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小句整合与量级凸显——焦点助词“哪怕”的形成
- 1
-
-
作者
韦志刚
洪波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2-610,共9页
-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3批面上项目(2023M733867)的资助。
-
文摘
“哪怕”除了在复句中作让步条件连词外,还可以在单句中作焦点助词,这是小句整合的结果。“哪怕”小句最初以插入语的形式进入主句,句法降级后成为依附性成分。在单句内,“哪怕”对后续的量级成分进行焦点凸显,通过极量蕴含周遍量,形成强调表达,表现言者的情感、态度和认识。推动“哪怕”小句整合的动因是信息结构的完形重塑,“哪怕”小句作为插入语与中心语句法位置相邻是整合发生的重要句法条件,去句化、句法降级和语调融合是其整合机制。
-
关键词
焦点助词
哪怕
小句整合
句法降级
语调融合
-
Keywords
focus particle
"napa"(哪帕怕)
clause integration
syntactic degradation
intonation fusion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汉语焦点干涉效应的句法分析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李昊泽
张志恒
-
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
-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3-125,共13页
-
基金
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及香港中文大学直接资助计划(#2010330
#2010358)的资助
-
文摘
本文在生成语法学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下探讨汉语特指疑问句中出现的焦点干涉效应,提出焦点干涉效应分为两类:一类涉及名词性疑问代词和问方式的"怎么(样)"以及问目的的"为(了)什么";另一类涉及问原因的"怎么"和"为什么"。前一类出现焦点干涉效应是由于"一致最近条件"使疑问标句词的不可解释的疑问特征无法被核查和删除;后一类出现的原因是问原因的"为什么"和"怎么"在句法结构上不能低于焦点敏感助词。
-
关键词
焦点干涉效应
焦点敏感助词
焦点关联
一致操作
-
Keywords
focus intervention effects focus sensitive particles focus association agree
-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基于信息结构理论的韩语助词“█”语义研究
- 3
-
-
作者
刘娟
-
机构
吉林外国语大学
-
出处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9年第4期4-11,共8页
-
基金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项目合同编号JJKH20190391SK资助。
-
文摘
本文旨在信息结构(information structure)理论视角下对韩语助词"█"的语义进行探析。韩语助词"█"从语义功能来看可以归类为焦点助词,起到导入备选集(alternative set)的作用。本文将通过中世、近代,以及现代韩国语的实例对此进行验证,把"█"的"亦同""让步""强调"的三种意义在焦点助词的层面上进行重新诠释。
-
关键词
信息结构
焦点助词
备选集
历时性
-
分类号
H55
[语言文字]
-
-
题名何处关联:焦点还是焦点短语?
被引量:5
- 4
-
-
作者
李宝伦
-
机构
香港城市大学
-
出处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3,共13页
-
基金
香港政府研究资助局RGCGRF项目(CityU#144309)
香港城市大学SRG项目(#7002061
#7002189)的资助
-
文摘
根据Krifka(1997,2006)的焦点语义混合框架,本文进一步研究焦点敏感算子是与焦点还是焦点短语关联。本文认为这主要取决于算子本身的词汇意义:对焦点敏感的否定词及否定量词会与焦点关联,而限定焦点助词及添加/级差助词则与焦点短语关联;否则会造成语义偏差。这说明在焦点关联现象中,焦点短语及焦点关联均是可能的,并不能作一刀切的处理。
-
关键词
焦点关联现象
焦点敏感算子
焦点
焦点短语
限定焦点助词
添加/级差助词
-
Keywords
association with focus,focus-sensitive operators,focus phrases,restrictive focusing particles,additive/scalar particles
-
分类号
H04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从语言接触看马来西亚华语疑问句尾的“的”字
被引量:11
- 5
-
-
作者
王晓梅
何元建
-
机构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中文系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英文系
-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1-629,640,共9页
-
文摘
马来西亚华语中疑问句尾"的"字用得很多。本文探讨其语法意义与语法范畴,以及跟粤方言长期接触而来的形式和用法的演变。观察到这个"的"字可以出现在四类疑问句式中(包括对已然和未然事态进行提问),有对疑问语气进行确认和强调的功用。语法范畴上,"的"是焦点助词,属于"(是)……的"焦点结构的一部分。跟当地粤方言长期接触又带来三个结果:(一)粤方言的焦点结构"(系)……嘅"跟华语"(是)……的"相同,使操双言的人转换没有障碍;(二)受"嘅"读音的影响,"的"不读为轻声,而读为阳平;(三)粤方言的疑问语气词"咩"跟华语"吗"并存,促成"(是)……的吗/的咩"形式的出现。这些结果都使得操双言的人在讲华语时,无意识地普及了句尾"的"的用法。
-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语
疑问句尾“的”
焦点助词
语言接触
-
Keywords
Malaysian Mandarin
interrogative-sentence-final de(的)
focus particle
language contact
-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上古汉语“主+实+谓”中“实”的功能
被引量:2
- 6
-
-
作者
谷峰
-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9-181,254,255,共1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4YJC740025)的资助
-
文摘
以往对于"主+实+谓"中的"实"有四种界定:指代词、语气副词、对比焦点标记、主格标记。本文调查了"实"在单句和语段中的表现,认为"实"是焦点助词,其作用不限于标注对比焦点,还可以标注信息焦点和话题焦点(又称对比话题),"实"标注话题焦点的比例居多。句法方面,"实"位于TP以下、vP和NegP以上,这是古汉语焦点成分的着陆点;话语功能方面,"实"倾向于加在语段中区别度高的信息后面。"实"偏向于高生命度主语、表示对比,这显示它起源于回指人物的指代词而不是语气副词。"主+实+谓"脱胎于主题句(即"主题,实+谓"),从主题句发展为一般主谓句,其间经历了结构紧缩和语音停顿消失等过程。
-
关键词
“主+实+谓”
“实”
焦点助词
话题焦点
指代词
主题句
-
Keywords
‘Subj.+shi(实)+VP’
‘shi(实)’
particle as focus marker
topic
demonstrative
topic construction
-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