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无痛局麻注射仪进行牙周膜麻醉的效果评定 被引量:14
1
作者 薛晨屹 郭伟 +1 位作者 张伟杰 汪涌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97-199,共3页
目的 应用美国Milestone公司的电脑控制无痛局麻注射仪 ,对局部牙周膜注射时的疼痛程度及注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 40例病人 ,采用无痛局麻注射仪进行牙周膜浸润麻醉 ,并与传统的手推式麻醉方法对比。结果 应用无痛局麻注射仪进... 目的 应用美国Milestone公司的电脑控制无痛局麻注射仪 ,对局部牙周膜注射时的疼痛程度及注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 40例病人 ,采用无痛局麻注射仪进行牙周膜浸润麻醉 ,并与传统的手推式麻醉方法对比。结果 应用无痛局麻注射仪进行牙周膜麻醉时 ,其注射时疼痛程度明显小于传统的手推式麻醉方法。拔牙时的麻醉效果两者无明显差别。结论 应用TheWand 无痛局麻注射仪进行牙周膜注射 ,可以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麻 牙周膜麻醉 拔牙 无痛局麻注射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志愿者中牙周膜麻醉和黏膜下浸润麻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马林 万阔 +3 位作者 景泉 孔令佳 冯峥 田彬彬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目的 比较在健康志愿者中使用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注射仪(C-CLADS)进行的牙周膜麻醉与使用手推注射器进行黏膜下浸润麻醉在注射疼痛、麻醉效果、麻药用量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招募50例18... 目的 比较在健康志愿者中使用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注射仪(C-CLADS)进行的牙周膜麻醉与使用手推注射器进行黏膜下浸润麻醉在注射疼痛、麻醉效果、麻药用量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方法 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招募50例18~ 56岁志愿者,采用随机自身对照,一侧采用C-CLADS进行牙周膜麻醉,对侧用传统的手推式黏膜下浸润麻醉(对照),比较两侧的起效时间、用药剂量及麻醉效果,并采用语言评价量表(vRS)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注射疼痛程度,记录两种麻醉方式的并发症.结果 采用C-CLADS进行牙周膜麻醉的药物剂量和注射疼痛程度均显著小于传统的手推式浸润麻醉[剂量:(0.34±0.09) ml比(0.55 ±0.13) ml,P<0.01;VRS:0.42±0.73比1.38±0.92,P<0.01;VAS:1.34±1.21比3.10±1.70,P<0.01].C-CLADS麻醉成功率与传统黏膜下浸润麻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比94.0%,P>0.05).牙周膜麻醉12例(24%)出现牙周膜麻醉后疼痛.结论 采用C-CLADS进行牙周膜麻醉与传统的手推注射黏膜下浸润麻醉比较,可以减少药物剂量,降低注射疼痛,并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但有较大比例出现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志愿者 局部麻醉 牙周膜麻醉 计算机控制局部麻醉注射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牙周膜麻醉在正畸减数牙拔除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尹鹏 赵胜利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2年第9期997-999,共3页
目的比较传统的局部浸润麻醉(骨膜上浸润麻醉)与单颗牙齿麻醉系统(STA)行牙周膜麻醉,在正畸减数牙拔除术前麻醉注射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及麻醉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将58例因正畸需要减数拔牙患者的两侧前磨牙随机分为试验侧... 目的比较传统的局部浸润麻醉(骨膜上浸润麻醉)与单颗牙齿麻醉系统(STA)行牙周膜麻醉,在正畸减数牙拔除术前麻醉注射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及麻醉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的方法,将58例因正畸需要减数拔牙患者的两侧前磨牙随机分为试验侧和对照侧,试验侧(58颗牙)采取STA牙周膜麻醉,对照侧(58颗牙)采取传统的局部浸润麻醉,观察两组在注射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及麻醉效果。结果试验侧在注射麻醉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侧(χ2=18.73,P<0.05)。两种方式的麻醉效果总体上无统计学差异(χ2=1.44,P>0.05)。结论 STA牙周膜注射能有效减轻注射时的疼痛,但麻醉效果与传统的局部浸润麻醉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颗牙齿麻醉系统 牙周膜麻醉 牙拔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2岁六龄齿远中牙周膜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崔晓光 丁明会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1期24-24,共1页
目的:探讨十二岁前患者在治疗六龄齿的过程中,使用远中牙周膜麻醉方法,观察其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将100例6—12岁的患儿因在治疗下颌六龄齿的过程中产生疼痛时,应用碧兰麻行远中牙周膜内浸润麻醉,根据儿童患者的反应和主治医师的经验来... 目的:探讨十二岁前患者在治疗六龄齿的过程中,使用远中牙周膜麻醉方法,观察其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将100例6—12岁的患儿因在治疗下颌六龄齿的过程中产生疼痛时,应用碧兰麻行远中牙周膜内浸润麻醉,根据儿童患者的反应和主治医师的经验来观察此种麻醉方法对龋病备洞及牙髓治疗的麻醉效果。结果:通过具体的临床数据得出麻醉的总有效率为97%,其中龋病备洞的成功率达到98%,牙髓病治疗成功率达88%。结论:6—12岁间在治疗六龄齿龋病和牙髓病的过程中,使用远中牙周膜麻醉有着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为儿童的牙体牙髓治疗减少了疼痛,是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龄齿 远中牙周膜麻醉方法 微创 无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膜麻醉法
5
作者 黄玉庭 黄丽 《中国乡村医药》 1995年第10期457-457,共1页
1980年至1994年12月,在应用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施行拔牙手术.试行加用或单用牙周膜麻醉法即牙槽骨与牙齿之间麻醉),获得满意麻醉效果,手术顺利,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适应症 1)用于松动牙、残根、牙周病或龋齿并发根尖肉芽肿,根周... 1980年至1994年12月,在应用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施行拔牙手术.试行加用或单用牙周膜麻醉法即牙槽骨与牙齿之间麻醉),获得满意麻醉效果,手术顺利,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适应症 1)用于松动牙、残根、牙周病或龋齿并发根尖肉芽肿,根周炎及根尖囊肿等。2)经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效果不佳者。1.2 麻醉方法 常规消毒后,在需要拔除患牙的唇(颊)侧及舌(腭)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麻醉 麻醉效果 阻滞麻醉 浸润麻醉 拔牙手术 松动牙 根尖囊肿 牙槽骨 根尖肉芽肿 注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牙髓炎应用无痛局麻仪进行牙周膜麻醉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逄爱慧 李明 +2 位作者 朱声荣 马净植 孙国洪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6年第10期614-615,共2页
目的:病例应用无痛局麻注射仪对神经阻滞麻醉失败病例进行牙周膜注射的疼痛程度及注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本组90例,采用无痛局麻注射仪进行牙周膜麻醉,与传统的手推式加压牙周膜麻醉对比。结果:应用无痛局麻注射仪进行牙周膜麻醉时,注... 目的:病例应用无痛局麻注射仪对神经阻滞麻醉失败病例进行牙周膜注射的疼痛程度及注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本组90例,采用无痛局麻注射仪进行牙周膜麻醉,与传统的手推式加压牙周膜麻醉对比。结果:应用无痛局麻注射仪进行牙周膜麻醉时,注射时疼痛程度明显小于手推式加压麻醉法。牙髓治疗时的麻醉效果两者无明显差别。但前者的成功率高于后者。阿替卡因注射时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利多卡因,并且麻醉效果更好。结论:应用无痛局麻注射仪进行牙周膜镇痛,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ft—Parker模拟标度尺 牙周膜麻醉 牙髓治疗 无痛局麻注射仪
原文传递
牙周膜麻醉研究进展
7
作者 吴倩倩 万阔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20年第7期434-438,共5页
局部麻醉技术在口腔治疗中运用广泛,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牙周膜麻醉作为一种首选或补充麻醉技术,与常规局部麻醉技术相比,在局限麻醉范围、提高麻醉效率等方面展现了其优势。文章就牙周膜麻醉在口腔临床... 局部麻醉技术在口腔治疗中运用广泛,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控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牙周膜麻醉作为一种首选或补充麻醉技术,与常规局部麻醉技术相比,在局限麻醉范围、提高麻醉效率等方面展现了其优势。文章就牙周膜麻醉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麻醉 牙周膜麻醉 口腔治疗
原文传递
十二岁前六龄齿远中牙周膜麻醉与根尖区局部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
8
作者 崔晓光 丁明会 +3 位作者 马会玲 马华航 启瑞 王熙 《医学与社会》 2015年第B06期219-220,共2页
目的:探讨在治疗六龄齿的过程中分别使用碧兰麻行远中牙周膜麻醉与根尖区局部麻醉,比较其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100例需要治疗的六龄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远中牙周膜麻醉与根尖区局部麻醉,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应用六龄... 目的:探讨在治疗六龄齿的过程中分别使用碧兰麻行远中牙周膜麻醉与根尖区局部麻醉,比较其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100例需要治疗的六龄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远中牙周膜麻醉与根尖区局部麻醉,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应用六龄齿远中牙周膜麻醉方法麻醉效果的完全麻醉率达90%明显好于根尖区局部麻醉组(58%)。结论:在治疗十二岁前六龄齿的过程中,应用远中牙周膜注射方法进行局部麻醉的效果好、操作简单、创伤小,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龄齿 远中牙周膜麻醉 无痛治疗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牙周膜注射在下颌埋伏阻生智齿拔除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2
9
作者 董辉 夏登胜 +4 位作者 冯春丽 孙蕾 张琪 武春风 郭婷婷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比较传统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和计算机控制给药下牙周膜注射麻醉在注射及给药过程中的疼痛情况和麻醉效果。方法 120例下颌埋伏阻生智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牙周膜注射单颗牙麻醉,对照组采用下齿槽神经阻滞... 目的比较传统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和计算机控制给药下牙周膜注射麻醉在注射及给药过程中的疼痛情况和麻醉效果。方法 120例下颌埋伏阻生智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采用牙周膜注射单颗牙麻醉,对照组采用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分别在不同4个时间点测量患者血压和心率;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测定患者对两种麻醉注射方法的疼痛值。结果对照组在麻醉剂注射中和注射后2分钟血压明显升高;实验组在整个麻醉和手术过程中血压无明显变化。实验组的疼痛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下颌埋伏阻生智齿拔除术中,单颗牙牙周膜注射麻药时的疼痛明显低于传统的下齿槽神经阻滞麻醉,而二者麻醉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牙拔除术 牙周膜注射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案对急性牙髓炎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10
作者 李高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4期130-133,共4页
分析不同镇痛方案对急性牙髓炎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急性牙髓炎患者50例,病例收集时间为2024年1月-2025年1月。5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局部浸润麻醉,研究组采取牙周膜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 分析不同镇痛方案对急性牙髓炎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急性牙髓炎患者50例,病例收集时间为2024年1月-2025年1月。5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局部浸润麻醉,研究组采取牙周膜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麻醉效果更好;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牙髓炎患者急诊治疗期间,采取牙周膜麻醉与常规局部浸润麻醉相比,麻醉效果更好,可减轻治疗后疼痛,并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牙髓炎 局部浸润麻醉 牙周膜麻醉 麻醉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局麻方法对下颌磨牙麻醉效果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华 何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9期1057-1058,1054,共3页
目的:比较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和牙周膜麻醉对下颌磨牙牙髓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10例下颌磨牙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采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A组)、黏膜下浸润麻醉(B组)及牙周膜麻醉(C组)与无痛局麻仪和甲哌卡因... 目的:比较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和牙周膜麻醉对下颌磨牙牙髓的麻醉效果。方法:将210例下颌磨牙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采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A组)、黏膜下浸润麻醉(B组)及牙周膜麻醉(C组)与无痛局麻仪和甲哌卡因进行局部注射。麻醉起效后常规行开髓和拔髓术。以视觉模拟疼痛法(VAS评分法)对治疗时的疼痛进行评分。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A、B、C三组麻醉成功率分别为91.4%、55.7%、87.1%。A组与C组的差别无显著性(P>0.05),B组与A组、B组与C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下颌磨牙牙髓治疗中应用无痛局麻仪和甲哌卡因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和牙周膜麻醉,均能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局麻仪 甲哌卡因 阻滞麻醉 浸润麻醉 牙周膜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科用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不同麻醉法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苏宽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1期1621-1622,共2页
牙髓炎在进行牙髓治疗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剧烈疼痛,随着各种局麻药物的应用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痛苦,使牙髓治疗更为顺利。但是由于解剖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下颌磨牙往往会出现镇痛不全,而且下颌阻滞麻醉下出现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状的概率也较高。
关键词 阿替卡因 多卡因 下颌磨牙 口腔局麻 心血管系统 麻醉 局麻药物 镇痛效果 阻滞麻醉 牙周膜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卡因两种麻醉方式在下颌后牙拔除术中麻醉效果的对比
13
作者 曹静 张建强 +1 位作者 李岩峰 高飞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67-168,共2页
目的比较复方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与牙周膜腔麻醉2种方式在下颌后牙拔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4名患者,分为局部浸润麻醉组及牙周膜腔麻醉组,采用标尺法由患者对疼痛程度进行打分;口腔医生评价麻醉效果,统计麻醉完全、良好、... 目的比较复方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与牙周膜腔麻醉2种方式在下颌后牙拔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4名患者,分为局部浸润麻醉组及牙周膜腔麻醉组,采用标尺法由患者对疼痛程度进行打分;口腔医生评价麻醉效果,统计麻醉完全、良好、有效和失败的比例。结果达到麻醉完全效果的牙周膜腔麻醉与局部浸润麻醉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麻醉方式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牙周膜腔麻醉效果优于局部浸润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卡因 局部浸润麻醉 牙周膜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试注射器用于口腔局部麻醉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陈思韩 李正明 +2 位作者 杨旭 李雪琦 陈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年第7期990-991,共2页
目的寻找适合于口腔局部麻醉中骨膜下浸润麻醉、牙周膜内注射麻醉的一次性注射器,解决口腔科常用5m l长5号针头的一次性注射器在用于这两种麻醉时效果不佳的问题。方法选择诊断为急、慢性牙髓炎需做牙髓治疗200例、200颗牙,采用口腔科... 目的寻找适合于口腔局部麻醉中骨膜下浸润麻醉、牙周膜内注射麻醉的一次性注射器,解决口腔科常用5m l长5号针头的一次性注射器在用于这两种麻醉时效果不佳的问题。方法选择诊断为急、慢性牙髓炎需做牙髓治疗200例、200颗牙,采用口腔科常用的5 m l长5号针头的一次性注射器和1 m l一次性无菌皮试注射器分成4组,分别进行骨膜下浸润麻醉、牙周膜内注射麻醉,比较这两种注射器在进行这两种麻醉方法时的麻醉效果。结果在这两种麻醉方法中,使用1 m l一次性无菌皮试注射器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使用5 m l长5号针头的一次性注射器,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1 m l一次性无菌皮试注射器更适合用于口腔局部麻醉中骨膜下浸润麻醉和牙周膜内注射麻醉这两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试注射器 骨膜下浸润麻醉 牙周膜内注射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在拔除上颌阻生智齿的临床评价
15
作者 陈铭 邹露 马燕丽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6期169-169,共1页
目的:评价临床拔牙患者对不同麻醉方式的血压,心率变化和牙槽窝出血情况。方法选择需要拔除双侧上颌阻生智齿患者120例,分成三组,A组采用 STA计算机控制口腔无痛麻醉仪注射法,B组采用4%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局部侵润法,C组采用2%利多... 目的:评价临床拔牙患者对不同麻醉方式的血压,心率变化和牙槽窝出血情况。方法选择需要拔除双侧上颌阻生智齿患者120例,分成三组,A组采用 STA计算机控制口腔无痛麻醉仪注射法,B组采用4%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局部侵润法,C组采用2%利多卡因上颌结节阻滞麻醉法。结果 B,C两组在麻醉剂注射中和注射后2min血压明显升高;而A组在整个麻醉和手术过程中血压无明显变化。且B组牙槽窝出血较少,A,C两组血凝块均较好。结论应用STA计算机控制口腔无痛麻醉仪注射时患者感觉无痛或只感觉轻微疼痛,且牙槽窝有质量高的血凝块,三组麻醉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生牙拔除术 牙周膜注射麻醉 拔牙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牙周膜注射麻醉在乳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姝亚 朱顶贵 +2 位作者 阙音恺 高朗 邢向辉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664-667,共4页
目的:比较STA牙周膜浸润麻醉与卡具芯注射器行骨膜上浸润麻醉在乳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下颌双侧第一乳磨牙牙髓炎患儿,两侧随机进行不同麻醉,分为牙周组和骨膜组。SEM量表和WB量表分别评价两组注射时疼痛程度、根管... 目的:比较STA牙周膜浸润麻醉与卡具芯注射器行骨膜上浸润麻醉在乳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下颌双侧第一乳磨牙牙髓炎患儿,两侧随机进行不同麻醉,分为牙周组和骨膜组。SEM量表和WB量表分别评价两组注射时疼痛程度、根管治疗中麻醉效果以及治疗后24 h软组织情况。结果:注射时骨膜组SEM量表和WB量表平均得分均高于牙周膜组(P<0.05);根管治疗过程中骨膜组SEM量表和WB量表平均得分均高于牙周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回访发现牙周组较骨膜组术后软组织不适情况较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儿童乳磨牙根管治疗中,STA牙周膜注射麻醉较传统骨膜上浸润麻醉注射时疼痛程度更轻,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 牙周膜注射麻醉 乳磨牙 根管治疗
原文传递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Computer-controlled Periodontal Ligament Injection System in Endodontic Access to the Mandibular Posterior Teeth 被引量:3
17
作者 Quan Jing Kuo Wan +1 位作者 Xiao-jun Wang Lin Ma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3-27,共5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a computer-controlled periodontal ligament (PDL) injection system to the local soft tissues as the primary technique in endodontic access to mandibular posteri...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a computer-controlled periodontal ligament (PDL) injection system to the local soft tissues as the primary technique in endodontic access to mandibular posterior teeth in patients with irreversible pulpitis. Methods A total of 162 Chinese patients who had been diagnosed with irreversible pulpitis in their mandibular posterior teeth without acute infection or inflammation in the periodontal tissues were enrolled in this clinical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osition of the involved tooth: the premolar group (PM, z2=38), first molar group (FM, n=66), and second molar group (SM, n=58). 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computer-controlled PDL injection with 4% articaine and 1 ' 100 000 epinephrine. Immediately after the injection, endodontic access was performed, and the degree of pain during the treatment was evaluated by the patients using Visual Analogue Scale for pain. The success rates were compared among the 3 groups. The responses of local soft tissues were evaluated 3-8 days and 3 weeks after the procedure. Results The overall success rate was 76.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uccess rates among the PM, FM, and SM groups (92.1%, 53.0%, 93.1%, respectively; 2 X =34.3, P〈0.01). Both the PM and SM groups showed higher success rates than that of the FM group (v=l, f=16.73, P〈0.01, v=l, Z = 4.5, X2 2 P〈0.01). No irreversible adverse effects on the periodontal soft tissues at the injection sites were observed in the follow-up visits in any of the groups. Conclusion The computer-controlled PDL injection system demonstrates both satisfactory anesthetic effects and safety in local soft tissues as primary anesthetic technique in endodontic access to the mandibular posterior teeth in patients with irreversible pulpi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odontal ligament injection endodontic access irreversible pulpit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麻醉仪用于牙科畏惧症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康媛媛 孙妍 张英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00-101,113,共3页
目的观察STA麻醉仪对牙科畏惧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回顾2011年1—12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综合急诊科门诊收治的牙科畏惧症患者100例,应用STA麻醉仪治疗患者(试验组)44例,手推注射麻醉患者(对照组)56例。记录麻药起效、失效时... 目的观察STA麻醉仪对牙科畏惧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回顾2011年1—12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综合急诊科门诊收治的牙科畏惧症患者100例,应用STA麻醉仪治疗患者(试验组)44例,手推注射麻醉患者(对照组)56例。记录麻药起效、失效时间,患者自行评估疼痛程度,同时计算麻醉有效率,对两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的麻药生效及失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麻醉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TA麻醉仪能有效地降低牙科畏惧症患者治疗中的恐惧程度,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 牙科畏惧症 牙髓炎 麻醉效果 牙周膜注射麻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