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轧复合技术在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
1
作者 杨娜 范晓杰 +1 位作者 雷聪 高榆岚 《内燃机与配件》 2025年第1期139-141,共3页
本文探讨了热轧复合技术在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热轧复合技术是制备镁铝复合材料常用的一种手段。通过在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引入热轧复合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金属材料制备与性能优化的途径、基本原理和方... 本文探讨了热轧复合技术在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热轧复合技术是制备镁铝复合材料常用的一种手段。通过在机械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引入热轧复合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金属材料制备与性能优化的途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不同温度与不同压下率制备的镁铝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和良好的界面结合性能,可满足选材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复合技术 机械工程材料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复合不锈钢-碳钢复合板界面特征 被引量:39
2
作者 丁海民 范孝良 +2 位作者 王进峰 李春燕 王小磊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22,共5页
研究了热轧不锈钢-碳钢复合界面的组织形貌、成分、硬度变化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热轧复合碳钢—不锈钢复合板的复合界面两侧存在一定厚度的扩散层。由于元素扩散及碳化物的生成,复合界面附近硬度升高。对于基层碳钢,靠近界面处显微硬... 研究了热轧不锈钢-碳钢复合界面的组织形貌、成分、硬度变化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热轧复合碳钢—不锈钢复合板的复合界面两侧存在一定厚度的扩散层。由于元素扩散及碳化物的生成,复合界面附近硬度升高。对于基层碳钢,靠近界面处显微硬度值最高,而对于复层不锈钢,在距界面处一定距离,显微硬度达到最高值。复合界面剥离后呈现等轴韧窝形貌,表明通过热轧复合的方法,不锈钢和碳钢之间能够实现良好的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 热轧复合 碳钢 不锈钢
原文传递
双金属热轧复合的界面结合影响因素及结合机理 被引量:32
3
作者 焦少阳 董建新 +1 位作者 张麦仓 郑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2,共4页
在综合了不同材料热轧复合的实验基础上,分析了双金属热轧复合过程中不同工艺条件对结合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前清除材料表面的覆盖膜有助于轧制过程中形成结合点;轧制过程中适当的轧制温度和轧制压下量能大量消除轧制过程中在金... 在综合了不同材料热轧复合的实验基础上,分析了双金属热轧复合过程中不同工艺条件对结合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前清除材料表面的覆盖膜有助于轧制过程中形成结合点;轧制过程中适当的轧制温度和轧制压下量能大量消除轧制过程中在金属表面形成的氧化膜,从而使组元材料能形成机械结合;在热烧结过程中,原子通过界面扩散可以消除轧制过程中由于界面微观不平整形成的空洞,同时通过原子间的相互作用使组元材料间形成冶金结合。依据固相结合理论分析得出,双金属热轧复合的界面结合过程包括:金属间物理接触形成机械结合阶段,原子通过化学作用形成化学键及通过界面扩散消除空洞的冶金结合阶段,以及互扩散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 热轧复合 机械结合 冶金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7075/1100复合板热轧复合和热处理工艺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泽军 刘庆 +1 位作者 王国军 王德满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4-158,共5页
开发了一种1100/7075/1100复合板的热轧制备方法,研究了热轧复合过程中各层金属厚度的变形规律,使用扫描电镜对1100和7075结合界面进行了微观表征,研究了热处理后界面扩散情况,以及热处理工艺对中间扩散层厚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100层... 开发了一种1100/7075/1100复合板的热轧制备方法,研究了热轧复合过程中各层金属厚度的变形规律,使用扫描电镜对1100和7075结合界面进行了微观表征,研究了热处理后界面扩散情况,以及热处理工艺对中间扩散层厚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100层变形大于7075层,复合板包覆率随着总压下量的增加而降低;热处理能促进界面金属元素的扩散,扩散层厚度随着退火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合适的热处理,可以使复合板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 热轧复合 热处理 结合界面
原文传递
钢/铝复合板热轧复合变形规律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民权 蒋福林 +1 位作者 张辉 李落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4-648,共5页
采用弯曲实验、金相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轧制温度、变彤量对钢/铝复合板热轧复合的结合强度、界面和厚比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轧制温度低于400℃时,弯曲次数随着预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之后又逐渐减少;轧制温度在400℃时钢/... 采用弯曲实验、金相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轧制温度、变彤量对钢/铝复合板热轧复合的结合强度、界面和厚比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轧制温度低于400℃时,弯曲次数随着预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之后又逐渐减少;轧制温度在400℃时钢/铝复合板结合界面的结合强度最大;随着轧制温度的升高,铝层的压下量增加,钢层的压下量减小,致使两者压下量的差值增加;总的压下量越大,弯曲次数越多,结合界面和结合强度越好;当总压下量为20%~30%时,弯曲次数随压下量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当总压下量〉30%时,弯曲次数随压下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加:随着总压下量的增加,钢和铝的压下量成正比关系增加,变化趋势相同,组元压下量的差值随总压下量的增加而减小,变形量趋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铝复合 热轧复合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退火处理对AZ31/L2热轧复合板结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付雪松 刘成放 +3 位作者 李壮 陈国清 孙中刚 周文龙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35,共5页
采用热轧工艺一道次制备出AZ31镁合金/L2纯铝复合板材,并研究了退火工艺对复合板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压下率和425℃轧制条件下,AZ31镁合金和L2纯铝板材经单道次热轧变形后完全复合,复合板外观完整,无宏观裂纹,结合面剪切强度... 采用热轧工艺一道次制备出AZ31镁合金/L2纯铝复合板材,并研究了退火工艺对复合板结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压下率和425℃轧制条件下,AZ31镁合金和L2纯铝板材经单道次热轧变形后完全复合,复合板外观完整,无宏观裂纹,结合面剪切强度为29 MPa。退火温度≥300℃时,AZ31/L2复合板界面处生成硬脆的中间相,导致结合强度严重下降。经250℃×15 MPa的热压退火处理后,复合板结合强度达到37 MPa,剥离面内密布大量条带状撕裂棱,热压退火工艺可以提高复合板的结合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 L2热轧复合 热压退火 结合强度
原文传递
304/Q235B热轧复合卷板的组织性能研究
7
作者 牛涛 安成钢 +3 位作者 吴新朗 于晨 张彩霞 代晓莉 《新技术新工艺》 2017年第5期8-11,共4页
采用力学试验、光学电镜(OM)、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等方法对工业热连轧生产304/Q235B热轧复合卷板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以及接合面夹杂物与析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连轧生产的304+Q235B热轧复合卷板的力学性能、晶间... 采用力学试验、光学电镜(OM)、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等方法对工业热连轧生产304/Q235B热轧复合卷板的力学性能、显微组织以及接合面夹杂物与析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连轧生产的304+Q235B热轧复合卷板的力学性能、晶间腐蚀性能均满足技术要求,剪切强度良好。基板Q235B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类型,还含有少量贝氏体,覆层为典型的奥氏体类型,局部呈现孪晶形貌,接合面附近存在约40μm宽的脱碳层。接合面处存在少量小尺寸硅、锰的氧化物夹杂,伴随铬的碳化物附着析出;覆层不锈钢仅在晶界处有少量细微析出,保证了良好的耐晶间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复合卷板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接合面 析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热轧复合卷包覆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国伟 《轻工科技》 2019年第4期133-134,共2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测量4343/3003/7072铝合金热轧复合卷7072层的包覆率,并建立包覆率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主要包括数学模型建立、不确定度来源分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相对标准合成不确定度评定与扩展不确定度评定。经计算得... 采用金相显微镜测量4343/3003/7072铝合金热轧复合卷7072层的包覆率,并建立包覆率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主要包括数学模型建立、不确定度来源分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相对标准合成不确定度评定与扩展不确定度评定。经计算得出相对标准合成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66%和0.2%。该包覆率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样品包覆层和总厚度的不均匀性及测量时的重复性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覆率 不确定度 铝合金 热轧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Sn_(4-3)/A_3热轧复合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德敬 《广东有色金属学报》 2000年第1期59-62,共4页
研究了锡青铜(QSn4-3)与A3钢复合板热轧复合的工艺,确定了其最佳工艺参数.QSn4-3的原始厚度为 4mm,A3钢厚度为 6mm时,QSn4-3与 A3钢热轧复合较适宜的温度为 800~850℃;复合所需的最小变形... 研究了锡青铜(QSn4-3)与A3钢复合板热轧复合的工艺,确定了其最佳工艺参数.QSn4-3的原始厚度为 4mm,A3钢厚度为 6mm时,QSn4-3与 A3钢热轧复合较适宜的温度为 800~850℃;复合所需的最小变形率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青铜 A3钢 包覆轧制 剪切强度 热轧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处理对TA1/Q235热轧复合板元素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雪波 李小红 +2 位作者 李敏 张胜 姜庆伟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5-40,共6页
以黄铜为过渡层通过热轧复合工艺制备钢钛复合板,对其进行850℃退火24 h,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以及剪切试验研究退火处理对其元素扩散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铜过渡层的添加可以有效阻止铁和钛元素的相互扩散形成金... 以黄铜为过渡层通过热轧复合工艺制备钢钛复合板,对其进行850℃退火24 h,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以及剪切试验研究退火处理对其元素扩散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铜过渡层的添加可以有效阻止铁和钛元素的相互扩散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经过850℃的完全退火使过渡层组织晶粒明显变大,晶界清晰;过渡层元素分别向两组元材料发生不同程度的扩散,组元元素也向过渡层发生不同程度的扩散;经过退火热处理,钛钢复合板的剪切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钢复合 热轧复合 退火 扩散 界面
原文传递
2205双相不锈钢热轧复合板复层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任永峰 查小琴 张凌峰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2-129,共8页
利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电化学工作站和拉伸试验机等设备对2205双相不锈钢热轧复合板复层进行了组织分析及性能测试,并与热轧前双相不锈钢2205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2205双相不锈钢复合板复层热轧固溶后,细长的γ... 利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电化学工作站和拉伸试验机等设备对2205双相不锈钢热轧复合板复层进行了组织分析及性能测试,并与热轧前双相不锈钢2205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2205双相不锈钢复合板复层热轧固溶后,细长的γ相与α相界面处出现波浪状褶皱,且两相界面向γ相迁移;沿奥氏体晶界处分布着大量细小的奥氏体亚晶粒,亚晶粒之间及亚晶粒与奥氏体晶粒界面连接处塞积大量位错,致使试样产生加工硬化现象,因此其强度和硬度均高于2205双相不锈钢;此外,2205双相不锈钢热轧复合板复层的腐蚀电位降低,耐点腐蚀和耐缝隙腐蚀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05双相不锈钢 热轧复合 耐腐蚀性能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沉积与热轧复合制造TC4钛合金组织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祥宇 王辰阳 +3 位作者 井志成 高飞 徐国建 邢飞 《电焊机》 2022年第5期99-105,共7页
采用激光沉积与热轧复合制造钛合金零部件,可在有效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同时,提高整体零部件的生产效率。基于激光同轴送粉技术在TC4热轧态板材上沉积制造TC4钛合金零部件,通过体视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维氏硬度测试仪... 采用激光沉积与热轧复合制造钛合金零部件,可在有效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同时,提高整体零部件的生产效率。基于激光同轴送粉技术在TC4热轧态板材上沉积制造TC4钛合金零部件,通过体视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维氏硬度测试仪以及万能试验机对TC4试件进行微观组织观察与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制造的TC4试件中存在热轧板材区、结合区域以及沉积制造区域,其中热轧板材区与结合区域主要由等轴晶组成,沉积制造区域则由外延生长的柱状晶构成。结合区域的维氏硬度约为375 HV,略高于热轧板材区(340 HV)与沉积制造区(355 HV)。复合制造拉伸试件在垂直沉积方向的抗拉性能(1029 MPa)优于平行沉积方向(955 MPa),而平行沉积方向的延伸率(19.8%)优于垂直沉积方向(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激光沉积制造 热轧复合制造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散热器用铝合金复合带的热轧复合工艺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继 《有色金属加工》 CAS 2016年第2期45-46,24,共3页
文章介绍了铝合金复合带热轧复合工艺过程及其控制要点,并对芯材和皮材合金的界面结合过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散热器 铝合金复合 热轧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钎焊板(箔)热轧复合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尹晓辉 陈新民 《铝加工》 CAS 2005年第3期22-26,29,共6页
揭示基体金属和焊层金属在热轧时的复合机理及成形规律,根据金属轧制过程中的变形规律,研究了热轧过程中及冷轧过程中包覆层的厚比变化规律,研究了铝合金钎焊板(箔)热轧复合工艺,开发出满足使用要求的铝合金钎焊板(箔)。
关键词 铝合金钎焊板(箔) 热轧复合 包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Bond热轧复合板卷生产工艺
15
作者 NAT.HORST W.TAMLER +1 位作者 何立波(译) 郭晓波(校) 《鞍钢技术》 CAS 2008年第3期59-62,共4页
TriBond是一种热轧复合板卷生产工艺,通过此项工艺生产的三层热轧复合板卷将耐磨性和高延展性结合起来,省去了常规生产中的表面硬化工序,使用户节约了成本。采用该工艺生产的复合带钢以其优良的性能,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 生产工艺 热轧复合 板卷 表面硬化 复合带钢 发展潜力 延展性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复合刀片工艺改进
16
作者 李国龙 《轧钢》 2002年第1期57-58,共2页
用传统工艺生产热轧复合刀片 ,存在复合线明显、镰刀弯、竹节裂纹、内应力强等缺陷 ;改进加热炉、轧机、活性烧结料及增加变形量后 ,产品缺陷消除 ,刀片寿命提高 1倍以上。
关键词 热轧带钢 热轧复合刀片 生产工艺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热轧复合板扩散焊接机理研究
17
作者 孙启昆 《区域治理》 2018年第13期127-128,共2页
文章从真空扩散角度对不锈钢真空热轧复合板的复合原理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扩散原理对轧钢工艺参数进行了制定和验证,生产出了高性能的产品,供同行商榷和参考.
关键词 真空热轧复合 真空扩散 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轧Q235碳钢复合板有限元模拟及试验分析
18
作者 牛高林 李海斌 +4 位作者 徐惠婷 宁可 李扬 帅美荣 祁宏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8-33,共6页
通过热力耦合有限元仿真计算了不同压下率的不锈钢/碳钢复合板热轧过程中温度变化与轧后残余应力。结果表明,轧制结束后,对碳钢而言,压下率20%试样比10%的试样温度低18℃,压下率为35%时,温度下降速率明显变快,比10%试样温度降低52℃;压... 通过热力耦合有限元仿真计算了不同压下率的不锈钢/碳钢复合板热轧过程中温度变化与轧后残余应力。结果表明,轧制结束后,对碳钢而言,压下率20%试样比10%的试样温度低18℃,压下率为35%时,温度下降速率明显变快,比10%试样温度降低52℃;压下率40%试样比10%试样温度低67℃。对不锈钢而言,压下率由10%增加至20%时,试样平均残余应力由63.7 MPa提高至81.7 MPa;压下率增加至35%,平均残余应力为141.5 MPa;压下率40%试样的残余应力最大。实验结果表明,基板碳钢中珠光体体积分数随平均残余应力增加而减小。未轧制试样珠光体体积分数为12%;当压下率达到40%,珠光体体积分数仅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复合 有限元仿真 残余应力 珠光体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温度对热轧复合钛/不锈钢板结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光磊 骆宗安 +2 位作者 谢广明 王立鹏 赵昆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7-391,共5页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进行了加热温度分别为800、850、900、950℃的纯钛TA2与304L不锈钢的压缩复合实验,并从中选取最佳加热温度进行了热轧复合实验。利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XRD物相分析等手段对复合界面处的微观形貌、元素的扩散及金...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进行了加热温度分别为800、850、900、950℃的纯钛TA2与304L不锈钢的压缩复合实验,并从中选取最佳加热温度进行了热轧复合实验。利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XRD物相分析等手段对复合界面处的微观形貌、元素的扩散及金属间化合物的种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界面的剪切强度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TA2/304L界面处生成了σ相、σ′相、FeTi、NiTi和CrTi4等金属间化合物。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增加。界面剪切强度随金属间化合物厚度增加而减小。加热温度为850℃时,热模拟试样获得最佳结合性能,热轧复合实验获得的钛/不锈钢复合板界面的剪切强度达到21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复合 不锈钢复合 金属间化合物
原文传递
热轧钢/铝复合板结合强度及界面的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民权 张辉 李落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34-37,41,共5页
采用弯曲实验、金相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轧制预热温度、变形量和轧后退火制度对热轧钢/铝复合板的结合强度和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热温度低于400℃时,弯曲次数随预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之后又逐渐减少,预热温度在400℃时的结合界... 采用弯曲实验、金相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轧制预热温度、变形量和轧后退火制度对热轧钢/铝复合板的结合强度和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热温度低于400℃时,弯曲次数随预热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之后又逐渐减少,预热温度在400℃时的结合界面好且结合强度最大;轧制压下量越大,弯曲次数越大,结合界面和结合强度越好,当压下量为20%~30%时,弯曲次数随压下量的增加比较缓慢,当压下量>30%时,弯曲次数随压下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加;经600℃×1h退火时,热轧钢/铝复合板的弯曲次数可达11次,结合界面更好,强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铝复合 热轧复合 结合强度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