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晋六朝时期玄学思潮与审美观照的契合会通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维青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85-91,共7页
魏晋六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政治动荡不安而思想极为解放的时期,随着汉朝统治的崩溃和儒家礼教的消解,玄学以道家思想参悟人生及其面对的世界并体现于艺术。玄学作为主流思潮固然有其积极进步的意义,但在这种思潮影响下也产生了多方面... 魏晋六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政治动荡不安而思想极为解放的时期,随着汉朝统治的崩溃和儒家礼教的消解,玄学以道家思想参悟人生及其面对的世界并体现于艺术。玄学作为主流思潮固然有其积极进步的意义,但在这种思潮影响下也产生了多方面复杂的效应。其对山水、人生、艺术的审美观照有清峻通脱的一面,但在世俗生活中也产生放荡颓废的倾向,也为宫廷贵族的豪华奢侈提供了理论凭借。对玄学、审美的梳理把握阶层特点和时代征象,从而以契合会通的方式深入探讨时代精神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六朝 玄学思潮 审美观照 山水 人生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晋玄学思潮管见
2
作者 王晓毅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14-20,共7页
西晋玄学也称中朝玄学,指兴盛于西晋中后期元康——永嘉之际的玄学思潮。这一时期,玄学发展的各种社会条件已经完全成熟。 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建立了西晋王朝。在他执政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玄学思潮没有得到重大发展,也没有出现有重要... 西晋玄学也称中朝玄学,指兴盛于西晋中后期元康——永嘉之际的玄学思潮。这一时期,玄学发展的各种社会条件已经完全成熟。 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建立了西晋王朝。在他执政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玄学思潮没有得到重大发展,也没有出现有重要理论建树的玄学思想大师。但是,这一经济政治和平发展的时期,新旧势力的对比却慢慢地发生着重大变化,为元康之后的玄学突起埋下了伏笔。首先,在占田制、荫客制及九品官人制的促进下,庄园经济得到了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始玄学 王衍 郭象 玄学思潮 贵无论 崇有论 元康 “无” 贾后 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视域下魏晋反玄学思潮析论
3
作者 阎秋凤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7-11,共5页
魏晋时期,玄学风行一时,但玄学思潮之外,有一批力求作为的士人立足于儒家政治立场,对老庄清静无为之政及自然之化的治国方针进行纠偏补弊,对当时的门阀政治深表不满,对空说终日而不理朝政的清谈之习予以痛斥和挞伐。这种与玄学思潮相对... 魏晋时期,玄学风行一时,但玄学思潮之外,有一批力求作为的士人立足于儒家政治立场,对老庄清静无为之政及自然之化的治国方针进行纠偏补弊,对当时的门阀政治深表不满,对空说终日而不理朝政的清谈之习予以痛斥和挞伐。这种与玄学思潮相对立的思想和言行,汇成一股反玄学的思想潮流,强烈地冲击着玄学思潮影响下的魏晋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清谈误国 玄学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玄学思潮对刘徽《九章算术注》的影响
4
作者 沈忠环 《科教文汇》 2012年第34期88-90,共3页
在中国古代数学史上,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所著《九章算术注》无疑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刘徽在该书中对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数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阐发,并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新见解,由此奠定了中国古典数学的理论... 在中国古代数学史上,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所著《九章算术注》无疑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刘徽在该书中对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数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阐发,并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新见解,由此奠定了中国古典数学的理论基础。刘徽著《九章算术注》的时代,正是经学衰微、玄学盛行的时代,从书中可以发现玄学思潮对刘徽数学探索工作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刘徽的杰出成就与这一时代思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思潮 刘徽 九章算术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东晋玄学思潮中寄生的“齐家”儒学
5
作者 高婷 《文教资料》 2016年第5期79-81,共3页
本文先论述了东晋玄学思潮与其他时期相比较的独特之处——"齐家"儒学与"修身"玄学并存,继而阐述了东晋玄学这一特征存在的必然性,最后阐发了东晋"齐家"儒学由理论到实践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 东晋玄学思潮 “齐家”儒学 玄与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经学思潮到玄学思潮
6
作者 钟肇鹏 《文史哲》 1985年第4期50-51,共2页
汉初黄老之学极盛。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黄老告退,经学盛兴。今文经学发展到东汉时代,谶纬泛滥,怪说布张,把孔子变成神人,把经学变成神学,六经变成占验书(七经皆有谶纬)。
关键词 黄老之学 玄学思潮 古文经学 经学发展 独尊儒术 孔子 罢黜百家 谶纬 后汉书 今文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朝玄学思潮与吴越地区世风关系研究
7
作者 武豫 《黑龙江史志》 2014年第23期47-48,共2页
玄学作为魏晋时期的新兴思潮,是在东汉以来儒学逐渐谶纬化,趋于"不周世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学说倾向于摒弃儒家王道学说,而探求个体的人生价值,同时讨论宇宙的演变模式。玄学的发展与南北朝时期由尚勇到崇文的世风演... 玄学作为魏晋时期的新兴思潮,是在东汉以来儒学逐渐谶纬化,趋于"不周世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学说倾向于摒弃儒家王道学说,而探求个体的人生价值,同时讨论宇宙的演变模式。玄学的发展与南北朝时期由尚勇到崇文的世风演进相互交织,共同促进着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思潮 尚勇 崇文 世风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玄学思潮对魏晋南北朝批评文体建构的多维影响
8
作者 邓心强 刘思佳 《文化与诗学》 2020年第1期-,共20页
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持续了数百年的主流学术思潮,有着鲜明的文化品格,对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等产生了重要影响。此阶段众多文论名家在建构各自批评文体时,均不同程度地打上了玄学的烙印。在建构文体过程中,陆机对创作构思和立意... 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持续了数百年的主流学术思潮,有着鲜明的文化品格,对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等产生了重要影响。此阶段众多文论名家在建构各自批评文体时,均不同程度地打上了玄学的烙印。在建构文体过程中,陆机对创作构思和立意的论述,钟嵘采用品第法论诗,《文心雕龙》篇目的设定,思辨性的展现,以及相关批评方法的运用等,均明显受到玄学思潮的深刻影响。突破诗学内容而从文体形式角度,剖析魏晋南北朝学术思潮与文学理论之关联,能为学界重新认识玄学之魅力,以及魏晋南北朝中国文论的演进与形成,提供另一种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玄学思潮 批评文体 文体建构 思辨性
原文传递
论中国思维发展史上的一次大变革——玄学思潮怎样代替了经学思潮 被引量:3
9
作者 余敦康 《孔子研究》 1986年第1期53-66,共14页
何晏、王弼的贵无论在中国哲学史上引起了一场划时代的大变革,这场变革最终结束了两汉时期的经学思潮,开创了魏晋南北朝的一代玄风,经学思潮的没落和当时社会批判思潮的兴起都是当时社会危机的产物。汉魏时代的大乱必然转化为治,这是当... 何晏、王弼的贵无论在中国哲学史上引起了一场划时代的大变革,这场变革最终结束了两汉时期的经学思潮,开创了魏晋南北朝的一代玄风,经学思潮的没落和当时社会批判思潮的兴起都是当时社会危机的产物。汉魏时代的大乱必然转化为治,这是当时的时代课题,在当时条件下,恢复封建秩序,由乱转化为治,是具备客观可能性的,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分别从实践和理论方面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探索;汉魏思想有一个演变过程,由经学到诸子学到名理学到玄远之学,最后产生了贵无论哲学。这个过程大致经历三百六十年;玄学与两汉的经学思潮迥然不同;经学思潮从西汉中到两汉末,一直停滞不前,缺乏创新,理论结构和基本面貌都没有改变。玄学则复杂多变,异军突起,令人目接不暇。这种不同,固然由于二者根本性质上的差异,同时也因为玄学思潮有着比经学思潮更为深刻的内在和外在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思潮 中国思维 时代课题 发展史 根本性质 两汉时期 世界观 新哲学 贵无论 儒家
原文传递
魏晋玄学与刘勰思想——兼论《文心雕龙》与《刘子》的体用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其锬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3-48,共6页
南朝是一个玄风复阐、三教连衡的时代,表现为儒道会通、佛学玄化及诸家思想的大融合。在本体论上表现为道本儒末,体用一如等特征,在圣贤观上既孔老同尊,又认为孔子高于老子,孔为圣老为贤。刘勰的《文心雕龙》与《刘子》体现了这一时代... 南朝是一个玄风复阐、三教连衡的时代,表现为儒道会通、佛学玄化及诸家思想的大融合。在本体论上表现为道本儒末,体用一如等特征,在圣贤观上既孔老同尊,又认为孔子高于老子,孔为圣老为贤。刘勰的《文心雕龙》与《刘子》体现了这一时代思潮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思潮 体用观 圣贤观 刘勰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世族女性行止中的玄学意蕴
11
作者 答浩 侯伟东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6-229,共4页
魏晋时期,在妇教衰败、儒学不振的社会背景下,受民间私学之教和当朝清谈风气影响,世族女性纷纷任情而动,率性而行,展现出这一时期女性的独特风采。这种渴望自由、寻求真我的精神不仅是中国女性追求自由、反抗压迫的急先锋,在当代也有着... 魏晋时期,在妇教衰败、儒学不振的社会背景下,受民间私学之教和当朝清谈风气影响,世族女性纷纷任情而动,率性而行,展现出这一时期女性的独特风采。这种渴望自由、寻求真我的精神不仅是中国女性追求自由、反抗压迫的急先锋,在当代也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世族 女性 玄学 玄学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嵇康玄学思想成因新探
12
作者 张立恩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96-98,共3页
将嵇康玄学思想置于竹林时期特殊的政治现实与玄学思潮之中并结合嵇康本人的性格气质,探讨嵇康以"越名教而任自然"为内核的玄学思想产生的原因。分析认为,政治环境是嵇康玄学思想产生的现实条件,玄学思潮构成了嵇康玄学思想... 将嵇康玄学思想置于竹林时期特殊的政治现实与玄学思潮之中并结合嵇康本人的性格气质,探讨嵇康以"越名教而任自然"为内核的玄学思想产生的原因。分析认为,政治环境是嵇康玄学思想产生的现实条件,玄学思潮构成了嵇康玄学思想产生的文化条件,嵇康本人的性格气质则是其玄学思想产生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名教 自然 玄学思潮 气质 政治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学与魏晋士人理想人格的追求
13
作者 赵国乾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8年第12期26-28,共3页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且颇具风采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玄学盛行,崇尚精神解放,它以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以及崇尚自然、超然物外为风尚,形成了魏晋士人独有的哲学、自由的美学精神,形成了魏晋士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且颇具风采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玄学盛行,崇尚精神解放,它以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以及崇尚自然、超然物外为风尚,形成了魏晋士人独有的哲学、自由的美学精神,形成了魏晋士人所追求的理想人格——“自然”人格。理想人格的确立,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风范,其影响是甚为深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思潮 魏晋士人 理想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晏与魏晋玄学的兴起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怀轸 丁怀超 《晋阳学刊》 1986年第4期60-64,共5页
玄学肇始的首创人物,史多推何晏与王弼。《晋书·王衍传》便说:“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亦云:“何晏、王弼,祖述玄宗,递相夸尚,景附草靡。”关于王弼对... 玄学肇始的首创人物,史多推何晏与王弼。《晋书·王衍传》便说:“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亦云:“何晏、王弼,祖述玄宗,递相夸尚,景附草靡。”关于王弼对创立玄学的历史贡献,先哲与时贤已作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和论证;而对何晏,则或推说其“哲学成就远不及王”而不顾,或因其著述多佚而忽视。这些做法都颇欠公允。认真研究何晏的哲学思想,对于分析魏晋玄学的源流,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晏 魏晋玄学 王弼 以无为本 玄学思潮 无名 论语 哲学思想 自然无为 言不尽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玄学当代研究略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晓毅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4-78,共5页
近几年来,一直沉寂的魏晋玄学研究领域忽然热闹起来。虽然各家立论的角度不同,学术功力深浅各异,但其中醒豁的共同点却是有目共睹的,即打破了中哲史界长期沿用的“三大块”、“两个对子”之类削足适履的形而上学研究模式,力图恢复古人... 近几年来,一直沉寂的魏晋玄学研究领域忽然热闹起来。虽然各家立论的角度不同,学术功力深浅各异,但其中醒豁的共同点却是有目共睹的,即打破了中哲史界长期沿用的“三大块”、“两个对子”之类削足适履的形而上学研究模式,力图恢复古人思想的本意,并且充分肯定了魏晋玄学在当时的思想解放意义。显然,中国当代思想界的理解之光已经照入那个曾一度难以理解的“黑暗时代”,或者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研究 思想史研究 思想解放 研究领域 玄学思潮 研究模式 形而上学 思想动机 黑暗时代 魏晋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学的基本性格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敦康 《文史哲》 1985年第4期42-44,共3页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哲学思潮,起着支配的作用。
关键词 玄学思潮 魏晋南北朝时期 各民族 主导地位 传统经学 哲学思潮 脱离现实 性格 封建秩序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理·辞章·玄思:《文选》音乐赋的理论思考
17
作者 刘天宇 《天中学刊》 2024年第4期53-61,共9页
在《文选》15类赋中,“音乐”类位列第14,而数量却在第3。序列的“后来”与数量的“居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情况与萧统对音乐及辞赋的二元认识有关。《文选》音乐赋暗含由“比德”到“析理”、由“易俗”到“致和”、由“宗经”到... 在《文选》15类赋中,“音乐”类位列第14,而数量却在第3。序列的“后来”与数量的“居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情况与萧统对音乐及辞赋的二元认识有关。《文选》音乐赋暗含由“比德”到“析理”、由“易俗”到“致和”、由“宗经”到“尚丽”三条脉络,涉及汉魏以来“丽则”与“体物浏亮”两大辞赋理论以及萧梁时期的赋体、赋源意识。此外,萧统选录的音乐赋,从其选题上又牵涉魏晋“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玄学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音乐赋 咏物赋 玄学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言诗二题 被引量:4
18
作者 卢盛江 《北方论丛》 CSSCI 1994年第4期36-41,共6页
本文认为不应把一般地表现清雅隐逸情思的诗都看作玄言诗,只有谈玄畅理成为诗的主题,才称得上玄言诗、玄言诗阶段的起点既不在永嘉年间,也不在郭璞,而是庾阐。玄言诗的形成,与尚玄之风自身的发展、文学自身的发展、士人心态的变化... 本文认为不应把一般地表现清雅隐逸情思的诗都看作玄言诗,只有谈玄畅理成为诗的主题,才称得上玄言诗、玄言诗阶段的起点既不在永嘉年间,也不在郭璞,而是庾阐。玄言诗的形成,与尚玄之风自身的发展、文学自身的发展、士人心态的变化都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言诗 士人心态 玄学思潮 东晋玄言诗 玄学思想 山水审美 山水诗 世说新语 理论探讨 艺术情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秀《庄子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晓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90-96,105,共8页
学术界一般认为,向秀《庄子注》是魏末“竹林之游”时期的作品,这是一个误解。向秀经历了正始、魏末和晋初三个文化时代,虽然注释《庄子》的工作亦完全可能开始于魏末,但是作为一部未竟的遗著,其最终“成书”,是作者的逝世时间——西晋... 学术界一般认为,向秀《庄子注》是魏末“竹林之游”时期的作品,这是一个误解。向秀经历了正始、魏末和晋初三个文化时代,虽然注释《庄子》的工作亦完全可能开始于魏末,但是作为一部未竟的遗著,其最终“成书”,是作者的逝世时间——西晋成宁元年(公元275年)前后。在血腥的魏晋禅代道路上,向秀曾追随嵇康,以《庄子》“人性自然”为旗帜反抗司马氏虚伪的名教之治,却最终不得不屈服于政治强权,成为西晋王朝的高官。他的《庄子注》,开辟了以“入世”精神诠释《庄子》的新思路,反映了西晋前期玄学思潮的时代精神。从表面上看,向秀似乎摈弃了魏末竹林之游的偏激倾向,回归了正始之音,以《庄》学形式,重复着儒、道合一的玄学主题,但是终极关怀却发生重大变异:返朴归真的社会理想被个体生命的舒适所替代,汉魏之际儒道哲学的社会批判精神被阉割,化为对一切不合理现实的认同。由于向秀《庄子注》表达了正始、竹林名士在第一次玄学思潮退潮时消极妥协的心态,不适合元康名士的理论胃口。因此,在玄学第二次高潮到来的元康时期被思想界冷落,未能流行于世。而当元康玄学因八王之乱再次跌入低谷时,其理论价值才被郭象重新发现。郭象以其完善的本体论学术方法,成功地吸收了向秀的思想精华,使“名教”与“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注》 向秀 《庄子》 玄学名士 竹林之游 郭象 玄学思潮 世说新语 时代精神 宇宙生成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魏晋六朝绘画艺术中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1
20
作者 殷晓蕾 《美术大观》 2007年第11期158-,共1页
  近人宗白华先生曾说,魏晋六朝是"强烈、矛盾、热情浓干生命彩色的一个时代".也正是由于画家强烈的生命意识的融入,这一时代的绘画风采粲然,个性鲜明.从总体上看,在魏晋六朝绘画艺术中,生命意识呈现出自由个体生命对伦理...   近人宗白华先生曾说,魏晋六朝是"强烈、矛盾、热情浓干生命彩色的一个时代".也正是由于画家强烈的生命意识的融入,这一时代的绘画风采粲然,个性鲜明.从总体上看,在魏晋六朝绘画艺术中,生命意识呈现出自由个体生命对伦理政治目的疏离与超越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艺术 魏晋六朝 山水画 玄学思潮 生命意识 人物画创作 大乘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