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连盆地富气凹陷低阶煤煤层气成因及成藏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林海涛 李玲 +3 位作者 唐淑玲 田文广 李杰 孟芹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9,共10页
内蒙古低阶煤煤层气资源丰富,煤层气成因与成藏机制研究对低阶煤煤层气资源选区评价至关重要。以二连盆地重点富气凹陷低阶煤煤层气为研究目标,利用煤层气组分、碳/氢同位素、煤层水水质、氢/氧同位素及放射性同位素^(3)H和^(14)C测试... 内蒙古低阶煤煤层气资源丰富,煤层气成因与成藏机制研究对低阶煤煤层气资源选区评价至关重要。以二连盆地重点富气凹陷低阶煤煤层气为研究目标,利用煤层气组分、碳/氢同位素、煤层水水质、氢/氧同位素及放射性同位素^(3)H和^(14)C测试等多种实验手段,分析煤层气、水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低阶煤煤层气成因来源及成藏机制。结果表明,二连盆地煤层气组分以甲烷为主,均为干气,其中甲烷体积分数随埋深增加而增大,CO_(2)体积分数随埋深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300~500 m范围出现高值区。甲烷碳、氢同位素普遍偏轻,δ^(13)C(CH_(4))分布在-70.3‰~-48.0‰,δD(CH_(4))分布在-285.5‰~-189.0‰,δ^(13)C(CO_(2))在-37.6‰~1.94‰变化。煤层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Na型和Cl·HCO_(3)-Na型,现今煤层水体环境较为稳定,水动力较弱,煤层水表观年龄在1020~47490 a,主要来源于第四纪大气降水,没有或较少有现今地表水补给。二连盆地煤层气主要为原生生物成因气,混有少量早期热成因气,随着埋深加大,地层环境和产甲烷古菌类型发生变化,生物甲烷生成途径发生转变。其中吉尔嘎朗图凹陷早期以乙酸发酵产气为主,晚期转变为CO_(2)还原产气为主,并混有少量低熟热成因气;巴彦花和霍林河凹陷微生物产气途径均以乙酸发酵为主,其中霍林河凹陷还混有少量甲基发酵型生物气。研究区具有适合生物气生成的低地温、低矿化度和低热演化程度的“三低”煤层条件,其中,吉尔嘎朗图凹陷属于地堑式浅部厚煤层生物气成藏模式,巴彦花和霍林河凹陷属于半地堑式中深部承压区水力封堵生物气成藏模式。寻找适合生物成因气形成和富集的有利目标区,应是二连盆地煤层气未来勘探开发的重点方向,也是二连盆地低阶煤煤层气增储上产的现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连盆地 煤层气成因 低阶煤 生物成因 煤层 成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成因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虎权 王廷栋 +1 位作者 卫平生 张景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4,共6页
对于煤层气来自于煤及煤系地层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通过观察煤层气的碳同位素组成(CH4和CO2)、煤岩及烃源岩的热模拟产物及碳同位素组成、煤层气中异常高的汞含量,分析了煤层气储集地层的大地构造环境及煤矿气体突出和森林火灾,发... 对于煤层气来自于煤及煤系地层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通过观察煤层气的碳同位素组成(CH4和CO2)、煤岩及烃源岩的热模拟产物及碳同位素组成、煤层气中异常高的汞含量,分析了煤层气储集地层的大地构造环境及煤矿气体突出和森林火灾,发现气体突出和森林火灾前有卫星热红外异常。根据美国煤层气的勘探实践经验,推断煤层气可能来自深部地壳或上地幔,甲烷气体是通过上地幔脱气作用或中地壳的费托合成而生成的,而不是来自煤及其煤系地层。根据这一成因模式,可以探索预防煤矿瓦斯爆炸的新方案,重新考虑煤层气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成因 碳同位素 煤系地层 大地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南米泉地区煤层气成因及其富集成藏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跃国 姚程鹏 +4 位作者 杨曙光 伏海蛟 王刚 张娜 刘紫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0-226,共7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称准南)蕴含着丰富的中-低煤阶煤层气资源,但勘探程度相对较低,气体成因和气藏形成机理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开发。为探究准南米泉地区中-低煤阶煤层气成因及其富集成藏机理,基于18口煤层气生产试验井的气样及其... 准噶尔盆地南缘(下称准南)蕴含着丰富的中-低煤阶煤层气资源,但勘探程度相对较低,气体成因和气藏形成机理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开发。为探究准南米泉地区中-低煤阶煤层气成因及其富集成藏机理,基于18口煤层气生产试验井的气样及其伴生的煤层产出水样,系统开展了相关样品的稳定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以及放射性同位素定年等室内试验,综合运用经典的天然气识别图版等手段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大部分样品点落在图版"生物成因气"、"二氧化碳还原"、"微生物产甲烷伴生CO_(2)"区域;水型表现为Na~+·HCO_(3)^(-)·Cl^(-)型,煤层水矿化度较高;煤层水放射性同位素~3H<1.0 TU及^(14)C<0.44%(现代碳百分数)。分析认为:准南米泉地区煤层气以生物成因为主,CO_(2)还原为其主要的形成途径,该区异常高浓度CO_(2)与微生物产甲烷活动密切相关。此外,米泉地区水动力场较为停滞,煤层水地质年龄较为古老,没有或较少现今地表水补给,该区现今水文地质条件不利于产甲烷菌生存及其产甲烷活动,现存的生物气资源应大多产生于较早地质历史时期。最后,综合区域构造与水文地质背景,结合古气候资料和煤层埋藏史等,研究提出米泉地区广泛发育封存性次生生物气藏,其形成分别经历了埋藏与成煤、抬升与剥蚀、地表水补给与生物气大量形成、产甲烷作用停止与水动力封存4个地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成因 同位素测年 水文地质 富集成藏 米泉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牟宣 王科 姚晓莉 《中国煤层气》 2016年第2期26-30,共5页
本文通过大量调查国内外煤层气成因的相关资料,陈述了煤层气成因类型及煤层气在不同成因阶段的特征,总结了前人在煤层气成因方面的研究方法。同时通过对大宁-吉县区块5号、8号煤层气体成分、热成熟度以及甲烷碳同位素等的研究,结合大宁... 本文通过大量调查国内外煤层气成因的相关资料,陈述了煤层气成因类型及煤层气在不同成因阶段的特征,总结了前人在煤层气成因方面的研究方法。同时通过对大宁-吉县区块5号、8号煤层气体成分、热成熟度以及甲烷碳同位素等的研究,结合大宁-吉县区块的构造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分析了大宁-吉县区块煤层气的成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成因 成因 甲烷碳同位素 气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兴-神府区块深部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吴鹏 胡维强 +10 位作者 李洋冰 马立涛 李勇 赵霏 牛艳伟 陈建奇 李盼盼 刘再振 李晨晨 曹地 刘成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6,共11页
查明深部煤层气成因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其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神府区块深部煤层参数井解吸气为研究对象,系统测试了二叠系下统太原组8+9号煤层气体成分、含量和碳同位素等,结合热演化程度、含气性、煤层埋深、... 查明深部煤层气成因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其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神府区块深部煤层参数井解吸气为研究对象,系统测试了二叠系下统太原组8+9号煤层气体成分、含量和碳同位素等,结合热演化程度、含气性、煤层埋深、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分析深部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层气主要成分包括CH4、CO_(2)、N_(2)、乙烷、丙烷、异丁烷、正丁烷、异戊烷和正戊烷,其中CH4含量最高,体积分数在75.98%~96.20%,平均86.49%;其他含量较高的为乙烷(平均5.97%)、CO_(2)(平均5.18%)及丙烷(平均1.24%),气体成分含量与浅部煤层气区块无明显差异。煤层气δ13C1(CH_(4))分布在-51.9‰~-38.2‰,平均-42.84‰;δ13CCO_(2)分布在-8.6‰~-0.63‰,平均-4.66‰;δ13C2分布在-27.36‰~-18.70‰,平均-25.27‰;δ13C3分布在-25.96‰~-14.69‰,平均-22.93‰,且煤层气主要为热成因气体;δ13C1(CH4)较浅部小,δ13CCO_(2)较浅部大。在平面上,从临兴地区东南向西北δ13C1呈增大趋势。从石炭纪起直到三叠纪末,研究区一直处于沉降状态;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为主要生烃期,中侏罗世生烃持续时间较长,平均生烃速率较小,生烃产率一般;早白垩世生烃速率较大,生烃产率增加值较高,生气强度达到历史最大,是主要的生烃期。受气体分馏作用、储层孔裂隙发育特征、储层压力以及煤层顶底板密封性的控制,δ13C1随着镜质体最大反射率(Rmax)、含气量和埋深的增加而增加;在向斜核部区、断层应力集中区和褶皱两翼发育区的δ13C1值相对较大;在断层应力释放区和背斜核部δ13C1相对较大,这表明该区域的煤层气封存条件较差,不利于煤层气富集;受地下水溶解的影响,在水动力条件较强的地区δ13C1值较小;在弱流体动力学或滞流区δ13C1没有明显的变轻趋势。综合煤层气地球化学指标认为,临兴和神府地区东南部煤层气富集,且前者更有利,这对后期煤层气选区布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地球化学 碳同位素 煤层气组分 煤层气成因 热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CO_(2)煤层气多源多阶成因研究进展及勘探开发启示 被引量:11
6
作者 唐淑玲 汤达祯 +5 位作者 孙斌 陶树 张泰源 蒲一帆 张奥博 支元昊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68,共11页
富(含)CO_(2)煤层气承载着煤层气成因成藏的重要地质信息,与煤层气资源勘探及评价密切相关。在系统总结现阶段煤层气成因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解剖准噶尔盆地南缘富CO_(2)煤层气藏特殊地质范例,科学分析富(含)CO_(2)煤层气成因机制研... 富(含)CO_(2)煤层气承载着煤层气成因成藏的重要地质信息,与煤层气资源勘探及评价密切相关。在系统总结现阶段煤层气成因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通过解剖准噶尔盆地南缘富CO_(2)煤层气藏特殊地质范例,科学分析富(含)CO_(2)煤层气成因机制研究现状,全面梳理煤层气成因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煤层气生成具有多源多阶段性,不同成因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显著;现有煤层气成因判识图版及标准存在局限性,有必要建立煤层气成因多因素综合判识方法体系,结合区域地质条件及母质继承性差异,综合解释煤层气成因起源及伴生地质作用过程;富(含)CO_(2)煤层气藏含气构成、同位素组成及成藏过程,与早期煤化作用CO_(2)生成积聚、地下水参与下的CO_(2)差异溶解消耗、运移分馏、微生物后期改造等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息息相关;针对不同成因类型的煤层气藏应建立相应的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圈定甜点区与甜点层,对富含CO_(2)的煤层气藏需科学建立风氧化带深度界定标准,开展煤层气资源有效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CO_(2)煤层气成因 多源多阶 同位素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成因煤层气实验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32
7
作者 王爱宽 秦勇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3-27,共5页
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生物成因煤层气生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煤层中厌氧菌及其与煤层生物甲烷生成的关系和生物成因煤层气生成模拟实验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细菌计数和分子生态学研究是考察煤层厌氧菌数量和生理特征的主要方法。煤抽提... 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生物成因煤层气生成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煤层中厌氧菌及其与煤层生物甲烷生成的关系和生物成因煤层气生成模拟实验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细菌计数和分子生态学研究是考察煤层厌氧菌数量和生理特征的主要方法。煤抽提物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验证了煤层可作为生气基质产气,而生物模拟实验研究了煤层生物甲烷生成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影响特征。国内对煤层厌氧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计数和富集培养上,而国外研究则更多关注煤中本源产甲烷菌的分子生态学特征和菌种的改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成因煤层气 实验研究 生成机理 厌氧细菌 产甲烷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成因煤层气研究现状及对存在相关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建民 王保玉 +3 位作者 田永东 白建平 李生奇 胡斌 《中国煤层气》 2013年第3期18-22,共5页
生物成因煤层气包括原生生物成因煤层气和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其中,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是生物成因煤层气研究的重点,在主要产煤国有广泛的分布。本文主要综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煤阶镜质组反射率、甲烷碳氢同位素组成是划分煤层气类... 生物成因煤层气包括原生生物成因煤层气和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其中,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是生物成因煤层气研究的重点,在主要产煤国有广泛的分布。本文主要综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煤阶镜质组反射率、甲烷碳氢同位素组成是划分煤层气类型的主要指标。生物成因煤层气的生成机理是重点研究内容,很多学者开展了利用微生物降解煤生成甲烷的实验研究,许多微生物及生物酶类被分离出来。研究煤降解过程的代谢物可进一步阐明生物成因煤层气的生成机理,同时,通过产甲烷菌基因工程,有望提高生物成因煤层气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成因煤层气 同位素 生成机理 代谢物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成因煤层气生成的主控因素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卢玉杰 徐影 《中国煤层气》 2012年第1期34-36,共3页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由于生物成因煤层气持续生成,一些煤层气井的采出总量远远高于勘探阶段发现的资源总量,因此,了解生物成因煤层气的形成机理,对勘探开发这部分煤层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经过多年研究,生物成因煤层气的形成机...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由于生物成因煤层气持续生成,一些煤层气井的采出总量远远高于勘探阶段发现的资源总量,因此,了解生物成因煤层气的形成机理,对勘探开发这部分煤层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经过多年研究,生物成因煤层气的形成机理依然不明。本文在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影响生物成因煤层气生成的主控因素:生成途径、鉴别标志、生成条件、与其生成相关的微生物菌群等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目前生物成因煤层气生成机理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对查明生物成因煤层气的形成机理,探讨煤与微生物的作用过程,指导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成因煤层气 形成机理 生成条件 微生物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成因煤层气产气原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茹 万吉志 +2 位作者 吴溪俊 马惠荣 肖雷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29-131,共3页
生物成因煤层气是煤层气的一个重要类型,气田中的生物成因气多为次生生物成因气。文章对近年来产甲烷菌代谢煤产气研究中的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对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煤层气中产甲烷菌的产气原理,并对... 生物成因煤层气是煤层气的一个重要类型,气田中的生物成因气多为次生生物成因气。文章对近年来产甲烷菌代谢煤产气研究中的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对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煤层气中产甲烷菌的产气原理,并对生物成因煤层气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为更好地研究煤层气及利用产甲烷菌产气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成因煤层气 产甲烷菌 产气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成因煤层气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1
作者 葛晶丽 徐宏英 张灵利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90-95,共6页
煤层气是煤层中自生自储的以甲烷为主的气体,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和优质化工原料。而生物成因煤层气是可开采的主要煤层气,关于生物成因煤层气的研究在煤层资源利用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生物成因煤层气煤地质微生物、生物煤层气增... 煤层气是煤层中自生自储的以甲烷为主的气体,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和优质化工原料。而生物成因煤层气是可开采的主要煤层气,关于生物成因煤层气的研究在煤层资源利用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生物成因煤层气煤地质微生物、生物煤层气增采实验方法、成气影响因素及生成机理进行了综述,并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生物成因煤层气成气基质类型、本源微生物特别是甲烷菌的代谢过程及条件、成气过程的实验模拟等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成因煤层气 煤地质微生物 增采方法 成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成因煤层气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星程 王博 +1 位作者 冯炘 解玉红 《煤炭技术》 CAS 2019年第11期17-20,共4页
煤层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从传统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化过程中不可逾越的桥梁。其中,生物成因煤层气在全球煤层气田开采中占有主要地位,因此,对生物成因煤层气的研究在资源利用和... 煤层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在全球能源结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从传统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化过程中不可逾越的桥梁。其中,生物成因煤层气在全球煤层气田开采中占有主要地位,因此,对生物成因煤层气的研究在资源利用和经济开发上都有着重要意义。对生物成因煤层气生成机理、煤级对生物甲烷形成的影响、生物煤层气成气环境要求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生物成因气煤层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成因煤层气 产甲烷菌 成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研究进展
13
作者 简阔 傅雪海 +3 位作者 夏大平 冯睿智 李咪 吉小峰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1,共11页
为总结我国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发展现状,全面收集了我国煤层次生生物气比较丰富地区的煤层水和产气的地球化学数据,归纳总结前人研究结果,从形成机理、形成环境、产气特征和煤层气生物工程多角度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为总结我国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发展现状,全面收集了我国煤层次生生物气比较丰富地区的煤层水和产气的地球化学数据,归纳总结前人研究结果,从形成机理、形成环境、产气特征和煤层气生物工程多角度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次生生物气在我国低煤级、中煤级以及高煤级含煤储层和煤矿区中均有存在,总体富含次生生物气地区中的地下水动力条件不强,普遍处于弱径流的水动力环境中,且水型多为Na-HCO3型和Na-Cl·HCO_(3)型;此外,煤层中次生生物气与热成因气往往混合存在,同时部分存在热成因气的生物再改造迹象,且产气途径多以CO_(2)还原为主,气体组分较干;目前,我国人工煤炭次生生物气数量尚达不到工业规模,煤层气生物工程还处于早期试验阶段,这主要受限于煤炭生物转化效率低和规模性生物气化技术不成熟;发现和培育高效产甲烷菌,将煤层气生物工程与采煤采气一体化技术相结合,实现规模性生物降解产气,是微生物增产煤层气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生物成因煤层气 地球化学特征 水动力环境 产甲烷菌 煤层气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后峡盆地中–低阶煤煤层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4
14
作者 涂志民 车延前 +1 位作者 李鹏 林文姬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49,共7页
低阶煤层气在国外有规模开发成功的案例,我国低阶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其勘探开发进展缓慢。新疆后峡盆地煤层气勘探程度较低,为进一步认识后峡盆地中–低阶煤煤层气成藏条件,指导勘探实践,根据研究区内地震、地质及已钻探井的煤岩分析化... 低阶煤层气在国外有规模开发成功的案例,我国低阶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其勘探开发进展缓慢。新疆后峡盆地煤层气勘探程度较低,为进一步认识后峡盆地中–低阶煤煤层气成藏条件,指导勘探实践,根据研究区内地震、地质及已钻探井的煤岩分析化验和排采生产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构造较为复杂,煤层厚度较大(4.1~24.3 m),发育较稳定,含气量差异较大(1.16~12.30 m^(3)/t),物性较好,渗透率(1.61~13.30)×10^(-3)μm^(2),渗透性较好;并且存在热成因、次生热成因、混合成因及生物成因4种煤层气成因类型,结合构造演化、水文地质及煤层顶底板保存条件,形成了深层热成因、常规圈闭次生热成因及中浅斜坡生物气3种成藏模式,每一种成藏模式代表了不同的煤层气富集过程。认为研究区中–低阶煤煤层气在匹配的构造、水文及顶底板封盖条件下能够形成有利的资源富集区;3种成藏模式中,深层热成因及常规圈闭次生热成因成藏模式更有利于聚集成藏,其对应的区域是今后勘探开发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阶煤 富集特征 煤层气成因 保存条件 成藏模式 后峡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低阶煤煤层气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15
作者 涂志民 王兴刚 +3 位作者 车延前 张士钊 李鹏 曹志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3-689,共7页
在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获得了低阶煤煤层气工业气流,但该区煤层气成藏研究程度整体偏低,为进一步加深对该区煤层气富集成藏的认识,指导下一步勘探实践,根据钻探及化验分析资料,对煤层气地质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层厚度大,... 在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获得了低阶煤煤层气工业气流,但该区煤层气成藏研究程度整体偏低,为进一步加深对该区煤层气富集成藏的认识,指导下一步勘探实践,根据钻探及化验分析资料,对煤层气地质特征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层厚度大,煤体结构好,含气量较高,物性较好,具有较好的煤层气富集条件。综合水文地质特征及煤层气保存等条件,该区低阶煤煤层气为混合成因,雪水融化和大气降水沿盆缘斜坡进行补给,为生物气生成提供了条件,并起到对煤层气的侧向封堵作用,加之不断生成的热成因气随着构造沉降在斜坡有利位置富集成藏,确定了盆缘低阶煤煤层气混合成因模式。总之,水文地质条件、构造地质条件及顶底板封堵条件的耦合,是低阶煤煤层气富集成藏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马朗凹陷 低阶煤煤层气 地质特征 煤层气成因 保存条件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在生物煤层气形成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尚 董海良 +4 位作者 侯卫国 蒋宏忱 万云洋 魏晓芳 帅燕华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5-345,共11页
在当今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前提下,煤层气作为一类非常规天然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观点认为煤层甲烷多由高温热解产生,但是根据甲烷的同位素特征来判断,世界很多地方(包括我国鄂尔多斯、淮南等地)的煤层气多属生物成因或... 在当今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前提下,煤层气作为一类非常规天然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观点认为煤层甲烷多由高温热解产生,但是根据甲烷的同位素特征来判断,世界很多地方(包括我国鄂尔多斯、淮南等地)的煤层气多属生物成因或者生物和热成因混合。同时,越来越多的生物学证据也表明种类多样的产甲烷相关微生物广泛存在于煤层伴生地层水中或者煤层样品中。这也说明生物成因的煤层气仍然在不断地产生,这也为利用生物方法促进煤层气产生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将介绍产甲烷微生物种群构成与功能、产气途径、影响产气速率的因素,探讨我国微生物强化产煤层气并实现产业化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成因煤层气 甲烷产生途径 产气速率
原文传递
废弃矿井煤层气来源及赋存状态 被引量:12
17
作者 魏庆喜 刘丽民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年第16期119-121,共3页
废弃矿井中赋存的煤层气作为一种资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赋存状态与原始状态煤层中煤层气的赋存状态相同,由游离态、吸附态和溶解态构成,游离态占主体,吸附气次之,溶解气最少。分析了废弃矿井煤层气的来源,指出其主要来源有4个... 废弃矿井中赋存的煤层气作为一种资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赋存状态与原始状态煤层中煤层气的赋存状态相同,由游离态、吸附态和溶解态构成,游离态占主体,吸附气次之,溶解气最少。分析了废弃矿井煤层气的来源,指出其主要来源有4个:煤柱及残留煤体,临近未采煤层,围岩中的游离气和吸附气,生物成因煤层气;并提出不同地质背景、不同煤阶、不同采煤方法和煤层发育特征决定了废弃矿井煤层气的主要来源和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矿井 煤层气 生物成因煤层气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煤层气井管柱腐蚀原因及防腐策略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俊博 田继军 +4 位作者 李飞 张轩铭 季东良 王先美 李鑫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157,共7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HD区块低阶煤成因煤层气井管柱腐蚀现象普遍且严重,制约煤层气井正常生产。有别于中、高阶煤成因煤层气井管柱腐蚀,HD区块井管柱腐蚀诱因复杂多样,不仅与产出流体特征相关,也与区块煤岩属性、区域地质条件以及钻完井井身... 准噶尔盆地南缘HD区块低阶煤成因煤层气井管柱腐蚀现象普遍且严重,制约煤层气井正常生产。有别于中、高阶煤成因煤层气井管柱腐蚀,HD区块井管柱腐蚀诱因复杂多样,不仅与产出流体特征相关,也与区块煤岩属性、区域地质条件以及钻完井井身结构等密切相关。基于HD区块管柱腐蚀特征,结合产出液/气、腐蚀物组分等分析数据,对管柱腐蚀的机理和管柱防腐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HD区块井管柱腐蚀类型以电化学腐蚀为主,应力腐蚀、荷电煤粉腐蚀、潜在CO_(2)腐蚀等为辅,而且同类腐蚀现象具有分区分片集中出现的潜在规律。根据HD区块气井管柱腐蚀特征,提出了煤层气井管柱腐蚀防治策略,现场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效。研究结果可为低阶煤成因煤层气井管柱腐蚀机理分析以及防腐策略制订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成因煤层气 管柱腐蚀 电化学腐蚀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煤母质形成环境对热成因煤层气氢碳同位素的影响:不同气候环境的草本沼泽泥炭热模拟实验
19
作者 段毅 段明辰 +4 位作者 吴应忠 姚泾利 罗安湘 邓秀芹 齐亚林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41-1548,共8页
煤层气的成因研究可以为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然而,煤层气的氢碳同位素组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前较多的研究是成气母质性质和成熟度对煤层气氢碳同位素的影响,对于成煤物质形成的气候环境对热解煤层气同位素的影响尚不清楚.... 煤层气的成因研究可以为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然而,煤层气的氢碳同位素组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前较多的研究是成气母质性质和成熟度对煤层气氢碳同位素的影响,对于成煤物质形成的气候环境对热解煤层气同位素的影响尚不清楚.热解模拟了高纬度寒冷干旱和低纬度热带湿润环境的草本泥炭,对热解烃类气体的氢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低纬度热带湿润环境中形成的草本泥炭相比较,高纬度寒冷干旱环境的草本泥炭热解甲烷、乙烷和丙烷具有轻的氢同位素组成和重的碳同位素组成,并且从泥炭连续热解至Ro分别为2.5%、3.5%和5.5%时,甲烷、乙烷和丙烷δD值分别平均降低-17‰^-10‰、-32‰^-28‰和-25‰^-17‰,甲烷和乙烷δ13 C值分别平均升高2.9‰~3.6‰和0.9‰~1.1‰.认为这种同位素差异起因于气候环境对形成泥炭的植物氢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建立了高纬度寒冷干旱和低纬度热带湿润环境中形成的成煤有机质热解烃类气体氢碳同位素组成与Ro之间的关系式,同时也建立了烃类气体的碳和氢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式.这些研究成果为不同气候环境下形成的成煤有机质生成的煤层气成因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模拟实验 气体产物 氢碳同位素 气候环境 煤层气成因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不同煤阶生物成因煤层气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及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聂志强 杨秀清 韩作颖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7-1135,共9页
生物成因煤层气是煤层气形成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各种煤阶的煤层气田中均发现有生物成因煤层气。高通量测序技术、宏基因组学等高新技术的应用逐步揭示了生物成因煤层气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为揭示煤层气资源的微生物生成机理提供了... 生物成因煤层气是煤层气形成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各种煤阶的煤层气田中均发现有生物成因煤层气。高通量测序技术、宏基因组学等高新技术的应用逐步揭示了生物成因煤层气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为揭示煤层气资源的微生物生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针对不同煤阶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煤层气生物成因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的功能及产气途径,并探讨了生物成因煤层气领域的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成因煤层气 煤阶 微生物功能 微生物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