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vfA基因对布鲁氏菌S19株生物学特性及睾丸支持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贾芳 王鑫 +2 位作者 王玉炯 刘军 周学章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1-616,666,共7页
为研究布鲁氏菌毒力因子A(bvfA)对牛布鲁氏菌(B.abortus)S19菌株生物学特性及其感染睾丸支持细胞(TM4细胞)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振荡比浊法(D值法)测定S19(亲本株)、S19ΔbvfA(缺失株)及S19ΔbvfA/bvfA(回补株)3株菌的生长曲线;利用平板菌... 为研究布鲁氏菌毒力因子A(bvfA)对牛布鲁氏菌(B.abortus)S19菌株生物学特性及其感染睾丸支持细胞(TM4细胞)的影响,本研究利用振荡比浊法(D值法)测定S19(亲本株)、S19ΔbvfA(缺失株)及S19ΔbvfA/bvfA(回补株)3株菌的生长曲线;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菌株对环境的应激水平、对TM4细胞的侵入能力及损伤性和对小鼠毒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缺失株较亲本株和回补株生长速度显著降低(P<0.05);缺失株在热、高盐、高渗、强酸和多粘菌素B条件下生长均受到抑制,而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生长良好(P<0.05)。感染TM4细胞3 h时,缺失株未能侵入TM4细胞;12 h时,缺失株侵入TM4细胞的数量少于亲本株(P<0.01);24 h和48 h时,3株菌侵入TM4细胞的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感染12 h和24 h时,感染缺失株的TM4细胞死亡率高于感染亲本株的细胞死亡率(P<0.01);在48 h时,感染缺失株和感染亲本株的TM4细胞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各菌株腹腔注射感染小鼠,结果显示感染2周时缺失株感染小鼠的脾指数明显低于亲本株(P<0.01),且感染1周、2周和4周时,感染缺失株小鼠的脾分离菌量均小于亲本株(P<0.05)。本研究结果首次证实:bvfA基因参与调控布鲁氏菌S19菌株对环境的适应性,影响S19菌株对TM4细胞的侵入,抑制TM4细胞的死亡以维持细菌的生长增殖及其缺失能够降低S19菌株对小鼠的毒力。本研究结果为布鲁氏菌致病机制和bvfA基因的功能解析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vfA基因 牛布鲁氏菌s19菌株 TM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S-2与S-19株提取的脂多糖在人布鲁氏菌病诊断抗原中的应用
2
作者 阿斯马热·马合木提 郭刚 +2 位作者 包建玲 张文宝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8-302,共5页
目的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提取试剂盒提取布鲁氏菌S-19与S-2菌株中的脂多糖,检测这2种脂多糖的抗原性与诊断价值。方法用工业化生产的布鲁氏菌S-19与S-2菌株菌液用LPS纯化试剂盒通过裂解、纯化、洗涤的方法提取LPS,用提取... 目的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提取试剂盒提取布鲁氏菌S-19与S-2菌株中的脂多糖,检测这2种脂多糖的抗原性与诊断价值。方法用工业化生产的布鲁氏菌S-19与S-2菌株菌液用LPS纯化试剂盒通过裂解、纯化、洗涤的方法提取LPS,用提取的LPS进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与布鲁氏菌病阳性、正常阴性、疱疹病、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反应,观察反应结果并判断诊断价值。结果斑点ELISA实验结果显示从S-19与S-2株中提取的LPS与布鲁氏菌病阳性血清能作出反应,反应颜色明显,诊断价值高。结论S-19与S-2菌株中提取的LPS能与布鲁氏菌病阳性血清反应,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脂多糖 布鲁氏菌病诊断 布鲁氏菌s-19 布鲁氏菌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A19疫苗株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姝懿 赵学亮 +2 位作者 孙柯 呼和巴特尔 王文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02-1008,共7页
目的探索布鲁氏杆菌A19疫苗株全基因组的结构、分子生物学的功能,并对其生物信息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 4000和PacBio对A19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与GenBank上的8株菌进行比较基因组学解析。A19基因组3286167 bp,预测3371个基... 目的探索布鲁氏杆菌A19疫苗株全基因组的结构、分子生物学的功能,并对其生物信息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 4000和PacBio对A19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与GenBank上的8株菌进行比较基因组学解析。A19基因组3286167 bp,预测3371个基因,GC含量57.25%。通过注释COG库,对应基因有2560个,将其归入22类COG中;根据比对KEGG库,得到2544个基因,共参与33类代谢通路。结果综合两个数据库结果发现,大多数A19预测基因中的基因功能主要与膜运输、氨基酸转运及碳水化合物代谢有关。结论通过分析发现,A19和猪羊牛种布鲁氏菌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并找出牛种毒力基因。本实验通过测序A19全基因组,为布鲁菌疫苗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布鲁疫苗A19 全基因组测序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推广布鲁氏菌82菌株疫苗防制牛布病
4
作者 谢敏康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0年第12期12-12,共1页
目前,俄罗斯牛布鲁氏病仍在10个州、2个边疆区和12个共和国内流行,给养牛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过去一般都应用布鲁氏菌株19号疫苗进行接种防制,但这种菌苗存在一定的缺点,给防制本病造成困难。以后,为了寻找有效的菌苗。
关键词 布鲁氏菌 疫苗防制 布鲁氏菌 经济损失 造成困难 疫苗接种 安全地区 布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布鲁氏菌病防控模式新探索
5
作者 傅莉 李晓雪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第7期28-30,共3页
本文对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模式进行了探索,从生物安全体系构建、新型疫苗使用、政府政策引导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在牛布病防控中找到效果好、成本低、易操作的防控方式,切实做好布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防控 生物安全体系构建 A19-△VirB12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布鲁氏菌A19突变株的构建及在BALB/c鼠中的免疫保护评估 被引量:12
6
作者 易新萍 叶锋 +4 位作者 姚刚 谷文喜 马晓菁 吴冬玲 钟旗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13-1220,共8页
【目的】构建牛布鲁氏菌A19-ΔVirB12突变株并免疫BALB/c鼠,初步评估了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应用PCR方法扩增A19疫苗株VirB12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序列,构建重组质粒pBK-CMV-SacBVirB12,将该质粒电击转化至布鲁氏菌A19感受态细胞中,... 【目的】构建牛布鲁氏菌A19-ΔVirB12突变株并免疫BALB/c鼠,初步评估了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应用PCR方法扩增A19疫苗株VirB12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序列,构建重组质粒pBK-CMV-SacBVirB12,将该质粒电击转化至布鲁氏菌A19感受态细胞中,筛选得到布鲁氏菌疫苗株A19的VirB12基因缺失株。以A19疫苗株为参照,应用A19-ΔVirB12疫苗接种BALB/c小鼠,免疫45d后布鲁氏菌2308强毒株攻毒,攻毒15d后取BALB/c鼠的脾脏进行克脾指数测定和病理组织学检测。Western-blotting鉴定VirB12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构建了牛布鲁氏菌A19-ΔVirB12突变株,小鼠免疫攻毒后15d,A19-ΔVirB12免疫组和A19免疫组的克脾指数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19免疫组与A19-ΔVirB12免疫组之间克脾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Western blotting实验表明VirB12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结论】牛布鲁氏菌A19-ΔVirB12突变株与亲本株A19免疫保护性无明显差异,通过血清学方法可区分疫苗免疫与野生型牛种布鲁氏菌(Brucella abortus)感染动物,具备作为标记疫苗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A19-ΔVirB12突变 同源重组 免疫保护
原文传递
Cu/Zn SOD蛋白在布鲁菌S19疫苗株中的过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邓雨明 段开放 +2 位作者 侯欢欢 张燕 彭其胜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1-715,共5页
以Cu/Zn SOD为目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分别构建了组成型过表达系统pBBR-trc-sod和诱导型过表达系统pBBR-lacPtrc-sod,在布鲁菌S19疫苗株中进行了Cu/Zn SOD的过表达。同时,以大肠杆菌为宿主表达纯化的重组Cu/Zn SOD蛋白免疫家兔制备... 以Cu/Zn SOD为目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分别构建了组成型过表达系统pBBR-trc-sod和诱导型过表达系统pBBR-lacPtrc-sod,在布鲁菌S19疫苗株中进行了Cu/Zn SOD的过表达。同时,以大肠杆菌为宿主表达纯化的重组Cu/Zn SOD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对2种过表达系统中Cu/Zn SOD蛋白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诱导型Cu/Zn SOD过表达系统的表达量更高,且能与所制备的多抗发生特异性反应。结果表明,构建的过表达系统能够实现Cu/Zn SOD蛋白在布鲁菌S19疫苗株中过表达;同时,该试验也提示我们这种表达系统可应用于布鲁菌S19疫苗的抗原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 s19疫苗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原文传递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技术快速检测5种食源性致病菌 被引量:10
8
作者 高玮村 李博 +4 位作者 王习文 李乾学 李楠 李志萍 夏志平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3-737,共5页
为快速检测布鲁氏菌S2株、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H7和福氏志贺氏菌,利用表面增强拉曼(SERS)光谱技术,以原位包覆纳米银为基底,获得5种细菌的SERS谱。结果表明:在400~2 000 cm^(-1)光谱内,布鲁氏菌S2株有10处明... 为快速检测布鲁氏菌S2株、鼠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O157:H7和福氏志贺氏菌,利用表面增强拉曼(SERS)光谱技术,以原位包覆纳米银为基底,获得5种细菌的SERS谱。结果表明:在400~2 000 cm^(-1)光谱内,布鲁氏菌S2株有10处明显的拉曼谱峰,鼠伤寒沙门氏菌有9处明显的拉曼谱峰,金黄色葡萄球菌有5处明显的拉曼谱峰,大肠杆菌O157:H7有9处明显的拉曼谱峰,福氏志贺氏菌有7处明显的拉曼谱峰。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拉曼谱峰位置以及强度区别明显。利用SERS技术可以实现在10 min内识别5种食源性致病菌,达到增强细菌拉曼信号、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 食源性致病 布鲁氏菌s2 鼠伤寒沙门氏 金黄色葡萄球 大肠杆O157:H7 福氏志贺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