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化程度和升温速率对热分解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8
1
作者 朱学栋 朱子彬 +1 位作者 朱学余 张成芳 《煤炭转化》 CAS CSCD 1999年第2期43-47,共5页
采用非等温热重法考察了我国八种煤的热解过程.研究表明:煤热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为热解的主要区间,温度范围为250℃~320℃,占总失重的70%~80%,随煤化程度的提高,初始热解温度从300℃增加到460... 采用非等温热重法考察了我国八种煤的热解过程.研究表明:煤热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为热解的主要区间,温度范围为250℃~320℃,占总失重的70%~80%,随煤化程度的提高,初始热解温度从300℃增加到460℃;随升温速率的提高,热重积分曲线向高温区偏移,煤样热解的最大失重速率温度随之提高;最终失重量由煤化程度和热解的终温决定,升温速率对其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程度 热解 热重分析 升温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热解研究 Ⅱ.煤化程度对氢气氛下热解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学栋 朱子彬 +1 位作者 唐黎华 张成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2-266,共5页
对我国18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煤化程度的煤(Φ3mm),在氢气氛、0.1MPa和900℃条件下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考察了煤化程度对热解转化率和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煤中挥发分与甲烷产率的关系;煤中氧含量与CO、CO2产率... 对我国18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煤化程度的煤(Φ3mm),在氢气氛、0.1MPa和900℃条件下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考察了煤化程度对热解转化率和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煤中挥发分与甲烷产率的关系;煤中氧含量与CO、CO2产率的关系以及煤种对热解气热值的影响,得到了描述热解气产率与煤中挥发分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 热解 煤化程度 氢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吸附能力与其煤化程度和煤岩组成间的关系 被引量:68
3
作者 钟玲文 张新民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9-35,T002,共8页
通过容量法等温高压吸附试验,对不同时代和矿区共65个煤样的吸附能力进行了研究,并由此获得了煤吸附能力与其煤化程度和煤岩组成间的某些关系。
关键词 吸附能力 煤化程度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化程度对煤基固体酸结构及其水解纤维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申曙光 李焕梅 +3 位作者 王涛 蔡蓓 秦海峰 王春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66-1472,共7页
利用煤具有缩合芳环、脂肪侧链及含氧官能团的结构特点,采用不同煤化程度的煤为碳源,在不同炭化温度下制备了煤基固体酸催化剂(CSA)。通过XRD、FT-IR、13C NMR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以还原糖和葡萄糖的产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了煤化程... 利用煤具有缩合芳环、脂肪侧链及含氧官能团的结构特点,采用不同煤化程度的煤为碳源,在不同炭化温度下制备了煤基固体酸催化剂(CSA)。通过XRD、FT-IR、13C NMR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以还原糖和葡萄糖的产率为考察指标,探讨了煤化程度和炭化温度对煤基固体酸非均相催化水解纤维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煤作为碳源具有传统碳源所不具备的结构优势,煤基固体酸碳层片上除含有磺酸基、酚羟基和羧基外,还含有传统碳基固体酸不具备的桥键(-O-、-CH2-)和侧链(-CH3、-OCH3、-CH2CH3)。除磺酸基外,其余均由煤的结构演化而来。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芳香度增大、活性基团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磺酸基密度逐渐下降,且随着煤化程度增加,煤基固体酸结构可调性降低,所需要的最佳炭化温度也逐渐降低。不同种类的煤基固体酸在水解纤维素过程中表现出了较高的活性,其中,霍林河煤基固体酸的活性最高。水解活性受催化剂芳香片层大小及堆叠高度、片层之间桥键和磺酸基密度等因素的影响,是众多活性基团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固体酸 煤化程度 温度 纤维素非均相水解 桥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衍射图谱低角度信息的煤化程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超 余嘉栋 +2 位作者 李红 张晓春 王帅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5-128,共4页
基于煤炭的衍射图谱,判断其煤化程度的常规方法是计算002峰峰高与半高宽的比值。探讨了九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衍射图谱信息,在应用该方法进行煤化程度的比较分析后,认为该方法对中低变质程度煤的判定较为可靠,但对高阶煤有所欠缺。另外,... 基于煤炭的衍射图谱,判断其煤化程度的常规方法是计算002峰峰高与半高宽的比值。探讨了九种不同变质程度煤的衍射图谱信息,在应用该方法进行煤化程度的比较分析后,认为该方法对中低变质程度煤的判定较为可靠,但对高阶煤有所欠缺。另外,通过布拉格方程计算,认为煤样衍射图谱低角度区(3°~10°)反映的是煤中直径为(0.884~2.94)nm的微孔信息,其衍射强度对应煤中的孔隙率。因此,结合孔隙率随煤化程度变化的规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表征煤化程度的函数。新函数可综合煤样衍射图谱中的低角度区与002峰的信息,判定煤化程度。结果表明:该函数对于煤化程度的表征更加可行、可靠和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衍射图谱 低角度信息 孔隙率 煤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快速加氢热解的研究——煤化程度影响的考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顾海昕 唐黎华 +2 位作者 朱子彬 徐志刚 张成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14,共4页
在气流床快速加氢热解装置上,对挥发分wv由9.81%~44.2%范围内14种煤,在750°C、氢气氛条件下进行了加氢热解的研究。结果表明,碳含量与液态烃产率、H/C与气态烃产率以及氧含量与CO、CO2和水产率有对... 在气流床快速加氢热解装置上,对挥发分wv由9.81%~44.2%范围内14种煤,在750°C、氢气氛条件下进行了加氢热解的研究。结果表明,碳含量与液态烃产率、H/C与气态烃产率以及氧含量与CO、CO2和水产率有对应关系。碳含量wc为85%和H/C为0.6是加氢热解煤的特征值,wc大于85%和H/C小于0.6的煤种一般不适宜用于加氢热解。研究比较发现,煤中的H/C较好地表征了煤种对液态、气态生成物产率以及生成物总产率的影响,H/C为0.8是煤的另一特征值,H/C大于0.8的煤有大致相同的气态、液态和气液态生成物总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程度 氢碳比 快速加氢热解 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化程度与颗粒大小对煤表面zeta电位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启辉 吴国光 +3 位作者 孙志强 王光友 徐红枫 张永建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7年第3期81-82,共2页
采用3种不同煤化程度的煤样,筛分出<5μm和5~15μm两个粒度级别,分别测定在不同pH值水分散体系中煤表面zeta电位变化;结合红外光谱分析,得出煤化程度与颗粒大小对zeta电位的影响,并提出低煤化程度煤制备水煤浆的途径。
关键词 ZETA电位 等电点 煤化程度 颗粒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煤化程度煤的可磨性指数变化和破碎特性 被引量:22
8
作者 赵虹 郑敏 周永刚 《能源工程》 2006年第6期29-31,共3页
可磨性是煤加工利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可磨性指数与煤的破碎机理、煤粒破碎后的粒度分布均有关系。运用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仪和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对几种不同煤化程度的单煤进行了可磨性指数测定和激光粒度分析试验,分析了煤种的破碎... 可磨性是煤加工利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可磨性指数与煤的破碎机理、煤粒破碎后的粒度分布均有关系。运用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仪和马尔文激光粒度仪对几种不同煤化程度的单煤进行了可磨性指数测定和激光粒度分析试验,分析了煤种的破碎过程以及破碎后的粒度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哈氏可磨性测定仪后,各煤种的工业分析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而煤粉破碎后的粒度分布取决于煤种的煤化程度,而与煤种的可磨性指数相关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磨性 粒度分布 工业分析 煤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府东胜矿区煤层的煤岩特征及煤化程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魏焕成 张惠芳 《科技资讯》 2007年第25期38-39,共2页
通过对神府东胜矿区煤层的物理性质、煤岩组成及煤化程度的分析,阐述了该区煤的煤岩特征及煤化程度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表明了矿区煤类为长焰煤和不粘煤。
关键词 岩特征 煤化程度 神府东胜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化程度与其高压电选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褚建萍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0-101,共2页
通过对不同煤化程度煤的介电性质的研究,指出不同煤化程度煤的介电常数有较大差异,中变质程度烟煤介电常数较小,而低变质程度的褐煤和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介电常数较大。在电选机上分选实验结果表明,电选对中变质程度的烟煤有较好的分选... 通过对不同煤化程度煤的介电性质的研究,指出不同煤化程度煤的介电常数有较大差异,中变质程度烟煤介电常数较小,而低变质程度的褐煤和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介电常数较大。在电选机上分选实验结果表明,电选对中变质程度的烟煤有较好的分选效果,可以有效脱除煤中粘土矿和黄铁矿等有害杂质,对煤炭产品深加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程度 高压电选 炭深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化程度对煤样热解焦油组成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志刚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9-132,共4页
为研究煤化程度对煤样热解焦油组成特性的影响,采用热分析装置对不同变质程度煤样进行热解实验。在此基础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GC-MS),研究了煤样热解焦油的组成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煤样煤化程度增大,焦油中重质组分含量(沸点... 为研究煤化程度对煤样热解焦油组成特性的影响,采用热分析装置对不同变质程度煤样进行热解实验。在此基础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GC-MS),研究了煤样热解焦油的组成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煤样煤化程度增大,焦油中重质组分含量(沸点>360℃)逐渐降低,而烟煤S热解焦油中轻油(<170℃)、酚油和萘油(170~230℃)、洗油(230~300℃)含量略高于褐煤NM和烟煤XJ、HL。四种煤样热解焦油中含有2个和3个苯环结构的芳香化合物含量较含有1个苯环的芳香化合物含量低,且随着煤样中碳含量而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程度 热解 焦油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煤化程度煤的分形特征与其流动性关系研究
12
作者 沈宏武 丰芸 +4 位作者 赵东升 石旵东 邓业新 陶然 李寒旭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1-313,共3页
利用分形维测试法数学模型,并对比Carr指数法测量的流动参数,探讨不同煤化程度煤的分形特征与其流动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煤化程度是影响粉煤流动性能的因素之一,且不同煤化程度煤之间的分形维数与其流动参数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因此... 利用分形维测试法数学模型,并对比Carr指数法测量的流动参数,探讨不同煤化程度煤的分形特征与其流动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煤化程度是影响粉煤流动性能的因素之一,且不同煤化程度煤之间的分形维数与其流动参数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因此,可以采用分形维数作为粉煤流动性能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程度 分形维数 流动性 Carr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破坏煤的煤化程度及其瓦斯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赵志根 陈资平 《淮南矿业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5,共5页
淮北宿东矿区和淮南谢二矿的某些煤层受到过强烈的后生构造破坏,煤体的破碎强度与矿井瓦斯及煤的煤化程度的加深存在正相互关系。
关键词 构造 煤化程度 瓦斯吸附常数 瓦斯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石炭、二叠系煤化变质程度与煤层气储集性的关系 被引量:33
14
作者 宁正伟 陈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煤化变质程度与煤层气储集性关系密切。华北石炭、二叠系煤化变质程度分为低、中、高三级。低演化变质程度的煤,微孔隙发育而大中孔隙及裂隙不发育,渗透率和解吸率虽然较高,但吸附性和甲烷含量较低,对煤层气的扩散、运移不利。高演... 煤化变质程度与煤层气储集性关系密切。华北石炭、二叠系煤化变质程度分为低、中、高三级。低演化变质程度的煤,微孔隙发育而大中孔隙及裂隙不发育,渗透率和解吸率虽然较高,但吸附性和甲烷含量较低,对煤层气的扩散、运移不利。高演化变质程度的煤因受高温高压的影响,亦是微孔隙较发育而大中孔隙及裂隙不发育,虽然吸附性和甲烷含量高,但渗透率和解吸率都低,是储层评价中不利的煤级。中演化变质程度的煤,因温度和压力适中,产生大量的内裂隙,大中孔隙十分发育,增加了渗透性和孔隙连通性,大量的气体生成后得以吸附保存,在勘探开发中易降压、解吸、扩散和运移,是煤层气勘探中最有利的煤级。太原-长治-郑州弧形高演化变质带的内外翼及弧形内侧太行山东麓含煤区是寻找煤层气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气 石炭 二叠系 变质程度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化学结构及仪器分析方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飞 邓存宝 +2 位作者 王雪峰 邓汉忠 张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20-723,共4页
针对煤的氧化自燃理论的深入研究,结合煤结构的分析仪器,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的XRD光谱、拉曼光谱、红外光谱以及原子力显微镜等实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实验数据所呈现出的规律性变化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X-射线衍射法能... 针对煤的氧化自燃理论的深入研究,结合煤结构的分析仪器,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的XRD光谱、拉曼光谱、红外光谱以及原子力显微镜等实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实验数据所呈现出的规律性变化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X-射线衍射法能够揭示煤中原子排列的有序性等信息;IR光谱和Raman光谱能够得到煤中所含有官能团的种类、脂肪以及芳香结构等方面信息;在原子力显微镜下可以观测到煤表面微结构等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程度 结构 仪器分析 xrd RAMAN ir af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有机硫煤抽提物中含硫化合物的组成与热演化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雷加锦 盛国英 彭平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0-23,共4页
高有机硫煤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煤种,其特点之一是抽提物芳烃馏分中含丰富的含硫化合物。在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碳酸盐台地潮坪成因、具不同煤化程度的四种高有机硫煤中均检测出了四种系列的含硫化合物,它们分别为二苯并噻吩系列、苯并... 高有机硫煤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煤种,其特点之一是抽提物芳烃馏分中含丰富的含硫化合物。在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碳酸盐台地潮坪成因、具不同煤化程度的四种高有机硫煤中均检测出了四种系列的含硫化合物,它们分别为二苯并噻吩系列、苯并萘并噻吩系列、菲并噻吩系列和苯并二苯半噻吩系列。含硫化合物的类型组成虽然相似,但它们的相互比例关系与煤化程度和具体的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分析发现,随煤化程度增加:(1)具三环结构的二苯并噻吩相对于四、五环结构的化合物数量减少;(2)具稳定甲基取代位的含硫化合物数量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有机硫 含硫合物 碳酸盐台地 煤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煤级煤^(13)CNMR结构特性及演化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麻志浩 阳虹 +1 位作者 张玉贵 毕文彦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11,共5页
基于固体核磁共振(13C NMR)测试方法,对五类不同煤化程度的10种煤样进行分析测试,对谱图分峰后所得的结构参数进行研究,揭示了不同煤化程度煤中各官能团的存在形式及内在联系,阐明了各官能团结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脂肪碳和芳香碳含量... 基于固体核磁共振(13C NMR)测试方法,对五类不同煤化程度的10种煤样进行分析测试,对谱图分峰后所得的结构参数进行研究,揭示了不同煤化程度煤中各官能团的存在形式及内在联系,阐明了各官能团结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脂肪碳和芳香碳含量整体呈互补关系,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脂碳率下降,芳碳率上升.氧接芳碳和侧支芳碳含量减少,氧接脂碳含量增加;受煤化程度、构造应力和破坏类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他结构参数变化趋势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煤化程度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结构演化煤化度指标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玉贵 曹升玲 谢克昌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共4页
通过对不同煤化程度煤样的镜质组反射率测定和X衍射等实验,引入煤化度p的概念,对煤的化学成分及微晶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煤化度p随煤化程度的升高呈阶段性演化特征,并能规律地反映煤演化过程中成分结构的变化,表明煤化度是表征烟煤阶段煤... 通过对不同煤化程度煤样的镜质组反射率测定和X衍射等实验,引入煤化度p的概念,对煤的化学成分及微晶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煤化度p随煤化程度的升高呈阶段性演化特征,并能规律地反映煤演化过程中成分结构的变化,表明煤化度是表征烟煤阶段煤化程度的可靠指标;在中低煤化程度阶段,煤岩组分是影响煤化度的主要因素:丝炭具有一定的微晶结构,镜煤微晶化程度较低,而树脂煤结构不能用煤化度来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滦肥煤物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龙梅 冯莉 +1 位作者 苟远程 杜东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3-75,共3页
为研究稀有肥煤难选的物化特性,以开滦集团钱家营选煤厂入选肥煤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显微组分分析、孔隙度分析、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煤化程度分析以及密度粒度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煤的显微组分中惰质组约占1/3,致使煤样不易浮;裂隙... 为研究稀有肥煤难选的物化特性,以开滦集团钱家营选煤厂入选肥煤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显微组分分析、孔隙度分析、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煤化程度分析以及密度粒度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煤的显微组分中惰质组约占1/3,致使煤样不易浮;裂隙中富集异质细泥与煤形成竞争性吸附,造成原煤难选;煤样中存在较多粘土类矿物并呈致密嵌布,将加大浮选难度;煤样中含有大量烷烃、醇类化合物和高岭土等物质;煤泥中间密度含量较大,实际可浮性较差;细泥-0.074mm含量大,属于高灰细泥,因此认为该煤样的天然可浮性难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肥 显微组分 孔隙度分析 煤化程度分析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稀缺难浮煤泥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康文泽 荀海鑫 +1 位作者 曹学章 谷金峰 《选煤技术》 CAS 2013年第4期19-22,共4页
为提高稀缺难浮煤的浮选效率,以河北赵各庄、黑龙江新兴、山东薛城、山西马兰四种稀缺煤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荧光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这四种稀缺难浮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稀缺煤样的显微组分中... 为提高稀缺难浮煤的浮选效率,以河北赵各庄、黑龙江新兴、山东薛城、山西马兰四种稀缺煤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荧光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这四种稀缺难浮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在稀缺煤样的显微组分中,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较大;煤表面孔隙以环状、点状、条状为主,裂隙中富集了异质细泥;煤中嵌布有高岭石、方解石、石英、黄铁矿等不易浮的矿物质;煤中含有大量烷烃、醇类化合物和高岭土;矿物组分的化学成分以SiO2、Al2O3、Fe2O3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缺难浮 显微组分 孔隙度 X-射线衍射图 煤化程度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