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网蓄热特性及其对机组调峰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吴茂乾 乔磊 +3 位作者 宋明曙 刘圣冠 雷琪安 种道彤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485,共11页
为了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调峰能力,利用热网蓄热实现机组的“热电解耦”。建立了某350 MW热电联产机组及其热网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研究了热网及其热用户在蓄/放热阶段的动态特性及环境温度对机组调峰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用户滞后... 为了提高热电联产机组调峰能力,利用热网蓄热实现机组的“热电解耦”。建立了某350 MW热电联产机组及其热网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研究了热网及其热用户在蓄/放热阶段的动态特性及环境温度对机组调峰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用户滞后时间随着热用户与换热首站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也受自身热负荷的直接影响和其余热用户热负荷的间接影响;热网相对蓄/放热功率在改变抽汽质量流量后先迅速变化再缓慢变化;热用户温度近似呈线性变化,其变化速率随着抽汽质量流量变化幅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开始变化时间也随之提前;机组最大调峰能力随着环境温度降低而略有增加,环境温度从0℃下降至-15℃时,机组调峰能力从23.8 MW增加至29.7 MW;增加蓄热时长,提高蓄热温度,降低放热温度均有利于提高机组调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联产 热网蓄热 调峰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网蓄热提升机组AGC、一次调频品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建强 郑渭建 +1 位作者 童小忠 顾伟飞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10,共6页
针对亚临界机组的负荷控制性能和响应的现状,结合电力调度自动发电控制(AGC)和机组一次调频要求进行剖析。通过对供热管道的蓄热容量计算,对照实际机组AGC、一次调频的负荷响应需求,得出热网蓄热的可用程度,初步计算出热网蓄热量对应的... 针对亚临界机组的负荷控制性能和响应的现状,结合电力调度自动发电控制(AGC)和机组一次调频要求进行剖析。通过对供热管道的蓄热容量计算,对照实际机组AGC、一次调频的负荷响应需求,得出热网蓄热的可用程度,初步计算出热网蓄热量对应的负荷响应幅度和持续时间。根据实际供热机组开展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进行论证研究,提出了初步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电机组 AGC 热网蓄热 一次调频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热网蓄热特性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多元储能规划 被引量:17
3
作者 陈乾 张沈习 +3 位作者 程浩忠 原凯 宋毅 韩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5890-5902,共13页
面向基于冷热电联供系统和热网构建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该文提出计及热网蓄热特性的多区域IES多元储能规划方法。首先,基于能量守恒方程推导热网蓄热模型,以量化热网的缓冲能力;在此基础上,以年综合成... 面向基于冷热电联供系统和热网构建的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该文提出计及热网蓄热特性的多区域IES多元储能规划方法。首先,基于能量守恒方程推导热网蓄热模型,以量化热网的缓冲能力;在此基础上,以年综合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计及热网蓄热特性的多区域IES多元储能规划模型;然后,针对区域互联热网管道流量变化导致模型非凸的问题,利用凸包方法将模型转凸,并设计自适应求解策略,提出凸包自适应优化算法以实现模型的有效求解。最后,天津某实际多区域IES的规划仿真和分析验证了该文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网蓄热特性 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多元储能规划 凸包自适应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热机组利用热网蓄热提高变负荷运行速率的研究
4
作者 李全全 李扬 贾海军 《山西电力》 2022年第2期46-49,共4页
为了接纳风电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电网对供热机组的变负荷运行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供热热网的蓄热能力进行计算,发现热网蓄热远远大于锅炉蓄热,利用其可以显著提高机组的负荷响应能力。以典型350 MW超临界供热机组为例,对自... 为了接纳风电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并网,电网对供热机组的变负荷运行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供热热网的蓄热能力进行计算,发现热网蓄热远远大于锅炉蓄热,利用其可以显著提高机组的负荷响应能力。以典型350 MW超临界供热机组为例,对自动增益控制指令进行多尺度非线性分解,利用其高频分量对连通管压力调节阀、抽汽压力调节阀开度进行补偿,可使主汽压力的控制品质和机组的变负荷运行速率都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组 热网蓄热 多尺度分解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凝结水节流及热网蓄能的循环流化床供热机组变负荷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开萍 高明明 +4 位作者 张洪福 王勇 马聪 魏光 岳光溪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54,共8页
为提高循环流化床机组的变负荷速率,基于火电机组锅炉侧和汽轮机侧响应存在差异,提出了基于凝结水节流和热网蓄能利用的快速变负荷方式。首先建立了抽汽系统以及汽轮机的机理模型,并计算了多个工况下负荷的理论值,验证上述模型的准确性... 为提高循环流化床机组的变负荷速率,基于火电机组锅炉侧和汽轮机侧响应存在差异,提出了基于凝结水节流和热网蓄能利用的快速变负荷方式。首先建立了抽汽系统以及汽轮机的机理模型,并计算了多个工况下负荷的理论值,验证上述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对抽汽系统蓄热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凝结水节流的除氧器蓄热和热网蓄热定量计算模型,分析了影响循环流化床供热机组蓄热能力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蓄热和负荷等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供热机组因存在冷渣环节,可调节凝结水流量受限,除氧器蓄热较煤粉炉更小;热网蓄热作为一个巨大的蓄热体,充分利用可提供可观的负荷提升,且短时间内的波动对于热网整体并无影响;除氧器蓄热和热网蓄热2种方式结合使用,在带供热工况下,变负荷时间可以缩短达4 min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冷结水节流 除氧器蓄热 热网蓄热 抽汽系统 快速变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循环蓄热特性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风电消纳策略 被引量:7
6
作者 孟宪君 穆云飞 +4 位作者 王明军 贾宏杰 霍现旭 李树鹏 于建成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19年第4期318-324,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热循环蓄热特性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风电消纳策略。首先构建了典型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结构,分析了电热互补潜力;进而针对热网蓄热特性进行建模,分析了热网蓄热参与系统消纳风电的调节潜力;同时结合热电联产机组和热泵模型... 提出一种基于热循环蓄热特性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风电消纳策略。首先构建了典型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结构,分析了电热互补潜力;进而针对热网蓄热特性进行建模,分析了热网蓄热参与系统消纳风电的调节潜力;同时结合热电联产机组和热泵模型,构建了基于热网蓄热特性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以实现对热网蓄热的充放能管理。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热电联产根据系统风电预测出力和电负荷需求调整自身出力,实现系统热负荷跨时段转移,最终达到提升系统风电消纳水平、降低系统一天内用能总成本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热网蓄热 优化调度 电联产 风电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0 MW热电联产循环流化床机组负荷响应特性
7
作者 王唯铧 高明明 +2 位作者 王勇权 张帅柠 成永强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110,共9页
近年来热电联产机组在燃煤机组中的比重增加,而火力发电渐渐承担调峰重任,灵活性需求增强,提高热电联产机组的变负荷能力对于深度调峰具有重大意义。热电联产循环流化床(CFB)机组可利用锅炉汽水侧和热网蓄热提高机组快速变负荷能力,因... 近年来热电联产机组在燃煤机组中的比重增加,而火力发电渐渐承担调峰重任,灵活性需求增强,提高热电联产机组的变负荷能力对于深度调峰具有重大意义。热电联产循环流化床(CFB)机组可利用锅炉汽水侧和热网蓄热提高机组快速变负荷能力,因此提出一种超临界热电联产CFB机组汽水侧蓄热和热网蓄热的定量计算方法。以某350 MW热电联产CFB机组为例,分析该机组汽水侧工质流程和热网抽汽及循环水分析,结合机组设计参数与历史运行数据,计算不同负荷(35%~90%)工况下锅炉汽水侧蓄热系数C_(sw)和热网蓄热系数C_(h),进一步分析机组负荷响应特性及蓄热利用可持续时间。结果表明:随着机组负荷增大,汽水侧蓄热系数C_(sw)增大,且在机组高负荷阶段汽水工质蓄热C_(sw)变化较大,而热网蓄热系数C_(h)几乎不变;机组蓄热利用可持续时间与机组负荷成正比,与机组变负荷速率成反比;热网蓄热利用可持续时间大于汽水侧蓄热,且热网蓄热能力几乎不随机组负荷变化而变化;在4%/min变负荷速率下,热网蓄热利用可持续时间约285 s,而汽水侧蓄热利用可持续时间161.5~249.7 s。表明在机组参与深度调峰期间,热网蓄热可提供更稳定的变负荷能力。以上计算结果为超临界热电联产CFB机组深度调峰及快速变负荷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机组 深度调峰 汽水蓄热 热网蓄热 负荷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指令非线性分解与供热机组协调控制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吉臻 邓拓宇 田亮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6-452,共7页
随着风电等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火电机组原有的协调控制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复杂的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指令。将AGC指令分为3种基本模式,通过分析不同模式特点改进速率限制环节:输入信号变化速率大时,其... 随着风电等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火电机组原有的协调控制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复杂的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指令。将AGC指令分为3种基本模式,通过分析不同模式特点改进速率限制环节:输入信号变化速率大时,其等效于速率限制环节;变化速率小时,其等效于一阶惯性环节。该环节可减小负荷指令微分引起的燃料量波动。燃料调节发电负荷速度慢,但供热机组能够利用热网蓄热快速改变发电负荷。采用改进的速率限制环节分解负荷指令,分解后的指令分别作为燃料量和供热侧前馈,形成前馈-反馈综合协调控制方案。仿真实验证明在供热机组变负荷运行时,该方案控制效果优于以速率限制分解为前馈的控制,优势主要体现在机前压力和燃料量波动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组 速率限制 前馈控制 信号分解 热网蓄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用户延续供热研究
9
作者 柳玉根 《山西建筑》 2023年第11期112-114,140,共4页
结合具体事例,对城市热网停运后一些特殊用户延续供热的问题展开了研究,首先确定了用户热需求的量,并通过合理选择蓄热体热源的组成,使两者相互匹配;其次,对延续供热的三种方案与实施情况,以及延续供热系统的循环动力进行了分析探讨;最... 结合具体事例,对城市热网停运后一些特殊用户延续供热的问题展开了研究,首先确定了用户热需求的量,并通过合理选择蓄热体热源的组成,使两者相互匹配;其次,对延续供热的三种方案与实施情况,以及延续供热系统的循环动力进行了分析探讨;最后,在运行过程中根据蓄热体参数变化和室外气象参数的变化进行了必要的调节,可有效实现对特殊用户在停热后的延续供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用户 延续供 热网蓄热 循环动力 运行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网储能动态仿真及热力学分析
10
作者 雷琪安 种道彤 +1 位作者 赵全斌 王进仕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65-2973,共9页
为了提高热电联产机组的运行灵活性,本文搭建了350 MW机组与热网动态模型,研究了热网及热用户的动态特性,获得了不同环境温度、热用户温度边界条件下热网的最大蓄热能力以及热网蓄/放热能力对机组调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网供回水... 为了提高热电联产机组的运行灵活性,本文搭建了350 MW机组与热网动态模型,研究了热网及热用户的动态特性,获得了不同环境温度、热用户温度边界条件下热网的最大蓄热能力以及热网蓄/放热能力对机组调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网供回水温度、热用户温度均与抽汽流量近似呈线性关系;热网最大蓄热能力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增加而减小,当环境温度从0℃降低到-20℃时,最大蓄热能力下降了47.4%;机组调峰能力提升量随环境温度降低略有增加,环境温度从0℃下降至-20℃时,机组调峰能力提升量从6.9 MW增加至9.6 MW;热网热效率随着环境温度与抽汽流量的增加略微提高,但热网的效率较低,并且随着环境温度与抽汽流量的增加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联产 热网蓄热 动态特性
原文传递
热源循环泵流量对热电联供系统优化运行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进福 周志刚 +1 位作者 赵加宁 王晋达 《煤气与热力》 2021年第2期6-10,10041,共6页
建立利用热网蓄热以促进风电消纳的热电联合优化运行模型,分析热源循环泵流量对热电联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影响。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循环泵日电费随相对流量减小而降低。相对流量87%~100%范围内,目标函数(热电机组的日运行费用、日市电费... 建立利用热网蓄热以促进风电消纳的热电联合优化运行模型,分析热源循环泵流量对热电联供系统运行经济性的影响。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循环泵日电费随相对流量减小而降低。相对流量87%~100%范围内,目标函数(热电机组的日运行费用、日市电费、日弃风罚款之和最小)不变。当相对流量降至86%后,目标函数不降反升,且增大幅度大于循环泵日电费降低幅度。受供水温度及供回水温差的限制,随着相对流量减小,日间热电机组制热功率受到限制。为了满足热电联合优化运行模型热平衡条件(总供热量等于总耗热量),夜间热电机组制热功率无法降低,热电机组发电功率居高不下,导致风电消纳受限,弃风电量增大。日弃风罚款随之增加,最终导致目标函数升高。相对流量为87%时,热电联供系统的日运行费用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联供 热网蓄热 风电消纳 运行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