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3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取向硅钢热轧板中纤维织构及Goss织构的形成和演变 被引量:1
1
作者 邹翔 刘清友 仇圣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66-472,共7页
在热轧过程中,取向硅钢热轧板形成了不均匀的微观组织和织构梯度,其中热轧板表层和次表层中的Goss织构对取向硅钢的磁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热轧板微观组织和织构沿厚度方向的形成和演变,特别是Goss织构的形成,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课... 在热轧过程中,取向硅钢热轧板形成了不均匀的微观组织和织构梯度,其中热轧板表层和次表层中的Goss织构对取向硅钢的磁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热轧板微观组织和织构沿厚度方向的形成和演变,特别是Goss织构的形成,仍然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课题。为了研究热轧板组织和织构的形成及其演变,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EBSD)观察了热轧板不同厚度层(表层、次表层和中心层)组织,研究了热轧板组织形貌沿厚度方向的演变,并使用XRD测量了热轧板各厚度层(从表层s=1到中心层s=0)的宏观织构。结果表明,在高剪切力的作用下,热轧板表层s=1形成了大量等轴晶粒(晶粒长宽比为1.0~1.5)和具有一定随机性的织构。表层以下,随着剪切力从表层向中心层逐渐减小,等轴晶粒(晶粒长宽比为1.0~1.5)占比逐渐降低,再结晶晶粒的晶粒长宽比沿着厚度方向逐渐增大,再结晶晶粒形状倾向于沿轧向延伸和呈不规则状。最后,在中心层s=0中,一些大尺寸再结晶晶粒的晶粒长宽比可以达到3.0~6.5。在压缩力和沿厚度方向逐渐减小的剪切力的共同作用下,热轧板次表层s=0.5~0.9形成由众多特定取向组成的纤维织构,而中心层s=0~0.4形成典型的α纤维织构,纤维织构中的一些典型的特定位向包括{100}〈011〉、{112}〈111〉、{110}〈112〉、{213}〈364〉、{441}〈104〉和{110}〈100〉Goss。热轧板次表层s=0.5~0.9中的纤维织构沿厚度方向逐渐演变,并且在次表层s=0.5中有稳定的Goss织构形成。然而,次表层s=0.5中形成的高强度的Goss织构,而次表层中形成的Goss织构只是纤维织构的一小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热轧板 纤维织构 Goss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偏最小二乘法的热轧板凸度预测
2
作者 张文雪 刘一平 《上海金属》 CAS 2024年第4期89-94,共6页
以某2160 mm热连轧生产线为研究对象,结合生产数据和数据驱动算法,提出并建立基于核偏最小二乘法和偏最小二乘法的热轧板凸度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法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为-25~30μm,88.74... 以某2160 mm热连轧生产线为研究对象,结合生产数据和数据驱动算法,提出并建立基于核偏最小二乘法和偏最小二乘法的热轧板凸度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法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为-25~30μm,88.74%的板凸度预测值绝对误差小于10μm;核偏最小二乘法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为-25~25μm,91.57%的板凸度预测值绝对误差小于10μm。因此,优化后的核偏最小二乘法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板凸度 数据驱动算法 核偏最小二乘法 偏最小二乘法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0Cr21Al6热轧板材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高培军 杨密 +1 位作者 张涵 王文先 《特殊钢》 2024年第3期75-79,共5页
为提高热轧态0Cr21A16合金板材的组织均匀性和塑性,以改善其高温性能及冷加工特性,分析研究了不同温度的热处理试验及组织性能。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Gleeble高温热拉伸实验、扫描电镜和纳米压痕仪等研究了热处理前后0Cr21Al6... 为提高热轧态0Cr21A16合金板材的组织均匀性和塑性,以改善其高温性能及冷加工特性,分析研究了不同温度的热处理试验及组织性能。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Gleeble高温热拉伸实验、扫描电镜和纳米压痕仪等研究了热处理前后0Cr21Al6合金板材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热处理的方式改善0Cr21Al6合金板材的组织均匀性,在960℃保温6 min 40 s后快速冷却,晶粒平均尺寸为42μm,整体的晶粒尺寸相对于940、980、1000、1020℃热处理后较为均匀、细小,硬度和塑性达到最佳匹配,断裂韧度KIC在960℃处理下达到最佳,拥有最佳的综合性能,可有效避免生产过程中材料的脆性断裂问题。另外Gleeble实验显示1000℃以上的热处理温度不再适合于热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rAl合金 0Cr21Al6钢 热轧板 热处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板厚度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朱玉秀 张建法 +4 位作者 刘世德 张保磊 项利 李泽琳 徐厚军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50-456,共7页
基于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现场生产实验,将相同炉次的连铸板坯热轧至不同厚度(2.1,2.3,2.6 mm)的板卷,经常化均热工艺调控,获得晶粒较为均匀的常化板组织,再经85.7%~88.5%压下率冷轧,得到相同厚度(0.3 mm)的冷轧板,最终采用相同的退火工艺... 基于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现场生产实验,将相同炉次的连铸板坯热轧至不同厚度(2.1,2.3,2.6 mm)的板卷,经常化均热工艺调控,获得晶粒较为均匀的常化板组织,再经85.7%~88.5%压下率冷轧,得到相同厚度(0.3 mm)的冷轧板,最终采用相同的退火工艺得到退火板;结合组织、织构和磁性能的相关检测分析,研究热轧板增厚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品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热轧板厚度的增加(在2.1~2.6 mm范围,即冷轧压下率降低),退火板组织中{111}晶粒占比提高,γ纤维织构强度逐渐增强,织构发生恶化;随热轧板厚度的增加,磁性能中铁损P_(1.0/400)线性增加,磁感强度B_(50)线性降低。热轧板厚度由2.1 mm增至2.3 mm时,P_(1.0/400)平均恶化0.20 W/kg,P_(1.5/50)平均恶化0.04 W/kg,B_(50)平均恶化0.005 T;热轧板厚度由2.3 mm增至2.6 mm时,P_(1.0/400)平均恶化0.24 W/kg,P_(1.5/50)平均恶化0.04 W/kg,B_(50)平均恶化0.009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度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 织构 磁性能 热轧板 新能源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板结疤缺陷成因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彭凯 刘雅政 +2 位作者 谢彬 周乐育 崔娟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46,共3页
对热轧板结疤缺陷和冷轧板成串孔洞缺陷进行取样,金相分析认为具有黑色纤维状组织的疤皮部分是钢基受撞后的分离物。现场观察发现了钢板撞击精轧机组侧导板现象。移植结疤缺陷进行热、冷轧模拟轧制实验,再现了结疤缺陷的生成、演变过程... 对热轧板结疤缺陷和冷轧板成串孔洞缺陷进行取样,金相分析认为具有黑色纤维状组织的疤皮部分是钢基受撞后的分离物。现场观察发现了钢板撞击精轧机组侧导板现象。移植结疤缺陷进行热、冷轧模拟轧制实验,再现了结疤缺陷的生成、演变过程。分析认为钢板撞击精轧机组侧导板是产生结疤缺陷的原因,而冷轧板成串孔洞则是结疤缺陷的遗传产物。避免钢板撞击精轧机组侧导板是消除结疤缺陷提高热轧板材质量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板 结疤 成串孔洞 纤维状组织 侧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板常化后的晶粒尺寸对无取向硅钢织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文康 毛卫民 +2 位作者 王一德 李慧峰 白志浩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4-67,共4页
研究了热轧板晶粒尺寸对无取向硅钢织构、成品晶粒尺寸、铁损和磁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轧板晶粒尺寸的增加,成品晶粒尺寸增加、高斯织构组分{110}〈100〉增强、γ纤维织构组分减弱,导致铁损显著降低、磁感显著提高。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磁性能 热轧板晶粒尺寸 晶体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热轧板表面长条线状缺陷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文 王新华 +2 位作者 王万军 薛勇强 单庆林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9,共6页
对Q345B热轧钢板表面长条线状缺陷进行了研究。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缺陷横截面形貌、组织、成分等进行了检测。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得出凹状缺陷为折皱,其源自连铸坯中的角横裂纹,形成于轧制过程。据此提出了缺陷的一种形成机理,并... 对Q345B热轧钢板表面长条线状缺陷进行了研究。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缺陷横截面形貌、组织、成分等进行了检测。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得出凹状缺陷为折皱,其源自连铸坯中的角横裂纹,形成于轧制过程。据此提出了缺陷的一种形成机理,并认为消除这种缺陷,需要避免连铸坯角横裂纹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板 线状缺陷 形成机理 角横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板常化温度对冷轧无取向电工钢退火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菅瑞雄 张文康 +2 位作者 杜振民 毛卫民 王一德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33,共3页
研究了≤0.005%C-2.5%~2.8%Si的2.5 mm热轧电工钢板在850~1 100℃常化对0.5 mm冷轧板880℃+950℃退火后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板常化温度升高,冷轧板退火后的再结晶晶粒增大,铁损降低,磁感呈单调递增趋势;热轧板... 研究了≤0.005%C-2.5%~2.8%Si的2.5 mm热轧电工钢板在850~1 100℃常化对0.5 mm冷轧板880℃+950℃退火后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板常化温度升高,冷轧板退火后的再结晶晶粒增大,铁损降低,磁感呈单调递增趋势;热轧板常化温度超过1 000℃,因第2相固溶而后弥散析出,退火冷轧晶粒细化,铁损增加,因此该钢热轧板最佳常化温度为1 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取向 电工钢 热轧板常化 组织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酸洗热轧板的生产及发展 被引量:34
9
作者 陈永和 周铭 顾卫伟 《上海金属》 CAS 2007年第5期71-81,共11页
介绍国内外酸洗热轧板的生产及发展,并就我国当前酸洗热轧板的发展谈了几点认识。
关键词 酸洗热轧板 高强度钢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铝含量对CSP无取向电工钢热轧板中析出物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裴英豪 张建平 +2 位作者 朱涛 刘正东 雍岐龙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4-68,共5页
对CSP流程生产的W540和W800两个牌号的无取向电工钢热轧板中析出物尺寸在卷取前后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和传统流程生产的W20热轧板的析出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SP流程生产的电工钢在卷取后,析出物尺寸略有减少;随Si+Al含量的提高,析... 对CSP流程生产的W540和W800两个牌号的无取向电工钢热轧板中析出物尺寸在卷取前后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和传统流程生产的W20热轧板的析出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SP流程生产的电工钢在卷取后,析出物尺寸略有减少;随Si+Al含量的提高,析出物的平均尺寸没有明显的变化,但类型发生明显的变化,由以AlN为主转变为以MnS为主。不同流程生产的成分相近的电工钢中析出物的平均尺寸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板 CSP 无取向电工钢 析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19铝合金热轧板材晶间腐蚀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险峰 林启权 +1 位作者 林高用 彭大暑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6,共4页
用化学浸泡实验与金相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热轧变形量对2519铝合金板材晶间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变形温度和变形速率一定的条件下,变形量的不同导致晶界析出相分布不均和晶粒的尺寸与形状的不同,变形量愈大的2519铝合金热轧板表... 用化学浸泡实验与金相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热轧变形量对2519铝合金板材晶间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变形温度和变形速率一定的条件下,变形量的不同导致晶界析出相分布不均和晶粒的尺寸与形状的不同,变形量愈大的2519铝合金热轧板表现出的晶间腐蚀速率也愈快;室温条件下,2519铝合金在3.5%NaCl+1%HCI的溶液中晶间腐蚀速率与时间呈指数函数的变化规律即υ=υ0+α1exp(-(t-t0)/b1)+α2exp(-(t-t0)/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热轧板 晶间腐蚀 化学浸泡实验 金相实验 变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板表面夹杂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朝晖 田帅 +1 位作者 巨建涛 富平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81-182,186,共3页
针对热轧板表面夹杂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造成热轧板表面夹杂的主要原因——连铸过程中卷渣,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改善热轧板的表面质量。
关键词 热轧板 表面夹杂 卷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板氧化铁皮结构显微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肖新星 刘俊亮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40,共5页
应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热轧板表面氧化铁皮显微结构,表征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氧化铁皮层状微观结构,此外,还应用了金相法、X射线衍射(XRD)分析方法对热轧板氧化铁皮结构进行了辅助研究。研究表明,受卷取温度变化快... 应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热轧板表面氧化铁皮显微结构,表征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氧化铁皮层状微观结构,此外,还应用了金相法、X射线衍射(XRD)分析方法对热轧板氧化铁皮结构进行了辅助研究。研究表明,受卷取温度变化快慢的影响,热轧板卷取后芯部、边部的氧化铁皮显微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芯部降温速度慢,内部的FeO较充分的转换成Fe3O4,边部降温速度快,内层FeO被大量保留。Fe3O4的含量和结构最终决定酸洗速度,具有FeO、Fe3O4双层结构的氧化铁皮比单层Fe3O4氧化铁皮容易酸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背散射衍射 氧化铁皮 热轧板 酸洗 显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390C高强结构钢热轧板的开发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田亚强 王安东 +3 位作者 宋进英 李红斌 张荣华 陈连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1-174,182,共5页
在Q345C钢的基础上,通过成分设计和控轧控冷(TMCP)工艺优化,开发出一种新型高强结构钢Q390C。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测定了Q390C钢的CCT曲线,研究了它的高温热塑性,分析工艺对室温组织的影响规律,以及终冷温度与屈强比之间的关系。... 在Q345C钢的基础上,通过成分设计和控轧控冷(TMCP)工艺优化,开发出一种新型高强结构钢Q390C。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测定了Q390C钢的CCT曲线,研究了它的高温热塑性,分析工艺对室温组织的影响规律,以及终冷温度与屈强比之间的关系。二阶段控轧控冷制工艺参数为:粗轧开轧温度1020~1150℃,二次开轧温度920~940℃,终轧温度820~850℃,终冷温度660~680℃,矫直离线后堆冷冷速1~2℃/s,最终产品厚度控制在15~30 mm。通过生产过程控制与优化,Q390C高强结构钢热轧板各项性能指标符合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结构钢 Q390C钢 热轧板 控冷控轧工艺(TMCP) 屈强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工艺对5A06铝合金热轧板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飞龙 李春流 +3 位作者 戴明銮 李飞庆 刘志伟 袁冰梅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5-38,共4页
目前国内对不同热处理工艺5A06铝合金热轧板的研究及其相关技术的积累相当匮乏。试验研究不同退火温度、稳定化退火及停放时间对5A06铝合金热轧板性能与微观组织的影响,探讨该合金热轧板材性能、微观组织与热处理工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5A06铝合金 热轧板 热处理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CSP流程铸坯及热轧板的组织和夹杂物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良 荣哲 +2 位作者 项利 仇圣桃 赵沛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61,共3页
2.9 mm热轧3%Si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板(/%:0.004 6C、3.04Si、0.32Mn、0.49Als、0.004S、0.013P、0.0042N)由CSP(Compact Strip Production紧凑式带材生产线)流程:120 t BOF-70 mm CC-热轧工艺生产。热轧终轧温度872℃,卷取温度683℃。铸... 2.9 mm热轧3%Si高牌号无取向硅钢板(/%:0.004 6C、3.04Si、0.32Mn、0.49Als、0.004S、0.013P、0.0042N)由CSP(Compact Strip Production紧凑式带材生产线)流程:120 t BOF-70 mm CC-热轧工艺生产。热轧终轧温度872℃,卷取温度683℃。铸坯及热轧板的组织和夹杂物的分析结果表明,铸坯组织为典型的贯穿柱状晶组织;热轧板边部为再结晶组织,中部为纤维组织带有少量再结晶晶粒;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主要夹杂物为铸坯-Al_2O_3,AlN和Cu_2S+MnS;热轧板-Al_2O_3,AlN,AIN+MnS和Cu_2S+M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流程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 70 mm铸坯 热轧板 组织 夹杂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板的氧化皮结构对酸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5
17
作者 张孟仪 邵光杰 《上海金属》 CAS 2007年第3期41-44,共4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从氧化皮结构出发,对低碳钢热轧板氧化皮的结构与热轧板酸洗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碳钢热轧板在卷取前期(温度在400~500℃)的氧化铁皮分为两层,即外层是Fe3O4,内层...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从氧化皮结构出发,对低碳钢热轧板氧化皮的结构与热轧板酸洗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碳钢热轧板在卷取前期(温度在400~500℃)的氧化铁皮分为两层,即外层是Fe3O4,内层为FeO;在室温下放置两天以后的板,氧化皮中的FeO完全分解为Fe3O4和Fe,并且铁颗粒在原FeO的晶界富集。具有FeO和Fe3O4复合结构的氧化皮比Fe3O4单层氧化皮更易酸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板 氧化皮结构 酸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235B热轧板表面纵裂成因分析及工艺控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瑜 漆鑫 +1 位作者 杨春雷 张红斌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3,共5页
Q235B钢(0.11%~0.17%C)10~20 mm热轧板的生产流程为铁水预处理-50 t转炉-吹氩-(2.00~230)mm×(900~1600)mm板坯连铸-热轧工艺。分析表明,Q235B钢热轧板表面裂纹来源于铸坯纵裂。统计分析了成分、钢水过热度、拉速、连铸二冷... Q235B钢(0.11%~0.17%C)10~20 mm热轧板的生产流程为铁水预处理-50 t转炉-吹氩-(2.00~230)mm×(900~1600)mm板坯连铸-热轧工艺。分析表明,Q235B钢热轧板表面裂纹来源于铸坯纵裂。统计分析了成分、钢水过热度、拉速、连铸二冷水量、保护渣等对连铸坯纵裂的影响。通过控制Mn/S≥40,钢水过热度15~35℃,拉速1.15 m/min,按季节调节二冷水量,采用熔点≥1100℃,粘度0.20~0.32 Pa·s,碱度≥1.10的保护渣等措施,使Q235B钢热轧板表面纵裂纹由3.51%降至≤0.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35B钢 热轧板 表面纵裂 Mn/S 200 mm 过热度 拉速 保护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板坯加热取向3%硅钢热轧板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贞贞 任卫 方建锋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70,共4页
研究的两种取向硅钢(%:No1-0.042C、3.16Si、0.009Al、0.07Mn、0.50Cu、0.015S、0.0084N和No2-0.040C、3.20Si、0.014Al、0.22Mn、0.49Cu、0.016S、0.008 2N)由50 kg真空感应炉冶炼,锻成(mm)350×120×35板坯,经1 250℃30 min加... 研究的两种取向硅钢(%:No1-0.042C、3.16Si、0.009Al、0.07Mn、0.50Cu、0.015S、0.0084N和No2-0.040C、3.20Si、0.014Al、0.22Mn、0.49Cu、0.016S、0.008 2N)由50 kg真空感应炉冶炼,锻成(mm)350×120×35板坯,经1 250℃30 min加热,开轧温度1 100℃,5道次热轧成2.3 mm板,终轧温度950~1 000℃。实验结果表明,两热轧板沿板厚方向存在组织和织构的不均匀性,热轧板次表层为再结晶组织,有较强的Goss织构组分;中心层为形变组织,具有典型的形变织构。含0.22%Mn的No2钢次表层{110}〈001〉织构组分比含0.07%Mn的No1钢弱,中心层{001}〈110〉织构组分大大强于0.07%Mn No1钢,导致两者磁性能差异,0.22%Mn No2钢磁感应强度(B_(800))和铁损(P_(1.7/50))分别为1.87 T和1.24 W/kg,0.07%Mn No1钢分别为1.88 T和1.18 W/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向硅钢 低温坯加热 热轧板 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工艺对5083铝合金热轧板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启忠 宋丰轩 +1 位作者 何建贤 黄颖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2,共4页
铝合金板材在热轧制过程中温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板材的退火处理,但是并没有达到完全退火状态。经过试验研究,5083铝合金热轧板在经过不同温度退火后,对板材进行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检测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确定热轧态板材的后续... 铝合金板材在热轧制过程中温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板材的退火处理,但是并没有达到完全退火状态。经过试验研究,5083铝合金热轧板在经过不同温度退火后,对板材进行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检测分析,研究其变化规律,确定热轧态板材的后续退火工艺制度;热轧终轧温度为320℃的5083铝合金热轧板,需要在500℃-550℃范围内退火才能达到最佳O态组织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83铝合金 热轧板 退火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