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莎乐美》:疯癫女性的意象解读——父权社会中的女性命运研究 |
许霄羽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2
|
父权社会制度下的牺牲品——《欲望号街车》中布兰奇悲剧命运的女性主义观照 |
郭爱莲
|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7 |
7
|
|
3
|
父权社会婚姻下的“女性孤独”——以林芙美子与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世界为例 |
尹凤先
|
《文化产业》
|
2018 |
0 |
|
4
|
叛道与守道——论在父权社会中艰难跋涉的奥斯丁 |
陈惠
|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5
|
父权社会下挣扎的两姐妹——解读《父亲的微笑之光》 |
丁少玲
|
《疯狂英语(教师版)》
|
2009 |
0 |
|
6
|
窦娥与安娜·克里斯蒂的悲剧角色比较——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他者地位 |
张蓓
陈可培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09 |
2
|
|
7
|
父权社会下女性主义比较——《觉醒》和《纯真年代》女性主义对比研究 |
赵艳丽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8
|
父权社会的卫道士——《一位女士的画像》中奥斯蒙德形象解读 |
桂宝
胡璇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9
|
重生? 妥协?——评《觉醒》中艾德娜对父权社会的反抗 |
刘琳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0
|
父权社会:束缚两性的牢笼——简评《欢乐之家》 |
余有群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0 |
|
11
|
父权社会下的爱情谬误——《呼啸山庄》与《寒夜》比较阅读 |
苏凤美
|
《绥化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2
|
父权社会影响下的海明威 |
朱丹娜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0 |
|
13
|
父权社会的性别意识形态与女性艺术家的自我意识 |
魏尔雅
|
《保定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4
|
《周末四重奏》中的父权社会意识分析 |
段承颖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17 |
0 |
|
15
|
论民生刑法的出场——受达顿《中国的规制与惩罚:从父权社会到民权社会》的启迪 |
张训
|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
2011 |
3
|
|
16
|
《玛迪》:父权社会语境下的女性想象 |
原学梅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7
|
无望地沉沦与父权社会的掘墓人——论现代家族文学中的“不肖子”形象 |
解浩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8
|
父权制社会的牺牲品——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王圣芬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2
|
|
19
|
当“家庭天使”坠落凡间——由《瞬间》看父权制社会中女性身份的困境 |
梁亚婷
|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20
|
后父权制社会——后现代女权主义的理想模式述评 |
杨明光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