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5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氦循环泵隔热结构热设计及热沉位置的热分析
1
作者 朱迎秋 张子健 +1 位作者 张启勇 成安义 《真空与低温》 2025年第1期74-79,共6页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omprehensive Research Facility for Fusion Technology,CRAFT)超临界氦阀箱内的超临界氦循环泵为超导磁体提供大流量超临界氦,根据功能要求对超临界氦泵体的隔热区域进行了隔热设计。确定了氦循环泵...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omprehensive Research Facility for Fusion Technology,CRAFT)超临界氦阀箱内的超临界氦循环泵为超导磁体提供大流量超临界氦,根据功能要求对超临界氦泵体的隔热区域进行了隔热设计。确定了氦循环泵的隔热结构,计算分析了热沉位置范围,对氦循环泵的漏热量进行了核算;采用仿真软件ANSYS,数值分析了氦循环泵的隔热性能和热沉位置对泵体漏热的影响,结果显示热沉位置H为0.064 m时,可保证液氦质量流量,泵体漏热达到最小值8.71 W,满足此值小于10 W的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FT超导磁体平台 超临界氦泵 结构 热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管型不锈钢板式热沉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
2
作者 张世一 宋辰辰 +5 位作者 祁松松 董德胜 孙松刚 黄赟 刘家林 李灿伦 《真空与低温》 2025年第1期104-111,共8页
热沉主要用于在空间环境试验中模拟太空冷黑环境,针对现有蜂窝型板式热沉存在的流阻大、极易产生气堵的问题,提出采用直管型不锈钢板式热沉结构,对其流体分布与温度分布进行了仿真研究,使用液氮作为工质,研究了热流、流速、单管流道宽... 热沉主要用于在空间环境试验中模拟太空冷黑环境,针对现有蜂窝型板式热沉存在的流阻大、极易产生气堵的问题,提出采用直管型不锈钢板式热沉结构,对其流体分布与温度分布进行了仿真研究,使用液氮作为工质,研究了热流、流速、单管流道宽度、管道间距等参数对温度、流体分布及流阻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管型不锈钢板式热沉 真空试验 空间环境试验 数值模拟 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层交错凹穴微通道热沉内流动与传热特性
3
作者 柳林 张玲 +2 位作者 张鑫宇 曹杨 曹子勇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6,共6页
为改善日益呈现微型化和高功率化的微化工器件的散热性能,提出一种叠层交错凹穴微通道热沉。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该微通道热沉内流动和传热特性,考查扩缩比φ和高度比β对热性能的影响,并与直微通道热沉和单层三角形凹穴微通道热沉分... 为改善日益呈现微型化和高功率化的微化工器件的散热性能,提出一种叠层交错凹穴微通道热沉。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该微通道热沉内流动和传热特性,考查扩缩比φ和高度比β对热性能的影响,并与直微通道热沉和单层三角形凹穴微通道热沉分别进行对比,评估其综合性能C_(PE)。结果表明:具有叠层交错凹穴的微通道热沉的努塞尔数Nu和摩擦因数f分别比单层三角形凹穴微通道高10.1%—34.4%和5.9%—28.7%。Nu、f、C_(PE)均随φ的增大而减小。当固定φ值且β=0.5时,Nu、f、C_(PE)在相应雷诺数Re下达到最大值。在相同Re条件下,β在0.25—0.75内的变化不会引起流动阻力的显著波动。叠层交错凹穴微通道热沉可以加强流体的混合,中断热边界层的再发展,具有强化传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层交错凹穴 微通道 热沉 数值模拟 综合性能 强化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板热沉焊接及充压胀形加工过程应力变形数值分析
4
作者 许贞龙 张立建 +3 位作者 蔡新翰 徐斌 蒋凡 陈树君 《焊接》 2024年第11期39-45,共7页
【目的】在不锈钢热沉的加工过程中,激光焊接和充压胀形是其中的关键工艺,这两种工艺的加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不锈钢热沉的成形和使用性能。因此,对不锈钢热沉的焊接工艺和充压胀形工艺进行了研究,以保证热沉加工工艺的可靠性。【方法】... 【目的】在不锈钢热沉的加工过程中,激光焊接和充压胀形是其中的关键工艺,这两种工艺的加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不锈钢热沉的成形和使用性能。因此,对不锈钢热沉的焊接工艺和充压胀形工艺进行了研究,以保证热沉加工工艺的可靠性。【方法】通过有限元仿真模拟的手段,分析了不锈钢板热沉不同焊接顺序下的应力变形。以焊后状态为初始条件进行了对应顺序下充压胀形过程的应力变形仿真模拟。【结果】结果表明,采用焊接顺序二,即按照先进行不锈钢板内部圆形焊道的焊接,再进行外围长直边焊道的焊接,其中内部圆形焊道采用沿矩形板的长边方向依次焊接的焊接顺序,可有效控制焊接过程的应力变形,使不锈钢板工件在较高的充压载荷条件下仍能保持较小的变形。【结论】得到了最优的焊接顺序和充压胀形工艺规范,可为航天器不锈钢板热沉的研制和生产制造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板热沉 充压胀形 有限元模拟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板式热沉传热特性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5
作者 尹大勇 龚洁 +2 位作者 周盈 杨雪 金玮安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 研究流量、胀高及焊点排布方式对不锈钢板式热沉传热特性的影响。方法 搭建实验平台,加工出结构参数不同的板式热沉实验件,同时采用静力隐式算法建立相应的几何模型,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流量、胀高和焊点排布方式... 目的 研究流量、胀高及焊点排布方式对不锈钢板式热沉传热特性的影响。方法 搭建实验平台,加工出结构参数不同的板式热沉实验件,同时采用静力隐式算法建立相应的几何模型,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流量、胀高和焊点排布方式的变化对板式热沉热阻的影响规律,并分析热沉流道内部流场状态。结果 首先计算了6个工况下的热阻,发现实际换热量为540 W时,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不大于25%。然后分析了误差来源,最后得到了热沉全流道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分布情况。结论 实验与模拟结果有较好的符合程度,证明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在换热量相同时,板式热沉的热阻随流量与胀高的增大而减小,焊点为菱形排布的热沉传热性能相对更好。板式热沉内部的流场具有周期性,焊点使流体扰动增强,并形成射流和旋涡,起到了强化传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热沉 特性 数值模拟 静力隐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环境控温热沉结构优化试验
6
作者 刘伟成 马跃兰 +2 位作者 闫格 李文昇 魏志斌 《价值工程》 2024年第9期81-84,共4页
以板式热沉为试验对象,完成了板式热沉的测温试验以及板式热沉与笼式热沉的数值研究。数值计算考虑管网内部气体介质为高雷诺数湍流流动,采用标准k-ε涡粘模型,将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以验证其可信度。结果表明:额定工况点板式沿程压... 以板式热沉为试验对象,完成了板式热沉的测温试验以及板式热沉与笼式热沉的数值研究。数值计算考虑管网内部气体介质为高雷诺数湍流流动,采用标准k-ε涡粘模型,将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比以验证其可信度。结果表明:额定工况点板式沿程压力损失约为50865Pa,笼式热沉压力损失约为80692Pa。流量越大,沿程阻力损失越大,两种热沉表现为同样的分布规律。热沉几何参数接近的情况下,流量对热沉内部流速有决定作用,布局方式基本不影响。在进口介质温度相同时,同一热沉流量越大,进出口温度差越小,增加流量能减小热分布不均匀性,使温差减小,温度趋于均匀的物理事实。笼式热沉进出口温差普遍高于板式热沉,说明板式热沉有较好的热均匀性。研究结果对今后热沉结构设计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沉 数值模拟 优化试验 环境控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成本相变材料热沉的设计与仿真
7
作者 方进晖 刘浩 +1 位作者 林佳 余宏坤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2024年第4期430-438,共9页
针对现有电子设备使用复合材料相变热沉成本较高的问题,通过对某电子设备模块相变热沉的导热筋厚度、沿传热路径的布置方式、导热筋打孔孔径和孔隙率等对相变热沉传热的影响进行设计与仿真,提出一种低成本、轻量化的相变材料热沉设计策... 针对现有电子设备使用复合材料相变热沉成本较高的问题,通过对某电子设备模块相变热沉的导热筋厚度、沿传热路径的布置方式、导热筋打孔孔径和孔隙率等对相变热沉传热的影响进行设计与仿真,提出一种低成本、轻量化的相变材料热沉设计策略,即导热筋仅在主要热传导方向布置、通过打孔增加比表面积。与8%膨胀石墨−高碳醇复合相变热沉相比,以该策略设计得到的相变热沉对非临界结温状态的芯片温度影响很小,温差不超过3.2℃,且质量只增加5%,而成本仅为复合相变热沉的1/3。以上研究为相变材料热沉降低成本、推广使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设备 管理 相变材料热沉 低成本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嵌入式金属化玻璃基微流道热沉设计与优化
8
作者 朱勇 陈力嘉 赵强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35-1240,共6页
随着玻璃封装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高效热管理方面的短板已日益凸显,成为亟需突破的关键技术瓶颈。提出将金属化策略应用于玻璃基微流道热沉,以改善热导性能。基于分区金属化的优化设计,进一步提升局部散热效果。构建了金属化玻璃和微流... 随着玻璃封装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高效热管理方面的短板已日益凸显,成为亟需突破的关键技术瓶颈。提出将金属化策略应用于玻璃基微流道热沉,以改善热导性能。基于分区金属化的优化设计,进一步提升局部散热效果。构建了金属化玻璃和微流道热沉模型,开展了热仿真,分析了金属化玻璃和微流道热沉的导热/散热能力,实现了金属化玻璃基微流道热沉散热能力的提升。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高热导率金属化玻璃设计的玻璃基微流道热沉能将玻璃微流道热沉的热阻由11.71W/K降低至1.80W/K,表现出明显增强的散热能力,为玻璃封装技术的热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封装 金属化 微流道热沉 嵌入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式微通道热沉传热特性研究
9
作者 李昌辉 刘洪涛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2期10-12,共3页
随着微电子设备高度集成化和小型化发展,电子器件发热量增加,其热管理问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旋流式微通道热沉传热和流动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的研究,讨论了冷却剂流量和均热板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微通道不... 随着微电子设备高度集成化和小型化发展,电子器件发热量增加,其热管理问题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旋流式微通道热沉传热和流动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的研究,讨论了冷却剂流量和均热板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微通道不同,随冷却剂流量增加,旋流式微通道热沉内冷却剂旋律程度增强,流程增加,导致高温向热沉中心出口位置迁移,高低温差降低。热沉底部均热材料导热系数增加时,加热面上方径向和周向导热增强,导致加热面平均温度和高低温差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热沉 旋流 数值模拟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组件内置微通道热沉的电热力综合设计
10
作者 陈显才 彭文超 +1 位作者 林佳 张剑 《电子工艺技术》 2024年第5期8-12,共5页
为了设计出满足TR组件实际应用的硅基微通道热沉,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硅基微通道热沉的接地性能、散热性能和耐压性能,并基于仿真结果确定了硅基微通道热沉的关键尺寸和接地方式。研究表明,硅基微通道热沉的外形尺寸为10 mm×... 为了设计出满足TR组件实际应用的硅基微通道热沉,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硅基微通道热沉的接地性能、散热性能和耐压性能,并基于仿真结果确定了硅基微通道热沉的关键尺寸和接地方式。研究表明,硅基微通道热沉的外形尺寸为10 mm×10 mm×0.725 mm,散热流道槽宽30 μm,槽深200 μm,导热衬底厚度150 μm时,可满足频段为2~6 GHz、输出功率为44.40 dBm以上的 TR组件应用需求,散热能力达到600 W/cm^(2),并可耐受2.5 MPa的流体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组件 微通道热沉 协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热沉管路结构低温冲击应力防护研究综述
11
作者 张忠梁 吴承伟 《装备制造技术》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热沉是航天器发射前模拟空间冷黑低温环境的大型核心结构与装备,受到了结构应力与温度冲击应力的耦合作用。该文综述国内外在空间环境模拟器的发展状况,介绍热沉管翘式与涨板式的两种主要结构,热沉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结构应力与温度冲击... 热沉是航天器发射前模拟空间冷黑低温环境的大型核心结构与装备,受到了结构应力与温度冲击应力的耦合作用。该文综述国内外在空间环境模拟器的发展状况,介绍热沉管翘式与涨板式的两种主要结构,热沉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结构应力与温度冲击带来的结构热应力损伤与疲劳。热沉管路表面在受到低温气氮/液氮冲击时,会产生很大的温度应力,分析温度冲击应力的产生机理,评述在热沉温度应力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采用常规技术很难防护温度冲击应力。大量研究表明,生物材料表面微纳结构具有很强的温度冲击防护能力,这是由于表面微纳结构在受到温度冲击时,微纳尺度上自由涨缩因而热应力较低,并且在表面微纳结构上形成了一层粘性气/液保护层,保护了基体材料受到很大的温度冲击应力。通过表面仿生制造,研究表面微纳结构的温度冲击防护机理及其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沉 温度应力 低温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板热沉的铝合金电弧增材控形
12
作者 刘景城 叶晗哲 +2 位作者 徐贵峰 娄昊 耿海滨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7,共7页
从熔池热耗散条件入手,以基板尺寸构建熔池局域差异性传热特征,通过试验探索热沉条件(横向传热-基板宽度、纵向传热-基板厚度)对成形几何和成形形貌的影响规律,籍此从熔池外部这一较为简单的传热过程管理出发,探讨与热输入匹配的热耗散... 从熔池热耗散条件入手,以基板尺寸构建熔池局域差异性传热特征,通过试验探索热沉条件(横向传热-基板宽度、纵向传热-基板厚度)对成形几何和成形形貌的影响规律,籍此从熔池外部这一较为简单的传热过程管理出发,探讨与热输入匹配的热耗散条件,实现电弧增材控形.实验结果表明,基板对沉积层形貌影响主要通过改变熔池周围热耗散实现.当热输入不足时,单层沉积会在起弧处形成垂露状、颈缩等缺陷.基板尺寸越大,热耗散能力越强,沉积层宽度越小,高度越高.基板对沉积层影响随着沉积高度增加逐渐减弱,不同热沉条件下沉积层尺寸最终趋于稳定.通过增大起弧电流和熄弧端悬停的策略来应对基板热沉条件变化,可避免虚焊、熔池流淌等缺陷,改善多层沉积几何成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 基板 热沉 成形几何 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肋微通道热沉的拓扑优化方法
13
作者 段治健 李赵源冰 马欣荣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为了提高液冷微通道热沉的散热性能,基于材料属性有理近似方法,最小化基底加热面平均温度和能量耗散,提出不同针肋结构微通道热沉的对流传热多目标耦合拓扑优化方法,结合移动渐近线方法求解数学优化模型,以期获得最佳针肋优化结构。计... 为了提高液冷微通道热沉的散热性能,基于材料属性有理近似方法,最小化基底加热面平均温度和能量耗散,提出不同针肋结构微通道热沉的对流传热多目标耦合拓扑优化方法,结合移动渐近线方法求解数学优化模型,以期获得最佳针肋优化结构。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针肋结构散热性能更好,在泵功相同的情况下,优化后的顺排与叉排针肋阵列的综合传热因子分别比矩形光滑微通道提高了31.20%、32.19%,压降降低了51.71%、54.68%,为微通道热沉散热技术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热沉 拓扑优化 间断有限元方法 综合传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过渡热沉封装技术研究
14
作者 周小舒 黄庆 《科技资讯》 2024年第18期84-86,共3页
首先,通过有效改善激光器的热管理和稳定性能,包括热沉设计、封装材料选择、界面优化等,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于激光器的热管理系统中,以确保激光器在高功率运行下仍能保持稳定和高效的性能。其次,通过热分析和模拟,优化过渡热沉与激光器芯... 首先,通过有效改善激光器的热管理和稳定性能,包括热沉设计、封装材料选择、界面优化等,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于激光器的热管理系统中,以确保激光器在高功率运行下仍能保持稳定和高效的性能。其次,通过热分析和模拟,优化过渡热沉与激光器芯片之间的界面接触,降低接触热阻,提高热传导效率。最后,通过仿真计算和实验验证,评估技术的性能和优化效果。研究表明,这些技术对提高激光器的散热效果和长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并推动激光器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热沉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 焊料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星真空热试验可移动冷板热沉设计分析与试验验证
15
作者 郭红运 梁晓华 +2 位作者 蒙利发 刘欢欣 刘翰 《真空与低温》 2024年第5期478-483,共6页
为避免微小卫星产品的多星热平衡热真空试验中多个卫星之间外热流干扰的影响,设计了可移动冷板热沉,主要由冷板、骨架、导轨滑车及液氮管道连接系统等组成。简述了可移动冷板热沉的设计,对冷板热沉进行了热负荷计算和仿真分析。分析结... 为避免微小卫星产品的多星热平衡热真空试验中多个卫星之间外热流干扰的影响,设计了可移动冷板热沉,主要由冷板、骨架、导轨滑车及液氮管道连接系统等组成。简述了可移动冷板热沉的设计,对冷板热沉进行了热负荷计算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冷板热沉正反面总热负荷为1 000 W/m^(2)时,冷板热沉温度低于100 K。在试验验证中,对冷板热沉施加不同的热流值,冷板热沉温度均满足试验要求,试验结果表明,移动冷板热沉可以作为热沉组件在多星热平衡热真空试验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试验 可移动冷板热沉 设计分析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微射流阵列冷却热沉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青 夏国栋 +1 位作者 刘启明 马晓雁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87-992,共6页
对一种用于大功率二极管激光条的微射流阵列冷却热沉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热沉以无氧铜为材料,以水为冷却介质.通过对比3种k-ε湍流模型后,选用RNGk-ε湍流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狭长区域内1-2列微射流阵列的流动与传热因受边界的影响强烈... 对一种用于大功率二极管激光条的微射流阵列冷却热沉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热沉以无氧铜为材料,以水为冷却介质.通过对比3种k-ε湍流模型后,选用RNGk-ε湍流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狭长区域内1-2列微射流阵列的流动与传热因受边界的影响强烈,与单孔和多孔多列浸没式射流有很大的差别.热沉的性能受孔数、孔径、孔间距及排列位置和方式影响,其中,二列微射流热沉比单列微射流热沉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射流热沉 射流传 湍流模型 二极管激光条 三维数值模拟 冷却介质 微射流 热沉 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熔点合金相变热沉设计与散热性能研究
17
作者 陈显才 黄官正 古智祥 《电子机械工程》 2024年第4期22-27,共6页
为了解决电子设备在无风无液环境下短时动态大功率工作时的散热问题,提出了一种带导热翅片结构的低熔点合金相变热沉,同时建立了考虑合金液固相变时体积收缩影响的热仿真模型,并对低熔点合金相变热沉的散热性能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 为了解决电子设备在无风无液环境下短时动态大功率工作时的散热问题,提出了一种带导热翅片结构的低熔点合金相变热沉,同时建立了考虑合金液固相变时体积收缩影响的热仿真模型,并对低熔点合金相变热沉的散热性能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熔点合金相变热沉的散热性能明显优于烷烃类相变热沉。在相同工况下,低熔点合金相变热沉相较于相同体积或质量的烷烃类相变热沉,发热片的最高温度分别降低了71.9℃和32.7℃。另外,发热功率、安装姿态等因素对该类相变热沉的散热性能也有较大影响,与正放时相比,反放和立放时发热片的最高温度分别升高了15℃和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熔点合金 相变 热沉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冷热沉板对某型热阻测试系统精度影响的研究
18
作者 倪明 侯世红 《舰船电子对抗》 2024年第3期96-102,108,共8页
热流法作为测试接触热阻的主流方法,被国内外各类院校、实验室等广泛应用。诸多同类型测试平台的搭建主要依照美国国家标准ASTM D547006中的实验设备,该类型设备中常以恒温水箱及热沉板作为低温端冷却源,其中热沉板作为与测试体直接接... 热流法作为测试接触热阻的主流方法,被国内外各类院校、实验室等广泛应用。诸多同类型测试平台的搭建主要依照美国国家标准ASTM D547006中的实验设备,该类型设备中常以恒温水箱及热沉板作为低温端冷却源,其中热沉板作为与测试体直接接触导热的系统热沉端,其良好的热交换能力及均温性能对热阻测试系统测量精度影响较大。为提升热阻测试系统测量性能,某型热阻测试系统研发过程中,设计了一款新型低温热沉板,对其流道构型进行了优化。针对该型热沉板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分析测试系统的系统误差,拆解误差因子,进行数值计算等方式量化了热沉板流道设计对测试体均温性、误差因子及系统总误差的数值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沉板进液流量3 L/min,热源功率200 W工况下,优化后的热沉板较传统构型热沉板,均温性提升38.7%,系统误差最高可降低1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法 热沉 均温性 系统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热沉装置的搅拌摩擦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文妥 李光 +3 位作者 万发荣 董春林 栾国红 李从卿 《电焊机》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4-60,共7页
基于动态控制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法原理和搅拌摩擦焊特有的应力应变特点,设计开发了可应用于搅拌摩擦焊的单点式热沉和阵列式射流冲击热沉系统。通过两种不同热沉系统在铝合金搅拌摩擦焊中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单点式热沉虽然可以减小FSW... 基于动态控制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法原理和搅拌摩擦焊特有的应力应变特点,设计开发了可应用于搅拌摩擦焊的单点式热沉和阵列式射流冲击热沉系统。通过两种不同热沉系统在铝合金搅拌摩擦焊中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单点式热沉虽然可以减小FSW焊接变形,但此种冷却方式会使接头性能大幅度下降,接头强度仅达到常规FSW的80%左右。经过改进的阵列式射流冲击热沉系统可以主动控制FSW过程中各个区域的温度分布,从而有效控制焊接过程的热弱塑性应力应变场,达到动态控制低应力无变形的焊接效果。焊缝氢含量的测试分析表明,阵列式射流冲击热沉系统可以改善接头的残余应力分布,防止冷却水侵入焊缝。带阵列式射流冲击热沉系统的搅拌摩擦焊技术可以实现低应力无变形焊接,且工艺适用性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应力无变形 搅拌摩擦焊 单点式热沉 阵列式射流冲击热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液氮液氦热沉一体化设计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侠 张延宾 《真空》 CAS 2015年第1期75-78,共4页
介绍了大型液氮液氦一体化热沉主要性能指标、设备结构和特点。针对热沉使用温度能够保持在低于10 K的使用要求,对热沉总体布置、管板结构形式、壁板结构形式、翅片管间距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对热沉材料选择和焊接进行了论述。该热沉能够... 介绍了大型液氮液氦一体化热沉主要性能指标、设备结构和特点。针对热沉使用温度能够保持在低于10 K的使用要求,对热沉总体布置、管板结构形式、壁板结构形式、翅片管间距进行了详细设计,并对热沉材料选择和焊接进行了论述。该热沉能够进行航天发动机羽流效应试验,同时能够兼顾航天器热真空和热平衡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 液氮热沉 液氦热沉 羽流效应 真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