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渗硅法修复SiC涂层及其抗热震和烧蚀性能
1
作者 侯佳琪 陈睿聪 +3 位作者 曾耀莹 周磊 张佳平 付前刚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6,共9页
涂层的完整和致密性直接影响其性能。对于存在缺陷或者受到损伤的涂层,报废并重新制备不仅浪费原材料,还会延长制备周期。因此,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法是修复涂层,以恢复其防护能力。本研究采用经济实用的气相渗硅法修复一次包埋法制备的多... 涂层的完整和致密性直接影响其性能。对于存在缺陷或者受到损伤的涂层,报废并重新制备不仅浪费原材料,还会延长制备周期。因此,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法是修复涂层,以恢复其防护能力。本研究采用经济实用的气相渗硅法修复一次包埋法制备的多孔SiC涂层缺陷,并对比研究了修复前后涂层的抗热震及烧蚀性能。结果表明,修复后的包埋SiC涂层在室温~1773 K热震15次后,其与基体之间结合良好,失重率降低了97.05%。在氧乙炔火焰下烧蚀30s后,修复后的涂层中心烧蚀区域的碳纤维被SiO_(2)所包覆,未出现裸露或损伤。与修复前相比,其质量损失率和厚度损失率分别降低了97.02%和67.99%。抗热震和烧蚀性能改善归因于修复后涂层致密度提高,缺陷减少,并且渗硅过程引入的单质Si在高温下更容易氧化生成SiO_(2),有效愈合缺陷和阻挡氧气渗透,从而防止了基体氧化损伤。本研究提出的新型涂层修复策略具有经济可行性,为涂层缺陷及损伤修复和稳定服役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涂层 热震 烧蚀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M1302硬面层热震和高温磨损行为
2
作者 费彦民 吴汝飞 +2 位作者 李奇 高安阳 斯庭智 《材料保护》 2025年第3期70-79,共10页
为研判SHM1302硬面层的高温应用范围,分别测试了SHM1302堆焊硬面层的抗热震和耐高温磨损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X)等表征手段探明了硬面层热震和高温磨损行为,建立了高温氧化和组织转变与热震和高温磨损行为... 为研判SHM1302硬面层的高温应用范围,分别测试了SHM1302堆焊硬面层的抗热震和耐高温磨损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EDX)等表征手段探明了硬面层热震和高温磨损行为,建立了高温氧化和组织转变与热震和高温磨损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SHM1302热震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受应力和氧化的共同作用,裂纹主要沿基体和碳化物界面扩展;随热震循环的进行,氧化膜中MnFe_(2)O_(4)有害相的生成和基体中(Fe,Cr)_(3)C的析出,促进了热震裂纹的扩展。500℃下,硬面层高温磨损性能优良;600℃和700℃下的磨损量较500℃分别显著增加1244%和1596%。磨损温度由500℃升高到600℃时,氧化速率的增加及有害相MnFe_(2)O_(4)的生成是磨损性能快速下降的关键;700℃磨损时发生的MA组织转变促进疲劳裂纹的萌生,进一步加快了磨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M1302硬面层 显微组织 氧化膜 热震抗力 高温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无氰镀银热震鼓泡原因分析
3
作者 牛鎏 董源 +1 位作者 陈玉平 张家强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3,105,共6页
电镀无氰化是电镀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目前无氰电镀在镀层结合力、致密度、纯度等方面一般低于氰化物电镀工艺。铝合金无氰镀银试片在热震后经常出现鼓泡现象,许多电镀从业人员分析认为是浸锌工艺造成的。经过多次改进工艺参数的... 电镀无氰化是电镀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目前无氰电镀在镀层结合力、致密度、纯度等方面一般低于氰化物电镀工艺。铝合金无氰镀银试片在热震后经常出现鼓泡现象,许多电镀从业人员分析认为是浸锌工艺造成的。经过多次改进工艺参数的实验并结合鼓泡样品的SEM观察和分析,铝合金无氰镀银鼓泡现象的原因应是热震时水与铝合金基体表面发生反应,生成氢气顶起镀层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氰电镀 铝合金 银镀层 鼓泡 热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熔金属表面高温防护涂层抗热震性能研究现状 被引量:2
4
作者 梁浩然 刘艳明 +1 位作者 赵科遥 汪欣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14,27,共15页
难熔金属及其合金具有高温强度优异、加工塑性好、耐腐蚀性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和核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一种重要的高温结构材料。但难熔金属及其合金因其自身易氧化的缺点,导致材料在未达到服役温度时就发生严重氧化,从而快... 难熔金属及其合金具有高温强度优异、加工塑性好、耐腐蚀性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和核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一种重要的高温结构材料。但难熔金属及其合金因其自身易氧化的缺点,导致材料在未达到服役温度时就发生严重氧化,从而快速失效。目前,高性能高温防护涂层是保障难熔合金服役性能的关键,然而难熔金属及其合金表面高温防护涂层的实际服役工况非常苛刻,往往伴随着强热震,是导致涂层失效的重要原因。因此,难熔金属表面高温防护涂层在具备优异恒温抗氧化性能的前提下,还需具备良好的抗热震性能。综述了难熔金属表面高温防护涂层的热震失效机制,讨论了影响涂层抗热震性能的关键参数;阐述了难熔金属表面硅化物、金属和复合涂层3类主要涂层体系抗热震性能的研究现状,重点回顾了优化涂层结构、添加陶瓷颗粒以及设计复合涂层等提高涂层抗热震性能的方法及其改善效果;最后,从降低涂层与基体间的热膨胀系数失配度、改善基体/涂层界面结合性能以及设计复合梯度涂层3个方面展望了未来难熔金属高温防护涂层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熔金属 高温防护涂层 热震性能 失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炉内热震的监测与判别及其对炉墙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家新 糜克勤 +1 位作者 任伯钧 孙国义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11,共3页
引出热震及其热震强度和热震指数等概念,试图定量描述高炉中、上部炉墙内的温度急剧变化。通过实测数据的分析,证明热震指数与炉墙侵蚀速度间呈线性关系。为生产高炉控制热应力产生的炉衬破损速度提供了检测方法和相应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热震 热震强度 热震指数 高炉 炉墙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TiC-VC-Fe硬质合金的显微组织及热震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冯继宇 张展展 +2 位作者 吴科君 单晟 于柳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8,共9页
采用真空烧结方法成功制备了WC-TiC-VC-Fe硬质合金,研究了TiC、VC添加对WC-Fe硬质合金的显微组织及热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TiC、VC使硬质合金中形成了(W、Ti、V)C固溶体,随着TiC、VC含量的增加,WC的晶粒尺寸呈现先降低再升高趋势... 采用真空烧结方法成功制备了WC-TiC-VC-Fe硬质合金,研究了TiC、VC添加对WC-Fe硬质合金的显微组织及热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TiC、VC使硬质合金中形成了(W、Ti、V)C固溶体,随着TiC、VC含量的增加,WC的晶粒尺寸呈现先降低再升高趋势,WC晶粒尺寸最小为0.86μm;TiC和VC的添加量各为3 mass%时,硬质合金的性能最佳,热疲劳至材料失效的次数达160次。通过添加TiC、VC改变了硬质合金的热疲劳裂纹扩展方式,由于新生的相加大了WC之间的间距,有效地提升裂纹扩展阻力,使其抗热震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烧结 硬质合金 晶粒细化 热震性能
原文传递
YZrHf热障涂层的制备及热震性能分析
7
作者 洪启 吴鸿燕 +3 位作者 王善林 郭树军 陈玉华 柯黎明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6,共10页
目的研究喷涂态YZrHf热障涂层的微观组织及其抵抗高温热冲击的性能,探讨高温条件下热生长氧化物(TGO)对陶瓷层的影响。方法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技术制备厚度约为300μm的YZrHf热障涂层,并将涂层在950℃下保温15min后进行水冷循环热... 目的研究喷涂态YZrHf热障涂层的微观组织及其抵抗高温热冲击的性能,探讨高温条件下热生长氧化物(TGO)对陶瓷层的影响。方法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技术制备厚度约为300μm的YZrHf热障涂层,并将涂层在950℃下保温15min后进行水冷循环热震实验,直至涂层剥落失效,使用SEM、EDS、X射线衍射仪对制备态及热震实验后的热障涂层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结果涂层表面粗糙不平且分布有十几到几十微米长度的网状裂纹,这些相互贯通的裂纹为氧气的进入提供了通道。经过101次循环热震实验后,涂层部分区域剥落失效,SEM结果显示,在陶瓷层/黏结层界面处、黏结层内部均出现了热生长氧化物,且在陶瓷层中分布有横向、纵向的贯通性裂纹,而在TGO生长区域,也出现了一些小裂纹,但涂层并未剥落。经测定分析可知,TGO的主要成分为Al_(2)O_(3)、Cr_(2)O_(3)、NiO以及尖晶石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CSN)。结论热震实验后TGO层中Al元素贫化,Ni、Cr等元素向界面处迁移参与反应,同时尖晶石氧化物以α-Al_(2)O_(3)为基础形成,这些氧化物的存在会产生对陶瓷层的压应力,加速涂层的开裂失效;涂层中掺杂的HfO2能够阻止Al的外扩散,降低氧化层的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涂层 等离子喷涂 热震性能 显微组织 生长氧化物TG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震对银-铝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沈晓 李闪光 +2 位作者 李晓征 熊鹏 杜书万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68,共5页
采用电镀的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制备银镀层,对银-铝复合材料试样进行热震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研究热震试验对材料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震试验保温时间30 min后,相较于未热震试验的硬度无明显变化,随着保温时间... 采用电镀的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制备银镀层,对银-铝复合材料试样进行热震试验。利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研究热震试验对材料形貌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震试验保温时间30 min后,相较于未热震试验的硬度无明显变化,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铝基体和银镀层硬度大幅降低;且加热后空冷银镀层的硬度略高于水冷银镀层的硬度;同时,热震试验190℃、30 min后基体晶粒细化,而热震试验190℃、2 h后晶粒有长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震试验 银-铝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N添加量对BN基复合陶瓷热学性能与抗热震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田卓 段小明 +2 位作者 杨治华 贾德昌 周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3-508,共6页
以BN、SiO2、AlN为原料,采用热压工艺制备出BN基复合陶瓷。研究了AlN添加量对复合陶瓷热学与抗热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lN添加量的增加,复合陶瓷的热膨胀系数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AlN的添加量为5vol%时,复合陶瓷的平均热... 以BN、SiO2、AlN为原料,采用热压工艺制备出BN基复合陶瓷。研究了AlN添加量对复合陶瓷热学与抗热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lN添加量的增加,复合陶瓷的热膨胀系数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当AlN的添加量为5vol%时,复合陶瓷的平均热膨胀系数最小,为2.22×10-6/K;复合陶瓷的热导率则随着AlN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AlN的添加量为10vol%时达到最大值。未添加AlN的复合陶瓷热震后的残余强度随着热震温差的增大而升高;随着AlN的引入,复合陶瓷热震后的残余强度呈下降的趋势。对于添加5vol%AlN的复合陶瓷,经1100℃热震后其残余强度为219.7 MPa,强度保持率为88.9%,抗热震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基复合陶瓷 膨胀系数 导率 热震性能 热震残余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B_2-20%SiC超高温陶瓷抗热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时珍 徐强 +3 位作者 冯超 赵俊峰 曹建岭 王富耻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167-170,共4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在1850℃烧结温度、升温速度200℃/min、保温3min、压力50MPa条件下制备了ZrB_2-20%SiC(体积分数,下同)超高温陶瓷材料。通过不同温度下单次和5次重复热震(水淬试验)后测试材料的残余强度来评价ZrB_2-SiC陶瓷材...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在1850℃烧结温度、升温速度200℃/min、保温3min、压力50MPa条件下制备了ZrB_2-20%SiC(体积分数,下同)超高温陶瓷材料。通过不同温度下单次和5次重复热震(水淬试验)后测试材料的残余强度来评价ZrB_2-SiC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能,通过SEM分析研究材料的热震损伤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震温度的提高,ZrB_2-SiC材料热震后的残余强度逐渐降低,但1400℃热震后形成的玻璃相,对裂纹有修补、愈合的作用,提高了试样的残余强度。单次热震的损伤机制主要是微裂纹的产生。5次热震后试样的残余强度与相同温度下的单次热震相比要低很多,5次热震的损伤机制是氧化和微裂纹的共同作用。ZrB_2-SiC材料的抗热震试验结果显示了该材料具有优异的抗热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陶瓷 ZRB2-SIC 热震 热震损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添加量对细晶Al_2O_3-TiC复合陶瓷热震疲劳抗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斯庭智 刘宁 +1 位作者 张庆安 尤显卿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4,共4页
热压制备了Al2O3-TiC复合陶瓷。研究了Al2O3-TiC复合陶瓷的热震疲劳机制和TiC的添加量对其热震疲劳抗力的影响。热震过程中的微裂纹,裂纹桥接和偏转,热震裂纹表面的“碎粒”及粗糙性等的共同作用是Al2O3-TiC复合陶瓷热震疲劳产生的主要... 热压制备了Al2O3-TiC复合陶瓷。研究了Al2O3-TiC复合陶瓷的热震疲劳机制和TiC的添加量对其热震疲劳抗力的影响。热震过程中的微裂纹,裂纹桥接和偏转,热震裂纹表面的“碎粒”及粗糙性等的共同作用是Al2O3-TiC复合陶瓷热震疲劳产生的主要机制。具有一定微孔洞的材料,热震循环时微裂纹易于孔洞处产生,有益于热震疲劳抗力的提高。A30材料韧性最高且孔隙率最大,从而其热震循环疲劳抗力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震疲劳机制 热震疲劳抗力 裂纹桥接和偏转 微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耐火材料的抗热震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曲文生 杨柯 +1 位作者 刘奎 刘天顺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5-548,共4页
采用特种粘结剂,控制工艺参数(如粒度配比、成型压力、烧结温度以及Zro_2添加剂含量等),制备T CaO耐火材料,测量了力学和物理性能.用中心加热法研究了 CaO耐火材料的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在合适的粒度分布及烧结温... 采用特种粘结剂,控制工艺参数(如粒度配比、成型压力、烧结温度以及Zro_2添加剂含量等),制备T CaO耐火材料,测量了力学和物理性能.用中心加热法研究了 CaO耐火材料的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在合适的粒度分布及烧结温度下,添加Zro_2颗粒能显著提高 CaO耐火材料的抗热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 ZRO2 耐火材料 热震 氧化钙 中心加 添加剂 二氧化锆 热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传感器热震性能和机械强度的改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娇 李素芳 +4 位作者 黄娟萍 韩天衡 徐维权 康萌 陈宗璋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5-789,共5页
针对新型多层片式氧传感器,研究了在多层钇稳定氧化锆(YSZ)固体电解质的层间,添加多孔YSZ夹层后对多层YSZ固体电解质抗热震性能的影响。采用流延制膜、等静压成型、程序控制烧结的方法,制备了含多孔夹层的YSZ多层陶瓷试样。通过水冷强度... 针对新型多层片式氧传感器,研究了在多层钇稳定氧化锆(YSZ)固体电解质的层间,添加多孔YSZ夹层后对多层YSZ固体电解质抗热震性能的影响。采用流延制膜、等静压成型、程序控制烧结的方法,制备了含多孔夹层的YSZ多层陶瓷试样。通过水冷强度法,获得试样的平均热震残余强度来评价试样的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多孔夹层的存在,有利于提高多层YSZ固体电解质的抗热震性能,10%的淀粉造孔可使层状陶瓷的临界热震温差由原来的250℃提高到450℃。电镜分析表明,多孔夹层中的孔洞可捕捉热震时热应力引起的裂纹,抑制裂纹的无偏转生长,减弱多层陶瓷的热震后脆裂。夹层中细密的孔洞比稀疏的大孔更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抗热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陶瓷 多孔夹层 临界热震温差 热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陶瓷材料抗热震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惠 刘含莲 +2 位作者 黄传真 于金伟 肖守荣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7,共5页
综述了纳米复合陶瓷材料抗热震性能的测试方法;讨论了影响材料抗热震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各组分热物理性能、不同增韧机理、微观裂纹、抗热震性能测试方法以及实验参数等;指出了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纳米复合陶瓷 热震性能 热震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痕法研究ZrO_2层状复合陶瓷的抗热震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蓓 丁培道 +1 位作者 程川 周泽华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4-237,共4页
用压痕法测试了单层和层状两种ZrO2 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ZrO2 层状复合陶瓷的临界热震温差ΔTc=4 0 0℃ ,比ZrO2 单层陶瓷高出15 0℃左右 ,同时还表现出其ΔTc与陶瓷厚度无关的优异性质。现场试验结果也证明 ,ZrO2 层... 用压痕法测试了单层和层状两种ZrO2 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ZrO2 层状复合陶瓷的临界热震温差ΔTc=4 0 0℃ ,比ZrO2 单层陶瓷高出15 0℃左右 ,同时还表现出其ΔTc与陶瓷厚度无关的优异性质。现场试验结果也证明 ,ZrO2 层状复合陶瓷抵抗 15 0 0℃冷热骤变的能力优于ZrO2 单层陶瓷。研究认为 ,界面压应力作用部分或全部抵消了热冲击应力 ,使裂纹在界面处发生偏转 ,提高了材料的断裂能和断裂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痕法 ZrO2层状复合陶瓷 热震 氧化锆 临界热震温差 界面压应力 侧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陶瓷蓄热体的抗热震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延遐 董敏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13,共7页
本文针对高风温燃烧技术和煤矿乏风瓦斯氧化技术的蜂窝陶瓷蓄热体,系统地综述了影响蓄热体抗热震性的因素,数值模拟分析了蓄热体在热冲击下的温度场和热应力场的分布特点,总结了蜂窝陶瓷蓄热体热震损伤机理等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今后... 本文针对高风温燃烧技术和煤矿乏风瓦斯氧化技术的蜂窝陶瓷蓄热体,系统地综述了影响蓄热体抗热震性的因素,数值模拟分析了蓄热体在热冲击下的温度场和热应力场的分布特点,总结了蜂窝陶瓷蓄热体热震损伤机理等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今后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陶瓷 温度场 应力场 热震损伤 热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O’-SiAlON复合材料抗热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甄强 高林 +2 位作者 倪亮 孙桂春 张中伟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2-275,279,共5页
采用热压烧结合成了BN-O’-SiAlON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对材料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水冷法研究其在不同热震温差(400~1 500℃)下的抗热震性能。研究表明,柱状的O’-SiAlON晶粒的弥散强化和桥联作用等增韧机制,材料内部存... 采用热压烧结合成了BN-O’-SiAlON复合材料,通过XRD、SEM、TEM对材料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水冷法研究其在不同热震温差(400~1 500℃)下的抗热震性能。研究表明,柱状的O’-SiAlON晶粒的弥散强化和桥联作用等增韧机制,材料内部存在的亚临界自发微裂纹,以及无规则取向的BN和O’-SiAlON晶粒相互交叉生长构成的网状结构,均有利于改善BN-O’-SiAlON复合材料的抗热震性能。虽然理论计算近似得出在热震过程中BN-O’-SiAlON复合材料中存在的热性能失配将导致较大的热应力,但实际上,在低于900℃的热震温差下材料的强度并没有明显降低,而在高于900℃的热震温差下才有较明显下降,直到达到1 500℃的热震温差时,其强度仍然保持在原来的40%左右,这说明BN-O’-SiAlON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N-O-’SiAlON 显微结构 热震 热震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奥氏体高温耐热合金热震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世杰 刘晓丹 周永伏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74,共4页
在ZG35Cr24Ni7SiN的基础上,以Mn部分代替Ni,制备了一种新型奥氏体高温耐热合金;同时为了弥补Mn含量增加对合金高温性能造成的损害以及减缓合金组织晶粒粗化与产生回火脆性的不利倾向,合金中添加了适量的稀土元素。结果表明,这种更为经... 在ZG35Cr24Ni7SiN的基础上,以Mn部分代替Ni,制备了一种新型奥氏体高温耐热合金;同时为了弥补Mn含量增加对合金高温性能造成的损害以及减缓合金组织晶粒粗化与产生回火脆性的不利倾向,合金中添加了适量的稀土元素。结果表明,这种更为经济的新型奥氏体耐热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热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耐合金 高温性能 热震试验 热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起始粉末粒径对TiC/Al_2O_3复合陶瓷热震行为的影响
19
作者 斯庭智 张庆安 +1 位作者 刘宁 尤显卿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9-82,205,共5页
通过使用不同粒径TiC起始粉末热压制备了AT1和AT2两种不同晶粒大小的TiC/Al_2O_3复合陶瓷。研究了TiC/Al_2O_3复合陶瓷的热震循环疲劳机制和TiC起始粉末粒径对热震循环疲劳抗力的影响。TiC起始粉末粒径的调整可以控制TiC/Al_2O_3复合陶... 通过使用不同粒径TiC起始粉末热压制备了AT1和AT2两种不同晶粒大小的TiC/Al_2O_3复合陶瓷。研究了TiC/Al_2O_3复合陶瓷的热震循环疲劳机制和TiC起始粉末粒径对热震循环疲劳抗力的影响。TiC起始粉末粒径的调整可以控制TiC/Al_2O_3复合陶瓷的晶粒大小。AT2材料晶粒细化,其力学性能的改善是其热震循环疲劳抗力改善的根本原因。热震循环过程中的微裂纹,裂纹桥接和偏转,热震裂纹间的“碎粒”等是引起TiC/Al_2O_3复合陶瓷热震疲劳的机制。热震循环疲劳机制和细晶强化的综合作用导致了AT2材料的热震抗力有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震疲劳机制 热震疲劳抗力 裂纹桥接和偏转 微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震中7YSZ热障涂层结构演变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小锋 周克崧 +3 位作者 张吉阜 张永 刘敏 邓春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61-1266,共6页
采用低温超音速等离子喷涂(LT-HVOF)在镍基高温合金基体上制备了Ni Co Cr Al YTa粘结层,使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在粘结层上`制备了7wt%Y2O3-Zr O2(7YSZ)陶瓷层。基于动态试验即热震实验研究了粘结层的扩散氧化机制,探讨了陶瓷层的烧结... 采用低温超音速等离子喷涂(LT-HVOF)在镍基高温合金基体上制备了Ni Co Cr Al YTa粘结层,使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在粘结层上`制备了7wt%Y2O3-Zr O2(7YSZ)陶瓷层。基于动态试验即热震实验研究了粘结层的扩散氧化机制,探讨了陶瓷层的烧结及相变过程并观察了涂层的结构演变。实验结果表明:动态热循环下随着热震次数的增加,粘结层组元扩散氧化形成热生长氧化物(TGO)且厚度逐渐增加。此外,粘结层组元在温度梯度下沿陶瓷层内部裂纹向高温区扩散,最终在陶瓷层表面裂纹区域出现大量的金属氧化物,同时粘结层组元的扩散有助于陶瓷层的烧结,导致其显微硬度逐渐增大,而粘结层由于Kirkendall效应,其内部出现大量的孔洞导致其显微硬度逐渐降低。另外,陶瓷层在相变及热循环应力的作用下表面出现了大尺度的宏观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震 生长氧化物 失效机理 结构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