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的诱导分化 被引量:9
1
作者 包柳郁 金岩 +5 位作者 史俊南 牛忠英 汪平 赵守亮 郝建军 王捍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建立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体外诱导方案。方法:应用bFGF+IGF 1或TGF β1分别对培养早期的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进行平面定向诱导,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RT PCR方法检测成牙本质细胞标志... 目的:建立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体外诱导方案。方法:应用bFGF+IGF 1或TGF β1分别对培养早期的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进行平面定向诱导,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RT PCR方法检测成牙本质细胞标志物———DSP蛋白和DSPPmRNA在诱导后细胞中的表达,并通过VonKossa染色检测诱导后细胞的矿化能力。结果:诱导后部分细胞出现单侧较长的细胞突起,表达DSP蛋白和DSPPmRNA,体外连续培养可自发形成矿化结节,出现较典型的成牙本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征。结论:bFGF+IGF 1或TGF β1可促进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牙源性间充质细胞 本质细胞 分化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与陶瓷化骨支架材料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包柳郁 金岩 +4 位作者 史俊南 牛忠英 汪平 赵守亮 王捍国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8期1458-1459,T003,共3页
目的:观察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在陶瓷化骨表面的贴附、生长和增殖情况,探讨陶瓷化骨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构建组织工程牙本质的可行性。方法: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并传代扩增,将经过诱导的牙源性间充质细胞接种于陶瓷化骨三... 目的:观察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在陶瓷化骨表面的贴附、生长和增殖情况,探讨陶瓷化骨作为支架材料应用于构建组织工程牙本质的可行性。方法: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并传代扩增,将经过诱导的牙源性间充质细胞接种于陶瓷化骨三维支架上,通过细胞计数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陶瓷化骨表面的生长和增殖情况。结果: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在陶瓷化骨表面贴附良好,有较强的增殖能力,扫描电镜见细胞在支架上伸展充分,生长旺盛,细胞表面可见多数分泌颗粒。结论:陶瓷化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望作为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的载体用于构建组织工程牙本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间充质细胞 陶瓷化骨 支架 生物材料 生物相容 实验 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体内立体培养模型的建立——构建组织工程化牙本质和牙髓组织 被引量:6
3
作者 包柳郁 金岩 +5 位作者 史俊南 牛忠英 汪平 赵守亮 郝建军 王捍国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603-606,共4页
目的 :以陶瓷化骨和Collagraft复合材料为载体建立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的体内立体培养模型 ,构建组织工程化牙本质和牙髓组织。方法 :将经生长因子诱导的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接种于陶瓷化骨和Collagraft复合材料上 ,将细胞 /支架复合物移... 目的 :以陶瓷化骨和Collagraft复合材料为载体建立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的体内立体培养模型 ,构建组织工程化牙本质和牙髓组织。方法 :将经生长因子诱导的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接种于陶瓷化骨和Collagraft复合材料上 ,将细胞 /支架复合物移植到裸鼠皮下 ,建立牙源性间充质细胞的体内立体培养模型。 4周和 10周后取材 ,对移植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和DSP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0周的实验组标本中 ,植入的细胞在支架上形成了不太典型的牙本质和牙髓样组织 ,新生的牙本质样组织和其内侧出现极化的细胞均表达人DSP。对照组和 4周标本中未观察到此现象。结论 :用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和Collagraft或CBB载体在裸鼠体内可成功构建出组织工程化牙本质和牙髓样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间充质细胞 本质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对鼠牙源性间充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杨薇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7-29,共3页
探讨TGF-β对大鼠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取出生后4 d SD大鼠牙源性间充质细胞,5 ng/m L TGF-β为刺激组并设立对照组,于第1、3、5、7 d采用MTT法计算细胞增殖情况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刺激组与对照组... 探讨TGF-β对大鼠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取出生后4 d SD大鼠牙源性间充质细胞,5 ng/m L TGF-β为刺激组并设立对照组,于第1、3、5、7 d采用MTT法计算细胞增殖情况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刺激组与对照组有无统计学意义。TGF-β能诱导牙源性间充质细胞的细胞学和功能上分化并分泌胞外基质。TGF-β可促进牙源性间充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间充质细胞 TGF-Β 细胞生物学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MA促进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自噬水平的作用研究
5
作者 王维倩 黄震 +1 位作者 李靖敏 丁子清 《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084-1088,共5页
目的研究树脂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HEMA)对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dental mesenchymal cells,DMCs)的自噬水平的作用。方法从正畸或预防性拔除的新鲜健康年轻恒牙(15~22岁患者)牙髓中,获得体外牙髓间充质细... 目的研究树脂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HEMA)对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dental mesenchymal cells,DMCs)的自噬水平的作用。方法从正畸或预防性拔除的新鲜健康年轻恒牙(15~22岁患者)牙髓中,获得体外牙髓间充质细胞。培养至4~6代后,以不同浓度的HEMA培养DMCs。CCK-8检测HEMA(0,2,4,6,8,10,12 mmol/L)处理12、24、48 h细胞增殖的情况。鬼笔环肽(Phalloidin)检测细胞结构的变化。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检测自噬酸性泡的形成。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eclin1、Atg5和LC3Ⅱ的表达。结果随着HEMA浓度的增加,DMCs增殖明显受抑制,呈现时间-浓度依赖性。HEMA处理组细胞结构改变,并可见明显增加的自噬酸性泡聚集。与对照组相比,HEMA处理组中Beclin1、Atg5和LC3Ⅱ的表达明显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HEMA对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其机制与细胞自噬活化水平的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A 牙源性间充质细胞 细胞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构建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样结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包柳郁 金岩 +3 位作者 史俊南 牛忠英 汪平 王捍国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8-411,共4页
目的以复合生长因子的陶瓷化骨和Collagraft为载体建立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的体内立体培养模型,构建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样结构。方法将经生长因子诱导的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接种于复合同种生长因子的陶瓷化骨和Collagraft复合材料上,将细胞... 目的以复合生长因子的陶瓷化骨和Collagraft为载体建立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的体内立体培养模型,构建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样结构。方法将经生长因子诱导的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接种于复合同种生长因子的陶瓷化骨和Collagraft复合材料上,将细胞-支架复合物移植到裸鼠皮下,建立牙源性间充质细胞的体内立体培养模型。4周和10周后取材,对移植物进行组织学观察和人牙本质涎蛋白(DSP)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0周的实验组标本中,植入细胞在复合生长因子支架上形成了较典型的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样结构,人DSP在新生牙本质样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对照组及4周标本中未观察到此现象。结论用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和复合生长因子的陶瓷化骨或Collagraft支架材料在裸鼠体内可成功构建出牙本质-牙髓复合体样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物质 本质 牙源性间充质细胞 牙源性间充质细胞 本质-髓复合体 细胞构建 结构 复合生长因子 实验研
原文传递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牙周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艾克帕尔·艾尔肯 陈晓涛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10期814-820,共7页
外泌体(exosomes,EXOs)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其内含有多种物质,包括miRNA、mRNA、DNA和蛋白质等,可通过多种方式作用于靶细胞。外泌体作为“无细胞治疗”手段,具有广阔的医学应用前景。EXOs的内含物随供体细胞及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外泌体(exosomes,EXOs)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其内含有多种物质,包括miRNA、mRNA、DNA和蛋白质等,可通过多种方式作用于靶细胞。外泌体作为“无细胞治疗”手段,具有广阔的医学应用前景。EXOs的内含物随供体细胞及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来自不同类型细胞的EXOs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效应。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EXOs因其在组织再生医学和免疫调节领域表现出的生物学特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牙周免疫调节过程中促炎型(M1型)/抗炎型(M2型)巨噬细胞以及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之间的平衡转化是研究热点。现有研究表明,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EXOs能够促进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转化并且这种功能可能取决于周围微环境以及干细胞的组织来源等因素,如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EXOs中的miR-1246通过抑制NF-κB P65从而促进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根尖牙乳头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EXOs通过促进DNA去甲基化酶Tet2(Tet methylcytosine dioxygenase 2,Tet2)介导的FoxP3的去甲基化,维持FoxP3的稳定表达,促进Treg转化,从而缓解牙周炎局部炎症。此外炎症相关因子可以影响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EXOs的免疫调节活性,如脂多糖预处理的牙囊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EXOs可通过ROS/JNK信号通路降低RANKL/OPG比例,并通过ROS/ERK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α两种促炎细胞因子预处理的牙龈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EXOs通过高表达CD73和CD5L从而促进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牙周炎患者牙周膜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EXOs促进巨噬细胞向M1表型极化。本文综述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EXOs在牙周免疫调节过程中对两种细胞平衡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为EXOs治疗牙周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炎 充质细胞 外泌体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TH17细胞 TREG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殷广浩 周淑敏 +1 位作者 孙兰英 王其宝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7期38-41,94,共5页
再生医学致力于研究如何促进创伤后组织再生和功能重建,主要利用干细胞疗法和组织工程技术来维持、修复、再生或改善受损组织和器官的功能。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和再生能力的祖细胞,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领域。特... 再生医学致力于研究如何促进创伤后组织再生和功能重建,主要利用干细胞疗法和组织工程技术来维持、修复、再生或改善受损组织和器官的功能。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和再生能力的祖细胞,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领域。特别是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由于获取方便且不存在复杂的伦理问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被视为组织再生工程的种子细胞,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领域。此外,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旁分泌途径促进受损组织再生修复,外泌体是其主要分泌物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多种疾病和损伤模型中能促进组织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细胞 外泌体 组织再生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牙髓再生中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陆慧 郑烨新 赵玮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7-474,共8页
牙髓再生是一种基于组织工程治疗牙髓坏死的新策略,应用种子细胞结合支架和生长因子,实现牙本质、血管和神经的新生。外泌体是一类直径约为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在调控细胞间信息和物质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以来,牙源性间充质... 牙髓再生是一种基于组织工程治疗牙髓坏死的新策略,应用种子细胞结合支架和生长因子,实现牙本质、血管和神经的新生。外泌体是一类直径约为3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在调控细胞间信息和物质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以来,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因其在牙髓组织再生领域展现出的巨大潜力而备受瞩目。本文介绍了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种类和培养环境,并对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控细胞成牙本质向分化、血管生成、神经再生和成骨向分化的作用和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髓再生 充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促进口腔组织再生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筠 荆璇 +1 位作者 王思 刘瑞瑞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365-368,共4页
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因具有易获取、“无细胞治疗”介导特性以及较强的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潜力而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应用于口腔组织再生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含其促进牙髓牙本质、牙周组织... 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因具有易获取、“无细胞治疗”介导特性以及较强的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潜力而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应用于口腔组织再生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含其促进牙髓牙本质、牙周组织再生等功能。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有望克服干细胞临床应用的局限,为未来治疗相关口腔疾病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细胞 外泌体 组织再生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信号通路对牙源性黏液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分析
11
作者 陈星霖 王忠山 +3 位作者 孙国文 陈盛 童昕 秦海燕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4期407-414,共8页
目的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对牙源性黏液瘤(OM)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OMMSC)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至2020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OM患者2例,经手术取部分病灶标本进行OMMSC分离培养。另外选择于该院... 目的探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对牙源性黏液瘤(OM)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OMMSC)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至2020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OM患者2例,经手术取部分病灶标本进行OMMSC分离培养。另外选择于该院接受牙种植治疗的年轻患者5例,抽取颌骨骨髓进行颌骨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JBMSC)分离培养。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茜素红S染色进行细胞鉴定。成骨培养7 d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信号通路以及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观察小分子药物SB431542及TGF-β1干预对OMMSC、JBMSC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经分离获得的OMMSC、JBMSC具有梭形形态,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并具有成骨分化能力,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与JBMSC相比,OMMSC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RT-PCR检测结果显示,TGF-β/Smad信号相关因子在OMMSC中呈高表达(P<0.05),成骨相关因子骨桥蛋白(OPN)表达降低(P<0.05)。茜素红S染色结果显示SB431542可显著促进OMMSC成骨分化,而TGF-β1对OMMSC成骨分化有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成功对OMMSC进行了分离,发现TGF-β信号相关因子在OMMSC中呈高表达,抑制TGF-β信号转导通路可增强OMMSC的成骨能力,为改善OM患者骨缺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瘤来充质细胞 颌骨骨髓来充质细胞 成骨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人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牙齿样结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包柳郁 金岩 +5 位作者 史俊南 牛忠英 汪平 赵守亮 郝建军 王捍国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607-611,共5页
目的 :以人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在裸鼠体内构建牙齿样结构。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牙源性上皮细胞和经生长因子诱导后的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分层接种于经塑形的陶瓷化骨或Colla graft三维支架上 ,将形成的细胞 /支架复合物... 目的 :以人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在裸鼠体内构建牙齿样结构。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牙源性上皮细胞和经生长因子诱导后的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分层接种于经塑形的陶瓷化骨或Colla graft三维支架上 ,将形成的细胞 /支架复合物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的皮下 ,建立牙源性上皮细胞复合间充质细胞的体内立体培养模型。 14~ 18周后取材 ,采用HE染色、改良丽春红三色法、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移植物中的组织新生情况。结果 :细胞在三维支架上形成了包含釉质样组织和牙本质牙髓复合体的牙齿样结构。新生的釉质样组织表达人成釉蛋白 ,其周围残留的牙源性上皮细胞表达人釉原蛋白mRNA。同时 ,人DSP蛋白在牙本质样组织中呈阳性表达。所有对照组标本中均未观察到该现象。结论 :以优选出并经塑形的三维支架为载体 ,在裸鼠体内建立牙源性上皮细胞复合间充质细胞的立体培养模型 ,成功构建出组织工程化牙齿样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齿 上皮细胞 牙源性间充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诱导iPS细胞的效率与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颜兴 George T-J Huang 张方明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61-64,共4页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种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诱导iPS细胞的效率与时间。方法分离牙髓干细胞(DPSCs)、脱落乳牙干细胞(SHED)、牙乳头干细胞(SCAP)。应用慢病毒介导Lin28、Nanog、Oct4和Sox2因子重编程获得iPS细胞。比较在同等条件下三种细胞获...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种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诱导iPS细胞的效率与时间。方法分离牙髓干细胞(DPSCs)、脱落乳牙干细胞(SHED)、牙乳头干细胞(SCAP)。应用慢病毒介导Lin28、Nanog、Oct4和Sox2因子重编程获得iPS细胞。比较在同等条件下三种细胞获得iPS细胞的克隆数与平均诱导时间。结果DPSC诱导iPS细胞的效率是0.167%,高于SHED细胞和SCAP细胞的诱导效率(0.125%,0.033%);DPSC诱导iPS细胞的平均重编程时间是20.1d,均少于SHED细胞和SCAP细胞(23.73d,25.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不同牙源性细胞有不同的iPS细胞诱导效率与重编程时间,牙髓干细胞有较好的诱导iPS细胞的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PS) 充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可能性与前景 被引量:9
14
作者 都沙沙 蔡智国 +1 位作者 杨琨 刘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782-2788,共7页
背景:近年来,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牙周炎模型牙周组织再生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被认为是牙周组织再生的种子细胞,也是目前牙周组织重建的研究热点。目的:综述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促... 背景:近年来,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牙周炎模型牙周组织再生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被认为是牙周组织再生的种子细胞,也是目前牙周组织重建的研究热点。目的:综述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研究进展,并提出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潜在机制。方法:以"牙周炎、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牙周组织再生、多向分化能力、增殖、自我更新、迁移、归巢、免疫调节、衰老、牙周组织修复"为中文检索词;以"periodontitis,odontogen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dental-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eriodontal tissue regeneration,multi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proliferation and self-renewal,migration and homing,immune regulation,aging,repair of periodontal tissue"为英文检索词,检索CNKI与PubMed数据库1995至2018年间相关文献,纳入61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特性、修复牙周组织的潜在机制及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在牙周炎动物模型及细胞模型中植入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可形成牙周组织。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是重建牙周组织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但目前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还面临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归巢、衰老以及新生物与体内功能相适应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炎 充质细胞 多能分化能力 细胞迁移 细胞归巢 周组织再生 周组织修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在牙周再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文浩 胡高辅 +1 位作者 王奥 吴燕岷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5期7141-7150,共10页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是牙周组织再生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主要包括DPSC、PDLSC,GMSC等。通过选择具有性能和应用优势的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充分发挥其诱导组织再生的能力,可在体内实现一定程度的牙周软硬组织修复效果。...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是牙周组织再生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主要包括DPSC、PDLSC,GMSC等。通过选择具有性能和应用优势的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充分发挥其诱导组织再生的能力,可在体内实现一定程度的牙周软硬组织修复效果。在牙周组织再生工程中,合适的生物医学材料常可作为载体负载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牙周炎导致的牙周支持组织缺损。本文将回顾不同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群体的特性及其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细胞 周炎 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牙周组织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施培磊 于晨浩 +2 位作者 谢旭东 吴亚菲 王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690-695,共6页
牙周炎是以牙周组织破坏为特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牙周软硬组织的复杂结构决定了牙周组织修复的困难。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多向分化能力和易获取性使其成为牙周组织修复的理想细胞来源。随着细胞膜片... 牙周炎是以牙周组织破坏为特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牙周软硬组织的复杂结构决定了牙周组织修复的困难。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多向分化能力和易获取性使其成为牙周组织修复的理想细胞来源。随着细胞膜片技术、生物支架材料、3D打印技术的发展,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在修复牙周组织缺损方面展现了较好的潜能。本文将对现阶段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牙周组织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细胞 周组织修复 组织工程 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疾病治疗中如何应用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真 李小兰 刘建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5期4060-4067,共8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能力,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但这种免疫调节特性作用于疾病的具体机制不明,因此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特性的应用,可能在未来口腔疾病的治疗、...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能力,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但这种免疫调节特性作用于疾病的具体机制不明,因此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特性的应用,可能在未来口腔疾病的治疗、预防中扮演重要角色。目的:从不同口腔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活化后免疫细胞的相互调节机制,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和口腔致病菌对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能力的影响3个方面综述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方法:以“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特性、免疫细胞、口腔疾病、牙龈卟啉单胞菌、牙周炎、牙菌斑、龋齿、Toll样受体”为中文检索词;“tooth-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immunomodulatory properties,immune cells,oral diseases,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eriodontitis,dental plaque,dental caries,toll-like receptor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CNKI与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9年6月收录的与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有关的文献。总计得到文献221篇,64篇文献符合标准。结果与结论:在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被分离提出的这20年里,研究人员对几种口腔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活化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进行了大量的体外实验,初步探讨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不同的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可以差异激活间充质干细胞中的各种免疫调节蛋白,并因此激活它们的免疫调节活性。研究特定刺激因素激活间充质干细胞和口腔致病菌激活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具体途径,可能会提高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愈合过程不同阶段的应用效率,从而在疾病治疗方式上作出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质细胞 免疫调节特 口腔致病菌 TOLL样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18
作者 张硕 刘洪臣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307-312,共6页
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内源性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ncRNAs),为闭合环状结构,具有稳定性高、保守性强、组织细胞表达特异性等特征。CircRNAs具有充当miRNA“海绵”、结合RNA结合蛋白、调节基... 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内源性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ncRNAs),为闭合环状结构,具有稳定性高、保守性强、组织细胞表达特异性等特征。CircRNAs具有充当miRNA“海绵”、结合RNA结合蛋白、调节基因转录、编码蛋白质等功能,调控多项生命活动。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dent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DMSCs)是间充质来源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修复口腔颌面部骨缺损。近些年研究表明,circRNAs可以通过circRNA-miRNA-mRNA相互作用,在多种信号通路的作用下参与DMSCs成骨分化过程,维持骨代谢的动态平衡。本文综述了circRNAs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circRNAs调控DMSCs成骨分化的相关研究,以期为circRNAs调控DMSCs成骨分化作用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生物学特 充质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X5对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及趋化作用的研究
19
作者 武涛涛 张钰珩 +3 位作者 郑小雨 刘畅 马华瑞 高润涛 《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399-403,424,共6页
目的 探究distal-less homeobox 5 (DLX5)对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dental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T-MSCs)迁移及趋化的作用。方法 利用逆转录病毒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 SCAPs)进行转染,... 目的 探究distal-less homeobox 5 (DLX5)对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dental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T-MSCs)迁移及趋化的作用。方法 利用逆转录病毒对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 cells from apical papilla, SCAPs)进行转染,构建稳定过表达及敲减DLX5的细胞系。通过体外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探究DLX5对SCAPs迁移及趋化的影响。进一步观察DLX5过表达的SCAPs的条件培养基对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 PDLSCs)迁移及趋化的影响。结果 (1)逆转录病毒转染DLX5过表达的质粒后,DLX5在SCAPs中有效过表达;逆转录病毒转染DLX5敲减的质粒后,有效抑制了DLX5在SCAPs中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2)过表达DLX5能明显促进SCAPs的迁移及趋化能力。(3)敲减DLX5能明显抑制SCAPs的迁移及趋化能力。(4)过表达DLX5的SCAPs的条件培养基促进了PDLSCs的迁移及趋化能力。结论 DLX5对SCAPs的迁移及趋化具有正向调控作用,过表达DLX5的SCAPs条件培养基可以促进PDLSCs的迁移及趋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al-less homeobox 5 充质细胞 迁移 趋化 条件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转移对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成牙向分化影响的研究
20
作者 李欣雨 张蕾 孙瑶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3,共11页
目的探究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间是否存在线粒体转移以及线粒体转移对其成牙向分化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分选胚胎13~14 d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间充质细胞, 得到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明确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属性。... 目的探究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间是否存在线粒体转移以及线粒体转移对其成牙向分化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分选胚胎13~14 d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间充质细胞, 得到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明确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属性。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及活细胞成像检测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间是否存在线粒体转移;分析基因表达数据库中的人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 探究线粒体相关基因在两组样本间是否存在差异。以二甲基亚砜作为对照组, 使用不同浓度(1、5、10 μmol/L)线粒体转移抑制剂ML141对原代细胞进行处理, 利用鬼笔环肽免疫荧光染色、细胞活性氧检测、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5-乙炔-2′-脱氧尿苷(EdU)、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蛋白质印迹法、活细胞成像以及透射电镜观察间充质干细胞间线粒体转移被抑制后对细胞形态、细胞衰老、细胞活性氧、细胞增殖、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配对相关同源基因1(Prrx1)和成牙分化相关基因Sp7转录因子(Sp7)蛋白水平、线粒体转移水平以及线粒体形态的影响。进一步在成牙向分化诱导过程中使用线粒体转移抑制剂, 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显色试剂盒检测ALP活性,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成牙分化相关基因Alp、Sp7、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和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表达, 观察抑制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间线粒体转移对其成牙向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间存在细长形态、被F-肌动蛋白(F-actin)标记的隧道纳米管(TNTs)结构, 同时观察到该结构中存在正在转移的线粒体。转录组测序数据显示,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表达谱特征存在明显区别,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上调线粒体转移及线粒体动力学相关基因。相较于对照组, 1、5、10 μmol/L ML141处理组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形态、细胞骨架无明显变化, 活性氧水平无明显变化, SA-β-gal活性、SA-β-gal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3.93±0.21)%、(3.23±0.42)%、(4.06±0.84)%]相较对照组[(3.83±0.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胞增殖实验中, 1、5、10 μmol/L ML141处理组EdU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20.00±3.82)%、(19.48±1.96)%、(12.55±2.86)%]相较对照组[(18.57±0.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同时CCK-8结果也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1、5 μmol/L ML141处理对细胞增殖活性无显著影响(均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 ML141处理组PRRX1和SP7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活细胞成像结果显示, 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间TNTs的形成比例和线粒体转移ML141处理组[分别为(13.45±1.46)%、(10.36±3.47)%、(9.32±1.11)%]相较对照组[(31.42±4.01)%]均显著降低(均P<0.001)。电镜结果显示, ML141处理组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线粒体形态与对照组相似, 均呈球状、短棒状。成牙向分化7 d, ML141处理组ALP染色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21 d RT-qPCR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ML141处理组成牙分化相关基因Alp、Sp7、Dmp1和Dspp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 表明抑制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间线粒体转移使其成牙向分化能力降低。结论牙源性间充质干细胞间存在线粒体转移, 抑制线粒体转移影响其成牙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充质细胞 充质细胞 线粒体转移 细胞分化 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