向衰微。而在西周用玉制度的不断发展中,玉戈由于形制缺乏新意,落后于青铜戈演进的时代潮流,而为其他礼玉所取代,最后演绎为贵族的组玉佩饰品。玉兵器在先秦时代的主要功能是权杖的象征性,并非真正的实战用兵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玉兵器
玉
斧
玉
钺
玉
戈
原文传递
简论商代玉兵器
3
作者
米海若
《收藏家》
2019年第7期53-58,共6页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出现了很多工具。古时候生产力低下,工具产出不多,制作精良的工具大多集中在少数拥有较高地位的贵族统治阶级手中。兵器既是狩猎作战中使用的实用工具,也有象征权力地位的意义。玉质地坚硬细腻、色彩美丽...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出现了很多工具。古时候生产力低下,工具产出不多,制作精良的工具大多集中在少数拥有较高地位的贵族统治阶级手中。兵器既是狩猎作战中使用的实用工具,也有象征权力地位的意义。玉质地坚硬细腻、色彩美丽温润,深受统治阶级的喜爱,玉制品普遍被用作祭祀之用,从而成为权力的一种物质体现形式,有了对权力的象征意义。在古时候,祭祀与征战是一个部落乃至整个国家的大事,以玉制成的兵器更强地充满了对权力的代表和象征。玉兵器表示着持有者拥有征讨、杀伐的资格,是拥有一种权力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兵器
妇好墓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河南省安阳市
原文传递
尚贤与禅让:历史还是神话——四重证据视域下禅让传说新考
被引量:
3
4
作者
吴玉萍
孙凤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26,共9页
围绕"禅让",学界一直持三种说法,一是顾颉刚的禅让传说源于墨家;二是裘锡圭等人的禅让传说起于夏之前;三是禅让不存在。前人对于禅让的论证主要是通过第一重证据和第二重证据,即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然而随着第四重证据的出现...
围绕"禅让",学界一直持三种说法,一是顾颉刚的禅让传说源于墨家;二是裘锡圭等人的禅让传说起于夏之前;三是禅让不存在。前人对于禅让的论证主要是通过第一重证据和第二重证据,即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然而随着第四重证据的出现——四千年前中原地区相当于王城的考古发现和大量玉石兵器,虞夏商周四代以及玉(石)兵时代得到了证实。于此可看出墨子所提三代圣王说及禅让说当属他神话式的建构,其目的是为了宣扬尚贤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尚贤
禅让
虞夏
四重证据
玉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玉文化先统一中国说:石峁玉器新发现及其文明史意义
被引量:
12
5
作者
叶舒宪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20,28,共11页
玉兵器和玉礼器的出现是华夏文明起源期的特有文化现象。玉制干戈的功能在于从精神信仰上防御和化解实际的武力攻击,即"化干戈为玉帛"的中国式和平理想,其物质的和观念的前提是由北方红山文化和南方良渚文化在5000年前奠定基...
玉兵器和玉礼器的出现是华夏文明起源期的特有文化现象。玉制干戈的功能在于从精神信仰上防御和化解实际的武力攻击,即"化干戈为玉帛"的中国式和平理想,其物质的和观念的前提是由北方红山文化和南方良渚文化在5000年前奠定基础的。石峁龙山文化古城建筑用玉器的现象凸显玉石神话信仰(玉教)的避邪禳敌功能,而其大批量玉器生产的原材料供应则预示着华夏文明资源依赖的"西玉东输"现象,以及"玉石之路黄河段"的存在,比所谓"丝绸之路"更早也更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
教信仰
建筑用
玉
避邪神话
玉兵器
玉
石之路黄河段
原文传递
玉石之路黄河段刍议
被引量:
2
6
作者
叶舒宪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5年第4期17-22,共6页
一、丝绸之路小传统与玉石之路大传统哲学家有关"熟知非真知"的告诫,对于认识"丝绸之路"之类被现代西方人命名的历史现象,是十分有益的。某种命名一旦通过语言的约定俗成作用流行开来,就会在人云亦云的语境作用下...
一、丝绸之路小传统与玉石之路大传统哲学家有关"熟知非真知"的告诫,对于认识"丝绸之路"之类被现代西方人命名的历史现象,是十分有益的。某种命名一旦通过语言的约定俗成作用流行开来,就会在人云亦云的语境作用下形成世俗的成见。超越世俗观点而洞察事物真相的可能性,也就随之相应地逐渐变小。后人需要花费很大的气力和很长的时间,去为流行的名号正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
石之路
小传统
李希霍芬
神话学
中华文明探源
和田
玉
贸易通道
文化史研究
玉兵器
商业品牌
原文传递
殷商玉器鉴定零拾(下)
7
作者
董立平
《收藏家》
2019年第6期63-69,共7页
五、玉璧、玉环按照《周礼》记载,商周时期的玉质礼器包括璧、琮、圭、璋、琥、璜六种,历代文人称之为'六瑞'。其中,用以礼天的璧,按《尔雅》的定义分为璧、瑗、环三种。'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好肉若一谓之...
五、玉璧、玉环按照《周礼》记载,商周时期的玉质礼器包括璧、琮、圭、璋、琥、璜六种,历代文人称之为'六瑞'。其中,用以礼天的璧,按《尔雅》的定义分为璧、瑗、环三种。'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好肉若一谓之‘环’。'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说:'无论用哪一种来解释《尔雅》都和实物情况不符。发掘所得的实物,肉、好的比例很不规则。他们既不限于这三种比例,并且绝大部分不符合这三种比例。我建议把三者总称为‘璧环类’。''商代墓中的璧环类多出于死者胸前或腰侧,其用途可能也是如此(指悬挂在身上—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商
玉
器
商代早期
玉兵器
殷商时期
原文传递
红山女神(中)
8
作者
王开
《今日辽宁》
2015年第1期85-87,共3页
红山文化的时代相当于五帝时代的前期,从红山文化五千年古国在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先走一步,到该文化在其南下过程中与仰韶文化在冀北相遇的考古实证,都证明了五帝时代前期有关代表人物在北方地区活动的可信性。大量的玉制品,和英雄的王...
红山文化的时代相当于五帝时代的前期,从红山文化五千年古国在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先走一步,到该文化在其南下过程中与仰韶文化在冀北相遇的考古实证,都证明了五帝时代前期有关代表人物在北方地区活动的可信性。大量的玉制品,和英雄的王一起埋在积石冢下,一朝重见天日,第一群有幸与之两两相对的人,该是何种心情?惊讶、惊叹、震撼,恐怕这也不是全部,根本就没有词语精准地表达千古一悟。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帝时代
红山文化
中国文明起源
玉兵器
有熊氏
北夷
嫘祖
慕容廆
北方地区
辽西走廊
原文传递
题名
金玉共振:中原青铜时代伊始玉兵器的演变态势
被引量:
1
1
作者
许宏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处
《百色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2-17,共6页
文摘
在中原青铜时代伊始的二里头时代,青铜礼兵器渗入并局部替代既有的玉礼器器种,形成"金玉共振"的局面。大型、片状、有刃,构成了二里头玉石质礼兵器的主旋律,这是对史前玉器的重大扬弃。当烈火铸就的贵金属——青铜被塑成温文尔雅的礼容器,温润可人的玉却隐隐地呈现出某种杀伐之气。"祀与戎"这两件"国之大事",就这样被和谐地融入早期王朝的礼仪制度中。以有内钺、直内和曲内戈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青铜兵器,奠定了中国古代兵器的基本格局。其中,戈的出现意义尤其重大,啄击兼勾杀的威力使其极利于近战,成为日后中国冷兵器中的主宰器种。二里头都城中出土的玉石钺,和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钺,应是已出现的王权的一个重要象征。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
青铜时代
玉兵器
铜礼器
Keywords
Erlitou culture
the Bronze Age
jade weapon
ritual bronze wares
分类号
C958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先秦玉兵器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
3
2
作者
吕建昌
机构
上海大学
出处
《军事历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0-128,共9页
文摘
中国史前社会后期到夏商周时代,曾有不少玉质兵器。史前时代的北方以玉斧为主要种类,南方以玉钺为主,而夏商周时代的中原地区则以玉戈为玉兵器主流。史前时代的玉斧、玉钺主要作为军权、王权的象征物,夏商周时代的玉戈亦作为体现王者权威的仪仗之器。随着商代青铜兵器的普遍使用和青铜器地位的上升,玉钺的军事权威象征意义渐趋弱化,为青铜钺取代而走向衰微。而在西周用玉制度的不断发展中,玉戈由于形制缺乏新意,落后于青铜戈演进的时代潮流,而为其他礼玉所取代,最后演绎为贵族的组玉佩饰品。玉兵器在先秦时代的主要功能是权杖的象征性,并非真正的实战用兵器。
关键词
先秦
玉兵器
玉
斧
玉
钺
玉
戈
分类号
E291 [军事—军事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简论商代玉兵器
3
作者
米海若
机构
不详
出处
《收藏家》
2019年第7期53-58,共6页
文摘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出现了很多工具。古时候生产力低下,工具产出不多,制作精良的工具大多集中在少数拥有较高地位的贵族统治阶级手中。兵器既是狩猎作战中使用的实用工具,也有象征权力地位的意义。玉质地坚硬细腻、色彩美丽温润,深受统治阶级的喜爱,玉制品普遍被用作祭祀之用,从而成为权力的一种物质体现形式,有了对权力的象征意义。在古时候,祭祀与征战是一个部落乃至整个国家的大事,以玉制成的兵器更强地充满了对权力的代表和象征。玉兵器表示着持有者拥有征讨、杀伐的资格,是拥有一种权力的体现。
关键词
玉兵器
妇好墓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河南省安阳市
分类号
K875.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尚贤与禅让:历史还是神话——四重证据视域下禅让传说新考
被引量:
3
4
作者
吴玉萍
孙凤娟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26,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周礼>礼器神话与中国礼制话语研究"(13CZW022)
文摘
围绕"禅让",学界一直持三种说法,一是顾颉刚的禅让传说源于墨家;二是裘锡圭等人的禅让传说起于夏之前;三是禅让不存在。前人对于禅让的论证主要是通过第一重证据和第二重证据,即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然而随着第四重证据的出现——四千年前中原地区相当于王城的考古发现和大量玉石兵器,虞夏商周四代以及玉(石)兵时代得到了证实。于此可看出墨子所提三代圣王说及禅让说当属他神话式的建构,其目的是为了宣扬尚贤思想。
关键词
尚贤
禅让
虞夏
四重证据
玉兵器
Keyword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intelligent
demise
Yu and Xia Dynasties
quadruple-evidence
jade weapon
分类号
K2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玉文化先统一中国说:石峁玉器新发现及其文明史意义
被引量:
12
5
作者
叶舒宪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
出处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20,28,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10&ZD100)阶段性成果
文摘
玉兵器和玉礼器的出现是华夏文明起源期的特有文化现象。玉制干戈的功能在于从精神信仰上防御和化解实际的武力攻击,即"化干戈为玉帛"的中国式和平理想,其物质的和观念的前提是由北方红山文化和南方良渚文化在5000年前奠定基础的。石峁龙山文化古城建筑用玉器的现象凸显玉石神话信仰(玉教)的避邪禳敌功能,而其大批量玉器生产的原材料供应则预示着华夏文明资源依赖的"西玉东输"现象,以及"玉石之路黄河段"的存在,比所谓"丝绸之路"更早也更值得关注。
关键词
玉
教信仰
建筑用
玉
避邪神话
玉兵器
玉
石之路黄河段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玉石之路黄河段刍议
被引量:
2
6
作者
叶舒宪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处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5年第4期17-22,共6页
文摘
一、丝绸之路小传统与玉石之路大传统哲学家有关"熟知非真知"的告诫,对于认识"丝绸之路"之类被现代西方人命名的历史现象,是十分有益的。某种命名一旦通过语言的约定俗成作用流行开来,就会在人云亦云的语境作用下形成世俗的成见。超越世俗观点而洞察事物真相的可能性,也就随之相应地逐渐变小。后人需要花费很大的气力和很长的时间,去为流行的名号正名。
关键词
玉
石之路
小传统
李希霍芬
神话学
中华文明探源
和田
玉
贸易通道
文化史研究
玉兵器
商业品牌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殷商玉器鉴定零拾(下)
7
作者
董立平
机构
不详
出处
《收藏家》
2019年第6期63-69,共7页
文摘
五、玉璧、玉环按照《周礼》记载,商周时期的玉质礼器包括璧、琮、圭、璋、琥、璜六种,历代文人称之为'六瑞'。其中,用以礼天的璧,按《尔雅》的定义分为璧、瑗、环三种。'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好肉若一谓之‘环’。'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对此有不同看法。他说:'无论用哪一种来解释《尔雅》都和实物情况不符。发掘所得的实物,肉、好的比例很不规则。他们既不限于这三种比例,并且绝大部分不符合这三种比例。我建议把三者总称为‘璧环类’。''商代墓中的璧环类多出于死者胸前或腰侧,其用途可能也是如此(指悬挂在身上—著者)。'
关键词
殷商
玉
器
商代早期
玉兵器
殷商时期
分类号
K876.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红山女神(中)
8
作者
王开
出处
《今日辽宁》
2015年第1期85-87,共3页
文摘
红山文化的时代相当于五帝时代的前期,从红山文化五千年古国在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先走一步,到该文化在其南下过程中与仰韶文化在冀北相遇的考古实证,都证明了五帝时代前期有关代表人物在北方地区活动的可信性。大量的玉制品,和英雄的王一起埋在积石冢下,一朝重见天日,第一群有幸与之两两相对的人,该是何种心情?惊讶、惊叹、震撼,恐怕这也不是全部,根本就没有词语精准地表达千古一悟。玉。
关键词
五帝时代
红山文化
中国文明起源
玉兵器
有熊氏
北夷
嫘祖
慕容廆
北方地区
辽西走廊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金玉共振:中原青铜时代伊始玉兵器的演变态势
许宏
《百色学院学报》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先秦玉兵器的考古学观察
吕建昌
《军事历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
3
原文传递
3
简论商代玉兵器
米海若
《收藏家》
2019
0
原文传递
4
尚贤与禅让:历史还是神话——四重证据视域下禅让传说新考
吴玉萍
孙凤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玉文化先统一中国说:石峁玉器新发现及其文明史意义
叶舒宪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2
原文传递
6
玉石之路黄河段刍议
叶舒宪
《中外文化与文论》
CSSCI
2015
2
原文传递
7
殷商玉器鉴定零拾(下)
董立平
《收藏家》
2019
0
原文传递
8
红山女神(中)
王开
《今日辽宁》
201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