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兼有缓蚀与降黏性的聚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咪唑啉制备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富荣 仲艳艳 曾天亮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4-149,共6页
为开发兼有缓蚀与降黏作用的多功能油品添加剂,以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咪唑啉为原料制备了聚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咪唑啉(MA-ACI),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凝胶渗透色谱对其分子量进行了检测。采用旋转挂片和电化学Tafel极化曲线法... 为开发兼有缓蚀与降黏作用的多功能油品添加剂,以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咪唑啉为原料制备了聚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咪唑啉(MA-ACI),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凝胶渗透色谱对其分子量进行了检测。采用旋转挂片和电化学Tafel极化曲线法评价了MA-ACI的缓蚀性能,用旋转黏度计研究了MA-ACI的降黏性能。结果表明,在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咪唑啉摩尔比8∶1、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加量1.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10 h的条件下制得的MA-ACI(相对分子质量36582)对N80金属钢片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对江苏油田韦5-57井原油具有较好的降黏作用。在30℃、MA-ACI加量为0.10 g/L时,用旋转挂片法测得的缓蚀率为82.06%,MA-ACI加量为0.40 g/L时,用电化学极化曲线法测得的缓蚀率为90.21%;在70℃、MA-ACI加量为100μg/g时,江苏油田韦5-57井原油的降黏率为85.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酸甲酯 烯酸咪唑啉 聚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咪唑啉 降黏性 缓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催化合成十八碳烯酸甲酯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荫荣 袁兴东 +3 位作者 亓玉台 李淑勋 沈健 张立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704-707,共4页
考察了几种液体和固体酸催化剂的酯化反应性能,筛选出合成十八碳烯酸甲酯反应性能较好的固体酸催化剂。重点讨论了催化剂的活化温度、醇酸配料比、吸水剂用量、催化剂加入量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最佳操作条件:催化剂焙烧温度400℃,... 考察了几种液体和固体酸催化剂的酯化反应性能,筛选出合成十八碳烯酸甲酯反应性能较好的固体酸催化剂。重点讨论了催化剂的活化温度、醇酸配料比、吸水剂用量、催化剂加入量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最佳操作条件:催化剂焙烧温度400℃,反应温度120℃,醇酸摩尔比2/1,吸水剂与原料质量比1/14,反应时间2~3h,催化剂与原料质量比1/7。实验结果表明,USY712催化剂是替代液体酸合成十八碳烯酸甲酯的理想固体酸催化剂,且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催化合成 十八碳烯酸甲酯 化反应 固体酸 吸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氧化三铁/聚丙烯酸甲酯微球吸附金属离子 被引量:7
3
作者 周利民 王一平 +1 位作者 刘峙嵘 黄群武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2-96,共5页
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 Fe_3O_4/聚丙烯酸甲酯磁性微球,并经胺基化改性后制得一种新型吸附剂(FADA)。采用扫描电镜(SEM),X 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分析了它的结构特点,并考察了它对金属离子... 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 Fe_3O_4/聚丙烯酸甲酯磁性微球,并经胺基化改性后制得一种新型吸附剂(FADA)。采用扫描电镜(SEM),X 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分析了它的结构特点,并考察了它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FADA 粒径为35~55μm,FADA 中 Fe_3O_4质量分数约为18%。FADA 吸附 Hg^(2+),Cu^(2+)和Ni^(2+)的等温线符合Langmuir 模型,且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为2.3,2.2和1.1 mmol/g,采用 Lagergrent 方程计算的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0.023,0.034和0.036 min^(-1)。FADA 的再生和重复使用实验表明,该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聚丙烯酸甲酯 磁性吸附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甲酯用作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电解质基材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汪国杰 周震涛 +3 位作者 潘慧铭 黄静 梁栋 权天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8-81,共4页
用自交联的方法制备了一种以聚丙烯酸甲酯 (PMA)为基材、含丙二醇碳酸酯 (PC)和 L i Cl O4电解液的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考察了电解液含量和聚合物结构对离子导电性能、电化学稳定性等的影响 ,并将所得结果与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用自交联的方法制备了一种以聚丙烯酸甲酯 (PMA)为基材、含丙二醇碳酸酯 (PC)和 L i Cl O4电解液的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考察了电解液含量和聚合物结构对离子导电性能、电化学稳定性等的影响 ,并将所得结果与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为基材的相应体系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在聚合物含量较大时 ,聚合物的链结构对离子导电行为有较大的影响 ,具有刚性链结构的 PMMA比具有柔性链结构的 PMA更不利于相应凝胶型电解质离子的传递 ;而在聚合物含量较小时 ,聚合物的结构对凝胶型电解质的离子导电行为的影响较小。以 2 7% (质量 )的交联 PMA为基材、摩尔比为 12∶ 1的 PC- L i Cl O4为增塑电解液而制备的凝胶型电解质 ,具有良好的粘附性能和较高的室温电导率 (4 .8× 10 -3S/cm)。循环伏安的研究结果表明 ,PMA体系的阳极分解电压在 4 .7V(vs Li+/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甲酯 离子导电率 锂离子电池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增塑剂 电化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步合成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甲酯pH敏感互穿网络水凝胶及其表征 被引量:9
5
作者 瞿冰 方亮晶 +2 位作者 肖惠宁 何北海 钱丽颖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20,25,共5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丙烯酸甲酯(PMA)为互穿物,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互穿网络(IPN)聚合分步合成法在乙醇的水溶液中合成出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水凝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丙烯酸甲酯(PMA)为互穿物,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互穿网络(IPN)聚合分步合成法在乙醇的水溶液中合成出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水凝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等表征了聚合物的互穿网络结构。pH溶胀实验结果表明,该水凝胶具有比较明显的pH敏感性,当pH在8.0左右,复合水凝胶的溶胀率达到了最大值,且随着CMC/PMA复合水凝胶中2种组分比例的不同,溶胀率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纤维素 聚丙烯酸甲酯 互穿网络 水凝胶 PH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甲酯/ZnAl层状双氢氧化物插层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形貌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陈伟 瞿保钧 冯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920-1922,共3页
A poly(methyl acrylate)(PMA)/Zn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ZnAl-LDH) intercalation nanocomposite is synthesized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acrylate with ogano-modified ZnAl-LDH(O-ZnAl-LDH). Its structure and ... A poly(methyl acrylate)(PMA)/Zn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ZnAl-LDH) intercalation nanocomposite is synthesized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acrylate with ogano-modified ZnAl-LDH(O-ZnAl-LDH). Its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are confirm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image. The d 001 of O-ZnAl-LDH is expanded to 2.85 nm after polymerization from 2.63 nm, which indicates the intercalation of PMA chains into the galleries of O-ZnAl-LDH. The (001) diffraction of PMA/ZnAl-LDH nanocomposite is broad due to the exfoliation of some O-ZnAl-LDH layers. The TEM image shows that the most of the layers of O-ZnAl-LDH are stacked with a distance of about 3 nm while some of them are exfoliated and dispersed disorderly in the PMA matri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法 制备 聚丙烯酸甲酯 ZnAl 层状双氢氧化物 无机插层 纳米复合材料 形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标准样品的研制 被引量:6
7
作者 牟峻 刘丽 +1 位作者 余元祥 王明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2-45,共4页
本制备采用以深海鱼油为基础原料 ,在碱性条件下皂化水解为游离脂肪酸 ,经尿素 甲醇包合分离后 ,以硫酸 甲醇甲酯化 ,再经硝酸银 硅胶柱层析分离 ,从而得到高纯度的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标准物质 ,并经定值测试 ,确认该标准物质的含量≥
关键词 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 鱼油 尿素-醇包合 硝酸银-硅胶柱层析 标准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甲酯接枝改性纳米纤维素 被引量:3
8
作者 巩桂芬 胡雪娇 +1 位作者 王晓惠 孙举涛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103,共3页
利用羰基二咪唑(CDI)的高活性活化纳米纤维素(NCC),使NCC表面带有高反应活性的碳碳双键。再以2-溴异丁酸乙酯为引发剂,铜丝为催化剂,制备出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甲酯(PMA)。然后采用活性自由基聚合将PMA接枝到活化的NCC表面,制备出PMA接... 利用羰基二咪唑(CDI)的高活性活化纳米纤维素(NCC),使NCC表面带有高反应活性的碳碳双键。再以2-溴异丁酸乙酯为引发剂,铜丝为催化剂,制备出低分子量的聚丙烯酸甲酯(PMA)。然后采用活性自由基聚合将PMA接枝到活化的NCC表面,制备出PMA接枝改性的NCC。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合成的PMA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分析等测试方法对改性前后的NCC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单电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合成的PMA分子量为2 000,分子量分布窄(分布指数为1.14),并且其成功接枝到NCC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聚丙烯酸甲酯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设计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分散聚合反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凯 范敬辉 +1 位作者 黄渝鸿 谭云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3,7,共4页
基于均匀设计方法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分散聚合反应进行了试验设计,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粒子相关性能参数(PMMA相对分子质量、粒径大小及分布)和各变量(单体质量分数、稳定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和反应介质溶... 基于均匀设计方法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分散聚合反应进行了试验设计,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粒子相关性能参数(PMMA相对分子质量、粒径大小及分布)和各变量(单体质量分数、稳定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和反应介质溶度参数)之间的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进行了分散聚合反应的配方优化,得到了约束条件下的MMA分散聚合反应配方,实测值与预测值比较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预测值与优化配方制备的PM-MA粒子的各项性能实测值之间的相对偏差在10%以内,对试验配方设计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设计 基内烯酸甲酯 分散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2-(2((6-环丙基-2-(苯胺基)嘧啶-4-基氧基)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的合成与杀菌活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慧超 柴宝山 +2 位作者 彭永武 李志念 刘长令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5-246,共2页
以苯胍碳酸盐和3-环丙基-3-氧代丙酸叔丁酯为原料,经环合反应制得2-苯胺基-4-羟基-6-环丙基嘧啶,再与(E)-2-(2-(氯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反应制得标题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进行确证。生测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25mg/L下对水稻稻... 以苯胍碳酸盐和3-环丙基-3-氧代丙酸叔丁酯为原料,经环合反应制得2-苯胺基-4-羟基-6-环丙基嘧啶,再与(E)-2-(2-(氯甲基)苯基)-3-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反应制得标题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进行确证。生测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25mg/L下对水稻稻瘟病、番茄晚疫病、蔬菜灰霉病、玉米锈病、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炭疽病等都具有100%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啶胺 氧基丙烯酸 (E)-2-(2((6-环丙基-2-(苯胺基)嘧啶-4-基氧基)基)苯基)-3-氧基丙 烯酸甲酯 合成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活性自由基微乳液聚合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万利 庄荣传 +3 位作者 郑淑英 林建 颜明发 邹友思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8-772,共5页
采用双硫酯存在下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活性自由基微乳液聚合研究 .比较了三种乳化剂对聚合体系稳定性和分子量控制的影响 .在单体含量约 8%时 ,以阳离子型乳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铵(CTAB)为乳化剂可以得到稳定... 采用双硫酯存在下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活性自由基微乳液聚合研究 .比较了三种乳化剂对聚合体系稳定性和分子量控制的影响 .在单体含量约 8%时 ,以阳离子型乳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铵(CTAB)为乳化剂可以得到稳定的微乳液 ,且具有明显的活性聚合特征 ,即产物分子量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 ,实测分子量和理论分子量相近 ,分子量多分散性系数小于 1.3.产物的分子量控制在 4万以下时达到较高的精度 .聚合过程存在明显的聚合恒速期 .而用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和非离子型乳化剂OP 10则需加入长链醇类助乳化剂 .助乳化剂虽可提高微乳液的稳定性和单体含量 ,但不利于微乳液分子量的控制 .反应温度对产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控制和体系的稳定没有明显影响 .胶乳直径小于 30nm ,略大于未加链转移剂的正常微乳液聚合胶乳 .产物的立体规整度较高 ,间规PMMA占 5 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自由基聚合 可逆加成-碎裂链转移聚合 微乳液 基内烯酸甲酯 乳化剂 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甲酯及其模型化合物与O_2的初始暗氧化反应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宇平 丘坤元 冯新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1792-1795,共4页
聚丙烯酸甲酯及其模型化合物2-甲基丁酸甲酯与O2能够形成不稳定的接触电荷转移复合物(CCT)。在无光照条件下,通O2放置一段时间以后再通N2,CCT吸收峰不再完全消失,其残留峰的强度随存放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聚丙烯酸甲酯及其模型化合物2-甲基丁酸甲酯与O2能够形成不稳定的接触电荷转移复合物(CCT)。在无光照条件下,通O2放置一段时间以后再通N2,CCT吸收峰不再完全消失,其残留峰的强度随存放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峰形和峰位与原CCT相似。通过对2-甲基丁酸甲酯氧化产物的分析,证明过氧化反应发生在α-H位置,并有2-甲基丁烯酸甲酯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甲酯 基丁酸 初始氧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纯化花生四烯酸甲酯 被引量:3
13
作者 于长青 齐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2-157,共6页
采用模拟移动床色谱对微生物油甲酯中ARA甲酯进行分离纯化,以ARA甲酯的纯度和收率为指标优化其分离工艺。结果表明,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纯化ARA甲酯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切换时间720 s、进样流速39.3 m L/min、洗脱流速8 m L/min、解吸流速4... 采用模拟移动床色谱对微生物油甲酯中ARA甲酯进行分离纯化,以ARA甲酯的纯度和收率为指标优化其分离工艺。结果表明,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纯化ARA甲酯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切换时间720 s、进样流速39.3 m L/min、洗脱流速8 m L/min、解吸流速4.5 m L/min、再生流速5.5 m L/min。在该操作条件下,ARA甲酯纯度达到91%,收率达到92.9%。说明模拟移动床色谱可有效分离纯化微生物油甲酯中的ARA甲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移动床色谱 花生四烯酸甲酯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桕梓油甲酯中2,4-癸二烯酸甲酯的分离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美贞 陆向红 +1 位作者 尹立军 计建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7-60,共4页
鸟桕梓油中含有一种特殊结构的四酯成分,四酯分子水解得到结构特殊的中长链脂肪酸2,4-癸二烯酸,这种烯酸含有多种官能团,性能活泼,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通过酯交换,将梓油中的三酰甘油和四酰甘油转化为脂肪酸甲酯。经... 鸟桕梓油中含有一种特殊结构的四酯成分,四酯分子水解得到结构特殊的中长链脂肪酸2,4-癸二烯酸,这种烯酸含有多种官能团,性能活泼,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通过酯交换,将梓油中的三酰甘油和四酰甘油转化为脂肪酸甲酯。经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得出乌桕梓油的脂肪酸甲酯主要为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它们各占梓油脂肪酸甲酯总量的30.1%和41.3%,2,4-癸二烯酸甲酯大约占梓油脂肪酸甲酯的4.2%。采用减压间歇精馏的方法,在精馏压力低于500Pa、回流比为l的工艺条件下,收集塔顶温度在93~93℃的塔顶馏分,得到纯度为96.0%的2,4-癸二烯酸甲酯产品,2,4-癸二烯酸甲酯的收率为7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梓油 四酰甘油 2 4-癸二烯酸甲酯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基化聚丙烯酸甲酯固定青霉素G酰化酶的性质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艳芬 潘延云 +2 位作者 张贺迎 王书香 武金霞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271-274,共4页
采用肽键法将青霉素G酰化酶固定在功能化的聚丙烯酸甲酯上得固定化酶 ,其最适pH为8.2,最适反应温度为70℃ ,该固定化酶在pH6~10和40℃以下非常稳定 ,表观米氏常数为1.48×10-2mol/L,最大反应速度为5.09mmol/s.33℃下水解质量分数为... 采用肽键法将青霉素G酰化酶固定在功能化的聚丙烯酸甲酯上得固定化酶 ,其最适pH为8.2,最适反应温度为70℃ ,该固定化酶在pH6~10和40℃以下非常稳定 ,表观米氏常数为1.48×10-2mol/L,最大反应速度为5.09mmol/s.33℃下水解质量分数为5 %的青霉素G,使用63次,酶活力保留79.4 %.在4℃的湿润状态下贮藏25d,酶活力保留97.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基化聚丙烯酸甲酯 青霉素G酰化酶 固定化酶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碳五烯酸甲酯标准样品的研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荣会 胡秀丽 +1 位作者 牟峻 刘丽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3-107,共5页
以深海鱼油为基础原料,将其皂化水解为游离脂肪酸,经尿素—甲醇包合粗分离后,以硫酸—甲醇甲酯化,再经硝酸银—硅胶柱层析精分离,得到高纯度的二十碳五烯酸甲酯标准物质。经定值检测,确定其化合物纯度≥98%。
关键词 二十碳五烯酸甲酯 鱼油 尿素-醇包合 硝酸银-硅胶柱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基化聚丙烯酸甲酯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书香 武金霞 +2 位作者 张贺迎 周艳芬 潘延云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89-393,396,共6页
合成了一系列大孔丙烯酸甲酯 -二乙烯苯交联共聚物 ,经酰肼化、叠氮化后固定青霉素酰化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固定化酶的影响 ,当交联剂用量为 30 % ,致孔剂量为 130 % ,混合致孔剂 (正庚烷与乙酸乙酯 )中正庚烷的质量分数为 5 5 %时 ,... 合成了一系列大孔丙烯酸甲酯 -二乙烯苯交联共聚物 ,经酰肼化、叠氮化后固定青霉素酰化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固定化酶的影响 ,当交联剂用量为 30 % ,致孔剂量为 130 % ,混合致孔剂 (正庚烷与乙酸乙酯 )中正庚烷的质量分数为 5 5 %时 ,所制的载体经活化后得到的固定化酶酶活较高 ,为 95u/ g(湿 ) ,用分批式反应器连续水解青霉素G钾盐 ,使用 6 3批次后仍保留酶活 7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酰化酶 功能基化聚丙烯酸甲酯 固定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甲酯功能基团的微区分析
18
作者 仇满德 黄永章 +1 位作者 姚子华 王桂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6,共4页
研究了一种测定聚丙烯酸甲酯上酰肼基团分布的新方法。将功能化的聚丙烯酸甲酯类树脂上的酰肼基团与Cu2 +络合 ,利用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对树脂上Cu2 +的存在部位及分布进行分析 ,从而确定树脂上酰肼基团的存在部位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研究了一种测定聚丙烯酸甲酯上酰肼基团分布的新方法。将功能化的聚丙烯酸甲酯类树脂上的酰肼基团与Cu2 +络合 ,利用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对树脂上Cu2 +的存在部位及分布进行分析 ,从而确定树脂上酰肼基团的存在部位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交联度及其他成分相同时 ,树脂表面及断面的酰肼化程度有很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甲酯 重氮化 X射线能谱 微区分析 扫描电镜 功能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甲酯-二乙烯苯微球的制备
19
作者 严希康 张荣升 +1 位作者 杨亚琴 王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9-42,共4页
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单分散性好的丙烯酸甲酯(MA)-二乙烯苯(DVB)交联微球。研究了引发剂、单体、交联剂的用量、温度、搅拌速率、离子强度对聚合反应速率和微球粒径的影响。得到了外形较规则、粒径为730nm左右、... 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单分散性好的丙烯酸甲酯(MA)-二乙烯苯(DVB)交联微球。研究了引发剂、单体、交联剂的用量、温度、搅拌速率、离子强度对聚合反应速率和微球粒径的影响。得到了外形较规则、粒径为730nm左右、分布均匀的交联丙烯酸甲酯-二乙烯苯微球,其制备条件是:以双蒸馏水为反应体系,C(MA)0=0.871mol/L,C(DVB)=0.067mol/L,T=70℃,转速为300r/min,CK2S2O8=0.239mmol/L,交联度=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烯苯 无皂乳液聚合 聚丙烯酸甲酯 微球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石墨/聚丙烯酸甲酯复合乳液的合成工艺研究
20
作者 陈强 王宗廷 +1 位作者 刘赛 刘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6-77,137,共3页
采用自由基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纳米石墨/聚丙烯酸甲酯复合乳液,并用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运用丙烯酸甲酯对纳米石墨进行聚合包覆的改性方法实现了纳米石墨在水基液中的稳定分散,并确定最佳... 采用自由基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纳米石墨/聚丙烯酸甲酯复合乳液,并用紫外及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运用丙烯酸甲酯对纳米石墨进行聚合包覆的改性方法实现了纳米石墨在水基液中的稳定分散,并确定最佳聚合条件为:5 h,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石墨 聚丙烯酸甲酯 润滑 合成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