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莎乐美》:疯癫女性的意象解读——父权社会中的女性命运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许霄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2-174,共3页
长期以来,对于《莎乐美》作品的艺术价值评判多集中在作品的唯美主义表现形式上,对于莎乐美的艺术形象分析也多为负面和否定。分析莎乐美由家庭天使形象向疯癫女性形象的转变,探究其疯癫意象的隐喻意义,可以看到《莎乐美》暗含着作为社... 长期以来,对于《莎乐美》作品的艺术价值评判多集中在作品的唯美主义表现形式上,对于莎乐美的艺术形象分析也多为负面和否定。分析莎乐美由家庭天使形象向疯癫女性形象的转变,探究其疯癫意象的隐喻意义,可以看到《莎乐美》暗含着作为社会边缘人的女性在父权社会的统治压迫下因自我权利缺失而进行的反抗,是对父权社会建构下的政治规范、宗教规范、道德规范进行的彻底破坏。莎乐美形象象征着对父权社会毫不妥协的女性反抗力量,因此成为历史文坛上女性叛逆形象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乐美 父权社会 疯癫 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权社会制度下的牺牲品——《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悲剧命运的女性主义观照 被引量:7
2
作者 郭爱莲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50-51,共2页
文章结合女性主义文论的有关理论,从思想观念和现实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导致《欲望号街车》女主角布兰奇悲剧的主要原因,指出父权文化观念及其巨大影响是造成女主角悲剧的根源,男主角及其所代表的充斥着物欲的无情的现实世界是引发女主... 文章结合女性主义文论的有关理论,从思想观念和现实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导致《欲望号街车》女主角布兰奇悲剧的主要原因,指出父权文化观念及其巨大影响是造成女主角悲剧的根源,男主角及其所代表的充斥着物欲的无情的现实世界是引发女主角悲剧的直接的主要的原因。在这样现实情形下,布兰奇的悲剧命运无可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号街车 父权社会 布兰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权社会婚姻下的“女性孤独”——以林芙美子与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世界为例
3
作者 尹凤先 《文化产业》 2018年第2期72-74,共3页
林芙美子与张爱玲都经历过人生的坎坷和波折,都品尝过爱情的共生与背叛。从林芙美子与张爱玲笔下描述的女性世界可以看出,主人公基本为女性,内容则重点描写两性之间的纠葛以及女性悲惨的境遇等。本文以林芙美子与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世界为... 林芙美子与张爱玲都经历过人生的坎坷和波折,都品尝过爱情的共生与背叛。从林芙美子与张爱玲笔下描述的女性世界可以看出,主人公基本为女性,内容则重点描写两性之间的纠葛以及女性悲惨的境遇等。本文以林芙美子与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世界为例,阐释父权社会影响下婚姻中的女性孤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权社会 婚姻 女性孤独 林芙美子 张爱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叛道与守道——论在父权社会中艰难跋涉的奥斯丁
4
作者 陈惠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42-44,共3页
奥斯丁是 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背叛父权社会主旋律的、先进的女性意识 ,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和时代的局限 ,她的思想上先进的、落后的意识有时又交织在一起。这种叛道与守道的矛盾在女性意识萌发初期... 奥斯丁是 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背叛父权社会主旋律的、先进的女性意识 ,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和时代的局限 ,她的思想上先进的、落后的意识有时又交织在一起。这种叛道与守道的矛盾在女性意识萌发初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权社会 女性意识 英国 奥斯丁 社会批评 女权主义 小说 叛逆意识 男女平等意识 婚恋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权社会下挣扎的两姐妹——解读《父亲的微笑之光》
5
作者 丁少玲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09年第5期144-146,共3页
艾丽丝·沃克是杰出的美国女性文学及黑人文学作家之一,其近作《父亲的微笑之光》有力地抨击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的摧残这一主题,成功地塑造了一对性格鲜明、别具一格的黑人姐妹的形象。该文通过对麦格德琳娜和苏珊娜两姐妹的悲惨命... 艾丽丝·沃克是杰出的美国女性文学及黑人文学作家之一,其近作《父亲的微笑之光》有力地抨击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的摧残这一主题,成功地塑造了一对性格鲜明、别具一格的黑人姐妹的形象。该文通过对麦格德琳娜和苏珊娜两姐妹的悲惨命运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姐妹俩是父权制度下的牺牲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沃克 女性文学 父权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窦娥与安娜·克里斯蒂的悲剧角色比较——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他者地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蓓 陈可培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62-65,共4页
关汉卿笔下的窦娥与奥尼尔的《安娜.克里斯蒂》中的安娜是中西方文化不同时期的社会、妇女问题的反映,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点。她们同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同样以自己的形式反抗却遭到了彻底的失败,而且都没有意识到悲剧产生的原因是自身的... 关汉卿笔下的窦娥与奥尼尔的《安娜.克里斯蒂》中的安娜是中西方文化不同时期的社会、妇女问题的反映,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点。她们同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同样以自己的形式反抗却遭到了彻底的失败,而且都没有意识到悲剧产生的原因是自身的他者地位。在反映父权社会的剧作中,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还是近代,女性的悲剧命运往往是由其附属地位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 父权社会 窦娥 安娜.克里斯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权社会下女性主义比较——《觉醒》和《纯真年代》女性主义对比研究
7
作者 赵艳丽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1期140-141,共2页
研究《觉醒》和《纯真年代》女性主义的目的在于通过解读两部小说的创作背景的时代特色发现人物和情节设置的社会现象,更好地理解作者创作动机和小说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
关键词 父权社会 女性主义 《觉醒》 《纯真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权社会的卫道士——《一位女士的画像》中奥斯蒙德形象解读
8
作者 桂宝 胡璇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8期177-178,共2页
《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经典力作,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许多国内外学者围绕作品体现的"国际主题",女主人公的婚姻选择和自由观,小说的叙事空间以及结尾留白等方面,从不同的视角提出自己的见解,却鲜有关于... 《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经典力作,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许多国内外学者围绕作品体现的"国际主题",女主人公的婚姻选择和自由观,小说的叙事空间以及结尾留白等方面,从不同的视角提出自己的见解,却鲜有关于男性形象的研究。本文旨在对奥斯蒙德这一负面人物进行深入解读,通过其与文中三位女性人物的关系,诠释其父权思想的卫道士这一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蒙德 人物形象 父权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生? 妥协?——评《觉醒》中艾德娜对父权社会的反抗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琳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00-101,共2页
凯特·肖邦在《觉醒》中塑造了一位勇于摆脱传统思想束缚,大胆追求自由、独立和爱情的新女性。本文结合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旨在探讨女主人公在萌发自我意识之后,如何对父权社会进行反抗,努力实现自我,寻求解放之路的。
关键词 凯特·肖邦 父权社会 艾德娜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权社会:束缚两性的牢笼——简评《欢乐之家》
10
作者 余有群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2期81-83,共3页
长篇风俗小说《欢乐之家》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斯.华顿的成名之作。小说通过女主人翁莉莉.巴特悲惨的命运揭示了女性成为了父权社会的无辜牺牲品,同时小说也道出一个事实:尽管男性是父权社会规则的制定者,但是这些规则在约束女性的同... 长篇风俗小说《欢乐之家》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斯.华顿的成名之作。小说通过女主人翁莉莉.巴特悲惨的命运揭示了女性成为了父权社会的无辜牺牲品,同时小说也道出一个事实:尽管男性是父权社会规则的制定者,但是这些规则在约束女性的同时也限制了男性的角色,阻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父权制压力下的两性角色和地位进行重新定位,揭示了父权社会下男性和女性的生存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迪斯·华顿 《欢乐之家》 父权社会 男性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权社会下的爱情谬误——《呼啸山庄》与《寒夜》比较阅读
11
作者 苏凤美 《绥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96-98,共3页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和巴金先生的《寒夜》虽然创作背景不同,但都以悲凉的笔调描绘了父权社会下女性的悲剧命运和不幸的爱情。本文用女性主义观点从两部作品的相似性入手,分析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爱情的摧残,关注了女性被...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和巴金先生的《寒夜》虽然创作背景不同,但都以悲凉的笔调描绘了父权社会下女性的悲剧命运和不幸的爱情。本文用女性主义观点从两部作品的相似性入手,分析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爱情的摧残,关注了女性被压抑的内心世界,反思了女性在历史文化中的"缺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权社会 本我 缺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权社会影响下的海明威
12
作者 朱丹娜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z1期131-133,共3页
女权主义学说和现代心理学角度考察海明威,可以发现他对女性有着复杂认识,在强大外表下隐藏着些许懦弱和胆怯:一方面试图掩盖自己内在的懦弱,另一方面则努力以一个铮铮硬汉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海明威复杂心理的形成,是深受父权社会... 女权主义学说和现代心理学角度考察海明威,可以发现他对女性有着复杂认识,在强大外表下隐藏着些许懦弱和胆怯:一方面试图掩盖自己内在的懦弱,另一方面则努力以一个铮铮硬汉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海明威复杂心理的形成,是深受父权社会观念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父权社会 男性化 女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权社会的性别意识形态与女性艺术家的自我意识
13
作者 魏尔雅 《保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7-81,共5页
自我意识是艺术家必备的素质。在父权社会性别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女性的自我意识被压抑,因而女性艺术家很少。随着父权社会权力中心的逐步瓦解,女性的自我意识渐渐觉醒,女性艺术也逐步走向繁荣。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女性艺术家进行艺术创... 自我意识是艺术家必备的素质。在父权社会性别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女性的自我意识被压抑,因而女性艺术家很少。随着父权社会权力中心的逐步瓦解,女性的自我意识渐渐觉醒,女性艺术也逐步走向繁荣。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女性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关键和先决条件。然而,意识形态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父权社会的性别意识形态依然占据着包括女性艺术家在内的当今社会中的大部分人,这依然是女性艺术发展的阻碍。女性艺术家对自我存在的关注以艺术品的形式展现给大众,也必将促进社会性别意识形态的转变。从这个角度看,女性艺术家也是社会的先锋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权社会 女性艺术家 性别意识形态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末四重奏》中的父权社会意识分析
14
作者 段承颖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7年第5期58-59,共2页
法籍华裔剧作家高行健于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戏剧《周末四重奏》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该剧带有显明的父权社会意识特征,作者细致地刻画了在驯服与挣扎中徘徊的安,在恐惧与困惑中沉沦的老贝,在放荡与不安中呐喊的西西和在自私与迷... 法籍华裔剧作家高行健于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戏剧《周末四重奏》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该剧带有显明的父权社会意识特征,作者细致地刻画了在驯服与挣扎中徘徊的安,在恐惧与困惑中沉沦的老贝,在放荡与不安中呐喊的西西和在自私与迷茫中游离的达这四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本文解读人物个体并探究其关系的发展与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行健 《周末四重奏》 父权社会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生刑法的出场——受达顿《中国的规制与惩罚:从父权社会到民权社会》的启迪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训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11年第2期193-199,共7页
作为一名致力于汉学研究的学者,澳大利亚人迈克尔·R.达顿本想以"中国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不意结果却写出这样一部关于中国的规制与惩罚的书来"。正如该书译序者许章润教授所言,作者... 作为一名致力于汉学研究的学者,澳大利亚人迈克尔·R.达顿本想以"中国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不意结果却写出这样一部关于中国的规制与惩罚的书来"。正如该书译序者许章润教授所言,作者一介愤青,本意在于探索中国的"继续革命",汲汲于为腐朽的西方寻找一剂猛药,不料催生出这部理述中国的社会控制与刑事体制之间的纠葛,爬梳其中从"父权本位"到"人民本位"的著作来。不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革命 澳大利亚人 刑罚结构 汉学研究 父权社会 许章润 民本位 人权保障机能 论文选题 法治国
原文传递
《玛迪》:父权社会语境下的女性想象
16
作者 原学梅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66-171,共6页
一、引言麦尔维尔的小说《玛迪》在问世后,最初的反应是恶评如潮,当时的评论多数指责该书为"垃圾般狂热的言论"。但自20世纪50年代起,深藏于这些狂热言论后的寓意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有学者称其为"
关键词 女性身份 麦尔维尔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女性主义 男人 父权 父权社会 想象 占有欲
原文传递
无望地沉沦与父权社会的掘墓人——论现代家族文学中的“不肖子”形象
17
作者 解浩 《作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5-26,共2页
作为构成封建家族基石的"父母子"铁三角中的重要环节,"人子"如果没有自觉自愿承担起振兴家族的重任,就常常被视为"不肖"。"不肖子"们或吟诗作画、侍弄花草,在懒散中消散了羽毛;或吸食鸦片、放... 作为构成封建家族基石的"父母子"铁三角中的重要环节,"人子"如果没有自觉自愿承担起振兴家族的重任,就常常被视为"不肖"。"不肖子"们或吟诗作画、侍弄花草,在懒散中消散了羽毛;或吸食鸦片、放纵情欲,在无望中自觉地沉沦下去;或深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并以决绝的姿态向封建家族发起挑战,成为父权社会真正的掘墓人。他们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现代家族文学中的男性人物长廊,也昭示了封建父权制度无可挽回的坍圮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肖子” 父权社会 掘墓人 矛盾情感
原文传递
父权制社会的牺牲品——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圣芬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2期63-65,共3页
女性主义认为,男女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是,女性一直处于男性的附属地位。几千年以来,父权制社会是女性生活的主要背景,她们一直是父权制社会的牺牲品。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劳伦斯小说《白孔雀》、《儿子与情人》、《恋爱中... 女性主义认为,男女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但是,女性一直处于男性的附属地位。几千年以来,父权制社会是女性生活的主要背景,她们一直是父权制社会的牺牲品。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劳伦斯小说《白孔雀》、《儿子与情人》、《恋爱中的女人》、《迷失女孩》和《亚伦的魔杖》中的女性牺牲品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权社会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 莫瑞尔 女性主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家庭天使”坠落凡间——由《瞬间》看父权制社会中女性身份的困境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亚婷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77-180,共4页
达夫妮·杜穆里埃的一篇奇幻短篇小说,记述了一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寻家之旅。但看似简单的故事却揭示了深刻的问题—即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的身份困境。一个家庭天使在被放逐社会后所遭遇的种种向人们揭示了推翻父权社会女性规范,... 达夫妮·杜穆里埃的一篇奇幻短篇小说,记述了一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的寻家之旅。但看似简单的故事却揭示了深刻的问题—即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的身份困境。一个家庭天使在被放逐社会后所遭遇的种种向人们揭示了推翻父权社会女性规范,做一个完整的人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权社会 边缘化 歇斯底里症 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父权制社会——后现代女权主义的理想模式述评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明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69,共6页
现代社会从根本上讲是父权制社会,女性要获得彻底解放,就必须打碎这个父权制社会。后现代女权主义在批判父权制,努力解决现代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和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各种危机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理想社会模式,即后父权制社会。它强调内在... 现代社会从根本上讲是父权制社会,女性要获得彻底解放,就必须打碎这个父权制社会。后现代女权主义在批判父权制,努力解决现代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和人类目前所面临的各种危机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理想社会模式,即后父权制社会。它强调内在联系、重视差异、推进文化多元化和倡导人类与自然的统一性,是一种平等、无暴力、文化多样性、合作、无等级的理想社会。追求后父权制社会成为后现代女权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权社会 父权社会 女权主义 后现代女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