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猴痘临床特征的早期识别及其对疫情防控的意义
1
作者 吴俣 商伟静 +1 位作者 刘民 梁万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469,共5页
近日,猴痘病毒(MPXV)新出现的亚分支Ⅰb引发了新一轮猴痘(Mpox)疫情。2024-08-14,Mpox再次被WHO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Mpox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是阻断其在医院内传播的关键。本文将从Mpox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 近日,猴痘病毒(MPXV)新出现的亚分支Ⅰb引发了新一轮猴痘(Mpox)疫情。2024-08-14,Mpox再次被WHO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Mpox病例的早发现、早诊断是阻断其在医院内传播的关键。本文将从Mpox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诊断标准、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Mpox的早期识别和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痘病毒 临床特征 早期识别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痘合并艾滋病及梅毒一例
2
作者 李一苇 井文喜 +1 位作者 刘远征 孙秀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5年第1期7-8,共2页
患者,男,25岁,就诊4周前出现发热、皮肤脓疱,采集痂皮、脓疱疱液、鼻咽拭子、血液标本进行猴痘病毒核酸检测(RT-PCR),为猴痘病毒分支II(西非分支)。该患者为男男性行为者,2年前确诊为HIV感染者,1年前诊断梅毒。
关键词 痘病毒 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 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痘病毒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赵桢煜 卢小路 李健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3,共7页
猴痘(monkeypox,MPX)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V)感染导致的具有病毒性的人畜共患疾病。多年来一直局限于非洲地区,在世界其他地区只有少量病例。但近些年,猴痘疫情慢慢在其他地区广泛流行。MPV是人类猴痘疾病的病原体,这种... 猴痘(monkeypox,MPX)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V)感染导致的具有病毒性的人畜共患疾病。多年来一直局限于非洲地区,在世界其他地区只有少量病例。但近些年,猴痘疫情慢慢在其他地区广泛流行。MPV是人类猴痘疾病的病原体,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类似于天花,虽然与天花相比感染MPV的致死率更低一些,但是越来越多确诊病例的相关报道,这引发了民众的各种担忧。该文主要综述MPV的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临床治疗、预防以及结论方面的内容,有助于提高人们对MPV的结构、传播、症状和预防措施方面的认识,也可为进一步研究MPV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痘病毒 生物学特征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猴痘疫情应急处置模拟演练实践与分析
4
作者 程好晴 郭鹏霞 +5 位作者 李霞 张艳丽 王凯娟 王鹏 叶华 宋春花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通过以高校猴痘疫情为背景的应急处置演练,考察综合集成呼吸道病原微生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E)防控技术与产品的有效性及实用性,提高并优化高校对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应对能力。方法综合参考《卫生应急演练技... 目的通过以高校猴痘疫情为背景的应急处置演练,考察综合集成呼吸道病原微生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E)防控技术与产品的有效性及实用性,提高并优化高校对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应对能力。方法综合参考《卫生应急演练技术指南(2013年版)》《猴痘防控方案》和《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制定演练方案、演练评估量表及组建应急队伍进行场景模拟演练,形成猴痘应急处置技术及产品清单。结果已顺利完成预检分诊、患者接诊、疫情报告、应急处置、终末消毒、总结会议、考核评估,达到演练目标。通过对技术产品使用情况的总结、分析,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猴痘应急处置技术与产品清单。结论通过高校猴痘疫情应急处置模拟高校猴痘疫情应急处置模拟演练,提高了高校对突发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应对能力。形成的猴痘疫情防控技术产品清单在今后相关疫情防控中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高校 应急演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不同性向人群猴痘防控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5
作者 马琳 姚永明 +3 位作者 周凤 钱晓涵 陶锐 郑敏 《贵州医药》 2025年第3期353-356,共4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不同性向人群对猴痘相关防控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8月2日通过互联网在贵州省内发布电子问卷招募研究对象,对参与调查的不同性向人群的人口学特征、旅居史、性行为特征及猴痘防治相关知... 目的了解贵州省不同性向人群对猴痘相关防控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8月2日通过互联网在贵州省内发布电子问卷招募研究对象,对参与调查的不同性向人群的人口学特征、旅居史、性行为特征及猴痘防治相关知识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025份问卷,有效问卷993份。在993个调查对象中,平均年龄为(34.2±10.2)岁,自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者占9.2%,自报梅毒阳性者占3.3%。总体人群的猴痘防控知识知晓率为52.8%,异性恋、同性恋和双性恋人群知晓率分别为57.3%、43.4%、4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为45~54岁的知晓率高于16~24岁;担心疫情传入中国的知晓率高于不担心疫情传入;有国外旅居史的知晓率高于无国外旅居史;HIV阳性和HIV阴性的知晓率高于未检测HIV者;未感染梅毒和未检测过梅毒者的知晓率高于梅毒阳性者(P<0.05)。结论贵州省不同性向人群对猴痘防控知识的知晓率均低,尤其是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男男性行为者(MSM)是防控的重点人群;应当加强青少年、未做HIV检测和梅毒阳性人群猴痘防控相关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提升对猴痘临床表现的认知,做好自我监测,以便于早期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 异性恋 双性恋 痘病毒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阴茎水肿为主要表现的猴痘一例
6
作者 李万里 初同胜 +4 位作者 李紫阁 孙远航 张雍 刘永霞 田洪青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5年第2期95-97,共3页
本文报道一例非典型猴痘病例,患者皮疹初发时阴茎和包皮出现严重水肿,是猴痘病毒感染较罕见的临床表现。qPCR检测示猴痘病毒阳性。2周前有无保护男男性行为史。
关键词 阴茎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尾狐猴源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7
作者 曾繁文 萨家祺 +3 位作者 左珂菁 王国蒨 黄康 陈绚姣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5年第1期52-58,共7页
为明确广东省某动物园的环尾狐猴死亡原因,无菌采集死亡环尾狐猴肺脏组织,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16S rRNA基因扩增及测序分析、毒力基因检测及药敏试验等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环尾狐猴源肺炎克雷伯氏菌,分... 为明确广东省某动物园的环尾狐猴死亡原因,无菌采集死亡环尾狐猴肺脏组织,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16S rRNA基因扩增及测序分析、毒力基因检测及药敏试验等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试验成功分离到1株环尾狐猴源肺炎克雷伯氏菌,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扩增片段大小为1459 bp,与NCBI上1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参考菌株序列相似性均在99.86%以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含有uge、wabG、aereobctin、khe、rmpA、ureA、fimH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阿莫西林、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该研究结果为环尾狐猴源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检测、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以及为肺炎克雷伯氏菌防控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尾狐 肺炎克雷伯氏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猴耳环中总黄酮和没食子酸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
8
作者 肖妮洁 邓丽丽 +1 位作者 陈硕 史艳财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09-118,211,共11页
以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Jack)Benth.)茎叶为试材,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总黄酮和没食子酸,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猴耳环总黄酮提取工艺中各因素影响大小顺序为料液比>超声功... 以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Jack)Benth.)茎叶为试材,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总黄酮和没食子酸,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猴耳环总黄酮提取工艺中各因素影响大小顺序为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乙醇浓度,猴耳环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90,乙醇浓度75%,超声功率170 W,超声时间40 min,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2.29%(理论值2.37%);没食子酸提取工艺中各因素影响大小顺序为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没食子酸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70,乙醇浓度65%,超声时间60 min,此条件下没食子酸提取率为5.98%(理论值6.04%)。本研究构建的模型拟合效果好,试验值与拟合值高度相关,对猴耳环中总黄酮和没食子酸提取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可为其后续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earia(Jack)Benth.) 总黄酮 没食子酸 超声波辅助法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金丝猴简介
9
《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隶属于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Colobinae)仰鼻猴属(Rhinopithecus),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等级和25种全世界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濒危国... 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隶属于灵长目(PRIMATES)猴科(Cercopithecidae)疣猴亚科(Colobinae)仰鼻猴属(Rhinopithecus),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IUCN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CR)等级和25种全世界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濒危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列为“E”级,全球仅分布于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因其生存范围狭窄,种群数量稀少,生态学资料不全而成为最珍稀、最神秘的一种金丝猴,是梵净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被誉为“世界独生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金丝 灵长类动物 仰鼻 国际贸易公约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色名录 亚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皮肤科门诊猴痘患者临床特征与用药治疗分析
10
作者 刘静 闫会文 +4 位作者 赵兴云 袁柳凤 赵天威 张伟 伦文辉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2期1337-1342,共6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某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猴痘(Mpox)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用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6月15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猴痘的51例患者就诊情况,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用药治疗。结果5... 目的分析北京市某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猴痘(Mpox)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用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1日至2024年6月15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猴痘的51例患者就诊情况,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用药治疗。结果51例猴痘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57岁,年龄中位数为33(30,40)岁,发病前均有男男性接触史,患者潜伏期为1~30 d,中位数7 d,最常见临床表现为皮疹(51/51,100.00%),其次为发热(31/51,60.78%)。原发皮疹为丘疱疹或脓疱样皮疹,主要表现为脓疱的中央坏死结痂,皮疹分布局限在生殖器、肛周的患者24例(24/51,47.06%);首发皮疹为全身泛发的脓疱疹的12例(12/51,23.53%);先局部发疹而后发展至全身的15例(15/51,29.41%)。51例患者中31例出现发热(31/51,60.78%),20例未出现发热(20/51,39.22%),患者发热与皮疹出现的先后顺序并不相同。在所有猴痘患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者32例(32/51,62.75%),HIV阴性19例,HIV阳性者中处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阶段(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2例(2/51,3.92%),其中1例死亡。梅毒血清学阳性25例(25/51,49.02%)。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39例(39/51,76.47%)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外用和口服抗感染药物(如夫西地酸乳膏、聚维酮碘溶液、伐昔洛韦、头孢丙烯等),12例患者未应用任何药物治疗,除1例死亡外,大多数结局良好。结论猴痘患者以男男性接触人群为主,临床表现以脓疱疹伴中央坏死结痂为主,部分患者伴有发热,AIDS患者合并猴痘可造成死亡,大部分患者采用抗感染药物对症治疗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痘病毒 皮疹 发热 男男性接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金丝猴和川金丝猴的面肌
11
作者 彭燕章 刘瑞麟 +1 位作者 叶智彰 张耀平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2年第3期253-262,共10页
本文是金丝猴面肌的首次记述。与疣猴亚科和猴亚科的任何种类相比,全丝猴面肌中最有趣的结构是存在着笑肌成分,虽然还未分化成一独立的肌。在全部猴科动物中,这是至今未被发现过的。文中还与其它种类,特别是叶猴作了比较。
关键词 滇金丝 川金丝 亚科 面肌 动物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痘病毒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晓琳 袁向芬 +3 位作者 孔玉方 方鉴军 王慧煜 吴绍强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8,共7页
为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的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检测方法,试验针对MPXV保守区OPG002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反应体系中内引物... 为建立一种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的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检测方法,试验针对MPXV保守区OPG002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反应体系中内引物、环引物体积及反应温度建立了一种MPXV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分析,并应用该方法检测了临床样品和模拟样品。结果表明:建立的MPXV实时荧光LAMP检测方法于64℃恒温反应60 min即可完成DNA检测;该方法能特异性地检出MPXV,最低检出限为25 copies/μL,灵敏度是普通PCR方法的20倍;该方法对12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可检测出质粒浓度为0.5×10~2~0.5×10~6 copies/μL的模拟阳性样品。说明建立的MPXV荧光LAMP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的优点,可用于MPXV的快速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痘病毒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特异性 灵敏度
原文传递
猕猴属五个种mtDNA多态性研究
13
作者 张亚平 施立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1期64-65,共2页
快速进化并呈母系遗传方式的线粒体DNA(mtDNA)已被证明是研究近缘种间及种内种群间类缘关系十分有效的遗传标记。本文以10种限制性内切酶研究猕猴属5个种:恒河猴(Macaca mulatta)、平顶猴(M.nemestrina)、熊猴(M.assamensis),藏酋猴(M.t... 快速进化并呈母系遗传方式的线粒体DNA(mtDNA)已被证明是研究近缘种间及种内种群间类缘关系十分有效的遗传标记。本文以10种限制性内切酶研究猕猴属5个种:恒河猴(Macaca mulatta)、平顶猴(M.nemestrina)、熊猴(M.assamensis),藏酋猴(M.thibetana)、和红面猴(M.arctoides)mtDNA的进化。在13个个体中,共检出8种限制性类型。恒河猴种内存在广泛的mt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6只恒河猴分属4种限制性类型,其种内每核苷酸位点的平均碱基取代值为0.012。结合日本猴(M.fusc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DNA多态性 恒河 碱基取代 红面 MACACA 多态性研究 母系遗传 平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疣猴亚科及仰鼻猴的分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士剑 王政昆 张峻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5期51-54,共4页
仰鼻猴属及其下几个种的分类地位长期以来处于争论和变化当中 ,这与整个疣猴亚科分类体系的变动有密切关系。近年来 ,仰鼻猴研究有较大进展。在分类学上 ,重新确认了仰鼻猴属( Rhinopithecus)的地位 ,最初发表的四个种 [川仰鼻猴 ( R. r... 仰鼻猴属及其下几个种的分类地位长期以来处于争论和变化当中 ,这与整个疣猴亚科分类体系的变动有密切关系。近年来 ,仰鼻猴研究有较大进展。在分类学上 ,重新确认了仰鼻猴属( Rhinopithecus)的地位 ,最初发表的四个种 [川仰鼻猴 ( R. roxellana)、滇仰鼻猴 ( R. bieti)、黔仰鼻猴 ( R.brelichi)和越南仰鼻猴 ( R.avunculus) ]均为有效种 ;在川仰鼻猴中 ,区别出三个亚种 ,即指名亚种 R.r.roxellana,秦岭亚种 R.r.qinlingensis和湖北亚种 R.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科 仰鼻 动物分类学 研究进展 金丝 亚洲疣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猴解剖川金丝猴和滇金丝猴的肤纹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耀平 彭燕章 +1 位作者 刘瑞麟 叶智彰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AS 1981年第3期199-207,共9页
本文为国内外首次报道的两种金丝猴肤纹的研究。观察的标本有6例:四川金丝猴3例,云南金丝猴也3例。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金丝猴掌面和跖面上的花纹与叶猴的相似,绝大多数为箕形纹,但与猕猴和长臂猿相比较,差别明显,指(趾)端的花纹为一般猴... 本文为国内外首次报道的两种金丝猴肤纹的研究。观察的标本有6例:四川金丝猴3例,云南金丝猴也3例。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金丝猴掌面和跖面上的花纹与叶猴的相似,绝大多数为箕形纹,但与猕猴和长臂猿相比较,差别明显,指(趾)端的花纹为一般猴科所特有的原始窦状花纹,掌面都有三角1、2、5、8,而跖面都有3、9、12、13和16。然而,这两种金丝猴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但由于观察的标本数量有限,尚不能完全代表该两种金丝猴种群所固有的肤纹特征的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 肤纹 长臂猿 掌面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猴痘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常静 张玉姣 周光德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4期263-266,共4页
本文分析了近期确诊的3例艾滋病合并猴痘患者临床表现和皮损组织学特征。3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生殖器周围皮疹为首发表现,后扩散至全身,2例伴发热、1例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外周血HIV抗体阳性。咽拭子、皮疹拭子及肛拭子等标本猴痘病毒PC... 本文分析了近期确诊的3例艾滋病合并猴痘患者临床表现和皮损组织学特征。3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生殖器周围皮疹为首发表现,后扩散至全身,2例伴发热、1例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外周血HIV抗体阳性。咽拭子、皮疹拭子及肛拭子等标本猴痘病毒PCR检测均阳性;活检皮肤病理组织学表现一致:局部表皮全层及真皮浅层碎屑状坏死,坏死周围表皮细胞水肿及气球样变、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核尘,表皮细胞胞质见嗜酸性小体,真皮层多量淋巴细胞、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皮肤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男性伴同患猴痘合并HIV阳性及梅毒二例
17
作者 孙亚琦 孙远航 +4 位作者 王猛 李紫阁 王淑芬 暴芳芳 田洪青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9期609-611,共3页
本文报道两例猴痘,系男男性伴关系,均伴HIV感染。两例患者均出现典型皮损、高热、发病前均有男男无保护性行为史,猴痘病毒qPCR(+)。
关键词 痘病毒 同性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PCR检测食蟹猴和猕猴中SRV和SFV 被引量:4
18
作者 夏机良 王涛 +4 位作者 季芳 孙云霄 彭白露 刘晓明 饶军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0年第7期40-43,共4页
目的利用巢式PCR方法检测圈养的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和猕猴(Macaca mulatta)中猴D型逆转录病毒(Simian Type D Retrovirus SRV)和猴泡沫病毒(Simian foamy virus SFV)。方法针对SRV-env和SFV-pol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外引... 目的利用巢式PCR方法检测圈养的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和猕猴(Macaca mulatta)中猴D型逆转录病毒(Simian Type D Retrovirus SRV)和猴泡沫病毒(Simian foamy virus SFV)。方法针对SRV-env和SFV-pol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外引物,然后再设计特异性内引物。将外引物扩增出的片段克隆到PJET1.2blunt载体中作为阳性对照,运用NCBI中BLAST软件比对测序结果。用巢式PCR方法分别检测食蟹猴和猕猴中SRV和SFV。结果发现食蟹猴中SFV感染率为65.2%,SRV感染率为9.5%,猕猴中SFV感染率为60.5%,SRV感染率为12.8%。结论圈养的食蟹猴和猕猴SFV的感染率均较高,SRV感染率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PCR 食蟹 D型逆转录病毒 泡沫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南宁地区33例猴痘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19
作者 李倩 何耀钦 +6 位作者 梁婷婷 黄美祯 冯凤泉 刘骏 黄利雪 谢小雁 李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704-707,共4页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地区猴痘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确诊为猴痘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人口学特征、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者均为男性,经PCR检测猴痘病毒均阳性,29例... 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地区猴痘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确诊为猴痘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人口学特征、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者均为男性,经PCR检测猴痘病毒均阳性,29例(87.88%)为男男性行为者。主要症状为丘疹、丘疱疹(100%)、发热(57.58%)、瘙痒(42.42%)。皮疹主要分布于肛门、会阴及生殖器(81.82%)、躯干和四肢(51.52%)、头面部(21.21%)。22例猴痘住院患者中HIV阳性14例,HIV组与非HIV组猴痘病毒CT值(疱疹液)、皮疹结痂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广西南宁地区猴痘的感染人群以男男性行为者为主,皮疹主要分布于肛门、会阴及生殖器。猴痘患者HIV阳性组与非HIV阳性组,病情的严重程度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痘病毒 临床特征 男男性行为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痘抗病毒药物及疫苗研究现状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旭 彭金娥 +1 位作者 李兴旺 张伟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猴痘(Mpox)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PXV)感染引起的疾病,目前国际上没有针对猴痘病毒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应用的抗病毒药物及疫苗既往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天花等正痘病毒属相关疾病,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特考韦瑞、西多福韦、布林西多福韦等;疫苗... 猴痘(Mpox)是一种由猴痘病毒(MPXV)感染引起的疾病,目前国际上没有针对猴痘病毒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应用的抗病毒药物及疫苗既往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天花等正痘病毒属相关疾病,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特考韦瑞、西多福韦、布林西多福韦等;疫苗主要使用ACAM2000、MVA-BN、LC16等,能够较好治疗和预防猴痘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在无特效药物且无更有效、更安全疫苗的前提下,这些药物与疫苗可在早期治疗及预防中应用,以缓解猴痘病毒带来的临床症状,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本文从作用机制、临床试验、安全性等方面对抗病毒药物及疫苗进行论述,以期为我国猴痘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痘病毒 天花 抗病毒药物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