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0篇文章
< 1 2 20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性生成、秩序齐通与名相权力:齐物论视域下的媒介存在论思考
1
作者 胡建强 束秀芳 《天府新论》 2025年第2期80-93,158,共15页
数字媒介带来一个普遍连接、充满间性的世界,显现出从“间性”视角理解媒介的现实意义,庄子的“齐物论”则为此提供了一种中国哲学的视野启迪。齐物论的核心旨归是以“物化”为中介而令此在领会世界诸异己事物的共同存在之“道”,由此... 数字媒介带来一个普遍连接、充满间性的世界,显现出从“间性”视角理解媒介的现实意义,庄子的“齐物论”则为此提供了一种中国哲学的视野启迪。齐物论的核心旨归是以“物化”为中介而令此在领会世界诸异己事物的共同存在之“道”,由此生成物我的存在间性并致使世界秩序合理安置。以齐物论视之,媒介正是实现“物化”的手段,媒介性即特定中介物对“道”的媒介化显现并生成物我间性的机制。其中,物质媒介通过技术实践揭示事物存在的“道”,促使此在依照“道”来谋划自身存在;象征媒介则通过“名言”构建意义世界,使个体超越此在有限性而得以体验无限他者的存在之“道”。而“道”亦在媒介交往中齐通,并使得媒介从交往居间升格为秩序后勤;但当媒介持存的“常道”程序化为“可道”之时,“有道”的秩序则固化为名相,媒介也因此沦为秩序暴力的装置。今日的数字媒介则创造了一种近乎“齐物”式的“数码物化”存在体验,以及一个堪称“数字天下”的新秩序世界,但数字天下的存在根基却是平台装置的“数码之道”,这便使其万物共生的表面下潜藏着被数字名相支配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论 媒介存在论 间性 秩序 数字天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物并生与一体和同:《齐物论》的世界观照
2
作者 朱承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156,168,共13页
《齐物论》中关于如何观照世界以及如何更好地与世界相处的思考,对于树立人与世界共通和同的一体性意识具有积极价值。庄子认为,天地万物葆有各自独特性,任造化所生并呈现出“吹万不同”的差异样态。对千差万别的世界,各有成心的人形成... 《齐物论》中关于如何观照世界以及如何更好地与世界相处的思考,对于树立人与世界共通和同的一体性意识具有积极价值。庄子认为,天地万物葆有各自独特性,任造化所生并呈现出“吹万不同”的差异样态。对千差万别的世界,各有成心的人形成了莫衷一是的认知与表达,造成了意见纷出、是非四起的分裂局面。庄子试图引导人们超越自我局限的是非迷误,让世间一切都照之于普遍之天,尊重各自本然的差异性,以空明心境去观照世界、应对人世,任由天地万象森然,人只以齐一视之,以此抵达超越虚妄是非的达观之境。庄子认为,在对世界的认知中,有限名言分割了无限之道,为了保全“道”的整全性,不要在“人为一律”的有限性思路上陷入无限循环,而应该改变观照世界的方式,以本质上的普遍同一性来看待世界,以静默的方式与世界相处并和而为一。由此,人应该如其所是地观照世界,超越是非、差异、争执与对待,从而随物自化、逍遥游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差异性 同一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物论”探析
3
作者 李贤中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8-45,162,共9页
中国古代存在四种“物论”,即《公孙龙子》的“指物论”、惠施的“历物论”(历物十事)、《庄子》的“齐物论”、《大学》的“格物论”。以“思想单位”为形式框架可以深化对这几种典型“物论”的探析。“物论”是一种“理论”。从“思... 中国古代存在四种“物论”,即《公孙龙子》的“指物论”、惠施的“历物论”(历物十事)、《庄子》的“齐物论”、《大学》的“格物论”。以“思想单位”为形式框架可以深化对这几种典型“物论”的探析。“物论”是一种“理论”。从“思想单位”视角看,所谓“理论”,无非就是理论建构者通过对一定范围内诸现象的观察,寻索出相互关系及现象变化中的理则,并且用语言文字系统地表达出来。“思想单位”形式框架下的比较分析表明,上述“物论”尽管各有其认知、思维、表达、超越境界,以及相应的伦理实践特性,但总体上都对此世界有一整体性的想象,都涉及对终极性问题的处理。对自然科学与科技视野下的旨在促进人类生活的便利与舒适,但也带来许多环境污染与破坏,甚至威胁到人类整体的生存的现代“物论”来说,上述中国古代“物论”无疑具有补偏救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论 物论 物论 物论 思想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由理智分别的曲径返回圆融浑成之在----《庄子·齐物论》第10节解读
4
作者 郭美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在齐之为齐的生存论领悟里,理智与言说必须悬止。但是,理智与言说的悬止必须经由其充分展开,推至其极而后返回生存活动的整体,以抵达圆融浑成之在。圆融浑成之在消解了知的外在性把捉,而转化为内在明悟。圆融浑成之在,一方面是涵融他者... 在齐之为齐的生存论领悟里,理智与言说必须悬止。但是,理智与言说的悬止必须经由其充分展开,推至其极而后返回生存活动的整体,以抵达圆融浑成之在。圆融浑成之在消解了知的外在性把捉,而转化为内在明悟。圆融浑成之在,一方面是涵融他者与自身的无穷性与多样性的天府,一方面是内葆微明而拒斥绝对光明的葆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理智的曲径 圆融浑成 天府 葆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的吊诡与辩无胜--《庄子·齐物论》第13—14节解读
5
作者 郭美华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齐之为齐引向生存的真实,这基于对流俗的克服。但是,克服流俗的扭曲并非就是主观境界式的混同流俗的妙道之行,也不是以理智概念遮蔽、湮没现实的太早计之揣摩,而是面对流变而开启面向未知可能,从而在生死交融、梦觉一体中直面生存的吊... 齐之为齐引向生存的真实,这基于对流俗的克服。但是,克服流俗的扭曲并非就是主观境界式的混同流俗的妙道之行,也不是以理智概念遮蔽、湮没现实的太早计之揣摩,而是面对流变而开启面向未知可能,从而在生死交融、梦觉一体中直面生存的吊诡而游于独以成己。由此,在观念领悟中,独断论的绝对真理观也就被拒斥了,从而走出观念囚笼而振于无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齐物论 妙道之行 太早计 生存的吊诡 辩无胜 振于无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把握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
6
作者 周书俊 《岭南学刊》 2006年第2期34-37,70,共5页
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是辩证唯物论,而不是旧唯物论,更不是实践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是对以往旧哲学的批判继承上的超越。要真正把握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的实质,就必须考察马克思实践唯物论的奠基,即对象性存在的唯物论基础。整个世... 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是辩证唯物论,而不是旧唯物论,更不是实践本体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是对以往旧哲学的批判继承上的超越。要真正把握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的实质,就必须考察马克思实践唯物论的奠基,即对象性存在的唯物论基础。整个世界自从确立了对象性的存在,就不再是抽象的自然界了,而成为了现实的、包含有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的自然界,是真正的自然界。这个对象性的存在,才真正展现出人的本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论 辩证唯物论 实践唯物论 对象性的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物论》的异样佛解——以《庄子内篇注·齐物论》与《齐物论释》为例
7
作者 周黄琴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63,共11页
近人较多地从知识论角度来解析《齐物论》,从而易得出相对主义的否弃论。然晚明憨山德清与近代章太炎虽皆以佛解《齐物论》,但在异样的时代需求与教育观念下,他们不仅在文本主旨上存在着“齐‘物论’”与“‘齐物’论”的异样判定,而且... 近人较多地从知识论角度来解析《齐物论》,从而易得出相对主义的否弃论。然晚明憨山德清与近代章太炎虽皆以佛解《齐物论》,但在异样的时代需求与教育观念下,他们不仅在文本主旨上存在着“齐‘物论’”与“‘齐物’论”的异样判定,而且在佛学的解读基点上亦存在着南宗迷悟与唯识思想的异样性。在运用“立于心旨与工夫”、训诂与唯识名相解析诸法的异样诠释方法的基础上,他们通过禅老思想与华严、般若以及西学的异样融汇解读,彰显出“世人迷真执妄”与“心之主动”的观念,建构出破执而归真宰与“不齐而齐”的异样图景。无疑,这无不与二人背后所深蕴的化解庄佛矛盾、解庄传佛、振兴佛教与用国粹激动种性,以及佛庄联手的最大化救世功能之异样解读意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论 憨山德清 章太炎 迷悟 唯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美学美育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兼与当下一种流行观点商榷
8
作者 祁志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4,共7页
当下中国的美学研究界流行的是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这种理论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对“美”及“美育”边界的消解和对“美的规律”的否定,进而导致美丑不分、美育与艺术教育相混淆。这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其实,存在论试图超越的马克思主义... 当下中国的美学研究界流行的是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这种理论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对“美”及“美育”边界的消解和对“美的规律”的否定,进而导致美丑不分、美育与艺术教育相混淆。这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其实,存在论试图超越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坚持认识对象客观本质的存在,在肯定“美”和“美育”的客观规定性的同时,兼顾审美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为审美实践所一再证实。它不仅在今天的美学研究中没有过时,而且可以拯救海德格尔的存在论造成的美学之殇。痛定思痛,今天,我们呼吁坚持美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美学美育研究 存在论 马克思主义 辩证唯物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庄子“环中”思维的两重意蕴——以《庄子·齐物论》为中心
9
作者 刘哲 易冬冬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84-89,共6页
针对百家偏执于各自的“物论”而引发的是非纷争,庄子以“环中”的思维方式进行消解。这种思维方式一方面不沉溺于对待的一端,意识到对待的双方相互转化,复通为一;另一方面,“环中”思维的主体又能以立于“道枢”的超越性视域应物无穷... 针对百家偏执于各自的“物论”而引发的是非纷争,庄子以“环中”的思维方式进行消解。这种思维方式一方面不沉溺于对待的一端,意识到对待的双方相互转化,复通为一;另一方面,“环中”思维的主体又能以立于“道枢”的超越性视域应物无穷。这种思维方式在《庄子·齐物论》“万物之齐”和“‘物论’之齐”两个维度得到了集中呈现,表现为既内在又超越,既包容又分别的两重特征,展现出“环中”思维不落两边、因变随化的究极意蕴。在此思维下的庄子哲学呈现出一种“芴漠无形,变化无常”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环中 道枢 《齐物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物论》“是”字研究——试论“是”的二重性
10
作者 盖菲 谢一上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86-90,共5页
归类《齐物论》中“是”字的主要用法,其中包括作为指示代词、形容词的“正确”含义,系词作判断词的含义,以及作为词素和动词的作用。着重分析目前关于“因是”问题的研究,提出《齐物论》中“因是”之“是”,具有二重性,即“是”有作为... 归类《齐物论》中“是”字的主要用法,其中包括作为指示代词、形容词的“正确”含义,系词作判断词的含义,以及作为词素和动词的作用。着重分析目前关于“因是”问题的研究,提出《齐物论》中“因是”之“是”,具有二重性,即“是”有作为“自然”“天性”的正面意义,同时,也有作为从“是非”中引发出“非自然”“违背天性”的负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因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视角下《齐物论》蕴含的智慧研究
11
作者 胡业生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0期23-26,共4页
《齐物论》是庄子阐述天人关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篇章。它以“齐物”为核心理念,倡导超越主观偏见和相对主义,以整体和全面的眼光认识事物本质。庄子认为,万物最终源于同一根源“道”,而人的认知局限于主观成见和感观经验。因此,要消... 《齐物论》是庄子阐述天人关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篇章。它以“齐物”为核心理念,倡导超越主观偏见和相对主义,以整体和全面的眼光认识事物本质。庄子认为,万物最终源于同一根源“道”,而人的认知局限于主观成见和感观经验。因此,要消除偏见、突破固有观念,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理解不同事物,才能洞见事物本质,这种心智认知和思维方式对化解社会冲突、促进和谐共处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论 无为而治 道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道隐到道通:庄子《齐物论》中的自由意识
12
作者 邱笑雯 贾桠钊 《萍乡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8-62,共5页
“道”是天地间精神与物质往来的根本原则,是真知的根源。然而,《齐物论》中庄子称道为“小成”所隐蔽,人在道之不行的世界中与生命本然的自由追求背道而驰。“道隐”和“道通”有着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从“道隐”转向“道通”的方法包... “道”是天地间精神与物质往来的根本原则,是真知的根源。然而,《齐物论》中庄子称道为“小成”所隐蔽,人在道之不行的世界中与生命本然的自由追求背道而驰。“道隐”和“道通”有着密不可分的逻辑关系,从“道隐”转向“道通”的方法包括去小成、破夭阏、莫若以明等等,体现了庄子自由意识超死生、反异化,且无不处于物化之中的特点。只有破除“道隐”的状态,才能抵达自然无为的境界,寻求生命的归属,实现真正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道通为一 自由意识 个体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倪志安 侯继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6,共7页
相对于西方哲学发展史中以朴素辩证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古代朴素唯物论和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近代唯物论,马克思新哲学的唯物论是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实践唯物论。实践唯物论不是强调实践作为实践活动对理论、认识... 相对于西方哲学发展史中以朴素辩证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古代朴素唯物论和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近代唯物论,马克思新哲学的唯物论是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实践唯物论。实践唯物论不是强调实践作为实践活动对理论、认识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的唯物论,也不是以实践为对象的唯物论。它是指相对旧哲学唯物论的、马克思新哲学的唯物论的属性和功能。实践唯物论对旧哲学唯物论的超越,从根本上说是思维方式的超越,从而使马克思新哲学对唯物论相关问题的提问方式、理解方式和解决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革,实现了对旧哲学唯物论的全面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哲学唯物论 实践唯物论 实践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美学美育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14
作者 祁志祥 《教育科学文摘》 2024年第2期45-46,共2页
“美育”,顾名思义,是关于“美”的教育,告诉人们怎么认识美。在这个意义上,“美育”又叫作“审美教育”。“美育”作为“审美教育”,是辨别美的教育,其基本使命是培养“审美鉴赏力”即“审美素养”“审美观”,其目的是“以美育人”,指... “美育”,顾名思义,是关于“美”的教育,告诉人们怎么认识美。在这个意义上,“美育”又叫作“审美教育”。“美育”作为“审美教育”,是辨别美的教育,其基本使命是培养“审美鉴赏力”即“审美素养”“审美观”,其目的是“以美育人”,指导人们正确欣赏“美”、追求“美”、践行“美”、创造“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鉴赏力 以美育人 美的教育 审美教育 审美素养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美学美育 正确欣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物论》的儒墨是非与两行之道——吊诡、反讽、幽默的不道之道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博克 林明照 +5 位作者 赖锡三 莫加南 王华 林月惠 郭映容 李志桓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20,共20页
莫加南(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大家好,我是中山大学中文系的莫加南老师。非常开心,欢迎大家参与跨文化汉学共生平台的第五场活动。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可以再次欢迎任博克老师参与我们的论坛。今天的题目是《〈齐物论〉的儒墨是非与两行之... 莫加南(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大家好,我是中山大学中文系的莫加南老师。非常开心,欢迎大家参与跨文化汉学共生平台的第五场活动。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可以再次欢迎任博克老师参与我们的论坛。今天的题目是《〈齐物论〉的儒墨是非与两行之道》。我们第一场到第四场讨论《老子》,今天终于到了《庄子·齐物论》,我们非常期待。今天的对谈人是林明照老师与赖锡三老师。等一下,博克老师会开始报告,之后林老师与赖老师会跟他进行对话,对话完成之后,我们有提问的时间。现在,我就把时间交给赖老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物论 《老子》 博克 儒墨 两行 跨文化 中山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物论》和平等——以章太炎《齐物论释》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晓番 《甘肃理论学刊》 2007年第1期58-61,共4页
哲学元典的魅力就在于其诠释的无限可能性。《庄子》哲学博大精深,对其解读也是见仁见智。到了近代,章太炎用“平等”观解读《庄子》,认为《庄子》是一种关于自由平等的救世哲学。这个认识的出现,是章氏针对近代历史所开的一剂救世的药... 哲学元典的魅力就在于其诠释的无限可能性。《庄子》哲学博大精深,对其解读也是见仁见智。到了近代,章太炎用“平等”观解读《庄子》,认为《庄子》是一种关于自由平等的救世哲学。这个认识的出现,是章氏针对近代历史所开的一剂救世的药方,同时也开了一个先河,即以现代思想去解读古代经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章太炎 《齐物论 《齐物论释》 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太炎《齐物论释》“天籁怒号”对国家民族、语言文化的超克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井刚 莫加南 +2 位作者 赖锡三 陈晓妍 李志桓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20-36,共17页
莫加南(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我是中山大学中文系的莫加南老师,今天非常荣幸可以欢迎石井刚老师跟我们一起讨论《齐物论》或者《齐物的哲学》。我稍微讲一下今天的流程,等一下赖老师会做一个更详细的介绍,介绍石井刚老师和他的著作。然... 莫加南(台湾中山大学中文系):我是中山大学中文系的莫加南老师,今天非常荣幸可以欢迎石井刚老师跟我们一起讨论《齐物论》或者《齐物的哲学》。我稍微讲一下今天的流程,等一下赖老师会做一个更详细的介绍,介绍石井刚老师和他的著作。然后,石井刚老师开始他的报告,之后,由赖老师和我进行回应,讨论《齐物论》的哲学以及章太炎对《齐物论》的解释。最后,我们再开放Q&A的时间,让在线的朋友提问。现在我就先邀请赖老师介绍石井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物论 《齐物论释》 章太炎 石井 中山大学 老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寻近代机械唯物论者的足迹——评《霍布斯及其哲学》
18
作者 丰子义 江怡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9-,130,共2页
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英国的唯物论者霍布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概括了17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和力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继承了弗·培根的唯物论并加以系统化,创立了欧洲近代第一个完整的、典型的唯物论哲学体系。因而,恩格... 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英国的唯物论者霍布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概括了17世纪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和力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继承了弗·培根的唯物论并加以系统化,创立了欧洲近代第一个完整的、典型的唯物论哲学体系。因而,恩格斯称赞他是18世纪意义上的第一位现代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布斯 机械唯物论 哲学体系 无神论思想 西方哲学史 理论贡献 法国唯物论 哲学研究 自然哲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物·齐论·齐语言--论庄子“齐物论”的三层内涵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永豪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19,共6页
庄子思想具有很强的解构性,这具体表现在他的"齐物论"思想中。理解庄子的"齐物论"思想是真正把握庄子思想的前提,但大多庄学研究者对"齐物论"的内涵却理解不够。前人对"齐物论"的理解主要从&qu... 庄子思想具有很强的解构性,这具体表现在他的"齐物论"思想中。理解庄子的"齐物论"思想是真正把握庄子思想的前提,但大多庄学研究者对"齐物论"的内涵却理解不够。前人对"齐物论"的理解主要从"物"、"论"着眼,而忽视了庄子的语言思想。事实上,"齐物论"具有三个层面的涵义:齐物、齐论及齐语言。整个庄子哲学思想以"物"、"论"和"言"为目标进行解构,以打破儒墨言论、解构儒墨是非,为世人心灵找到一个通向逍遥的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物论 “齐” 齐物 齐论 齐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的唯物论”:实践唯物主义在中国话语中的初始开显——李达《社会学大纲》的独特理论贡献 被引量:5
20
作者 汪信砚 李侦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23,共8页
自20世纪20年代起,李达就开始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经历了从在《现代社会学》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唯物史观到在《社会学大纲》中用"实践的唯物论"来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 自20世纪20年代起,李达就开始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经历了从在《现代社会学》中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唯物史观到在《社会学大纲》中用"实践的唯物论"来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转变。在《社会学大纲》中,他建构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实践的唯物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体系。这一体系是实践唯物主义在中国话语中的初始开显,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达 《社会学大纲》 “实践的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