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献赋纪事的书写模式与后世拟效
1
作者 刘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41,共13页
与受诏被动作赋不同,献赋是赋家主动向君主投献赋作。献赋纪事一般包含四个要素:赋家作赋、进呈赋作、帝王读赋、赋家为郎。其中赋家主动进献是核心,而帝王反馈则是此类纪事着重介绍的内容。汉代献赋故事广泛流布,引起历代文士、帝王仪... 与受诏被动作赋不同,献赋是赋家主动向君主投献赋作。献赋纪事一般包含四个要素:赋家作赋、进呈赋作、帝王读赋、赋家为郎。其中赋家主动进献是核心,而帝王反馈则是此类纪事着重介绍的内容。汉代献赋故事广泛流布,引起历代文士、帝王仪式化的行为模拟以及史家模式化的历史表述。除复现献赋活动外,唐代诗人通过自比相如、扬雄献赋,为参加科举考试赋予自荐于天子的能动意味。而一旦科举失利,“献赋不售”又成为常见的诗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事 献赋 司马相如 扬雄 枚皋 科举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献赋出身而未能立即得官之原因考 被引量:8
2
作者 韩成武 韩梦泽 《杜甫研究学刊》 2008年第3期8-11,共4页
杜甫献三大礼赋之后,经过中书省考试,获得出身。没有立即得到官职,是唐代铨选制度决定的。制度规定:献赋获得出身者,与制举获得出身者、进士及第者同等待遇,即候选三年,然后参加吏部铨选,获得官职。
关键词 杜甫 献赋 候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魏六朝的献赋现象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青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9,共10页
作为汉魏六朝文学原生态的重要构成,汉魏六朝的献赋活动是认识这一时期政治和文学之关系的重要角度。两汉的献赋活动不但促成了汉代赋体创作的空前繁荣,而且成为影响后世的重要传统。六朝的献赋活动和两汉献赋传统的一个大的不同,是受... 作为汉魏六朝文学原生态的重要构成,汉魏六朝的献赋活动是认识这一时期政治和文学之关系的重要角度。两汉的献赋活动不但促成了汉代赋体创作的空前繁荣,而且成为影响后世的重要传统。六朝的献赋活动和两汉献赋传统的一个大的不同,是受诏作赋的情况更加多样化,尤其是君臣同赋或令臣下同赋的情形大量出现;在功能上,则是文学本身的特性显得更突出。这是六朝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汉魏六朝献赋活动的基本机制,是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下,献赋成为皇权政治的重要点缀和庙堂文学的重要构成,它体现了皇权的尊贵,彰显了朝廷的美政以及士人的政治热情。汉魏六朝的赋体乃至整个文学的基本性质仍然是以皇帝和诸侯王为主导的、以政治和政治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庙堂文学,当时的大部分文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仍旧是宫廷文学侍从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赋 汉魏六朝 庙堂文学 政治体制 文学风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献赋活动考论 被引量:2
4
作者 马言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17-126,共10页
唐代献赋承继汉魏以大赋讽劝的传统,又有新的时代特点。贞观献赋,或直谏或间颂,不同于汉武时的大肆铺夸。武则天时期,献赋群体扩大,赋文颂扬倾向愈加明显。进士科考律赋使献赋由往世大赋转为律赋,千言长篇变为百字短制,不拘韵律变为韵... 唐代献赋承继汉魏以大赋讽劝的传统,又有新的时代特点。贞观献赋,或直谏或间颂,不同于汉武时的大肆铺夸。武则天时期,献赋群体扩大,赋文颂扬倾向愈加明显。进士科考律赋使献赋由往世大赋转为律赋,千言长篇变为百字短制,不拘韵律变为韵律进益讲求。以赋行卷风气下,文士竭尽才学展现安邦治国之策,赋文以讽谏为主。文学教育培养了一批能赋善赋之人,使献赋者层出不穷,献赋活动亦盛衰不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献赋 匦制 科举 行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献赋风尚盛行原因新论 被引量:2
5
作者 马言 《太原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98-102,共5页
汉代辞赋的发展与汉朝政治制度密切相关。汉代献赋风尚与汉朝养士制度、内外朝制度、帝王喜好、文学奖励制度、礼乐制度和郎官职责等方面密切相关。养士制度和内外朝制度使赋家汇聚在中央朝廷,形成了作为献赋主体的赋家群;帝王的喜好和... 汉代辞赋的发展与汉朝政治制度密切相关。汉代献赋风尚与汉朝养士制度、内外朝制度、帝王喜好、文学奖励制度、礼乐制度和郎官职责等方面密切相关。养士制度和内外朝制度使赋家汇聚在中央朝廷,形成了作为献赋主体的赋家群;帝王的喜好和文学奖励制度调动了赋家献赋的积极性,使献赋之风盛行朝野;礼乐制度和郎官的职责则使兼有郎官身份的赋家"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制度 献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献赋颂扬风尚及其成因
6
作者 马言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16,共6页
天祚有宋四百余载,献赋活动盛衰不息。北宋献赋既承汉唐传统,又因时代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新的特征。祥瑞的出现与封禅活动的举行,为文士词臣提供了大量献赋机会,众人应景奏赋颂扬太平之景与天子圣德。战争不断、天灾频仍,皇帝南郊祭礼... 天祚有宋四百余载,献赋活动盛衰不息。北宋献赋既承汉唐传统,又因时代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新的特征。祥瑞的出现与封禅活动的举行,为文士词臣提供了大量献赋机会,众人应景奏赋颂扬太平之景与天子圣德。战争不断、天灾频仍,皇帝南郊祭礼祈福消灾,群臣随之而奏赋颂扬,典礼仪式的庄严与太平之景的描绘成为主要内容,也由此而使典礼赋成为宋代尤其是真仁时期辞赋的典型。皇帝经常巡狩,众臣随之奏颂,绵延不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献赋 封禅 祭礼 颂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庆历革新与献赋新变论
7
作者 马言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6-20,共5页
天祚有宋四百余载,献赋活动盛衰不息。北宋前期,祥瑞频现、封禅活动、南郊祭礼等使献赋活动呈现出颂的特质,而北宋中后期,尤以庆历革新为关捩,献赋活动表现出新的特征。庆历新政改革时弊,要求文学能反映现实,解决问题。朝臣奏赋如政论... 天祚有宋四百余载,献赋活动盛衰不息。北宋前期,祥瑞频现、封禅活动、南郊祭礼等使献赋活动呈现出颂的特质,而北宋中后期,尤以庆历革新为关捩,献赋活动表现出新的特征。庆历新政改革时弊,要求文学能反映现实,解决问题。朝臣奏赋如政论文一样,议论时弊,阐说良策。科举罢赋降低辞赋地位,文士不再习赋,转习策论经义,赋家作赋能力下降甚至不会作赋,赋家群体逐渐缩小,献赋者日少,献赋活动益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革新 献赋 新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周邦彦《汴都赋》观宋代献赋之氛围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筱婷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57-65,共9页
周邦彦生平材料于史载录不丰,即使留有文字踪迹,其所征之事或年代亦难指实,较可确知者,如《宋史·文苑六》所记,元丰年间,建国已久的北宋王朝,在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冲突中,经王安石"熙宁变法"施行各项新法后稍微得到气氛... 周邦彦生平材料于史载录不丰,即使留有文字踪迹,其所征之事或年代亦难指实,较可确知者,如《宋史·文苑六》所记,元丰年间,建国已久的北宋王朝,在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冲突中,经王安石"熙宁变法"施行各项新法后稍微得到气氛缓和之际,周邦彦当时以太学外舍生身分献《汴都赋》呈宋神宗,赋文以歌颂新法为主,内容澎湃热情,充满理想,周氏因献赋一举被擢为太学正,赋中内容乃歌颂新法施行以来国家繁盛富足之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汴都 献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的“献赋”现象及其与文学的关系
9
作者 汪冲 《红河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0-43,共4页
汉代有"献赋"的现象,其源头是先秦的"献诗"。汉人"献赋"的原因,一是"讽颂"政治,二是有功名利禄的诱惑。汉代有人因献赋而得官,"献赋"成为唐宋"献著赐官"的渊薮,具有文学... 汉代有"献赋"的现象,其源头是先秦的"献诗"。汉人"献赋"的原因,一是"讽颂"政治,二是有功名利禄的诱惑。汉代有人因献赋而得官,"献赋"成为唐宋"献著赐官"的渊薮,具有文学和政治的双重意义。汉代的"献赋"现象,既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又影响着汉赋"讽颂"的政治功能和"尚美"的文学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赋 汉代 文学 现象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唐宋献赋活动钩沉
10
作者 马言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31-34,共4页
文学与政治密切相关,无论是一种文体,还是一种文学现象的产生与变化除了文体自身演变规律因素外,外部环境尤其是政治社会环境对其影响甚大。作为具有显著宫廷文学色彩的献赋活动,其兴衰演变可为一朝国力变化的标志。一个时期的文体风格... 文学与政治密切相关,无论是一种文体,还是一种文学现象的产生与变化除了文体自身演变规律因素外,外部环境尤其是政治社会环境对其影响甚大。作为具有显著宫廷文学色彩的献赋活动,其兴衰演变可为一朝国力变化的标志。一个时期的文体风格既承接往代传统,又体现时下特征。献赋活动,无论是其发生的外部背景,还是赋文内部的因革都遵循这一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宋 献赋 制度 宫廷 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昭代将垂白 穷途乃叫阍——谈杜甫的献赋
11
作者 平旋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35-36,共2页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其光辉灿烂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诗以创作上的现实主义特色及风格上的“沉郁顿挫”而著称于世。杜甫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艺术成就,一方面是他所处的时代——唐帝国由盛而衰急剧转变的时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以其光辉灿烂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诗以创作上的现实主义特色及风格上的“沉郁顿挫”而著称于世。杜甫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艺术成就,一方面是他所处的时代——唐帝国由盛而衰急剧转变的时代,尤其是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年间那“万方多难”的时代所赋予的;另一方面则是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所造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赋 沉郁顿挫 中国文学史 艺术成就 三大礼 唐书·杜甫传 唐帝国 郑潜曜 玄元皇帝 贫交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斗乾隆五十五年赴京献赋考
12
作者 许建中 吴庭宏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 2024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通过细读李斗《永报堂诗集》卷四乾隆五十五年(1790)所作24首诗和同乡友人张居寿的《题李二〈画舫录〉》,结合相关史料,大致可以确定:李斗当年第二次赴京乃是得到新任扬州知府马慧裕的举荐,为乾隆八旬寿诞庆典献赋,并谋求出身;但由于朝... 通过细读李斗《永报堂诗集》卷四乾隆五十五年(1790)所作24首诗和同乡友人张居寿的《题李二〈画舫录〉》,结合相关史料,大致可以确定:李斗当年第二次赴京乃是得到新任扬州知府马慧裕的举荐,为乾隆八旬寿诞庆典献赋,并谋求出身;但由于朝廷不接受敬献诗赋,不予恩赏,且李斗不符合例行贡生朝考的资格,最终无成。这有利于深刻认识李斗的生平和思想,也为认识清代市井布衣文士如何谋求立身提供了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斗 《永报堂诗集》 乾隆五十五年 万寿盛典 献赋
原文传递
从献赋到试赋——唐前赋作性质演变轨迹钩沉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士祥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7-110,共4页
唐代试赋衍于汉之献赋。两汉以献赋为主,期间枚皋和李尤奉诏作赋初具考试特征,之后类此者多见于正史记载。奉诏限题作赋经历了从一人奉诏到多人同题竞作的衍变,从而表现出横向比较第其高下的特点。在限题过程中,限时因素也在正史中得到... 唐代试赋衍于汉之献赋。两汉以献赋为主,期间枚皋和李尤奉诏作赋初具考试特征,之后类此者多见于正史记载。奉诏限题作赋经历了从一人奉诏到多人同题竞作的衍变,从而表现出横向比较第其高下的特点。在限题过程中,限时因素也在正史中得到记载。隋秀才科有试赋经历,且有限题和限时规定,是此前献赋过程中考试特征的相对综合体现,也是后世科举试赋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赋 应诏 限题
原文传递
论初盛唐献赋活动的兴盛及其原因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青海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46,共9页
唐代的献赋活动延续了汉魏六朝的献赋传统,同时在唐代文学和政治的新因素的作用下,又呈现出不同于前代的显著特色。初盛唐文人的献赋活动非常活跃,从帝王到朝廷文士乃至一般的文人都有献赋之作,形式也较前代更为灵活多样。从太宗朝到玄... 唐代的献赋活动延续了汉魏六朝的献赋传统,同时在唐代文学和政治的新因素的作用下,又呈现出不同于前代的显著特色。初盛唐文人的献赋活动非常活跃,从帝王到朝廷文士乃至一般的文人都有献赋之作,形式也较前代更为灵活多样。从太宗朝到玄宗朝,献赋之作在功能上经历了从讽谕到颂美的转变,在数量和规模上在玄宗朝达到了全盛。和中晚唐的衰落相比,初盛唐献赋活动的兴盛可以说是唐代士人文学活动的重要现象,也是认识唐代文学与政治关系的重要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盛唐 活动 献赋 劝戒 颂美
原文传递
从“曲终奏雅”到“发端警策”——论献、考制度对赋体嬗变之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结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7,共8页
在赋论史上,有两则文献颇有意味,一是《汉书·司马相如传》所言"曲终奏雅",一是《唐摭言》卷八所载李程省试《日五色赋》中状元故事的"发端警策",二者即"曲终"与"发端"的区别,因皆非单纯... 在赋论史上,有两则文献颇有意味,一是《汉书·司马相如传》所言"曲终奏雅",一是《唐摭言》卷八所载李程省试《日五色赋》中状元故事的"发端警策",二者即"曲终"与"发端"的区别,因皆非单纯的文人创作,故而与文制发展紧密相联。从创作论看中国古代文体的形成,辞赋经典文本的树立,常与限制性写作的规范相联系。质言之,汉代献赋之功用限制与"曲终奏雅"文本形成相关联,而唐宋考赋之技艺限制则决定了"发端警策"文本特征的形成。例如献赋与考赋采取经义之方式的不同,就可印证其"曲终"与"发端"的文本差异,其中取辞与取题之不同,融织经义与点破经题之不同,以及隐用寄讽与直用称颂的不同,其义彰显。必须指出的是,献赋与考赋虽均归文制范畴,然其限制性创作对赋体的影响,则往往溢出文制,而表现出更为普遍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制 献赋 曲终奏雅 发端警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南人献赋本事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二宁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CSSCI 2014年第2期79-94,236,共17页
元代科举长期中断,科举恢复后的考试科目中有'古赋'一项。献赋作为展示士人学识才华、表明士人政治态度的有效手段,为有意仕进的南方士人采用。南方士人通过献赋示才、交友、求仕。笔者对元代南人献赋的具体人员、时间、所献之... 元代科举长期中断,科举恢复后的考试科目中有'古赋'一项。献赋作为展示士人学识才华、表明士人政治态度的有效手段,为有意仕进的南方士人采用。南方士人通过献赋示才、交友、求仕。笔者对元代南人献赋的具体人员、时间、所献之赋、背景、目的、结果等本事进行考证,还原元代南人献赋的时代背景和具体过程,分析每一次献赋的不同特点,进而从整体上加深对元代士人献赋行为特征及士人群体心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南人 献赋 本事
原文传递
杜甫《天狗赋》“献赋”性质考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怀东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36,共13页
杜甫现存六篇赋,其中五篇属于“献赋”,只有《天狗赋》缺少作为“献赋”的直接证据,导致其性质不明。汉代的献赋求仕之风,以及唐代延恩匦制度,是此赋产生的文学传统与社会制度基础。《天狗赋》再现唐玄宗骊山游乐生活,并沿用中古狗赋以... 杜甫现存六篇赋,其中五篇属于“献赋”,只有《天狗赋》缺少作为“献赋”的直接证据,导致其性质不明。汉代的献赋求仕之风,以及唐代延恩匦制度,是此赋产生的文学传统与社会制度基础。《天狗赋》再现唐玄宗骊山游乐生活,并沿用中古狗赋以良犬隐喻人才的表达惯例,兼顾歌颂皇帝与抒发怀才不遇之感,颇具匠心。比较《天狗赋》与杜甫其他诸赋如《雕赋》的异同,可以推断出此赋也属于“献赋”,但创作时间较早。作为献赋求仕的必要环节,韦氏家族为杜甫提供了重要帮助。杜甫执着献赋以求仕进,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狗 献赋 投匦 骊山 韦济
原文传递
“勤礼而颂”:宋初大礼献赋的体制新变与赋史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丹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8-90,共13页
宋真宗将太宗强化政治秩序的礼乐治国实践推向新的阶段,借助迎天书、东封西祀、宣读天书等体系完备的礼制活动,主动参与并主导规范各类文学创作及审美范式,在"澶渊之盟"以后努力营造"礼乐明备,颂声洋溢"的太平治世... 宋真宗将太宗强化政治秩序的礼乐治国实践推向新的阶段,借助迎天书、东封西祀、宣读天书等体系完备的礼制活动,主动参与并主导规范各类文学创作及审美范式,在"澶渊之盟"以后努力营造"礼乐明备,颂声洋溢"的太平治世局面。大礼献赋是宋初系列礼制活动程序中舆论性文本的突出代表,较之汉唐大赋有诸多新变:赋体功能从二元化的讽颂转向一元化的颂美,这体现了馆职文士献赋的职务性、制度化导向,更是向东汉"宣汉恢国"思想传统的复归;赋文从纲领性王言文本中汲取内涵旨意和表达构件,歌颂真宗功绩、渲染太平氛围,这映射了政治语境对文学表达的潜在制约;赋语系统与制诰王言具有同源化属性和同质化风格,形成典重温润、丽则兼备的新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赋 政治语境 讽颂 馆职 澶渊之盟 新变 审美范式
原文传递
元代南方文士献赋综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二宁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0-148,共9页
元代南方文士通过献赋显才、示好、交友、求仕,献赋的对象、献赋者的身份、献赋类型、献赋地点分布均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是值得注意的文学活动。由于缺少相应的制度支撑,元人献赋未能形成如汉赋那样的创作声势。元代南方文士所献之赋以... 元代南方文士通过献赋显才、示好、交友、求仕,献赋的对象、献赋者的身份、献赋类型、献赋地点分布均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是值得注意的文学活动。由于缺少相应的制度支撑,元人献赋未能形成如汉赋那样的创作声势。元代南方文士所献之赋以颂美为旨归,洋溢着大一统时代宏阔昂扬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参与意识,拓展了赋的题材内容,呈现了元代不同族群文化之间的交融涵化,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认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文士 献赋 颂美 讽谏
原文传递
元人黄文仲生平及其献《大都赋》时间考订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相逢 《中国韵文学刊》 2020年第3期112-118,共7页
元代定都于大都,以“大都”为题材的京都赋在元代赋史乃至中国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黄文仲《大都赋》是元赋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当时和后代具有广泛影响和重要价值。但黄文仲的生平事迹及其献《大都赋》的时间,因缺乏明确的文献记... 元代定都于大都,以“大都”为题材的京都赋在元代赋史乃至中国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黄文仲《大都赋》是元赋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当时和后代具有广泛影响和重要价值。但黄文仲的生平事迹及其献《大都赋》的时间,因缺乏明确的文献记载而存在诸多疑误。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在广稽文献、细读赋文的基础上,可从籍贯、字号、生卒年、行迹等方面勾勒出黄文仲的生平概况,进而考订出其献《大都赋》在元成宗大德三年前后,并非在元武宗至大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文仲 生平 大都 献赋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