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5篇文章
< 1 2 1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前儿童照料方式对农民工工作贫困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郝君富 席飞扬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52-65,共14页
尽管城乡流动为农民工提供了创造收入、发展致富的机会,但由于有限的资源禀赋和分割的城乡户籍制度,农民工在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保障的获取方面相对不足,更容易陷入工作贫困当中。学前儿童照料支持体系是生育保障和改善女性就业困境的... 尽管城乡流动为农民工提供了创造收入、发展致富的机会,但由于有限的资源禀赋和分割的城乡户籍制度,农民工在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保障的获取方面相对不足,更容易陷入工作贫困当中。学前儿童照料支持体系是生育保障和改善女性就业困境的重要内容,但鲜有学者关注父母以外学前儿童照料方式的减贫效应及其作用机理。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实证探究学前儿童照料方式对农民工工作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接受正规或非正规照料均会显著抑制农民工的工作贫困,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仍稳健。整体来看,相比于非正规照料,正规照料能为家庭提供更强、更稳定的照料支持,对于工作贫困的抑制作用更强。影响机制方面,子女接受正规或非正规照料都可以促进父母参与工作进而抑制贫困,且对女性的促进作用更强。正规照料也可以通过提升农民工工作密度抑制贫困。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本文从加强正规儿童照料体系建设、缓解女性照料负担及农民工工作贫困治理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于工作贫困问题的认知,为农民工工作贫困治理提供了儿童照料服务减贫的新视角,对促进学前儿童照料体系建设并释放农民工特别是女性群体的劳动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贫困 相对贫困 正规照料 非正规照料 农民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料人身份、照料人素质与儿童成长发展
2
作者 张川川 曹家瑞 高文静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55,共20页
儿童照料既影响生育决策,也关系到儿童发展和人口质量。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了照料人身份和照料人素质对儿童成长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给定照料人素质,是否由母亲照料对儿童的成长发展没有显著的影响;第二,照... 儿童照料既影响生育决策,也关系到儿童发展和人口质量。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了照料人身份和照料人素质对儿童成长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给定照料人素质,是否由母亲照料对儿童的成长发展没有显著的影响;第二,照料人素质对儿童的学业成绩、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和健康状况都存在显著和持续的正面影响;第三,母亲照料可以在多维度上放大照料人素质的作用;第四,高素质的照料人对孩子的预期更高,教养模式更科学,养育行为更积极,高素质母亲对子女教育有更高预期,在与儿童互动、教育投资等方面有更大的正向作用。本文结论表明,高质量的公共或市场化的照料服务供给可以在不损害儿童成长发展的情况下降低家庭照料负担和促进人口生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料人身份 照料人素质 亲子照料 儿童成长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老年照料、老年照料成本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
3
作者 张永奇 单德朋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52,共12页
文章采用多组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老年照料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关联。研究发现:第一,农村劳动力人口外流并未有效缓解老年照料需求与家庭照料资源不足的矛盾。家庭仍是老年照料的主要场域。第二,家庭老年照料负担效果明显,从而抑... 文章采用多组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老年照料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关联。研究发现:第一,农村劳动力人口外流并未有效缓解老年照料需求与家庭照料资源不足的矛盾。家庭仍是老年照料的主要场域。第二,家庭老年照料负担效果明显,从而抑制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家庭老年照料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在群体与城市间具有显著差异。老年群体自我照料能力的维持以及城市养老基本公共服务的完善将降低家庭老年照料的负担效应。过往的流动时限与后续迁移决策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第四,机制检验发现,老年照料成本是抑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底层原因。老年照料成本的提升,将加剧农业转移人口的预期与实际压力,调低此类群体市民化意愿。第五,利用数字经济的低成本、广覆盖等优势,能够促进数据共享与加强动态监测,推动老年照料成本的分摊设计。上述结论,不仅可以调整家庭老年照料的责任主体,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与期望收益,也能够降低老年照料中的普遍冲击与客观潜在风险,加快推进城乡融合与区域协调发展,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老年照料 农业转移人口 照料成本 市民化意愿 数字经济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其主要照料者的应对方式与家庭韧性关系的主客体互倚模型
4
作者 王素红 朱雪丽 +2 位作者 于洋洋 张俊蕾 严芳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236-241,共6页
目的以主客体互倚模型(APIM)为基础,评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其主要照料者应对方式对家庭韧性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4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其主要照料者(126名)为观察对象。分析青少... 目的以主客体互倚模型(APIM)为基础,评估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其主要照料者应对方式对家庭韧性关系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4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其主要照料者(126名)为观察对象。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主要照料者一般资料,并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中文版家庭韧性量表(FHI)进行调查。比较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与主要照料者的SCSQ及FHI得分,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其主要照料者各变量间的相关性,并应用APIM分析二者应对方式对于家庭韧性关系的主客体效应。结果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SCSQ评分中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主要照料者,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主要照料者(P<0.05);青少年抑郁症患者FHI评分中责任、控制、挑战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主要照料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积极应对与其主要照料者的积极应对、患者家庭韧性均呈正相关(r=0.401、0.295,P<0.05),与主要照料者消极应对、患者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239、-0.382,P<0.05);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消极应对与主要照料者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259,P<0.05);主要照料者积极应对与其家庭韧性呈正相关(r=0.409,P<0.05)。APIM模型结果显示,主体效应方面,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积极应对方式、主要照料者积极应对方式对青少年抑郁患者及主要照料者家庭韧性均有正向促进作用(β=0.653、0.751,P<0.05);客体效应方面,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积极应对方式亦可促进主要照料者家庭韧性发展(β=0.526,P<0.05),但主要照料者积极应对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家庭韧性几乎无影响(β=0.086,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其主要照料者的应对方式与家庭韧性程度存在一定交互关系,整体表现为应对方式越积极、家庭韧性水平相应越好,提示工作人员可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其主要照料者为协同干预视角,引导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人群强化自身的积极应对方式,同时加强主要照料者的疾病应对水平,从而有效提高家庭对应激事件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应对方式 青少年 主要照料 家庭韧性 主客体互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照料负担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基于代际与性别分工视角
5
作者 高孟菲 《农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50,共17页
本文通过构建“家庭照料负担—内部分工—农地转出”的理论框架,采用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探讨了家庭不同照料负担对农户农地转出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家庭中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照料负担和失能老... 本文通过构建“家庭照料负担—内部分工—农地转出”的理论框架,采用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探讨了家庭不同照料负担对农户农地转出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家庭中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照料负担和失能老人照料负担会抑制农地转出;从影响机制来看,家庭中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照料负担和失能老人照料负担分别通过阻碍父代、子代女性非农就业转移间接抑制农地转出。家庭照料负担对农户农地转出的影响具有情景依赖性,如果村庄内没有学校等托育服务或者集中养老和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社会照料,家庭照料负担对农地转出的抑制作用会增强,反之,家庭照料负担对农地转出的抑制作用会弱化。因此,若要促进农户农地转出、实现规模经营目标,政府不仅需要通过公共政策减轻家庭照料负担,也需要提升少儿托育和农村养老的社会化服务质量,拓宽有照料负担的家庭成员灵活就业渠道,刺激农户农地转出的行为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儿照料负担 失能老人照料负担 家庭内部分工 农地转出行为
原文传递
祖辈失语照料的困境与动因分析
6
作者 贾志科 薛杉杉 《人口与社会》 2025年第2期80-87,共8页
隔代照料中祖辈丧失了话语权,无意或无法表达自身意愿,价值与身份认同缺失,成为失语的照料者。祖辈的失语照料主要表现在照料选择权丧失、照料标准单一化、照料价值被忽视等方面。但他们仍然广泛参与隔代照料,究其原因,代际互换的理性... 隔代照料中祖辈丧失了话语权,无意或无法表达自身意愿,价值与身份认同缺失,成为失语的照料者。祖辈的失语照料主要表现在照料选择权丧失、照料标准单一化、照料价值被忽视等方面。但他们仍然广泛参与隔代照料,究其原因,代际互换的理性选择、利他主义的情感需求以及舆论压力等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社区、家庭和个人应充分履行各自职能,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重视祖辈隔代照料的价值,推动隔代照料更好地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代照料 “失语”照料 代际关系 祖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务社会工作参与构建社区失智症老人照料共同体的实践机制和新面向
7
作者 王金阳 《城市观察》 2025年第1期122-136,163,共16页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研究医务社会工作推动构建老年人健康照料共同体的实践机制,对完善老龄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基于北京市D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失智症老人照料的现实案例,采用...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研究医务社会工作推动构建老年人健康照料共同体的实践机制,对完善老龄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基于北京市D社区医务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失智症老人照料的现实案例,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深入分析失智症老人面临的照料“原子化”困境和健康照料需求,进一步总结医务社会工作参与构建社区失智症老人照料共同体的方法路径。研究发现,医务社会工作的介入参与在不同层面推动形成老年人健康照料共同体:在微观层面推动形成情感互助的情感共同体,在中观层面推动形成联结不同医疗资源的资源共同体,在宏观层面推动形成多元行动主体协同发展的行动共同体。未来,建议持续提升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能力和数字技术整合运用能力,推动失智症老人照料工作从“共同体化”的初步阶段向“共同体”的成熟阶段转变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社会工作 失智症老人 照料“原子化” 老年人健康照料共同体 健康中国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护理保险对中老年群体家庭隔代照料的影响——基于CHARLS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8
作者 倪子菡 朱秀媛 +1 位作者 宋宝香 田侃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探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对中老年群体家庭隔代照料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17948名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双重差分法(DID)考察长护险制度对中老年群体所在家庭照料孙... 目的:探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对中老年群体家庭隔代照料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17948名4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双重差分法(DID)考察长护险制度对中老年群体所在家庭照料孙辈的影响。结果:基准回归结果表明,长护险试点地区相对于非试点地区,中老年群体家庭隔代照料时间平均增加了1.372%。异质性分析发现,长护险制度对老年群体的家庭隔代照料时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P<0.01),而该影响在中年群体的家庭中不显著(P>0.05)。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子女向上经济支持在长护险影响中老年群体参与家庭隔代照料时长中起部分中介作用(P<0.01)。结论:中老年群体参加长期护理保险不仅会对个人产生积极影响,也会对其家庭成员产生溢出效应并进一步优化家庭资源分配。因此未来应从扩大制度覆盖范围、完善制度设计和提高保障水平、强化政策宣传以及增加家庭代际间支持等方面扩大长护险制度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中老年 隔代照料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性良好的社区养老集中照料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9
作者 张薇 李从骁 +1 位作者 李童 马洁 《建筑与文化》 2025年第4期173-175,共3页
集中照料空间是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中社会力量参与最多、经济独立性最强的环节。文章深入剖析了其经济来源、发展趋势、入住率、床位数、收费标准、医养结合模式以及公共空间布局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的床位数指标和收费标准建议,以及... 集中照料空间是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中社会力量参与最多、经济独立性最强的环节。文章深入剖析了其经济来源、发展趋势、入住率、床位数、收费标准、医养结合模式以及公共空间布局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的床位数指标和收费标准建议,以及医养结合和公共空间设置的优化策略,旨在提高入住率,提升设计质量,从而构建出经济性和效能均优的集中照料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养老 集中照料空间 经济性 设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照料设施室内环境色彩的适老性能测度研究
10
作者 费晔 朱烁 卫大可 《当代建筑》 2025年第1期136-142,共7页
我国老年人照料设施建设已从注重规模和数量增长的时期,进入强调内涵和质量提升的新发展时期。室内环境色彩在提升老年人照料设施环境质量、修复老年人身心损伤、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突出作用。首先,本文通过梳理老年人需求与... 我国老年人照料设施建设已从注重规模和数量增长的时期,进入强调内涵和质量提升的新发展时期。室内环境色彩在提升老年人照料设施环境质量、修复老年人身心损伤、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突出作用。首先,本文通过梳理老年人需求与照料设施的环境色彩支持策略,确立室内环境色彩测度指标,包括安全性能、健康性能、舒适性能、诱目性能和个性化性能;其次,依据测度指标的量化方法开发模拟测量软件;最后,通过实验确定模拟测量值的合理阈值,并制订评价量表。本研究为老年人照料设施室内环境色彩优化设计提供方法及保障技术,同时也为推动概念主导的适老性设计向参数化的适老性能设计模式转型升级做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照料设施 色彩测度 适老环境性能 模拟测量软件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利还是负担:隔代照料强度对老年人多维健康的影响
11
作者 黎羽扬 郑晓 张持晨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338,共5页
目的:探讨隔代照料强度对中国老年人多维健康的影响机制及人群异质性,为基层及家庭老年人健康管理与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社区老年人健康与行为追踪调查”2023年数据,通过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等测量工具对2... 目的:探讨隔代照料强度对中国老年人多维健康的影响机制及人群异质性,为基层及家庭老年人健康管理与服务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社区老年人健康与行为追踪调查”2023年数据,通过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等测量工具对2985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建立广义线性回归模型探讨隔代照料强度对老年人多维健康的影响效应及人群异质性,采用逐步检验法分析子女代际支持在隔代照料强度与老年人多维健康之间的影响机制。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72.04±6.472)岁,隔代照料强度与老年人多维健康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且影响存在城乡、性别和在职状况的差异,但随着照料强度的增加,产生的积极效应下降,隔代照料强度能够通过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多维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结论:政府应加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家庭内部应合理安排老年人照料孙辈的强度,保持子女代际支持的均衡性和持久性,从而促进老年人的多维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代照料强度 多维健康 社会参与 代际支持 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及其家庭照料需求预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成前 李月 +1 位作者 王伟进 张许颖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89,共17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老年照料需求快速增加。科学预测不同失能状况老年人口规模及其照料服务需求是推动老年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使用M... 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老年照料需求快速增加。科学预测不同失能状况老年人口规模及其照料服务需求是推动老年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使用Markov模型测算中国分性别、分年龄段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转移矩阵,运用队列要素预测法、多元回归法等预测得到2020—2035年中国不同失能状况老年人口规模及其照料服务人员需求规模、家庭照料经济成本。预测结果显示:中国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呈现增长态势,从2020年的1946万人增至2035年的3424万人,失能老年人口的比例从2020年的7.4%小幅增至2035年的7.9%,且中重度失能老年人口增幅更快,2035年时轻度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相比2020年增加66%,中重度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相比2020年增加92%。女性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增速快于男性,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失能比例增长更快,2035年男性70~79岁、80~89岁、90+岁三个年龄组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分别为2020年的1.53倍、1.92倍、1.94倍;2035年女性三个年龄组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分别为2020年的1.72倍、2.29倍、2.52倍。老年家庭照料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家庭照料服务人员需求量从2020年的2795万人增至2035年的4863万人,增长74%。2020—2035年健康老年人口的照料服务人员需求量占总需求量的比例在57%左右,中重度失能老年人口需求量占比在24%左右,轻度失能老年人口需求量占比在19%左右。60~69岁老年人口所需的照料服务人员占比最高,90岁及以上年龄组对照料服务人员的需求量增长更快。老年人口家庭照料经济成本从2020年的3027亿元增至2035年的11676亿元,将增长近3倍。中重度失能老年人口所需的家庭照料现金成本相比2020年增长3.1倍,轻度失能老年人口所需的家庭照料现金成本相比2020年增长2.6倍。男性老年人口所需家庭照料现金成本低于女性老年人口,且增速也低于女性老年人口。本研究基于定量预测结果提出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加大促进生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尽快推广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以赋能家庭为着力点加强失能老年人口的支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业,大力发展养老护理职业教育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健康 失能老人 老年照料服务 家庭照料经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孩子照料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北京市490份问卷调查
13
作者 何桂玲 蒋保洋 +2 位作者 李思雨 杨银雪 黄紫瑶 《现代商贸工业》 2025年第2期119-122,共4页
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5月31日,我国正式实施三孩生育政策。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女性孩子照料的压力增加,其职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针对现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解决方... 为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5月31日,我国正式实施三孩生育政策。随着三孩政策的实施,女性孩子照料的压力增加,其职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针对现阶段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帮助提升女性职业发展的前景。文章主要介绍了生育政策变化下,孩子照料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主要问题制定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孩子照料 生育女性 职业发展 就业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建筑改造为老年人照料设施的若干消防问题及对策
14
作者 曾淼 《四川建材》 2025年第3期235-237,共3页
为应对越加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国家相关政策鼓励通过新建或改扩建养老服务设施的方式来解决养老问题。基于对既有建筑改造为老年人照料设施涉及的总平面布局、平面布置与防火分隔、建筑构造与装修、建筑保温、安全疏散与避难设施、消防... 为应对越加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国家相关政策鼓励通过新建或改扩建养老服务设施的方式来解决养老问题。基于对既有建筑改造为老年人照料设施涉及的总平面布局、平面布置与防火分隔、建筑构造与装修、建筑保温、安全疏散与避难设施、消防设施等方面的分析,探讨其改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尝试从规范和实际出发提出改造策略和技术重点,以期对既有建筑改造为老年人照料设施的项目实施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建筑 老年人照料设施 改造策略 消防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护理保险、传统家庭照料与老年心理健康研究
15
作者 邢慧霞 荆涛 闫勇 《南方人口》 2025年第1期11-21,共11页
传统家庭照料和正式照料作为我国老年人的主要护理模式,是决定老人心理健康和晚年福利的关键因素。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CHARLS同时将长护险、传统家庭照料以及老年心理健康联系在一个框架内,深入探究了三者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研究发... 传统家庭照料和正式照料作为我国老年人的主要护理模式,是决定老人心理健康和晚年福利的关键因素。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CHARLS同时将长护险、传统家庭照料以及老年心理健康联系在一个框架内,深入探究了三者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传统家庭照料只能降低老年人是否抑郁的可能性,而长护险对老年人的抑郁程度和是否抑郁两个指标都有明显改善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护险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年龄以及性别的不同有所差异,对80岁以上的高龄群体以及女性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改善效应更大。而且,长护险的实施并没有产生家庭内部道德风险,不仅没有恶化传统家庭照料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反而产生了正向效应。本研究发现对高效协调社会照料资源、重塑老年人心理健康以及长护险制度推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 家庭照料 老年人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料的社会支持政策体系研究
16
作者 陈业强 范红丽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3-111,共9页
家庭养老是现阶段农村养老保障的主体。聚焦农村老年人家庭照料,对山东省日照市、潍坊市和枣庄市三市的4个村庄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照料者展开实地调研,分析农村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料的现状、需求和社会支持情况,并深入探究当前农... 家庭养老是现阶段农村养老保障的主体。聚焦农村老年人家庭照料,对山东省日照市、潍坊市和枣庄市三市的4个村庄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照料者展开实地调研,分析农村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料的现状、需求和社会支持情况,并深入探究当前农村面临的养老问题,提出了构建家庭老年照料社会支持政策体系的建议。强调通过多元参与形成联动合力,以确保家庭照料支持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缓解家庭照料者的照料压力,为失能老年人提供更高质量的照料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能老人 家庭照料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促进视角下的老年人照料设施设计探索
17
作者 宦洪桥 宋鹏 《当代建筑》 2025年第1期159-163,共5页
本文将健康的抽象概念与空间环境的具体要素联系起来,提出以健康促进为导向的老年人照料设施空间环境的设计策略。在分析我国老年社区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从老年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角度出发,结合项目实践,探索老年人照... 本文将健康的抽象概念与空间环境的具体要素联系起来,提出以健康促进为导向的老年人照料设施空间环境的设计策略。在分析我国老年社区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从老年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角度出发,结合项目实践,探索老年人照料设施的设计理念,为新时代老年社区的迭代升级提供借鉴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促进 老年人照料设施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健康 空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化跟进照料护理模式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对负面情绪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18
作者 张雪娇 姜爱丽 +1 位作者 侯建荣 姜萍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5年第6期1085-1089,共5页
目的观察家庭化跟进照料护理模式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对负面情绪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202例EMs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以1∶1的比例利用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101例(予以... 目的观察家庭化跟进照料护理模式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对负面情绪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202例EMs患者,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以1∶1的比例利用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101例(予以家庭化跟进照料护理)和对照组101例(予以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于术后持续护理干预2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应对方式[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护能力(EMs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问卷)的变化。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DS-A、HADS-D、SCSQ-消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SCSQ-积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情绪、日常生活、信息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96%低于对照组1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化跟进照料护理模式可有效缓解EMs术后负面情况,转变其应对方式,提高自护能力,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化跟进照料 子宫内膜异位症 负面情绪 自护能力 护理管理
原文传递
隔代照料对中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
19
作者 陈增贤 曾研 《开发研究》 2025年第1期148-159,共12页
“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下,孩子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家庭照料的负担随之增加。使用CHARLS截面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探究我国45~75岁中老年人隔代照料及其劳动供给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隔代照料会对中老年人劳动供给有显著负向... “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下,孩子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家庭照料的负担随之增加。使用CHARLS截面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探究我国45~75岁中老年人隔代照料及其劳动供给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隔代照料会对中老年人劳动供给有显著负向影响。在异质性分析方面,隔代照料对农村中老年人、女性中老年人以及中年人劳动供给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当孙辈数量达到3个及以上时,中老年群体更愿意参与社会劳动。在作用机制方面,隔代照料通过直接挤占中老年人劳动时长对中老年人劳动供给产生抑制作用。为此,社会可以通过成立社区互助组织、创造灵活就业工作岗位、加大对托育产业的投入等方式,减轻隔代照料对中老年群体劳动供给的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代照料 中老年人劳动供给 劳动参与 交互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